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一堂礼仪课
8901400000025

第25章 涉外工作的礼仪(3)

在社交场合,新加坡人所行的见面礼多为握手礼。他们在与东方人士相见时,也有施鞠躬礼的习惯(轻轻地鞠一躬)。新加坡佛教徒在与客人相见时,惯以双手合十为礼。这时候客人也应以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尊重。在商务活动中,男士一般穿白衬衫,着长裤,打领带即可。如果访问政府办公厅,仍应着西装、穿外套。新加坡人非常讨厌男子留长发,对蓄胡子者也不喜欢。在新加坡的一些公共场所,常常竖有一个“长发男子不受欢迎”的标语牌。新加坡居民中华人居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一般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而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色、白色、黄色为禁忌色。在商业上,新加坡人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他们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很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等图案。他们的数字禁忌是4、7、8、13、37和69。新加坡人待人处事彬彬有礼,总习惯笑脸迎送客人。他们的时间观念较强,认为准时赴约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他们的闲谈话题,一般都是旅游中的一些见闻,以及一些在经济方面的成就。

【礼仪指南】

新加坡的全称是新加坡共和国,在世界上有“花园之国”的美称。新加坡的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在新加坡,马来语被定为国语,马来语、英语、汉语和泰米尔语四种语言同为官方语言,英语则为行政用语。

第202天朝鲜的社交礼仪

朝鲜人在公共场合非常注重礼仪。按照民族传统,朝鲜人与外人相见时所行的见面礼节是鞠躬礼。在行鞠躬礼时,同时问候对方。在行礼时,通常不准戴帽子。在一般情况下,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礼,晚辈、下属要先向长辈、上级施礼。对方也必须鞠躬还礼。

目前,朝鲜人在社交场合大多以鞠躬礼、握手礼并用。在行礼时,他们一般是先鞠躬,后握手。在握手时,可用双手,也可以单用右手。在一般情况下,朝鲜妇女不与男子握手,而是以鞠躬为礼。朝鲜男子与外国妇女握手,则是许可的。朝鲜人日常活动一般都穿西装。在节日和喜庆之时,他们则有穿本民族服装的习惯:妇女通常都穿短袄、长裙;男子的民族服装有袄、裤、坎肩、长袍,等等。历史上朝鲜人所穿的民族服装一向以白色为主,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在日常交往中,称呼朝鲜人最好采用尊称或其职务、职称,尽量不要直呼其名。值得注意的是,在与朝鲜人提及“李”这个姓氏时,切勿采用“十八子”这个提法。因为在朝鲜语里,“十八子”的发音,同一个很下流的词的发音相同,故此令人反感。

【礼仪指南】

朝鲜的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国民是单一的朝鲜族,朝鲜的国语是朝鲜语,它是朝鲜人民的单一民族语言。

第203天日本的社交礼仪

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是最有礼貌的鞠躬。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若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特别女性更是这样。在国际交往中,日本人也习惯行握手礼。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当广泛,交换名片时,地位较低或者年轻的一方先给对方。递交名片时,要将名片正对着对方。

在正式社交场合,男女须穿西装、礼服,忌衣冠不整、举止失措和大声喧哗。在与日本人交谈时,不要边说边指手画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三人以上交谈时,注意不要冷落任何一个人。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眼。除非事先约好,否则不要贸然到日本人的家里拜访。在日本饮酒是重要的礼仪,客人在主人为自己斟酒后,要马上接过酒瓶给主人斟酒,以表示主客之间的平等与友谊。

日本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里,日本人仍保持着坐“榻榻米”的传统习惯,即“正座”,把双膝并拢跪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礼仪指南】

日本,正式名称为日本国,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6800多个小岛组成,西临日本海,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东面是太平洋。

第204天韩国的社交礼仪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让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时或用双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点一次头。鞠躬礼节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韩国官员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轻轻地点一下头。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在社会集会和宴会中,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馆里都是如此。

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做客时,如果主人不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那你就不要自己到处看。你要离去时,主人会送你到门口,甚至送到门外,然后说再见。同他人相见或告别时,若对方是有地位、身份的人,韩国人往往要多次行礼,行礼三五次,也不算多。一般情况下,韩国人在称呼他人时爱用尊称和敬语,很少会直接叫出对方的名字。

【礼仪指南】

韩国的全称是大韩民国。韩国的官方语言是韩语,即朝鲜语。韩国素有“礼仪之国”的称号,韩国人十分重视礼仪道德的培养,尊敬长者是朝鲜民族恪守的传统礼仪。

第205天美国的社交礼仪

美国人的见面礼节,在一般情况下,以点头、微笑为礼。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美国人甚至连国际上最为通行的握手礼也略去不用。若非亲朋好友,美国人一般不会主动地与对方亲吻、拥抱。在商务往来中,他们尤其不会这么做。

美国人在穿着上大都喜深色西装配着黑色皮鞋、深色袜子,切忌白袜黑鞋。在正式场合或上班时,女性以裙装为宜,男性应打领带,穿深色西服。行路一般以右为尊,女士同行,男士应走左边,出入应为女士推门。搭车时,车主驾车,前座为尊,反之则以后座右侧为尊。自己开车时,须先为客人开车门,等坐定后始上车启动。在美国社会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准则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比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礼仪指南】

美国的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地处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频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其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西北部。美国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美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第206天加拿大的社交礼仪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加拿大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加拿大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并用,实行的是“双语制”。

在加拿大,人们相遇时,都会主动地向对方打招呼、问好,即便彼此双方不相识,通常也会这么做。要是见过一次面的人再度相逢时,则双方通常都会显示出更大的热情。他们除了要互致问候之外,彼此一定还要热烈地握手。加拿大人跟外人打交道时,只有在非常正式的情况之下,才会对对方连姓带名一同加以称呼,并冠以尊称。在一般场合里,加拿大人在称呼别人时,往往喜欢直呼其名,而略去其姓。

【礼仪指南】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北与格陵兰隔海相望,南接美国,北靠北冰洋。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法裔加拿大人则大多信奉天主教,讲法语。

第207天德国的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德国人非常重视礼节。在社交场合,德国人通常都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礼节。与德国人握手时,要注意务必坦然地注视对方,并且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对于初次见面的成年人以及老年人,务必要称之为“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德国人厌恶“13”与“星期五”。他们对于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谈话比较反感。因为这两种做法,都被他们看做是不礼貌的。德国人认定,在路上碰到了烟囱清扫工,便预示着一天要交好运。在德国,星期天商店一律停业休息。在这一天逛街,自然难有收获。向德国人赠送礼品时,不宜选择刀、剑、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装纸和彩带包装、捆扎礼品,也是不允许的。与德国人交谈时,不宜涉及纳粹、宗教与党派之争。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德国人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礼仪指南】

德国的全称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的主体民族是德意志人。此外,在德国还生活着少量的丹麦人、吉卜赛人、索布人、犹太人等。德国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德国的官方语言是德语。

第208天英国的社交礼仪

英国人不善于夸夸其谈,感情不大外露,也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引人注目。在交际应酬中,他们轻易不会与别人一见如故,更不会立即称兄道弟、推心置腹。与外人进行交往时,英国人一般都非常善解人意,懂得体谅人、关心人、尊重人。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不爱跟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争论,而且极少当着外人的面使性子、发脾气。

英国人待人十分客气。“请”、“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一类的礼貌用语,他们是天天不离口的。在进行交谈时,英国人,特别是那些上年纪的英国人,喜欢别人称呼其世袭爵位或荣誉的头衔,至少也要郑重其事地称之为“阁下”或是“先生”、“小姐”、“夫人”。在交际活动中,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既不会像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不可。英国人认为,那些做法都有失风度。

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大多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期间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商务会晤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得早到或迟到。

【礼仪指南】

英国是近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一些英国人则信奉天主教、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

第209天埃及的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埃及人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握手礼。与其他伊斯兰国家的人士打交道时的禁忌相同,同埃及人握手时,最重要的是忌用左手。在社交活动中,跟交往对象行过见面礼后,双方往往要互致问候。为了表示亲密,埃及人只要当时有时间,问候起交往对象来,往往会不厌其烦。除了个人隐私问题之外,当时所能想到的人与事,他们几乎都会问候一遍。他们的这种客套,有时会长达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跟埃及人打交道时,可以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称呼,倘若能够酌情使用一些阿拉伯语的尊称,通常会令埃及人更加开心。

【礼仪指南】

埃及的全称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埃及的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还有科普特人、贝都因人、努比亚人等。84%的埃及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第210天澳大利亚的社交礼仪

澳大利亚人在第一次见面时,通常互相称呼为先生、夫人或小姐,熟悉之后就直呼其名。人们相见时喜欢热情地握手,并喜欢和陌生人交谈。澳大利亚人言谈话语极为重视礼貌,文明用语不绝于耳。他们很注重礼貌修养,谈话总习惯轻声细语,很少大声喧哗。在他们的眼里,高声喊叫是一种不文明的粗野行为。在澳大利亚,要注意使自己的穿着打扮得体。在一般场合,不必西装革履或浓妆艳抹,只要穿一些便服即可。而在诸如典礼、仪式、宴会、婚礼、剧院等正式场合,却非着西装、礼服不可。初次见面,不要直接询问个人问题,如年龄、婚姻、收入等,特别不要问原国籍的问题。澳大利亚人还有个特殊的礼貌习俗,他们乘出租车时,总习惯与司机并排而坐,即使他们是夫妇同时乘车,通常也要丈夫坐在前面,妻子独自坐后排。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对司机的尊重,否则就会被认为失礼。在澳大利亚有“女士优先”的良好社会风气,对妇女都是极为尊重的。澳大利亚人喜欢赞赏女士的长相、才气、文雅举止等方面,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他们时间观念非常强,对约会是非常讲究信用的,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

【礼仪指南】

澳大利亚的全称是澳大利亚联邦,人口主要是外国移民的后裔。在外国移民后裔里,欧洲各国的移民后裔,尤其是英国移民的后裔占绝大多数。澳大利亚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官方语言是英语。

第211天南非的社交礼仪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所谓“黑白分明”,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礼仪广泛地流行于南非社会。一般情况下,在社交场合,白种人的社交礼仪基本是英国社交礼仪的延承,见面握手,尊称“先生”、“夫人”、“小姐”,这些已被世人所熟知。而在一些黑人的部族中,则保留着当地特殊的礼仪,比如,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与贵宾,贵宾要立即把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入头发或帽子,以示回礼。在官方或商务交往时,需着样式保守、颜色偏深的套装或正装,以表尊重。在南非人家做客,当地人会盛情地拿出家中自制的啤酒招待客人,客人需多喝,最好能一饮而尽,以表谢意。

【礼仪指南】

南非的全称是南非共和国。南非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白人、有色人的绝大多数和约60%的黑人都信仰基督教。有11种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和阿非利卡语。

第212天新西兰的社交礼仪

新西兰的畜牧业极度发达,国民经济以其为主,因此有“畜牧之国”、“牧羊之国”之称。新西兰由欧洲移民后裔、毛利人、华人等民族构成。新西兰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新西兰的通用语为英语,但毛利人依然习惯于讲本民族的语言毛利语。

握手礼是新西兰人最常用的见面礼节。不过与新西兰妇女握手时,必须由其首先伸出手来才可握手。新西兰人在向尊长行礼时,有时会采用鞠躬礼。他们行鞠躬礼的做法与中国人鞠躬时低头弯腰有所不同,新西兰人鞠躬时是抬着头,挺着胸的。新西兰人路遇他人,包括不相识者时,往往会向对方行注目礼,即面含微笑地注视对方,同时问候对方。新西兰人比较注重服饰,正式、盛大的集会大都穿深色西服或礼服,在一般的场合,人们的穿着则比较简便,女士打高尔夫球时都是穿裙子。在普通的交际场合,新西兰人非常反对讲身份、摆架子。在新西兰,各行各业的人都对自己的职业引以为荣,并且在彼此之间绝对不分三六九等。称呼新西兰人时,直呼其名常受欢迎,称呼头衔却往往令人侧目。新西兰人说话声音很轻,在街上遇见朋友,老远就挥手。他们不喜欢用“V”手势表示胜利,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视为不文明的举止,当众闲聊也是很失礼的行为。女子常以抖手等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礼仪指南】

在新西兰社会中,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特别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不仅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其待人接物的礼仪也居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