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爱哲学
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做鹰,或者做爬行动物。
——巴尔扎克
“听我说,父亲,”伽利略说道,“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母亲的事?”
“我看上她了。”
“那你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的事,孩子,老天在上,家里的人要我讨一位富有的太太,可我只对阿玛纳蒂姑娘钟情。我追求她就像一个梦游者,要知道你母亲从前是一位姿艳动人的姑娘……”
“这倒确实,现在也还看得出来。你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你爱的是她。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除了哲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哲学。别的对我毫无用处!难道我要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哲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像倾慕女子那样!怎么能这样说呢?”
“一点不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经想到自己的婚事,我可从来没想到那上面去。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能寻求一位标致的毕安卡,或是一位俊俏的卢斯娅,而我只同科学为伴。当人们提及这方面的事情,我感到羞臊。
“我亲爱的父亲,你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不能设法达到自己的愿望呢?我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你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你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他们对你不错,会尽力帮助你。也许你能到宫廷去把事办妥。他们只需要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嗯,你说得有理。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一把抓住父亲的手,猛力摇动:“我求求你,父亲,求你想方设法,尽力而为。我向你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在许多人都为着如何能追求到自己心仪的姑娘而烦恼的时候,执著于理想的人却已进入不同的境界,并已经准备好为此付出自己的全部,这种人的雄才大略和坚定的信念值得我们学习。
牛顿入学记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牛顿,从小在乡村长大。他宁愿自己看书,不喜欢学校,上学的任务似乎就是为了等待放学。他不交朋友,经常独思冥想,有时像个顽固的老人,有时又像个呆呆的稻草人,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校长从他许多精巧的发明看出他是个深思专一的可造之材,常用激将法督促他。满18岁后的一天,他凭校长的推荐去剑桥大学读书。
剑桥大学的校园繁花遍地,绿草如茵,各具特色的建筑物掩映于参天大树之间。
牛顿走进院门,差一点迎面撞上一位身材魁梧的红袍绅士。牛顿吃了一惊,言语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你是新生?” “是的。”
“是艾萨克·牛顿先生吗?” “是的……”绅士在黑色方帽底下,温和地笑着,大方地伸出右手:“真巧,我是艾萨克·巴罗。”
“啊,您好。”牛顿满口乡音地回答,若有所悟地抬头,因为这人就是舅父介绍的巴罗教授。牛顿从口袋里拿出舅父的信。
“呵,我已经接到他的信,不然不会知道你的名字。”
教授想缓和一下青年的紧张情绪,神态尽量随和。牛顿却因初次见到大学教授,感到一种压迫,愈来愈拘束。教授打开信,匆匆地看了一眼,放进口袋。
“到我房间里去吧。”
教授在走廊里阔步前行,牛顿迷迷糊糊地跟着走。等到稍微恢复正常时,他已经在教授的房间里了。牛顿丝毫不知道,眼前的这位31岁的教授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一流学者,以创立在曲线上做切线的方法而著名。
“随便坐,别拘束。”
牛顿的动作显得很生硬,好不容易在椅子上坐下了。
“现在我就按入学的惯例询问了。艾萨克·牛顿先生,你是志愿入学吗?” “是的。”
“好!那我就准许你入学。”
牛顿如释重负,放下了心。
“牛顿先生,你现在已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了。我是教授,我们就以师生的身份来谈谈吧。”
牛顿不知谈什么好,感到很不自在。
“你对学习有什么要求?” “我想学有关力和运动方面的东西,也想研究数学……”有了具体的话题,牛顿就能对答了。
“那就有困难了。数学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力和运动却没有人讲授。当然你可以自己研究,但没有人指导。”
牛顿并不惊异。小学也好,中学也好,从来没有人教他想学的东西。他记起驿马车上的绅士关于大学的谈话。
“你知道伽利略的实验吗?”别说是实验,连这人的名字也是头一回听说。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吧。铅球有大有小,让它们同时从塔上落下来,请问哪个先到地面?”牛顿默想了一会,有点怯意地说:“不做一下不知道。”
“是吗?伽利略也这么想。可是亚里士多德说是重的先到达地面。你认为怎么样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牛顿是知道的。
“我想他是正确的。”
“你确信如此吗?” “……”牛顿犹豫起来了。
巴罗教授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念头,突然改变了态度,以授课的语气说:“你只是想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太会错。那么,你是不是赞成,不必探究真理,不必做新的发现,只要相信古代圣贤就行了?”牛顿从未面临过这种问题,有点惊慌失措。
“牛顿先生,你要多多努力啊!”巴罗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牛顿第一天上大学的经历,时间是1661年6月5日。
求知是没有捷径的,我们要善于思考,勤于学习,不要将先辈的观点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只有在实践中被证实是对的,才算是真理,这样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
智者的妙计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
——爱默生
公元218年的一天,古希腊叙拉古城的城楼上,一位士兵像往常一样向远处眺望。突然,他发现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无数的战船。“罗马人向我们进攻了!”这名士兵,惊恐万状地大叫起来。只见罗马人阵容强大的战船扇形排开,快速地向这里推进。可是,当时这城里的强壮男人都被派到其他前线作战去了,只留下了少数的士兵,形势万分危急。
留守指挥官心急如焚,束手无策。这时,有人向他建议说:“城里有一位很有名望的智者,他常常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办法来解决难题,我们为什么不请他来想一想退敌的主意?”指挥官这才一拍脑袋:“是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他呢?快,快去把阿基米德请来!”
阿基米德知道了眼前的危险情况以后,不由神色严峻,他冥思苦想,走来走去,不知不觉走到院子里。这时,火红的太阳高挂在天上,向大地洒下了无限的光和热,阿基米德抬起头,太过强烈的光线刺痛了他的眼睛,他看了一会儿,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只见他快步上了城楼,向一筹莫展的指挥官建议道:“快,立即发布命令,让全城的妇女每人带一面镜子,全部集中到城楼上来。”指挥官听了,很是纳闷,这是什么怪主意?可是看到阿基米德自信的神情,还是照办了。为了全城人的安危,也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阿基米德的身上。
过了一会儿,全城的妇女全都奉命上了城楼,她们带来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镜子。这个时候,阿基米德俨然成了军事总指挥。面对越来越近的敌船,毫不惊慌,只见他右手一指海上的敌船,大声说道:“到时候举起你们手中的镜子,目标对准船上的帆,要一起行动!”敌船靠得很近了,阿基米德命令道:“瞄准那艘最前面的指挥船,开始!”顿时,全体妇女们一起举起了手中的镜子,刷地直射过去。这时,奇迹出现了,上万面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敌船的帆上,巨大的热量立即引燃了船帆,火借风势,整个敌船立即被大火包围起来了。
就这样,在阿基米德的指挥下,敌船一只又一只地被点燃了,整个船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罗马士兵有的被火烧死,有的拼命跳下火船而葬身海底,后面的敌船不知道这是中了什么魔法,吓得连忙掉转船头逃了回去。就这样,阿基米德不费一兵一卒,巧借阳光,在危急万分的时候大获全胜。
生活中的大智慧往往都是从一些经验中得来的,我们要善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在智慧的土壤上,才能滋生出好的思想、语言和行动来。
哥伦布探险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约翰逊
我们先来看看探险之王哥伦布的传奇:
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哥伦布年轻的时候,曾经过着海盗生活,这不是值得惊奇的事。因为当年一些良好的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海盗船上去工作,使孩子可以增长一点见闻,尝尝人生,而且还可以多赚一点钱。
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不被官方捉住,也就无所谓羞耻与卑贱,要是不幸被逮着了,也只好自叹命运不济了。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而到达印度。
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取笑他的想法。因为,他想向西方行驶而达到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吗?
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途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成功,但一连空等17年,还是失望,所以他决定不再向这个“理想”努力了。
因为使他忧虑和失望的事太多了,竟使他的红头发完全变白了——当时他还不到50岁。灰心的哥伦布,这时只想进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过后半生。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却怂恿西班牙皇后伊莎贝露帮助哥伦布。教皇先送给哥伦布65元,算是路费。但他自觉衣服过于褴褛,便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匹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露,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皇后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项冒险的活动。
然而,水手们都怕死,没有人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找到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
另一方面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答应这些死囚如果冒险成功,应免罪恢复他们的自由。准备妥当,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
航行没几天,就有两艘船坏了,接着剩下的一艘船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哥伦布亲自拨开海藻,才使船得以继续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