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9:活着就是幸福
8920200000002

第2章 幸福的滋味 (2)

空虚的心灵是生活最大的危险。

——葛劳德

一位名叫富兰克林·费尔德的人曾精辟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蜂鸟(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做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

在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学多才使美国人民受益匪浅。

约夫的朋友威尔福莱特·康,前半生奋斗了40年,成为全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事务十分忙碌,他仍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对约夫说:“过去我很想画画,但从未学过油画,我曾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最后还是决定了,无论付出多大牺牲,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小时来画画。”

威尔福莱特·康所牺牲的只能是睡眠了。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他惟一的办法是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他说:“其实那并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个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怎么也不想再睡了。”

他把顶楼改为画室,几年来从不放过早晨的这一小时。后来时间给他的报酬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地在画展上出现了,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以高价被买走了。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变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他说:“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愉快,这是另一半收获。”

每个人的脑子都有能力去创造和想象,为自己寻找到机会。一位名叫尼古拉·格里斯多费罗斯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攻读核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积累的增多,一个念头跃入他脑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进行试验,又再经改进,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格里斯多弗罗斯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约夫认识一位老人,他从78岁起每天抽出一小时学习欣赏音乐。他说:“我很快就养成了这种习惯,一每天听一小时的音乐。我要具备起欣赏音乐的能力,随着年岁增高,等到我不得不靠静坐度日时,就用得上它了。”

一天安排出一小时来静心,排除疲劳,即使看来没有做出多大的事情来,但约夫深信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有收益的。至少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可以理清头绪,为自己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有一家很大的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见儿子在大学获得了神学优等生的荣誉,十分高兴。可是每次儿子回家,父亲就发现与儿子不再有“共同语言”了。这使他日益焦虑不安起来。虽然当父亲的对神学也很感兴趣,但毕竟从没认真系统地学过这门课,为此他在每天午饭后开始挤出一小时,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攻读宗教方面的书。

他说:“起先同事们认为我古怪,在干傻事。但不久他们对我的学习计划改变了看法。由于对宗教学的研究,使我涉及了人类学、社会学和其他一些科学领域。近几年来,我常被邀请到各地去演讲。我想我的演讲与文章对宗教信仰内部间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一些贡献。”接着他补充道:“最主要的是,我儿子一定会为父亲的自学成才而自豪的。”

每天抽出一小时,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只要抓住这一点时间,就能使你的心灵变得更美丽,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义。

花钱买快乐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

艾琳刚结婚那阵子,为了买新房,日子过得很节俭。吃快餐,开旧车,搬进新居前,挤在陋室里将就着。但迁居那一天快乐的情景,却使她终身难忘。

她的邻居安妮和弗兰克有五个孩子,经济拮据,而每逢假日却必去滑雪。为此要购置七双滑雪板,七双长靴,七副撑杆及每人的滑雪衫,还要付来回的车费等其他开销。她认为弗兰克一家简直是疯了。最近艾琳又碰到他,他的孩子们都已各自成了家,“当然,我们那时过着清寒的日子,”他说,“但最近,一个儿子在来信中说,他怎么也忘不了小时候滑雪时的快乐。”

一笔有限的收入有两种安排法:一种是精打细算地将衣食住行小心翼翼地考虑进去,虽然事事顾全了,但最终觉得毫无收获。另一种是把钱花在自己喜好的事情上,如果难以做到兼顾的话,还不如先满足重要的方面,而在其他方面克扣一下。有些人对于把钱花在那些有益的并能为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的事情上,总是犹犹豫豫,只想着攒钱备荒,放走了大好时光。其实这样只是紧攥手中的麻雀,而忘了逮野地里的孔雀。

艾琳认识这么一对恋人,从20来岁起就开始为下辈子的生活操心。当他们的同龄人在建立小家庭,安享天伦之乐时,他俩却一个念头地买房置地,积累钱财。等他们感到可以安心成家时,女孩已经39岁,这些年来一直在访医求道,也没能怀上一个孩子。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说明一个道理,当你确信某事某物能使你的生活更为充实时,不论它是一次旅行,还是一个孩子,或是别的什么,你就应尽力去得到它。要知道,有的东西失去了就再难以得到。

小时候的一件事令艾琳终身难忘。那时艾琳的父亲失业了,全家靠吃鱼市上卖剩的鱼杂碎过活。一天,艾琳在一个商店的橱窗内看到了一只带红色塑料花的小别针,顿时艾琳便发疯般地迷上了它。她赶紧跑回家去央求妈妈给一美分。母亲叹了口气(一美分能买一磅鱼杂碎呢),但父亲说:“给她钱吧,要知道这么便宜的价格就能为孩子买到快乐,今后是不会再碰上的。”那时,艾琳就明白,这一美分所能买到的是永远闪光的金子。

当艾琳想到她那些心满意足的朋友们时,艾琳总为他们花钱的态度而吃惊。他们买不起车,但可以到夏威夷去度假,住陋室,自己却打扮得像个时装模特儿。更有一位朋友带着四个孩子在宫殿般的豪华饭店里吃了一次茶点,而为此,全家人过了两天只吃面包、奶酪的日子。“他们以后能记得的,惟有这一顿茶点。”他这样对艾琳解释。

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梦想本身就具有了使其得以实现的力量。艾琳有一个朋友,他的独生子在很小时就显示出音乐天赋,曲调一听便能记住,自己还能在钢琴上编歌。这对夫妻俩为使儿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竟然驱车60英里送他到邻近的一个城市去就学。为此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妻子每晚去一所图书馆加夜班,丈夫是个教师,课外在家中设馆开课以增添收入。今天他们的儿子已获得了两个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在几个美国最好的管弦乐队中演奏过。如果当初他的父母给他请个价格低的二三流教师,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成果了。

艾琳想这说明了,在某种意义上,金钱是第二位的。只要有眼光,看准了那些能使你幸福的东西,就应不惜金钱去得到它。用你辛勤劳动挣来的一点钱,送孩子去野营或给自己买一件心爱物,也许与你们低收入不那么相称,但却提高了你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生活中有艰辛,有快乐,有成功,有失败;在艰辛中,酝酿果实成熟后的芬芳;在快乐中,流溢出最感人的情愫。生活,是金钱也不能换取的幸福。

重修旧好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能忘。

——纪伯伦

与旧友的交情淡了下来。本来大家来往密切,却为一桩误会而心存芥蒂,由于自尊心作崇,威尔始终没有打电话给他。

多年来,威尔目睹过不少友谊褪色,大都出于误会,或者志趣各异,还有一些是因为关山阻隔。随着人的逐渐成长,这显然是无可避免的。

常言道:你把旧衣服扔掉,把旧家具丢掉,也与旧朋友疏远。话虽如此,威尔认为这段友谊似乎不应该就此不了了之的。

有一天,威尔去看望另外一个老朋友,他是牧师,长期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他们坐在他那间总有上千本藏书的书房里,海阔天空地从小型电脑谈到贝多芬饱受折磨的一生。

最后,他们谈到友谊,谈到今天的友谊看来多么脆弱。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奥妙,”他说,两眼凝视窗外的青葱的山岭,“有些历久不衰,有些缘尽而散。”

他指着临近的农场慢慢说道:“那里本来是个大谷仓,就在那座红色木框的房子旁边,是一座原本相当大的建筑物的地基。

“那座建筑物本来很坚固,大概是1870年建造的。但是像这一带的其他地方一样,人们都去了中西部,这里就荒芜了。没有人定期整理谷仓。屋顶要修补,雨水沿着屋檐而下,滴进柱和梁内。

“有一天,刮起了大风,整座谷仓都被吹得颤动起来。开始时嘎嘎作响,像一艘旧帆船的船骨似的,然后是一阵爆裂的声音,最后是一声震天的轰隆巨响,刹那间,它变成了一堆废墟。

“风暴过后,我走下去一看,那些美丽的旧橡木仍然非常结实。我问那里的主人是怎么一回事。他说大概是雨水渗进连接榫头的木钉孔里。木钉腐烂了,就无法把巨梁连起来。”

他们凝视山下。谷仓只剩下原是地窖的洞和围着它的紫丁香花丛。

威尔的朋友说他老是想着这件事,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论你多么坚强,多有成就,仍然要靠你和别人的关系,才能够保持你的重要性。

“要有健全的生命,既能为别人服务,又能发挥你的潜力,”他说,“就要记着,无论多大力量,都要靠与别人互相扶持,才能持久。自行其道只会倒下来。”

“友情是需要照顾的”他又说,“像谷仓的顶一样。想写而没有写的信,想说而没有说的感谢,背弃别人的信任,没有和解的争执,这些都像是渗进木钉里的雨水,削弱了木梁之间的联系。”

威尔的朋友摇摇头不无深情地说:“这座本来是好好的谷仓,只需花很少功夫就能修好。现在也许永不会重建了。”

黄昏的时候,威尔准备告辞。

“你不想借用我的电话吗?”他问。

人与人之间需要依靠耐性和宽容来维持和谐,友谊就像一颗种子,必须经过双方精心的培育,才能开花结果。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勇敢去做吧!

打错的电话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费尔巴哈

韦恩还没有把电话号码拨完,就已经知道拨错了……

“你打错了!”一个沙哑的男人的声音直截了当地说,然后电话挂断了。

韦恩觉得奇怪,又拨了那个号码。

“我刚告诉你打错了!”耳朵里又听见他挂断电话的声音。

韦恩觉得很奇怪:他怎么能知道我拨错了号码?那年韦恩30岁,在纽约市警察局做行政工作。也许这就是韦恩为什么会好奇并且开心的原因。韦恩第三次拨了那个号码。

“嘿,得啦,”那个人生气地说,“这次又是你吗?”

“是的,是我,”韦恩回答,“我在纳闷我还没有开口,你怎么就知道我拨错了号码。”

“你自己去想吧!”电话重重地挂上了。

“我不信这回事。”韦恩大声说。他又打电话给那个男人。

“你想出来了没有?”他问韦恩。

“我惟一能想到的是……从没有人打电话给你。”

“你猜对了!”电话第四次挂断。

韦恩再打电话给他时,有点不自然地笑了起来。

“这次你要干什么,”他问。

“我决定打电话给你……专为说声‘哈罗’。”

“好吧,哈罗。你是谁?”

韦恩告诉了他他是谁,然后问他是谁。

“我是阿道尔夫·梅思。我88岁,20年来没有一天接到过这么多打错的电话!”韦恩在电话一端笑了。

“要是从来没有人打电话给你,”韦恩说,“你要电话做什么?”

“我必须有个电话,”他说,“好让我的律师每个月打电话给我看看我是否还活着。”

他们谈了十分钟。阿道尔夫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和他亲近的人全过世了。随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在警察局做过将近40年的电梯司机。谈到他早年在警察局做事,他提起了一些韦恩还记得的人。韦恩在挂断电话之前,问以后能否再打电话给他。

“为什么你要那样做,”他问韦恩。

“也许我们能做电话朋友。你知道,就像笔友那样,只是我们用电话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