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拉德的那个不准离开前院的孙子贾森,已是无影无踪——10岁的孩子总是这样。威拉德叫了几声,没人回答。威拉德坐到草坪上的折椅里准备读书,发现那架长梯子平躺在车道边的大树下。根本不需要歇洛克·福尔摩斯,贾森肯定是在树上,只是不巧把梯子碰倒了。看来他暂时还不想下来,更不想让威拉德知道他的窘境。威拉德本可以过去把梯子重新摆好,但忽然想起孩提时的一件事。过了50多年,威拉德突然明白了它的含义。
雷蒙德·卡丁在许多人眼里是个可爱的乡下人。威拉德记得他走在佛蒙特州诺斯菲尔的街上的样子:一位满头白发,衣着讲究的绅士。他与威拉德有过一次短暂的交往,那时威拉德正是贾森这般年纪。
威拉德可以自由地在镇里到处乱跑,父母禁止他去的地方只有佩因山脚下废弃的采石场。但那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到处淌着浅绿色的水,并布满了碎石堆起的小坡,小白杨树从石缝中长出来,攀着它们能轻易地爬上这些小坡。矮树丛中不时可以发现生了锈的采石机。
一个炎热的下午,威拉德跟着一群大孩子去那个地方。他们走离了通往采石场的被人踏出的小路,然后扔下了威拉德。威拉德爬过一根根伐倒的树干,穿越缠人的荆棘丛,找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找到原先的小路。太阳很低,已过了晚饭时间,父母大概是着急了。威拉德惊慌起来,就坐在一棵树下,用声音表达了他的苦恼。
当威拉德止住声喘口气时,听见有人在吹口哨。威拉德立刻就找到了吹口哨的人。他正坐在小路边的一段树干上,削着一根细树枝。
“哈罗!”卡丁说道,“出来散步吗?天气真好。”
威拉德点点头:“我只是想来考察一下这个旧采石场。不过现在我得回去了。”
“要是你愿意稍等一会儿,”卡丁说,“我想和你一同回镇上去。我快要完成这个柳哨了,做好了送给你。”
他把柳哨递给威拉德,然后站起来。伴着清亮的哨声,他们一起顺着小路走下山坡。
现在当威拉德坐在这草坪上的折椅里时,他第一次明白了那是一个多么不寻常的友善举动。那个人听到威拉德的哭声,明白这是一个小男孩迷了路。出于一种情感,他不愿充当一个救援者的角色,而是坐在一旁吹口哨,使威拉德能够找到他。他尊重一个小男孩的自立感。
威拉德从折椅里站起来,把停在大门前的旅行车开进车道,停在大树底下——那是它平时停放的地方。然后威拉德拿起梯子;拿着它绕过房子,将它放在屋后。当威拉德回来时,贾森已坐在他的折椅上了。
“你到哪儿去了?”我问。
“探险。”他说,“我是个小童子军,你知道吗?”
“我知道。”威拉德说。
计程车上的乘客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能够创造幸福的一小时,如果他能捉住它。
——福莱柴尔
欧文·斯特恩在纽约市开计程车,有28年3个月零12天之久了。你现在如果问欧文·斯特恩昨天早餐吃的是什么,他可能说不出。但是有一个乘客他却记得非常清楚,终生也不会忘记。
那是1966年春天一个星期一的早晨,阳光普照。欧文·斯特恩的车子在约克大街上走来走去找顾客。但是天气太好,要乘计程车的人不多。在68街纽约医院对面,欧文·斯特恩碰上红灯,停车等候,这时他看到一个穿得很体面的人从医院的台阶上疾步下来,举手叫车。
正在那时,绿灯亮了,后面那部车子的司机不耐烦地按喇叭,欧文·斯特恩也听到警察吹哨子要他开走,但是欧文·斯特恩不打算放弃这个客人。终于那人来到了,跳进汽车。他说:“请去拉瓜迪亚机场。谢谢你等我。”
欧文·斯特恩心里想:真是好消息。星期一早上,拉瓜迪亚机场很热闹,如果运气好,我可能有回程乘客。那就够满意了。
欧文·斯特恩照例开始猜想乘客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个人喜欢说话吗?会一声不发吗?抑或只是埋头看报?过了一会儿,他开口跟欧文·斯特恩攀谈,问的再平常不过:“你喜欢开计程车吗?”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欧文·斯特恩也给他一个很普通的回答。“不错,”欧文·斯特恩说,“糊口不成问题,有时还会遇到有趣的人。可是如果我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每星期多赚100元,我就会改行。你也会吧。”
他的回答引起了欧文·斯特恩的兴趣:“如果要我每星期减薪100元,我也不会改行。”
欧文·斯特恩从来没有听过人说这样的话。“你是干哪一行的?”
“我在纽约医院的神经科做事。”
欧文·斯特恩对他的乘客总感到很好奇,并且尽量向人讨教。许多时候在行车的时候,他都跟乘客谈得很投机,也时常得到做会计师、律师、水管匠的乘客的指点。也许这个人真的喜欢他的工作,或许只是因为在这春日早晨他的心情很好。不过欧文·斯特恩决定了请他帮忙。他们很快就要到达飞机场了,欧文·斯特恩于是不顾一切对他说了出来。
“我可以请你帮我一个大忙吗?”他没有开口。“我有一个儿子,15岁,是个很乖的孩子。他在学校里成绩好。今年夏天我们想让他参加夏令营,他却想做暑期工。可是15岁的孩子,如果他老子不认识一些老板,就不会有人雇佣他。而我就一个老板也不认识。”他停了一下。“你有可能帮他找一份暑期工作吗?没有酬劳也行。”
他仍然没有开口。欧文·斯特恩开始觉得自己很傻,实在不应该提出这个问题。最后,车子开到机场大厦的斜路时,他说:“医科学生暑期有一项研究计划要做,也许他可以去帮忙。叫他把学校成绩单寄给我吧。”
他伸手到口袋里找名片,但是找不到。他问欧文·斯特恩:“你有纸没有?”
欧文·斯特恩把装午餐的牛皮纸袋撕下一块来。他写了几个字,然后付车资走了。欧文·斯特恩以后就没有再见到他。
那天晚上,欧文·斯特恩和家人围坐在晚餐桌旁,他从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小块纸来,洋洋得意地说:“罗比,这可能会帮你找到暑期工作。”他高声读出来:“弗雷德·普鲁梅,纽约医院。”
他太太说:“他是医生吗?”
他儿子说:“这是开玩笑吗?”
经欧文·斯特恩不断唠叨,哄骗,大声叫嚷,最后还威胁不给他零用钱,罗比才在第二天早上把成绩单寄出。
两个星期后,欧文·斯特恩下班回家,看到儿子满面笑容。他递给欧文·斯特恩一封用很讲究的凹凸信纸写给他的信,信纸上端印着“纽约医院神经科主任弗雷德·普鲁梅医学博士”一行字。信叫他打电话给普鲁梅医生的秘书,约个时间晤谈。
罗比得到了那份工作。做了两个星期义工之后,他每星期得到40元工资,一直到暑期结束为止。他跟着普鲁梅医生在医院里走来走去,做些小差事,这虽然微不足道,但他穿着白色实验工作服,自觉也很重要。
第二年夏天,他又到医院去做暑期工,这一次责任稍微重些了。中学快毕业时,普鲁梅医生很周到,替他写了一些推荐信给几所大学。罗比最后被布朗大学录取,他们高兴极了。
第三年夏天,他又到医院去做暑期工作,渐渐对行医产生了热爱。大学快毕业时,他申请进医学院。普鲁梅医生又替他写推荐信,推荐他的才能和人品。
罗比获得纽约医院录取。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做了四年妇产科实习医生。
计程车司机的儿子罗伯特·斯特恩医生后来成了纽约市哥伦比亚长老会医疗中心的妇科住院主任医生。现在,他自己开业行医。
有人会说这是命运,欧文·斯特恩想这的确是机遇。可是这证明了平常的偶遇也会带来无穷的机会,即使是像驾驶计程车载客人走一程路那样。
相信自己
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还记得4分钟跑1英里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流传了。据说,当时的人们为了达到这个速度,有的奔跑者尝试着喝下了真正的虎奶,还有的人居然让狮子去追赶奔跑者,以为这样就能使他跑得更快。然而,这些都没有用。于是,人们便断言,这是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种认识延续了几千年,人们几乎都相信,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是人的生理条件所不能承受的,因为人类的骨骼结构不行,肺活量不够,空气的阻力又太大……理由有成千上万条。
然而有一个人,他独自证明了所有科学家、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在他之前尝试过但没有获得成功的数以万计的人都错了,他就是罗杰·班尼斯。奇迹中的奇迹是,当罗杰突破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后,立刻就有另外37人打破了这一纪录;而一年后,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运动员已经达到了300个!
几年前,我站在纽约1英里跑的终点上,亲眼目睹了参加比赛的13名运动员都达到了4分钟跑完这一路程的速度;换言之,即使是跑得最慢的选手也做到了这个在数十年前被人们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训练技术并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人类的骨骼也没有在一夜之间获得了改善,但是,人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改变。
想一想石匠吧,他在一块岩石上凿打了100次,可能不会在石块上留下多少痕迹;但在第101下时,那石块却分裂成两半了。这当然不仅仅是那最后一凿的缘故,而是先前他的每一次凿打都在发挥着作用。倘若你定下了一个目标,你就应该能够完成它。谁能够断言你干得不比你的对手更顽强、更漂亮、更出色而且更有才华呢?就是有人说你不行,那也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而且这是最关键的,你必须相信你自己能行。
在罗杰之前,人们只相信专家,而罗杰却相信自己……他为此而改变了所有人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果你也能相信你自己,那么你就能达到你想达到的任何目标。因此,不要退缩,在任何时候都不要。
几分傻气又何妨
智慧并非不犯错,而是犯错以后能够很快发现,然后将错的部分修改到正确为止。
——布莱西特
朱迪恩·维奥特老在想他的朋友南施。她穿着她儿子的“少棒队”上衣,戴着棒球帽,出汗的手握着球棒,站在本垒上。第一个球投来,她挥棒太早;第二个球投来,她挥棒太迟;她三棒被罚出局——球季的每一场比赛都是如此。
南施打的是垒球,因为她做事的机构有个垒球队。尽管她的体育素质极差,她却应同事之邀,同意参加球队。南施说,她的同事都说她敢于尝试,“并不会因为我打得糟而瞧不起我。”朱迪恩·维奥特喜欢像南施这种人。她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怕被人笑话。
她们就是那种虽然正手反手都不高明,可是仍然上场打网球的人。
就拿艾美利来说吧,她的法语糟透了,却参加了廉价的十日游飞往法国。虽然有人告诉她,说法国人瞧不起法语说得不流利的人,但她却偏要在博物馆,在咖啡馆,在香榭丽舍大道,到处跟人说话。人们耸肩笑她,但她不在乎。甚至她满口说的是法语,而那个法国人却客气地问她会不会说法语时,她也一点儿不在乎。
丢脸吗?艾美利一点儿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