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荒芜人迹、需要艰难谋生的小岛,如今成为人们争先恐后前往的寻宝地。文学作品开启了现实中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而财富的吸引力似乎超过了人们对生命的本真体验。我们应该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踏上这个埋藏黄金的小岛呢?
【《鲁滨孙漂流记》和鲁滨孙岛】
鲁滨孙·克鲁索这个人物出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在笛福的小说中,鲁滨孙出身于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他父亲希望他在家乡过一辈子安乐的生活,但是鲁滨孙渴望航海而不愿安心待在家里,先后三度出海经商。在他第三次出海时,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岛的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及乘客全都淹死,唯有鲁滨孙幸存。海浪把他卷上了一个荒无人烟但有淡水的小岛上,由此他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遇难者生活。
当他在岛上生活到第23个年头时,岛上来了一群食人的野人。他们正准备把带来的俘虏杀死美餐一顿时,有个俘虏向鲁滨孙跑来。鲁滨孙开枪打死了几个追赶的野人,救了这个俘虏,并给这个俘虏起名“星期五”。从那以后,“星期五”便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当他和“星期五”生活到第35个年头时,发现一只英国船在附近海岸抛锚了。船长和另外两个人被船上闹事的水手抛弃在岸,他和“星期五”帮助船长夺回那条船后,终于离开孤岛。当鲁滨孙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英国时,家里父母早已过世,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侄子在家。
没过多久,鲁滨孙再次航海经商,由侄子担任船长。他们再次来到那个小岛,看到岛上已居住了好多人,便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笛福的这个故事影响了很多人,也令很多人猜测,是否真的存在鲁滨孙这个人以及他生活过多年的小岛。
【鲁滨孙岛的来由】
1547年11月22日,西班牙船长胡安·费尔南德斯在途经太平洋时发现了一个海上火山岛,他根据天主教历法把这个小岛命名为“圣·赛西利亚”。160多年以后,英国著名“海盗学者”、以《新环球旅行记》而一举成名的威廉·丹彼尔,在1708年至1709年间,参加了伍德罗·罗吉斯船长的考察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1709年7月,丹彼尔一行人登上荒无人烟的圣·赛西利亚小岛,他们发现了一个身着羊皮的“野人”。后来,丹彼尔惊讶万分地发现这个“野人”过去曾在他的手下当差,是苏格兰人,名叫亚历山大·赛尔凯克。亚历山大·赛尔凯克介绍说,1704年他因和当时的船长发生争吵而被遗弃在了岛上,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本能已在此生活了将近5年。伍德罗·罗吉斯船长后来写文章发表了赛尔凯克的传奇故事。不久,笛福又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鲁滨孙漂流记》。
为了纪念小岛的发现者西班牙人胡安·费尔南德斯,从1833年开始,圣·赛西利亚岛改名为胡安·费尔南德斯岛。后来,为了纪念那个曾在岛上独自艰难地生活过多年的“野人”,这个小岛又被更名为鲁滨孙·克鲁索岛。
【岛上的宝藏传说】
鲁滨孙·克鲁索岛是镶嵌在太平洋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它位于智利海岸线西部670千米处。整个岛上全部被热带灌木丛林所覆盖,茂密的丛林里生长着60多种不同的蕨类植物,形似树木的荨麻类植物四季常绿,被人们称为“鲁滨孙之伞”的阔叶植物的树冠更是将灌木丛覆盖得密不透风。
自从《鲁滨孙漂流记》在欧洲广泛流传开以后,过去这个无人居住的鲁滨孙·克鲁索孤岛也随之成为海盗们聚会和藏宝的天堂。对于当年英国女王陛下的部长们和水手们来说,鲁滨孙·克鲁索岛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许多水手在绕过斯科布特的合恩角后,身心疲惫,他们能在这里找到一切所需的东西,直到完全康复。而那些因穿越麦哲伦海峡而变得破损不堪的船只,也能在岛上得到休整和补给。
从1940年开始,鲁滨孙·克鲁索岛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寻宝者带着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化的开采工具来到这个小岛,开始在岛上各处日夜不停地挖掘、原来,人们根据古代史料发现,在200多年前,英国海盗乔治·安逊曾在这个小岛埋下了846箱黄金和大量的宝藏。
安逊是一位被英国女王加封的勋爵,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声名显赫的海盗。1774年,英国海军部委托这名海盗去掠夺非洲南部西班牙帆船和殖民地上的财物。安逊所率领的中型舰队由八艘作战能力很强的舰船组成,这支海盗队伍曾令所有过往的西班牙商船闻风丧胆。当年,安逊就是把鲁滨孙·克鲁索岛作为他的大本营和避难所。他们每次对西班牙船只实施抢掠,都是从鲁滨孙·克鲁索岛出发。安逊最为成功的一次胜仗,是对西班牙运宝商船的一次抢掠。据说,他那次共抢得846箱黄金和宝石,每箱重1.3吨,总价值高达100亿美元,属于历代以来最为巨大的一笔海盗财宝。他把这批黄金转埋在了鲁滨孙·克鲁索岛上。
这位大名鼎鼎的海盗凭借自己显赫的“战绩”,后来被英国女王封为勋爵,从此飞黄腾达。可是以这么冠冕堂皇的身份,安逊只能玩味着那张他当年画下的藏宝图,却再没有机会到鲁滨孙·克鲁索岛来寻找那批黄金了。而除了他本人之外,任何人又不可能找到那批黄金和宝石。
【不得安宁的鲁滨孙岛】
1940年,在安逊勋爵那批黄金和宝石埋藏在鲁滨孙·克鲁索岛上的200年后,寻宝者来到鲁滨孙·克鲁索岛,开始搜寻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日夜不停地挖掘。然而,折腾了几年之后,人们仍然一无所获,只好全都两手空空地离开了。
转眼又过了40年,到了1980年左右,鲁滨孙·克鲁索岛上的一场瓢泼大雨再次燃起寻宝者热情的火焰。大雨在岛上造成了泥石流,雨过天晴之后,有人在山谷中意外发现了裸露在外的好多银条和少数几粒红宝石。于是,人们立刻联想到是大雨把安逊当年埋藏的宝藏从高处冲刷出来又散落在山谷里。这个消息没几天就引来了大批的寻宝者,他们再次来到这个小岛,但同样是又一次失望而归。
10年之后,一位荷兰裔的美国人贝尔纳得·凯泽从岛上唯一的一家旅店老板娘那里获得了有关“安逊黄金”的信息,便立即开始了搜寻,并自称找到了那个当年埋宝的深达7米的藏宝洞的确切地点。智利政府有关部门也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并立即发表声明,称这个岛属于智利领土,没有智利政府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挖掘宝藏。随后,他们和这个美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假如他找到那846箱黄金,所得宝藏的75%必须归智利政府及鲁滨孙·克鲁索岛上的居民,剩余的25%归他自己所有。于是,贝尔纳得·凯泽的挖掘小组开始寻宝工作。他们用小型推土机等现代化挖掘工具在山顶上昼夜不停地开始挖掘,但地下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最后只好宣布放弃。智利政府等待的利润分成也泡了汤。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鲁滨孙·克鲁索岛就能从此得到安静了。在以后的岁月中,大概只要传说中安逊的846箱黄金不见天日,小岛上就一直会涌来络绎不绝的寻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