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经典:糊涂大智慧
8907800000037

第37章 了心悟道运用自如——糊涂韬略二(22)

在马皇后10岁那年,她家发生了重大的变故。这一年是建武二十四年,武陵地区(今湖北长阳、王峰、鹤峰、来凤等县)的少数民族举行武装起义,东汉政府派威武将军刘尚去镇压,最终全军覆没。

时年62岁的马援,请求光武帝刘秀派他出征。刘秀起初因他年老不允,经不住他再三恳请,就命令他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并四万多军队前往武陵征讨。临行,马援对友人杜忄音说:“我受了国家厚恩,为国战死为平生所愿。但现在皇上派权贵子弟与我同行,唯恐不服从指挥,所忧虑的就是这个问题。”果然进抵武陵后,马援与耿舒为进军路线发生了争执。马援坚持己见,由壶头山前进,最终遭到当地少数民族的阻击,加上天气酷热、军队难以向前推进。

于是耿舒乘机通过他的哥哥好臝侯耿弇上书刘秀,说马援不听劝告,致使部队滞留不进。刘秀听说后,大怒,立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前往武陵,责问马援。马援因不胜暑气,加上年老体弱,在梁松未到时,就已经死了。于是梁松与黄门侍郎窦固联合起来,诬诌马援行军如同商人做生意一样,走一处停一处,致使耽搁了战机。又揭发马援以前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时,曾带回一车珍宝明珠。实际上,马援带回的是薏苡果实,用来治风湿病的。

刘秀接到梁松的告状信后,勃然大怒,马上宣布派使者去马援家,收回马援的新息侯印绶,同时也不允许安葬马援。最后,经马援的妻子前后六次上书恳请,刘秀才勉强允许下葬。马家的不幸并没有随着马援的入土而告终。就在这一年,马皇后的哥哥客卿也得病不幸去世,她的母亲因悲痛过分,一病不起,神智不清,不久亦去世了。年迈的祖母,领着尚年幼的孙儿孙女们苦度日月。10岁的马皇后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安排处理家内事务,应酬外面的人情,如同成人一样练达。

起初,邻居和亲友们尚不知详情,后来知道是一个10岁的女孩子在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家庭时,都觉得十分的惊奇。10岁的马皇后在动乱的年代和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早熟了。

马家既然失势,经常遭受权贵们的欺凌。为了摆脱这种受歧视的地位,由马太夫人和从兄马严做主,马皇后于建武二十七年入选太子宫。这一年,她13岁,马皇后面容姣美,身材修长,一头乌亮的美发,常常梳成大髻,高盘在头顶,显得端庄和安详。马皇后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恭敬有礼,举止端庄,对太子精心照顾,对太子的母亲,光武帝阴皇后也伺候殷勤,自此,她很快便得到了太子的宠幸,并得到了阴皇后的特别喜爱。

建武中元二年(后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太子刘庄即帝位,即汉明帝。

明帝即位后,封她为贵人。这一年,马贵人快20岁了,仍然无子。不久,她的姨姐妹贾氏亦选入宫中,为明帝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汉章帝刘糑。明帝因考虑到将来马贵人的苦处,就命令她收养。明帝并且说:“不一定自己亲生的儿子才亲近,只要你尽心抚养,将来他自然对你亲热。”对于后宫的嫔妃们来讲,不生育无疑是对自己地位的严重威胁。马贵人本来就为自己未能生育而感到忧愁,现在明帝命令她抚养刘糑,非常高兴。她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料刘糑,比人家对亲生的儿子还要亲,以至于累出病来。刘糑渐渐长大,对马贵人也十分亲近,两人如同亲母子一般。

马贵人在宫中十多年的经历,赢得了上上下下一片颂扬之声。永平三年(公元60年),大臣们联名上奏,请立皇后。马贵人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明帝将此事奏明自己的母亲阴皇太后,阴皇太后对马贵人也十分赏识,于是欣然提议道:

“马贵人在后宫嫔妃中,德行最高,就选她吧!”于是选吉日加冕,马贵人晋升为皇后。

少年忧患,养成了马皇后严肃不苟的性情。在以后的政治生活中,她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及才学,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解决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永平十三年,发生了楚王英狱。楚王刘英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同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英喜欢游侠、交往宾客,更喜爱黄老、佛家之言。永平十三年,有个名叫燕子的人揭发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造作图书,准备谋反。明帝派人前去调查。调查报告说:“刘英聚集不轨之徒,造作图书,自己设立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等官职,谋反罪状属实,请依法严惩。”明帝接到报告后,宣布罢免刘英的王爵,徙往丹阳郡泾县(今属安徽)。刘英至丹阳后,自杀身亡。

有关部门秉承明帝意旨,追查刘英党徒,大搞逼供信,互相牵涉,案件查了好几年都没有完结。受连累的人不计其数,下狱和判处流放的官员就有好几千人。

刘英生前喜欢结交朋友,朝中官员大多与他有所往来,因此,朝野上下,一片惊惶。

看到案件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并且明帝也听不进其它官员的批评意见,马皇后十分担忧。一天,明帝到马皇后房中夜寝,马皇后乘机进言说:“陛下,朝中的一些事情本不该我议论,但现在你别人的话都听不进去,我不得不说了。大的政治案件极容易牵连许多无辜的人,楚王英案中就没有冤枉的吗?楚王刘英喜欢交游,官员们很多人是他的朋友,但这些人不一定都了解他谋反。陛下这样一搞,抓了许多无辜的人,大家都惶恐不安。朝廷这样,陛下又如何去很好地治理国家呢?”一席话,使明帝从偏激中醒悟过来,他披上衣服,来回踱步,一夜未眠。

他觉得皇后说得很有道理,怎么能这样糊涂呢!天明以后,他马上命令有关部门,对楚王英一案重新审理,能宽大的尽量宽大处理。如此,使本来惊恐不安的官员们的情绪稍稍稳定下来。统治阶级内部本来已很紧张的矛盾也有所缓和。

通过这件事,明帝对马皇后又有了新的认识。她不仅勤俭,谦逊,对重大政治问题也极有主见。自此以后,明帝每逢朝中大臣们对某问题争论不休难于定夺时,散朝后回到宫中总是和马皇后继续商议。马皇后仔细分析,全面权衡,娓娓而谈,总会使问题有明确的、妥善的处理办法。对国家大事,她经常主动发表意见,对朝政多有匡补。

永平十八年,汉明帝去世,皇太子刘糑即位,是为章帝。马皇后被尊奉为马太后。太后承先帝遗愿,悉心辅佐章帝治理国家,使“光武中兴”的局面加以继续和发展。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肆意寻欢,荒淫无度的帝王比比皆是。唯有隋文帝杨坚却情有独钟,只与皇后独孤伽罗朝夕相伴,形影相随,共谋大业。这在封建帝王的婚姻史上被传为佳话。

杨坚,小名那罗延,华阴(今陕西)人。其父杨忠是北周开国勋臣,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官至上柱国大司空,受封隋国公,是北周宇文氏政权的主要支持者。

杨坚生得一表人才,目光如柱,不怒而威,说话声如洪钟,令人生畏。他为人深沉稳重,外表质朴而内里明敏有大略,而且武艺超群,非同一般。

杨坚的妻子献皇后独孤伽罗,河南洛阳人,是鲜卑大贵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长到十几岁,便出落得身材颀长,面如满月,眸如点漆,神采照人。独孤信要为他选择一佳婿。他环顾满朝高官子弟,经过认真考察,认为杨坚才智卓然,相貌气度不凡,最后决定把他最疼爱的这位幼女嫁给了他。

杨坚与独孤伽罗真可谓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结婚以后,只觉相见恨晚,恩爱备至。独孤伽罗柔顺恭孝,谦卑自守,不失妇道。她非常重爱情婚姻的专一,深爱她的杨坚就对天发誓,决不和第二个女人生育子女。独孤伽罗为有这样理想和尊重自己的丈夫而感到无限欣慰,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美满。

独孤伽罗出生将门,略通军事,同时还非常爱好研读经史,以古为鉴,成为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的重要策划者。她作为女性,自小爱听父亲出生入死、驰骋沙场的传说以及许多战争中的神话,而不喜欢女红家事,遇事有独到的见解和计谋。

杨坚深沉稳重,极有韬略。他遇事从不轻信别人,却只喜欢与独孤伽罗议论。杨坚对她的见解相当尊重,二人意气相投,共谋大业。

独孤伽罗的姐姐是北周明帝的皇后,后来,她的长女又成了周宣帝的皇后,所以杨坚夫妇是皇亲国戚,位高爵尊,声势显赫,无人能比。567年七月,杨忠去世,杨坚承袭隋国公爵位,渐渐在北周政权中成为显要人物。此时,他事多且杂,多有不顺心,独孤伽罗经常迎他退朝回来。一见他烦躁不安,就婉言相劝,耐心开导,细心服侍,杨坚也很快就能平心静气了。一天,杨坚退朝回家,怒气冲冲,大骂上柱国王谦。独孤氏便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王谦要离开朝廷去益州(今四川成都)当总管,他认为这是杨坚搞的鬼,是杨坚有意排挤他,便利用上朝的机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与杨坚公开对骂起来。独孤氏听完杨坚的述说,微笑着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怒的呢?难道王谦敢不去益州吗?只要今后防范他就是了。”杨坚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不由得怒气全消了。杨坚称帝后,王谦果真造了反,由于杨坚早有准备,王谦谋叛不但没有成功,最后连自己的脑袋也丢了。

宣帝死后,八岁的静帝即位。杨坚凭借自己的社会声望、政治才能以及国丈的身份,依靠权臣刘窻、郑译等人入朝执政,号称“假黄钺左大丞相”,独揽北周军政大权。一时大权在握,制约百官,总理朝政,回到家中难免有时流露出志满意得的神色。对此,独孤伽罗感到极不安。一天,她对杨坚说:“您应准备登基当皇帝才对,如果做个丞相就洋洋得意,那皇帝的宝座恐怕就坐不上了。”杨坚听后,极为感动,为有这样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妻子感到幸福。自此以后,无论上朝、回家,再也没有流露出那种自得的神色。

独孤伽罗认识到,周宣帝时,皇室贵族就已勾心斗角,淫奢无度,百姓负担沉重,政治十分腐败。静帝即位后,北周更是国弱民贫,危机四伏,她的外孙静帝无论如何也难以维持大局,北周即将成为逐鹿的战场。她觉得她的丈夫会是一位出色的参与者和最后的胜利者,于是她全力支持杨坚争夺帝位。独孤伽罗派心腹对杨坚说:“国家大势已经如此,你已是骑虎难下,没有退路了,但愿你能大胆地干一场!”杨坚在独孤伽罗的鼓动下,加快了篡夺政权的步伐。在杨坚篡夺北周政权的政治生涯中,独孤伽罗始终是一位幕后支持者、策划者。

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在刘窻、郑译、高颖等人的直接策划下,杨坚逼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十四日,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湛蓝色的天空中浮动着几朵白云。这一天,杨坚在长安皇宫中的临光殿,正式举行了隆重的皇帝即位仪式。此后,辅助杨坚创业有功的独孤氏被立为皇后。

我国自古以来强调所谓齐家而后治国。独孤伽罗由隋国公夫人成为隋文帝皇后之后,不计个人私利,以齐家为己任,辅助文帝勤政爱民,富国强兵。

文帝任定州总管的时候,独孤伽罗从京师去看望他,路经晋州总管周摇的住所,周摇招待得很淡薄。饭后周摇对皇后说:“公家府库堆满财物,但限于律令,不能浪费,况且国家官吏不能牟取私利,所以招待多有不周。”皇后当时作为一位封疆大员的夫人,并没有为此感到难堪,更没有气恼,反而为他的谨严敦厚、率直奉公所感动,她在文帝面前多次大加称道,文帝也十分赞赏,后来,提周摇为豫州总管。

隋朝刚建立的时候,北方的突厥很强大。隋文帝为了阻止突厥贵族骑兵的南下,一方面在北方边境派驻重兵防守,另一方面又和突厥贵族做买卖,互通有无。

一次,在隋朝和突厥的交易中,突厥贵族有一小匣明珠,要卖八百万枚铜钱。隋朝幽州(今北京市)总管阴寿对独孤皇后说:“请您买下这匣明珠吧,佩在您的身上,会使您更加光彩照人。”独孤皇后对阴寿讲:“这匣明珠非我需要的。现在国家边境线上经常发生战斗,那里有许多将士在浴血奋战,保卫国土,还是把这八百万枚铜钱赏给有功的将士吧。”这件事情后来被朝中大臣们知道了,大家都前来向独孤皇后贺喜,称赞她的贤德。隋文帝对独孤皇后的爱更深了。

独孤皇后有个姑表兄弟,叫崔长仁,在朝中做大都督。崔长仁依恃和独孤皇后的关系,经常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一次,他派部下到民间搜寻美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然逼死了七个年轻女子。按隋朝法令,崔长仁当斩。但是,隋文帝考虑到崔长仁是皇后的亲戚,想免他一死。独孤皇后了解了这件事,对隋文帝说:

“国家法律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任何人都应依法办事,崔长仁也不能例外!”隋文帝觉得独孤皇后的话很正确,便把崔长仁判了死刑。独孤皇后还有个异母弟弟叫独孤陀,是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因为他求皇后保举做官心愿未遂,便产生了忌恨之心。他大搞巫术,装神弄鬼,诅咒独孤皇后。依照隋朝法令,独孤陀应当处以死刑。独孤皇后知道了这件事,三天没有吃饭。隋文帝问她哪里不舒服,独孤皇后答道:“如果独孤陀坑害国家,损害百姓,那么,他死是罪有应得,我也不会为他求情,只是这次他是诅咒我而犯了死罪,是否能够免他一死呢?”隋文帝同意了独孤皇后的请求,最后免除了独孤陀的死刑。

通达古今,深明大义的独孤皇后,为了协助丈夫的帝业,从来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深爱她的隋文帝感到无限幸福。因为妻子看重真诚纯美的爱情和白头偕老的夫妻,文帝便剔除前朝弊端,唯皇后为正位,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以使自己别无私宠,专心政务,专心皇后。夫妻二人互相理解,互敬互爱,随着岁月的增长,居然到了无法分离的地步。

隋文帝每天临朝听政的时候,独孤皇后都要乘辇与他一起同行,直到内阁的地方才停住,并在那里等候他退朝,同时派信得过的宦官前往侍候。独孤皇后对这些宦官说:“你们环侍皇帝的左右,倘若觉得哪些政务皇帝处理得不当,要回来和我讲,以便我随时向皇帝提出建议,这样对国家有益。看到政有所失而不匡谏,这对国家是没好处的。”隋文帝听政完毕,退朝而归,独孤皇后就又和他一起返回后宫,共同进餐、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这样。如果有时候独孤皇后生病不能和隋文帝同去同回,隋文帝会感到非常惆怅。

到了晚上,隋文帝杨坚常常到皇宫的仁寿殿批阅奏章,独孤皇后总是在他旁边坐着。一旦隋文帝像是被什么难住了或表现出发愁的样子,独孤皇后就上前询问并帮丈夫出主意,想办法。特别是隋朝初建时,这样的夜晚不知有多少个了。

由于诸事草创,政务繁忙,隋文帝常常处理国政到深夜。每到这时,独孤皇后就陪伴着他。对一些不好处理的问题,隋文帝随时询问皇后的意见。

由于隋文帝的勤政和独孤皇后的协助,再加上文武百官的恪尽职守,隋朝初年的社会真有些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景象。恩爱相伴,共赴国政的隋文帝和独孤伽罗夫妇被当时人称为“二圣”。

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是文武双全的开明君主,更是具有雄才伟略的政治家,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