书城童书战争探秘
8900600000029

第29章 南北战争中的葛底斯堡之战

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北军统帅米德将军飞马来到前沿。他只看到穿蓝色衣服的北军和穿灰色衣服的南军混战在一起,除此以外就根本无法分清敌我了。正当米德不知如何举措时,蓦然间,阵地上一片欢呼,原来破军己被杀败。

美国内战出转机

这次战争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1861年-1862年的第一阶段中,联邦军虽然在西部战场上取得一些胜利,但影响不大;而在东部主战场上,却由于军队素后不高特别是指挥不力而屡战屡败,以致首都华盛顿告急。当时,担任主力部队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格麦·克莱伦、亚伯恩·赛德和约·胡克等人,名气虽都不小,但却先后败在南军名将罗伯特·李的手下。对北军来说,战争前景相当灰暗。直到1863年下半年,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形势才有好转。

当年1月1日,林肯总统正式发表《解放宣言》,宣布南部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均予解放,从而大大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特别是进一步激发了正在前线作战的20万黑人和25万后勤工作人员的参战热情;同时,国会通过、颁行了征兵法,使军队得到了源源不绝的补充;联邦政府还清冼了军队中暗藏的亲奴隶主分子,大胆提拔了一批进步军官。这样,联邦军在指挥和战斗力方面大有改善,开始以革命的方式进行战争,并使战争发展到新的阶段。

新任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乔治·米德将军,对这一战争新阶段的到来,起了重大作用。他上任刚刚三天就组织指挥了著名的葛底斯堡会战,大获全胜,给战争带来了根本性的转折。

1863年6月,鉴于波托马克军团(12万余人)连遭挫败,其司令胡克将军在北方告急之时仍然无所作为,林肯总统不得不对其作战计划进行干预,并决心选拔其属下一位军长即米德将军取代胡克的职务。米德于6月28日临危受命,立即走马上任。到任后第二天,即果断地率领军队从弗里德里克出发,迅速向哈里斯堡附近推进;同时,派出一个骑兵师,先期占领哈里斯堡西南不远的小镇葛底斯堡。他决心向那里集结兵力,打算凭借葛底斯堡东南的萨斯奎哈纳河作依托,同深入北部的南军进行一次大战,以阻挡南军对华盛顿的进攻。

当时,南军弗吉尼亚军团(8万余人)在罗伯特·李将军统率下,于6月初进入宾夕法尼亚州,在上中旬连续打败了胡克指挥的波托马克军团,已经抵近哈里斯堡,对华盛顿和费城构成了直接威胁。而在米德率领大队人马向葛底斯堡开来的时候,弗吉尼亚军团中由希尔将军统率的一个军,也正插向葛底斯堡。当时李将军也正想同北军进行一次大战,以便把联邦政府军彻底击垮。但李将军的情报失灵,他不仅不知道米德已取代胡克担任波托马克军团司令,而且忽然失去了北军去向的情报,只好暂时将主力部队集结到哈里斯堡以西地区待命。这样,双方将在葛底斯堡不期而遇,但却彼此互不知晓。

7月1-3日,美国内战中最大的一次会战在葛底斯堡进行。头一天,南军希尔所部的一个旅,为了寻找据说已经运到的马靴和马具,突然闯进了葛底斯堡小镇,正好与先期进占这里的北军骑兵师相遇。北军发现敌军,立即开火,并飞速报告米德司令。当时,正沿着北边山路策马徐行的李将军,亲耳听到了从镇子里传出的枪声。双方统帅都求战心切,得知发生战斗,各自立即调兵,于是,战场上的人员不断增加,战斗越打越激烈,一个意外的遭遇战变成了葛底斯堡大战的序幕。

第一天的战斗对北军不利。南军由于主力靠战场较近,战斗打响后,其第1军共四个师很快就赶到了葛底斯堡,兵力处于绝对优势,很快便把占领该镇的北军骑兵帅赶了出去。但在关键时刻,北军第2军军长温汉·考克将军率领一邮援军来到,并根据米德的命令,迅速抢占了该镇附近的制高点公墓山。公墓山非常利于防守,地势由南向北,呈“鱼钩”形状,两端各有一座小山包,南端的叫小圆顶,北端的叫卡尔普斯岭,其凸出的一面朝向西方和北方,恰好对着南军。这样又有利于从东面和南面赶来支援的北军,使他们得以凭借山势布设防御阵地。公墓山制高点,按理应当被南军占领,但当时南军理爱·威尔将军没有认真执行李将军的命令,行动迟缓,待他们到达时,制高点已为北军的汉考克部队捷足先登。随后的作战证明,夺得公墓山对于赢得这场会战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南军尽管采取了包围态势,并以几个师的兵力猛攻北军左翼,但北军据险扼守,南军根本无法攻克。这样,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南军的数量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过取得了一个葛底斯堡小镇,而这并无实际意义。

7月2日,作战的第二天,李将军本拟上午发起进攻,但因意见不统一,一直拖到下午才动手。起初,南军对公墓山北部的进攻似颇顺利,尤厄尔将军率领所部猛击北军右翼,曾经一度得手,几乎攻上了“鱼钩”北端的卡尔普斯岭,但因援军不继,攻击力逐步削弱。而北军竞在频频失利的情况下仍然顽强抵抗,奋勇反击,鏖战近一个小时,终于把南军打退,夺回了失去的阵地。在南部,詹朗斯·特里特中将所部对北军左翼的进攻,因为势头不猛,速度缓慢,加上前进路上有大片麦地和桃园阻隔,以致长久未能得手。北军艰苦奋战了一天,打退敌人多次猛攻,保住了山头和有利的防御阵地。当天晚上,李将军再次召开军事会议,详细研究第二天的作战方案,目标是不惜任何代价夺取公墓山阵地,摧垮据山防御的北军。但是,在如何实施攻击上,李将军与詹朗斯·特里特之间仍然未能统一意见。

7月3目凌晨,南军开始炮击。猛烈的炮火铺天盖地,使北军阵地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但是,南军并没有立刻发动强攻,致使北军有可能修复遭到严重破坏的阵地。午后,李将军决心孤注一掷,下令全线总攻。双方炮兵进行对射,一个多小时的炮火轰击,爆炸之声震耳欲聋。紧接着,李将军不顾詹朗斯·特里特军长的反对,命令1.5万名精锐部队组成突击纵队,以159门火炮支援,直接向北军最坚固的中央阵地猛烈冲锋。这时,北军亨特将军指挥炮兵还击,严密的火力网有力地拦阻了勇猛前进的南军部队。

南军皮里特师长,亲自率领他的精锐士卒,冒着炮火的硝烟迷雾,穿过破片弹雨,付出牺牲一半人员的惨重代价,终于攀上了公墓山的脊峰。阵地上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格斗,双方都奋不顾身地拼搏。骑兵在马上砍杀,有的扭作一团;步兵在乱石中追逐,许多人滚在一块。人喊马嘶,兵器撞击,枪声阵阵,受伤的士兵依靠着石堆、士坎或人尸马体,发出绝望的呻吟。

肉搏战当中,一部分南军步兵冲进了北军的炮兵阵地,一阵勇猛的搏杀,缺乏防卫能力的炮兵抵挡不住,使北军的火炮一时失去效用。可惜,南军增援部队未能利用这个间隙及时赶到格斗的阵地,而北军的增援部队却及时冲了上来。结果,南军在北军阵地上竖起的旗帜没有多久就被北方的生力军砍倒了。南军牺牲惨重,人数毕竟少了许多,在2位旅长和15个团长相继阵亡之后,搏杀势头明显减弱,他们所占领的阵地,很快又被北军部队夺回去了。

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北军统帅米德将军飞马来到前沿。他只看到穿蓝色衣服的北军和穿灰色衣服的南军混战在一起,除此以外就根本无法分清敌我了。正当米德不知如何举措时,蓦然间,阵地上一片欢呼,原来敌军已被杀败。他长叹一声,大呼着:“谢天谢地!”南军第三天的进攻又被打退了。李将军见大势已去,再也不敢发动进攻,下决心撤退,但因夜间大雨滂沱,波托马克河水猛涨,只得在原先营地里停驻一晚。次日水势稍缓,李将军即率残部迅速逃走了。

这次作战中,李将军的弗吉尼亚军团投入兵力7.5万人,伤亡达到2.8万人。而米德的波托马克军团,以防御战抗击了南军的多次猛攻,先后投入兵力达8.5万人,以死伤2.3万人的代价,取得首次挫败南军的重大胜利。只是因为自己伤亡也重,已经无力追击,只好让败逃的南军从容退走。葛底斯堡会战的胜利,可以说是林肯政府在战争第二阶段执行革命政策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它不仅是美国内战时期规模最大、流血最多的一个战役,而且成了美国内战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南军一蹶不振,再也无力进犯北部。而北军则趁机扩大战果,不断南进出击,节节胜利,终于在1865年4月攻陷了“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最后迫使南军全部投降,胜利地结束了历时4年多的国内战争。

葛底斯堡会战中北军的胜利,除了北方政治形势和军队素质的客观变化外,统帅所起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南军弗吉尼亚军团司令罗伯特·李将军是西点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和后来的校长,战争经验丰富,作战英勇,指挥果敢,曾经屡立战功。内战开始时,林肯总统曾打算委任他充当联邦军总司令,可他却辞去政府军职,甘为“南部同盟”效劳。在内战第一阶段,他多次挫败北方联邦军,并乘胜率军深入北部,大有压倒北军的赫赫威风。可是,他为人十分傲慢,趾高气扬,刚愎自用,在葛底斯堡会战中,两次拒绝了属下军长詹朗斯·特里特的合理建议,在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战斗中,都曾近乎蛮干地发起冒险冲锋,看不到北军士气和战斗力的变化,结果在北军的顽强防御面前吃了败仗。失败后,他曾引咎向“总统”戴维斯辞职,但没有获准。李将军以后虽继续领兵作战,但一直没有起色,最后在大势已去的形势下还是率领残余部队向北军投了降。

北军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米德,性格刚毅,办事稳健果断,曾经担任过旅长、师长和军长,确是林肯选中的一位优秀指挥官。他于6月28日临危受命,29日即毅然率军出发,寻敌作战。本来,7月1日战斗打响时,他已收到联邦军总司令的命令,叫他放弃葛底斯堡,将军队撤回到巴尔的摩和首都华盛顿附近组织防御和实施战斗。当天战斗结束后,他召集指挥官们举行军事会议,传达了总司令的命令。在讨论是执行命令撤退还是请求改变命令继续作战问题时,他精辟地分析了形势,果断地作出了决策。他指出:尽管葛底斯堡已经丢失,公墓山北部已被包围,但现在已经占有既利于防御也利于进攻的公墓山阵地(这是当天下午根据他的命令夺得的),南部山麓仍在我们手中,后勤供应和兵力机动都很方便,因而在此阻击敌军更为有利;但是,敌军部队素质较好,长于进攻作战,所以必须准备打顽强的防御战,进行拼死的博杀。只要能固守阵地,后勤供应不济的敌军就无力长久坚持。因此,他决定就在公墓山上与敌军进行一场大战。在连续三天的作战中,他根本没有合眼休息,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及时地给各军下达一道道重要命令,为会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位默默无闻的新秀打败了举国知名的老将,究竟因为什么?这是葛底斯堡会战给军人们提出的一个思考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