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有心眼做事有手腕全集
8931800000039

第39章 责人贵含蓄

“即使是父子关系,有时挨了父亲的骂,也会无法忍受而顶嘴,更何况是别人呢?”父子有血缘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割舍,但朋友就不一样了,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断送友谊。因此,“你这话说得太不对了!”“你做的事还不如三岁小孩子!”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要说的话,也必须改变语气。

《论语》中有句话:“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这是交友的学问。意思是说对朋友犯错,以诚意提供忠告,如果对方不听,就要中止劝告而暂时观察情况。如果过于啰唆,只会惹得对方厌烦,毫无效果。要不要接受你的忠告,终究要看对方,过于勉强只会损害友情。

劝说朋友时,朋友往往认为自己的意见、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从而与你争辩。你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未必需要把对方驳得一无是处。因为这样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而且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受到对方的攻击。那如何劝说朋友改正过失呢?最好的办法是先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

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什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写道:“不要只批评而不赞美。这是我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我所谓的‘三明治策略’——夹在两大赞美中的小批评。”

我们知道,批评只有被对方从内心上接受才能生效。这就意味着,批评虽然有道理,但不等于被对方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接受批评的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在批评前要帮助他打消这个顾虑,这样他才能把批评听得下去。打消顾虑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先表扬、后批评。亦即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

在“三明治策略”中,表扬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它只是为批评做铺垫而已。批评教育才是真正的目的,不能把它过分美化。否则,物极必反,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从表扬入手,就好像动手术前给病人打麻醉剂一样,让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康复。因此,我们在批评别人时,也不妨给“病人”打一针“麻醉剂”——使用“三明治策略”。

当年任育才小学校长的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我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在开展公益事业和公务活动中,管理部门或管理者常常要向群众和公众提出约束性的要求。而这种约束性的要求,如果运用生硬的警告话,就会使群众或公众从感情上产生对立情绪,有时甚至会产生对抗性行为。而如果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劝慰话,群众或公众不仅容易接受,而且会自觉遵守。某市新建了一处花园,有关管理部门为了禁止某些不自觉的群众进入花园采摘桂花,就放置了一块警告牌:折花可耻,违者罚款!警告牌出示的第二天,就有人用笔在警告牌上画了一只大王八——表示愤怒的原始艺术。这下,这块警告牌不但未收到约束和警示公众的作用,反而成了人们的笑料和谈资。管理部门发现后,把警告牌中生硬的警告话改成了劝慰话:尊敬的游客,桂花是我市的市花,请您爱花护花,让我们的城市溢满芬芳!这块劝慰性告示牌出示以后,再也没有人进入花园擅自采摘桂花了。

劝慰性告示牌首先从尊重游客的人格出发,用“尊敬的游客”和“请您爱花护花”等礼貌性用语来劝阻游客不要擅自折花,这样游客满足了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从而积极和自觉配合花园管理部门来共同“爱花护花”。

俗话说,“责人贵含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指责他人的过失时,需要稍作保留,要讲究一点策略,不要直接地攻击,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比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言,最好不要一次把心中要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