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却恰恰相反,从小在家里就极端畏缩,甚至宁可被嘲笑也不敢轻易出门。父亲经常在她面前叹气,担心日后可能的遭遇,或总是唠叨,直接就说这个孩子怎么会这么的不正常。
以后她也没有改变过,甚至更为严重起来,她陆陆续续接受了一些治疗,直到最后她住进了这家精神病院。
医院里摆放着一些过期的杂志,是社会上善心人士捐赠的。这些杂志有的是教人如何烹饪裁缝,如何成为淑女;有的谈一些好莱坞影星歌星的幸福生活;有的则是写一些深奥的诗词或小说。她自己喜欢,在医院里又茫然而无聊,索性就提笔投稿了。
没想到那些在家里、在学校或在医院里,总是被视为不知所云的文字,竟然在一流的文学杂志刊出了。
医院的医师有些尴尬,赶快取消了一些较有侵犯性的治疗方法,开始竖起耳朵听她的谈话,仔细分辩是否错过了任何的暗喻或象征。家人觉得有些得意,也忽然发现家里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女儿。甚至旧日小镇的邻居都不可置信地问:“难道得了这个伟大的文学奖的作家,就是当年那个古怪的小女孩?”
她出院了,并且凭着奖学金出国了。
这就是新西兰女作家简奈特·费兰的真实故事,她是众所公认的新西兰最伟大的作家。
格言的力量
要意志坚强,要勤勉,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远不屈服。
——赫胥黎
曼克斯·卡勒兰德是佐治亚州一个汽车推销商的儿子,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孩子。他活泼、健康,热衷于篮球、网球、垒球、游泳,是中学里一个众所周知的杰出学生。后来曼克斯应征入伍。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他所在部队被派遣驻守一个山头。激战中,突然一颗手榴弹飞入他们的阵地,眼看即将爆炸,他果断地扑向手榴弹,试图将它扔到远处。可是手榴弹爆炸了,他被重重地炸倒在地上,当他向后看时,发现自己的右腿右手全部被炸掉了,左腿炸得血肉模糊,也必须截掉了。他痛苦得想哭,却哭不出来,因为弹片穿过了他的喉咙。人们都以为曼克斯再也不能生还,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是格言的力量。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反复朗读贤人先哲的这句格言:“如果你懂得苦难磨炼出坚忍,坚忍孕育出骨气,骨气萌发不懈的希望,那么苦难会最终给你带来幸福。”曼克斯一次又一次背诵着这段话,心中始终保持着不灭的希望。然而,对于一个三截肢(双腿、右臂)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在深深的绝望中,他回忆起又一句先哲格言:“当你被命运击倒在最底层之后,再能高高跃起就是成功。”
回国后,他从事政治活动。他先在佐治亚州议会中工作了两届。然后,他竞选副州长失败了。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用这样一句格言鼓励自己:“经验不等于经历,经验是一个人经过经历所获得的感受。”这指导他更自觉地生活下去。紧接着,他学会了驾驶一辆特制的汽车并跑遍全国,引领了一场支持复员退伍军人的活动。1977年,卡特总统任命他担任全国复员军人委员会负责人,那时他34岁,是这个机构历史上担任此职务最年轻的一个人。卡特下台后,曼克斯回到家乡佐治亚州。1982年,他被选为州议会部长,1986年再次当任。
今天,曼克斯已经成为亚特兰大城一位传奇人物。人们可以经常在篮球场上看到他摇着轮椅打篮球。他经常邀请年轻人与他做投篮比赛。他曾经用左手(只有左手)一连投进了18个空心篮(不碰篮板和篮圈的进球)。人生不会给无腿独臂的人丝毫同情和厚爱。他引用一句格言说:“然而你必须知道,人们是以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你的。你对自己自怜,人家则会报以怜悯;你充满自信,人们会待以敬畏;你自暴自弃,多数人就会嗤之以鼻。”一个四肢只剩一条手臂的人能成为一名政府部长,能被总统赏识担任一个全国机构的要职,是这句格言给了他力量。同时,他的成功也成了这句格言的有力佐证。
勤奋智慧的人生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希顿出生于金斯敦的一个穷苦人家。因为破产,受到打击后的父亲疯了。希顿也由于父亲的不幸开始了不同寻常的生活。他几乎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经常是有家难归、衣食无着,终日四处游荡。他染上了许多坏习惯,幸运的是他没有被这些恶习毁掉。为了讨一口饭吃,他不得不在他叔叔开的一个小饭馆里干活。他把酒装进瓶子里,把瓶塞好,然后把瓶子装到箱子里。这样的活计他一连干了5年。由于他的身体日渐衰弱,人也变得有气无力,他的叔叔便把他赶出了店门,他又开始四处流浪。在此后的7年里,希顿饱尝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看惯了阴起阳落、盛衰轮回,也经历了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
他曾在自传中说:“我花了18便士租了一间又阴暗又潮湿的房子。在寒冷的冬天,我生不起火,只好孤身一人躲在被子里,除了偶尔听听窗外的凄风苦雨外,我只能在书本中寻寻觅觅。”后来他徒步来到了巴思,被雇为酿酒工。不久他又回到了首都伦敦,这时他已身无分文,连鞋子和衬衫都没有。还好,他有幸在一家叫伦敦餐馆的地方找到一份工作,他得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待在地窖里工作。为了讨一口饭吃,他很庆幸自己找到这份“美差”,但长期禁闭在地窖里不见天日,加上繁重的工作,他的身体终于垮了,他只得丢下这个能勉强维生的饭碗。
不久他又找到了从事代理人的工作,每周赚15先令的薪水。在此之前,他曾利用许多业余时间练字,他的书法很漂亮,这是他这一次能当代理人的资本。工作之余,他把闲暇时间都用来逛书店。他买不起书,只能一段一段地读、记。长年累月,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知识。后来他换到了另外一个办公室,在这里,他每周可获得20先令的“丰厚报酬”——这只是对他而言。他仍然埋头学习、研究。在28岁那年,他写了一本《熙泽奇遇》,得以发表。从那时起一直到死,在这漫漫55年中,希顿一直从事辛苦的文学创作。他发表的著作有87本之多,最重要的著作是《英格兰大教堂古迹》。该著作共计14卷,是一部光彩夺目的辉煌之作,也是约翰·希顿勤劳辛酸一生的纪念碑,在这块碑上写有四个字:勤奋、智慧。
我觉得我赢了
人生就像一场赛跑,强者永不言败;对强者来说可以失败一次,但不是永远失败。
——汉生
比特丝曾经是她那个街区跑得最快的,甚至超过了所有的男孩子,这真把他们气得要命。那时候,比特丝的哥哥常用各种各样的赌注引诱那些男孩子们来和比特丝赛跑,他们总是说:
“嗨,跑就跑,不就是跟个女孩子比吗?”
他们自以为战胜比特丝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却不料比特丝每次都把他们赢了,这可把那些男孩子气坏了!只有一次,杰克在比特丝的跑道上扔了个什么东西,把她绊倒,比特丝才没有赢。但那毕竟不公平。也许因为比特丝是个女孩子的缘故吧,大家便认为女孩子什么都不及男孩子,然而他们就没有想到,有些事女孩子会比男孩子干得更出色。
不过一跑起来,比特丝就什么也不想了,她把比赛、取胜,都抛到了脑后。比特丝只是听着脚板踏在地面上的声音,把步子迈得大大的……比特丝还听到了自己喘气的声音,就连什么时候脸开始泛红也能觉察出来。
然而,这一切都是事故发生以前的事了。
现在,比特丝不能跑了,再也不能跑了。地面上传来比特丝轮椅下轮胎的摩擦声。有时候一想起这,比特丝的心都碎了。如果一个人在屋里时,比特丝甚至会放声大哭。
有些事情真的很奇怪,即使想哭也哭不出来,比特丝只能在心里气恼,恨不能找个人打她一顿。这时,比特丝要么对着母亲大喊大叫,要么把枕头扔得四处都是,要么跟谁也不说话。
比特丝想,这不公平!为什么她的朋友们能到处跑,而她就只能在轮椅里过一辈子呢?再说,比特丝还是个跑得最快的人。或者,总可以说,比特丝曾经是个跑得最快的人。
但你知道什么最叫比特丝受不了吗?就是那些不认识比特丝的人,看到比特丝便说起她来,就像她不在旁边似的。他们一边说比特丝倒霉,说比特丝有病,说比特丝可怜,还一边摇着脑袋。更有甚者,还在比特丝面前说,好像她什么都不明白似的。
比特丝就爱和她的朋友们在一起!他们推着比特丝的轮椅在街上跑,就像开着摩托车一样。他们笑啊,变着法儿地闹啊!大人们说他们是捣乱分子、小捣蛋鬼。可比特丝宁愿让人家叫她小捣蛋鬼,也不愿让人叫她“可怜的病孩子”!
比特丝再也不能跑了,这让比特丝极为生气。看到别的孩子们赛跑而自己却不能,真是感到无比地难受。可比特丝不能总是为这件事哭呀!比特丝不是病得不行,也不是没有用的!
爸爸劝比特丝,要比特丝勇敢起来,尽管不能跑了,但还可以试着找些其他擅长的事做。一开始比特丝听不进去这些话,她总想让爸爸走开,别理她。
可后来,比特丝开始下起国际象棋来。一天晚上,比特丝头一次赢了爸爸。以前,像下棋之类的事比特丝从不想玩,觉得只有女孩子气的人才玩那玩意儿。可现在比特丝认为下棋挺不错。既然比特丝已经下得不错了,爸爸就说,他们那儿时常举办象棋比赛,或许她可以参加。
在出事之前,比特丝总能把很多事情干得很好。对那些事,比特丝也从不曾多想。但对下棋就不同了,比特丝真得很想多思考、多练、多下功夫。事实上,过去有好多事对比特丝来说很简单,而现在却需要多多练习才行。
有时,虽然有些事做起来比以前更困难了,例如穿衣服,但这样反而更好。比特丝这样想到,这和赛跑中赢了汤米一样棒。不,兴许更棒!赢汤米是一件容易的事,她甚至不必费大力气,但是能自己穿衣服,这却比赢汤米费事得多,甚至可以说还要难上几十倍!比特丝下了很大的功夫,终于自己穿上了衣服,完全靠自己。
即便这不是一场比赛,比特丝还是觉得自己赢了。
新闻效应
诽谤者尤甚于刺客。因为后者只杀肉体,前者则杀害名誉及安宁。
——爱德华兹
“新闻太多,版面不够,最多只能写30字。”编辑对采访记者说。
于是,报纸刊登了以下一段新闻:
妇人在巴劳街行人穿越道踏蕉皮滑倒,运送大学诊所,诊断为断腿。
新闻刊出后,立即有反应,报社接获一封挂号信,一名香蕉出口商这样写道:
本公司严重抗议贵报有损本公司产品之声誉。过去数月来,贵报最少刊登了14则对香蕉出产国不利的消息,本公司认为贵报此举乃蓄意诽谤。
同时大学诊所主任又来信,指“运送”二字用词不当,有暗示该诊所“把人当货物般运送”之嫌,这肯定不是他诊所的一贯做法。“此外,”他强调,“本人能证明该名妇人实因跌倒而断腿,非如报章所恶意中伤,认为是送院所致。”
此外,该市土木工程部的人员又来电话,指出该名妇人跌倒与行人穿越道的路面情况无关。又说行人安全斑马线委员会经过6年的研究,不久将提出一份报告,因此希望报社在未来数月中尽可能避免提起行人穿越道,以免引起政治性后果。
第二天报社修改了这则新闻,这样登出来:
妇人在街上失足,腿断。
次日,编辑只收到两封信。第一封是妇女平权组织怒气冲冲的来信。信中说:“本组织强烈反对贵报用妇人失足等歧视性字眼,引起‘堕落女人’的不当联想,这证明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妇女形象再一次受到大男人不忠实的污蔑。”该信并扬言会采取法律行动、联合抵制以及其他手段对付报社。
另一反应来自一名记者,他要求取消订阅该报,理由是该报刊登的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新闻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