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3:天使走过人间
8919000000032

第32章 智慧的精灵 (5)

晚上,马西娅·埃文斯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昔日上大学的目标时时萦绕在她脑中。但她已经是35岁了!已有17年没有参加过考试了。

马西娅·埃文斯的母亲大概猜出了她的心思,一天下午她们通电话时她说:“马西娅,还记得为了想让你上大学而存蓄的那笔钱吗?它还在呢!”

马西娅·埃文斯拿着话筒发愣,她决心要实现母亲的梦想。

6个月后,马西娅·埃文斯鼓起勇气,进了附近一所大学。马西娅·埃文斯的能力测试报告指出,她很适合当教师,她简直难以置信,教师是要像约克先生那样充满信心的人。然而,马西娅·埃文斯还是注册了教师进修课程。

可是,读到第二学期期末时,马西娅·埃文斯想退学了。在大学,马西娅·埃文斯要跟比她年轻一半的聪明伶俐的同学展开竞争。到了家里,由于没人做家务,大家只能吃泡面,屋子里也积满了灰尘。

在马西娅·埃文斯大学一年级的一个5月的下午,她上完了一堂特别紧张吃力的课后,噙着泪驱车回家。“上帝啊!”马西娅·埃文斯祈祷,“如果您真的想让我留在大学学习,请给我引路吧。” 说来也巧,几天后马西娅·埃文斯竟在牙科诊所碰到约克太太,马西娅·埃文斯告诉她那颗小珍珠怎样激励她重返校园。“但是,功课实在变得太难了。”马西娅·埃文斯抱怨道。

“我很理解你,”她同情地说,“我丈夫也是到了30岁才开始上大学的呢!”

她跟马西娅·埃文斯讲述她丈夫的奋斗经历,马西娅·埃文斯听得入了神,她原以为约克先生已执教多年。

那次的巧遇使马西娅·埃文斯坚持读完了以后的3年的课程。

大学毕业时,马西娅·埃文斯已经发觉并领悟了约克先生当年所看到的“潜能”是什么了。马西娅·埃文斯开始在当地一所中学教英文,她力争把日常生活寓于教学之中,她把教学生广泛阅读报纸、带领他们参观工厂、邀请社会名人到学校作报告看得与教授莎士比亚文学一样重要。

第一学年快要结束时,校长提名授予马西娅·埃文斯首年教学优秀奖,她简直受宠若惊。申请这种奖,本人必须讲出其中的某位老师曾经如何唤起自己执起教鞭的。当然,马西娅·埃文斯叙述了小珍珠的故事。

1990年9月,马西娅·埃文斯荣获“百名教师首年教学优秀奖”,更重要的是约克先生也获得了“教师贡献奖”。当他们两个接受记者采访时,马西娅·埃文斯才发觉时间竟如此的巧合:约克先生明年就要退休了。

那天,约克先生向记者说,他年轻时缺少自信。

“是什么促使你回心转意呢?”记者问道。

“看到别人信任我。”他说道。

突然,马西娅·埃文斯仿佛又看到了在科学教室正在打开白色小盒子的20位同学。“那就是我们的共同点,是吗?”马西娅·埃文斯恍然大悟。“那些你赠送珍珠的学生都是你认为缺乏自信的年轻人。”

“不,你们都是我认为怀有伟大种子的年轻人。”约克先生回答道。

派蒂,向前跑

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普里尼

派蒂·威尔森在年幼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戴着牙套的派蒂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担心中途会病情发作。”

她的父亲回答说:“万一你发作,我也知道如何处理。我们明天就开始跑吧。”于是十几岁的派蒂就这样与跑步结下了不解之缘。和父亲一起晨跑是她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跑步期间,派蒂的病一次也没发作。几个礼拜之后,她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爸,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

父亲替她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现女子长距离跑步的最高纪录是80英里。当时读高一的派蒂为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今年我要从橘县跑到旧金山(400英里);高二时,要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1500多英里);高三时的目标在圣路易市(约2000英里);高四则要向白宫前进(约3000英里)。”

虽然派蒂的身体状况与他人不同,但她仍然满怀热情与理想。对她而言,癫痫只是偶尔给她带来不便的小毛病。她不会因此消极畏缩,相反,她更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

高一时,派蒂穿着上面写着“我爱癫痫”的衬衫,一路跑到了旧金山。她父亲陪她跑完了全程,做护士的母亲则开着旅行拖车尾随其后,照料父女两人。

高二时,她身后的支持者换成了班上的同学。他们拿着巨幅的海报为她加油打气,海报上写着:“派蒂,跑啊!”(这句话后来也成为她自传的书名)。但在这段前往波特兰的路上,她扭伤了脚踝。医生劝告她立刻中止跑步:“你的脚踝必须上石膏,否则会造成永久的伤害。”

她答:“医生,你不了解,跑步不是我一时的兴趣,而是我一生的至爱。我跑步不单是为了自己,是要向所有人证明,身体有残缺的人照样能跑马拉松。有什么方法能让我跑完这段路?”医生表示可用粘剂先将受损处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医生警告说,这样会起水泡,到时会疼痛难耐。派蒂二话没说便点头答应。

派蒂终于来到波特兰,俄勒冈州州长还陪她跑完最后一英里。一面写着红字的横幅早在终点等着她:“超级长跑女将,派蒂·威尔森在17岁生日这天创造了辉煌的纪录。”

高中的最后一年,派蒂花了4个月的时间,由西岸长征到东岸,最后抵达华盛顿,并接受总统召见。她告诉总统:“我想让其他人知道,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人定胜天

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塞内加

有一所位于偏远地区的小学校由于设备不足,每到冬季便要用老式的燃煤锅炉来取暖。小男孩马克·翰森天天提早来到学校,将锅炉打开,好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进教室就享受到温暖。

但有一天老师和同学们到达学校时,发现有火舌从教室冒出。他们急忙将马克·翰森救出,但他的下半身已被严重灼伤,整个人完全失去意识。送到医院急救后,马克·翰森稍微恢复了知觉。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听到医生对妈妈说:“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烧得太厉害了,能活下去的希望实在很渺茫。”

但勇敢的马克·翰森不愿这样就被死神带走,他下定决心要活下去。果然,出乎医生的意料,他熬过了最关键的一刻。但等到危险期过后,他又听到医生在跟妈妈窃窃私语:“其实保住性命对这孩子而言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严重伤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辈子也注定是个残废。”

这时马克·翰森在心中又暗暗发誓,他不要做个残废,他一定要起身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下半身毫无行动能力。两只细弱的腿垂在那里,没有任何知觉。出院之后,马克·翰森的妈妈每天为他按摩双脚,不曾间断,但仍是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即使如此,他要走路的决心也未曾动摇。

平时马克·翰森都以轮椅代步。有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他望着灿烂阳光照耀的草地,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奋力将身体移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脚在草地上匍匐前进。

一步一步,他终于爬到篱笆墙边;接着他费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扶着篱笆站了起来。抱着坚定的决心,他每天都扶着篱笆练习走路,一直走到篱笆墙边出现了一条小路。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努力锻炼双脚。

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以及每日持续的按摩,他终于能够站起来用双脚走路,甚至能跑步了。

后来他不但走路上下学,还能和同学们一起享受跑步的乐趣,进入了大学,他还被选入田径队。

一个被火烧伤下半身的孩子,原本一辈子都无法走路跑步,但凭着他坚强的意志,马克·翰森博士,跑出了全世界最好的成绩。

罗丹的启示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

——爱因斯坦

斯·茨威格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作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称赞他发表过的文章,有些他自己也很喜欢。但是,他深深地感到自己还能写得更好,虽然他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斯·茨威格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情,竟然成为他一生的关键。

有一天晚上,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伦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斯·茨威格年轻而好饶舌,激烈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斯·茨威格说,“不是住着一个可与米开朗琪罗相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当斯·茨威格倾诉完了之后,魏尔哈伦高兴地指指他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走吧,一块儿去吧。凡是像你这样赞美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斯·茨威格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伦把他带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他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斯·茨威格觉得他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他们告别的时候,罗丹转向斯·茨威格。“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这里恐怕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他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激励的凝望,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斯·茨威格的不安。

他的工作室,是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就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站着。

“这就是我的近作,”他说,他揭开湿布,现出一座女性正身像,以黏土塑成的。

“这已完工了。”斯·茨威格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看,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是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肩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黏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他没有再同斯·茨威格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意象外。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之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了女正身像。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斯·茨威格。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斯·茨威格握着他的手,感激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了斯·茨威格所感受到的一切,因为在他们走出屋子的时候他微笑了,用手揽着斯·茨威格的肩头。

在麦东的那天下午,斯·茨威格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学到的都多。从此,斯·茨威格知道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的而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