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间词话
8908100000048

第48章 辛弃疾的咏月词可谓神悟

【原文】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①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②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注释】

①《天问》:屈原《楚辞》中的名篇。

②“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译文】

辛弃疾在《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中写道:“可怜今夜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仅仅依靠自己的想象,居然直观地领悟出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天理,与当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符合,我们可以称之为神悟了。

【评析】

辛弃疾为王国维所欣赏的唯一南宋词人。在此则,王国维仍在为辛弃疾张目,宗旨落在一“真”字。

在中秋佳节,辛弃疾与友人通宵饮酒,酒酣耳热之际,因客人提出自来词多有赋待月,而无送月的,辛弃疾就自任其命,作了这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夜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在惜别今夜之月的同时,对于月落方向作了想象性的猜测,认为此处月落必意味着彼处的月升。词人浪漫的想象和猜测,与近代科学证实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完全一致,王国维惊叹辛弃疾的联想与科学的结论“密合”,便说这是“神悟”。因为月亮围绕地球转,是在辛弃疾几百年后,才有西方科学家发现并得出的结论。

毋庸置疑,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思想,但他并无意把文学当作科学来看待。他在此则惊叹辛弃疾“神悟”,不过是为了强调真实在文学中的重要意义。因为他的境界说在强调真景物和真感情之外,对符合科学的联想也充满了期待。

【参阅作品】

木兰花慢

(南宋)辛弃疾

可怜①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②,但长风浩浩③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④堪⑤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⑥渐渐如钩?

【注释】

①可怜:可爱的意思。

②汗漫:此处指空阔无边。

③浩浩:形容广大的样子。

④故:本来。

⑤堪:能够。

⑥云何:为什么。

【鉴赏提示】

咏月诗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胜数,真正脍炙人口能千古流传的却并不很多。被王国维称为“神悟”的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就是真正脍炙人口能千古流传的一首。《木兰花慢》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一首想象奇特、构思新颖的送月词,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故能够成为千古绝唱。我们在欣赏此词时,不妨留心一点,品味一下王国维所谓的词作者“神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