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经典:糊涂大智慧
8907800000040

第40章 了心悟道运用自如——糊涂韬略二(25)

这里提供一种划分责任范围的方法。如果两人坐在一起,一方告诉对方他最擅长什么,他处理什么情况最有能力。如果对方同意了,这便可以算作是他的责任范围之一。比如妻子也许会向丈夫说:“你劝止孩子们争吵的方法真有效。我想你在周末若能接管教育孩子们的事,那就更了不起了。我已管了他们一星期,但总觉得有点儿束手无策。”如果丈夫同意,她便能脱身去做别的事。这时丈夫可能会建议她管家庭开支的帐目,因为她可以在周末有条不紊地整理帐目,而他却很讨厌做这种事。

这样划分范围并试行一星期之后,夫妻们再对这些范围和时间进行调整;而通常只模糊地涉及谁最“体贴”、谁“付出”得最多。这类摩擦表现出一方都希望对方认定他至少贡献了他自己的一分,期望表达出自己的关怀,并要求对方对此加以赞赏,但是这通常只能导致更进一步的争执、反唇相讥和争斗状态。因而,配偶双方最好都能避免竞相考虑如何“击败”对方,而站到对方的立场上理解他的感受,自问:“如果我如此这般地做,珍妮(或约翰)会有什么感觉?”这种方法使人能远瞻其理解行为的未来,明白合作并不只是一时一刻的事,而应需是经常的。

这种经常的合作,将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东临竭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著名的《观沧海》,抒发了曹操囊括四海,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

曹操一生军旅,南征北战,依仗着他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削平了北方的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统一了北方。在他统治的地区,实行了打倒豪强、革除弊政、整顿不良风俗、组织军民屯田、兴修水利,以及破格选拔人才等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进步举措,对于安定人民生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曹操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他也曾积极参与镇压过黄巾起义。在战争中,也往往实行大规模的杀戮等行为。但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对于推动我国历史的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西晋史学家陈寿曾为曹操作传,称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唐太宗李世民也称曹操是“哲人”,说他“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鲁迅也非常佩服曹操,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是一个英雄。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曹操出生在汉末,正值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三国志·魏书》评曹操曰:“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在曹操戎马倥偬的生涯中,有一个宽厚明达、俭朴谨慎的妇人,常常随军照顾曹操的生活起居,与曹操同甘苦、共患难,她,就是曹操的夫人——卞氏。在三国时代的妇女中,卞氏无论是品行、见识,都称得上是佼佼者。

东汉灵帝的时候,沛国谯郡城来了一位姓卞的歌舞女艺人。她技艺超群,容貌端丽,一下子就轰动了整个谯郡城,使许多纨绔子弟都爱慕不已。这其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孝廉,就是曹操。《三国志·魏书》上说曹操“好游猎,喜歌舞”。

当时的谯郡城并非通都大邑,所以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并不多,卞氏的美貌和技艺使他倾倒,于是就纳卞氏为妾。这时卞氏年仅20,比曹操小三岁。

曹操在纳卞氏之前,已有了丁、刘二位夫人。刘夫人早卒,留下一子名曹昂,后由丁夫人抚养。丁夫人疼爱曹昂,犹如亲生,还经常嗔怪曹操对曹昂关心照顾不够。后来曹昂随父南征,不料被张绣所杀,丁夫人肝肠寸断,昼夜哭泣,并且埋怨曹操,说什么是诚心要杀害他。对于丁夫人的唠叨不休,曹操十分恼火,就派人将丁夫人送回谯郡老家,希望她能早些平静下来,忘掉丧子之痛。可是丁夫人哀怨更深,曹操亲自去接,久立门外,也不见他,曹操见丁夫人态度坚决,毫无回心转意的可能,就与她断绝了夫妻关系,而立卞氏为夫人,这时已是建安初年,卞氏41岁了。自此以后,直到曹操去世,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曹操由一般官吏,历任州牧、丞相、魏王,“挟天子以令诸侯”,地位升高至仅仅名义上次于汉献帝,而且广有姬妾,但他对卞后始终是尊重、敬爱,从未起过废黜或厌弃的念头,他们感情笃厚,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卞氏年轻时的色艺,而是因为她那宽厚与明达的可贵性格。

东汉末年,汉室衰颓。桓、灵二帝时,宦官把持政权,与朝臣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中平六年(189年),灵帝殁。由于立嗣问题,大将军何进召西凉刺史董卓进驻洛阳,结果宦官虽被剪除,但是董卓废少帝,立献帝,骄横跋扈,野心勃勃,较宦官集团有过之而无不及。董卓见曹操精明能干,非等闲之辈,有意收他为自己的亲信,以培植壮大自己的势力。他就假托汉献帝的名义拜曹操为骁骑校尉,并且要同他商量军国大事,可曹操却另有打算,他预见到董卓必将失败,不足与之谋大事,可又怕董卓加害于己,不敢公开抗命,便“微服东山避难”。

“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当时董卓气焰十分嚣张,曹操得罪了他,谁又能保证董卓不会罪及家人呢?在这关键时刻,曹操的夫人卞氏,虽系女流,却能够临危不惧,稳住阵脚,她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地劝阻众人说:“曹君虽然出走,但不一定就有什么危险呀,现在我们急急忙忙地逃跑了,假如曹君明日平安归来,我们有何面目再与他相见呢?平日曹君待大家不薄,即使大难临头,我们与曹君同死,又有什么苦痛呢?”经卞夫人一番义正辞言的劝说,大家都冷静了下来,安心等待曹操的消息。卞后能在患难之时,稳住阵脚,不仅仅是她具有胆识,更重要的是由于她对曹操的深深理解,寄予了高度的信任,特别是有与曹操同患难、共死生的坚贞不渝的真挚感情。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对卞氏备加赞许,进一步加深了对卞氏的敬爱之情。

董卓叛乱以后,曹操入朝辅佐天子,接着败黄巾、破袁绍、诛吕布、征乌桓等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曹操已完全控制了皇帝和朝政,汉献帝却成了曹操手中的招牌和傀儡。这时卞氏已认识到了曹操不久就要取汉而代之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让曹操完成统一大业,卞夫人对外戚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从不假以奢华。平日里,她常对娘家人说:“现在我们虽比以前富贵了许多,但在生活上绝不能忘记节俭,不要一味指望我会赏赐你们大量财物,供你们挥霍。我说这话你们可能要责怪我没有情义,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侍奉魏王(曹操)四五十年,一向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厉行节俭,这是大家都看见了的。如果你们中有谁仗恃与丞相的亲戚关系而违法乱禁,巧取豪夺,挥霍无度,出了事,我绝对不会包庇你们的,相反,我还要给你们加罪一等。作为至亲,我希望你们能够奉公守法,注意节俭。”卞夫人确实从自身做起,她平日生活节约,服饰俭朴,从无文绣珠玉,不追求华丽。她的住处收拾得朴素洁净,无富贵之气。卞夫人同时还能审时度势,不像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后那样,偏向娘家人,而是清醒地处理好与外戚的关系,这对于一个出身倡家的妇人来说,确实是值得人们称道的。

卞夫人崇尚节俭,不慕奢华的优良品格,曹操深表赞许,因此对卞夫人的敬爱更深一步。

建安二十一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二十二年,魏王立卞氏生的长子曹丕为魏太子。妻以夫贵,母以子贵,立嗣对后妃来说是十分紧要的,儿子当立而未立,就意味着后妃地位的不稳,以至是灾祸的到来,反之,则意味着荣华富贵将与日俱增。曹丕被立为太子,这对卞氏来说,太值得庆贺了。因而,喜讯一到,左右侍奉的人一齐向卞氏祝贺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当时的职称)拜为太子,天下的人都很高兴,夫人应当更高兴,应当把府中的财物全部拿来赏赐太子,来表达您的喜悦心情!”卞氏听后正色回答:“魏王因为曹丕在儿辈中年龄最大,所以立他为太子,这是先朝的成法,有什么必要给予重赏呢?我只希望没有教子无方的过错就很满足了。”左右的人连声称是。后来,宫中的长御把卞氏的话告诉了曹操,曹操深以卞氏的明达而喜悦,说道:“怒不变言,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曹操对爱妻评价之高,由此可见。

更可贵的是卞氏的俭约是以关心国家为目的的。从东汉末年汉献帝在位算起,到晋武帝统一天下为止(189年——265年),几十年的时间里,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百姓灾难深重,正如《晋书·食货志》中所描写的:“谷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盈积。”这样的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卞氏能因国家多难,财力不足,人民困苦,而自觉降低个人的生活水准,舍去金银器皿,以补国家之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为国家解难分忧,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后妃数以千百计,卞氏出身艺妓,并且在历史舞台上并未做出什么有声有色的大事,在历代后妃中,并非赫赫有名,但是她确是一个俭朴、贤明、宽厚的妇人。她与曹操同生死,共患难,同度戎马生涯,并且能够给曹操以无微不至的照顾,是曹操建功立业不可缺少的贤内助;而且,卞夫人能以国家为重,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曹氏分忧,为国家解难。这些,也许就是出身微贱的卞氏能够赢得曹操终生敬爱的根本原因吧。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北战,治国安邦,为蜀汉的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劳,他不但是我国历史上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而且是一名有才能的军事家。但同时,他的成就与其贤内助黄氏的辅佐是密不可分的。关于诸葛亮与黄氏爱情的传说很多,现在我们只讲述一下诸葛亮是不爱美貌爱高才,如何与黄氏结为伉俪的故事。

诸葛亮,琅笽阳都(今山东沂水)人。少时生活十分困苦,三岁时母亲去世,八岁时父亲也告别了人间,家中只留下了未成年的四个孩子:哥哥、姐姐、小弟弟和他。二老去世不久,哥哥出外谋生,诸葛亮和姐姐还有不懂事的小弟弟仍留在家乡苦度时光。俗话说:深山出凤凰,贫家出好郎。诸葛亮既吃苦耐劳,又聪明能干,而且长得相貌堂堂,十里八村的人们谁见谁夸。诸葛亮从小就胸怀大志,要超管仲、胜乐毅,长大后安邦治国。于是他白日里辛勤耕作,到夜晚就挑灯苦读。久而久之,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典章兵法倒背如流。

有一天,诸葛亮在蒙山脚下锄地拔草。休息的时候,心里琢磨昨晚学习的“八卦阵”。他想:“那‘八卦阵’奥妙无穷,有朝一日领兵打仗,必定能派上用场!”于是他在地上演习起来。他先用树枝画好阵盘,再用石子布起阵法,嘴里念着‘八卦阵’的歌诀儿:“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用来当作阵法各门的石子都摆好了,可就是那“开”门的子儿不知摆在啥地方,急得他抓耳挠腮,心里一个劲地责怪自己:“诸葛亮呀,诸葛亮!你这兵法咋学得这么窝囊?要是这样去指挥作战,千军万马也会毁于一旦!”忽然,“吧嗒”一声,头上掉下个桑椹来,不偏不倚落在阵盘上,沉思中的诸葛亮被吓了一跳。他抬头观看时,从树顶上“腾”地跳下一个大闺女。只见她生得黑面黄发,虽说五官还算端正,可丑得让人怎么看怎么不舒服。那丑女子倒还挺大方,笑盈盈地看着诸葛亮:“大哥哥,什么事把您愁成这样?我能不能帮您的忙?”诸葛亮把脸一歪,生气地说道:

“采桑娘,采桑娘,不要多嘴论短长。男儿自有男儿志,山村野女难猜量!”

那丑女子听了微微一笑,也随口唱道:

“种田郎,种田郎,不要下眼把人量。好汉还得众人帮,逞强只有犯愁肠!”

诸葛亮一惊,心中暗想:“这丫头的嘴真利落!可和这种又丑又野的妮子磨牙,犯得上吗?”于是他缓和了一下气氛:“您虽然伶牙俐齿,不在人下,但我这个忙,不是您能帮得了的。”丑女子笑道:“恐怕现在只有我才能帮您呢!”

诸葛亮压下去的火又上来了:“您不要自命不凡,我是在研习兵法战术、布阵打仗呢,你懂吗?”丑女子冷冷一笑:“我看你学到的那点兵法战术只不过是皮毛而已。”诸葛亮听了后火冒三丈,涨红着脸喊道:“我饱读兵书,熟知兵法,而你却鄙视我,你有能耐,先说说地上布的是什么阵?”丑女子仰着头答道:“我看什么阵都不是,不像骡子不像马!”诸葛亮听后哈哈大笑说:“连阵法都不懂,还要口出狂言帮我的忙哩,快回家喂你的蚕去吧!”丑女子并不示弱,回敬道:

“我看你呀,快回家关上门读上三年兵书再到这里布阵吧!连‘八卦阵’都摆不囫囵还自逞高强呢!”诸葛亮心里“咯噔”一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她竟然知道什么是‘八卦阵’,看来还不能小看哩!”想到这里便平和地问道:“请问这‘八卦阵’缺了何处?”那女子扳着指头说:“‘八卦阵’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心中无‘开’,阵法不全,战场如此,到头来只有担‘惊’受创了。”一席话说得诸葛亮大惊失色,急忙拱手说道:“大姐说得不差。请教大姐,这‘开’门摆在什么地方呀?”丑女子一笑:“那不早帮你摆好啦!”诸葛亮低头一看:“天哪!刚才掉下来的那粒桑椹正好和那七块石子一起布成了完整的“八卦阵”!诸葛亮惭愧得无地自容,赶忙施礼:“大姐才气不凡,确确实实称得上是我的师父。我方才多有冒犯,还望大姐多多海涵!”丑女子急忙还礼——“小哥哥过奖了,我实在算不上什么高才,又怎么敢妄作您的师父呢?我也只不过是学了点皮毛。”诸葛亮听了,一本正经地说:“这点皮毛我也得再学好几年,希望大姐多多指教!”……就这样,两人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密。

这个女子小名叫阿丑儿,出生于官宦世家。她父亲黄承彦曾多年在朝为官,人品、学识朝野闻名,后因对时政不满,就辞官回家务农。黄承彦平时经心传授女儿各种知识,由于那阿丑儿本来就聪明过人,学习时又格外用心,不几年的工夫,便已是满腹经纶: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精于诗画,长于兵法了。

阿丑儿和诸葛亮自从那次相识后,两人就经常在那棵桑椹树下一块攻读兵法,研究学问。从此,阿丑儿回家张口闭口夸诸葛亮聪明、勤学,黄承彦本人也对少年诸葛亮的才学早有耳闻,在阿丑儿敦促下,黄承彦便将诸葛亮收为关门徒弟。

黄老先生很喜欢诸葛亮,他巴不得把浑身的解数全都传授给他,诸葛亮如鱼得水,学习得更起劲了。

有一天,两人把“八卦阵”的攻守演习一番之后,阿丑儿说:“爹爹和我商讨过,这‘八卦阵’虽是古人发明出来的好阵法,用兵打仗非学好它不可。可如今光靠它还远远不能保证打胜仗!因为敌我双方都熟知它。你既有治国安邦之志,为何不想法创造出一种新阵法以克敌制胜呢?”诸葛亮连连摆手道:“请你不要抬举我了,我哪是能创造出新阵法的人呢?”阿丑儿正色道:“世上只有懒人,没有笨人。古人能创造出‘八卦阵’,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研究出一种新阵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