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38)
他对我说,他确实知道这遗嘱的事,但是在我是否确已去世这点上却无证明,因此不能成为合法继承人;再说,这件事天南地北的,也就不想去管这事了。不过,他曾将我的遗嘱送有关部门登记注册,而且也提出过产权要求,只要他当时能说清我到底是死是活,那么他早就接管了我的制糖工场,早就叫他儿子去那儿做事了。
“但是,”这位老朋友说,“我还有一件也许你不愿接受的事要告诉你。由于你的合伙人和大家一样以为你不在人世了,所以曾提出把你名下六七年的收益算给我,我接受了。不过在那段时间要扩大生产,购买奴隶,开支很大,所以整个数目并不多。但是,我收到了多少钱,又是怎样处理的,我将如实告诉你。”
同这位年高德勋的朋友又谈了几天,他给了我一张清单,列出了我那种植园前六年的收益。这些收益都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从这份清单上可以看出,每年的收益都有较大的增长,但确实每年的收益都不很大。从清单上得知,这位老先生欠我四百七十个金莫艾多,另外还有六十箱糖、十五大卷烟叶在一次海难事故中损失了,那次海难发生在他驶回里斯本的途中,大约在我离开巴西的第十一年。
这诚实的人于是谈起了他一连串倒霉的事,说到他迫于生计才动了我的款子,在一艘新船上入了股。“不管怎样,老朋友,等我的儿子回来,我一定要把钱还你,你现在也很穷。”他说。
说着,他拿出一支旧钱袋,付给我一百六十个莫艾多,又拿出一张字据,证明在他儿子驶往巴西的那艘船上,他有四分之一的份额。他把这交给我,作为其余欠款的担保。
他自己处境不佳,却这么善良正直,这使我极为感动,哪能接受这种做法,我想起他为我做的一切,想想他把我从海上救起,尤其想到他现在对我还这么真诚友善,我简直感动得要流泪。于是我问他,眼下他是不是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这样会不会弄得他很拮据。他说那没关系,这钱是你的,一定要还。你现在比我更需要钱。
这位好心人说的话全都来自真心实意,我听着听着,差一点流下眼泪来。最后,我收下了他的一百个莫艾多,同时向他要了笔和纸,写了一张收据给他;把余下那些金币还给他,说如果我要回了种植园,这一百个莫艾多也要还给他。这一点后来我确实做到了。至于他的那张占四分之一份额的字据,我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下,就算我今后要这笔钱,他的诚实就足以保证他会把钱还给我;而且如果我收回了我的产业,我便永远不会要他一个铜子了。
这事结束以后,老先生问我要不要他帮我想想办法去收复那种植园。我说我想自己去把这件事办好。他说,如果我愿意亲自去,那就不妨试一试;如果我不想去,反正有的是办法,足以保证我收回产权,并且立即把我投资的收益拨回我名下,归我使用。他说,目前在里斯本的河道里,有些船正驶往巴西,他让我去官方把我的名字登记好,他还给我写了一份书面证明,他保证我不仅还活着,而且就是当初取得土地,建立那个种植园的业主。
这份书面证明按正常手续经公证处公证,又附上一份委托书之后,他又为我写了一封亲笔信,要我把这文件和信一起寄给他在巴西的一位商人朋友,同时要我住在他家里,等待回音。
这次回收财产的事进行得十分顺利,有关各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得体。因为两个月不到,我一下子就收到了一批信函,寄件人是两位商人的儿子,当初我就是受他们的父亲之托而出海的,我也委托他们做我的代理人。这批函件包括下列重要内容。
第一,有关我那种植园的一本帐目。这本帐从他们父亲同葡萄牙老船长结帐那年算起,一共有六笔帐,我总计应该获得一千一百七十四个莫艾多。
第二,是其后四年的帐,这是政府接管我的财产之前因我失踪而被认定死亡,这期间的财产由他们代管。在这四年的帐目上,我结存的金额是三千二百四十一个莫艾多。
第三,奥古斯丁修道院的院长也给了我一份帐单。尽管现在用于医院方面的钱已无法收回,但他非常诚实地承认,他那里还有八百七十二个莫艾多尚未分配掉,应当还给我。
至于上缴国库那部分,那是一分钱也不会还的。
另外还有我的合伙人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十分亲切地祝贺我回来,同时为我详述了种植园的发展情况,每年有多少产量,还说到了种植园的种植面积、种植作物,奴隶数量;为了祝福我,他还在信中划了二十二个十字架,说是他已诵念了同样遍数的“万福马利亚”,以感谢圣母对我的保佑。他热情邀我亲自去巴西接管我那份产业,如果我不能亲自去,就把代理人告诉他。最后,他和他的全家由衷地祝福我,并送我七张豹皮作为贺礼,此外还有五箱精制的果脯,一百个比莫艾多略小的金块。
也就是凭这个船队,我那两个经商的代理人还给我运来了一千二百箱糖,八百卷烟叶,至于我帐目上的积余,则全部以金币支付给我。
现在我倒真可以和约伯相媲美,晚景好于当初了。我读着这些信,知道我有了这么多财富,我的内心激动得难以言表。总之,我当时脸色惨白,头昏目眩,要不是老船长给了我一瓶酒,我相信我一定会心律失常,当场一命呜呼。
但喝了酒之后,我还是感到很难受,这样过了好几个小时仍旧没有改变,只好去请医生;他了解我发病的真正原因后,给我作放血治疗;放过了血,我感到轻松了许多。
突然之间,我已经是个拥有五千英镑的财主,而且在巴西有种植园,每年有一千英镑的收益,而且这份收益相当可靠。总而言之,我自己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更别说安安心心享用这份财富了。
我应该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报答这位好心的船长,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把收到的东西都拿给他看,并说除了主宰一切的上帝之外,我得感谢的第一个人就得数他。于是我先把他给我的一百个莫艾多还给他,然后派人请来一位公证人,要他写一份严密而坚决的文书,把船长欠我的四百七十镑一笔勾销;随后又写了一部委任书,指定由他管理我在种植园上的收益,要求我的合伙人向他报帐。最后我还在该文件上附了一条:在他的有生之年,每年从我的财产中拨一百个莫艾多给他,在他去世后,每年拨五十莫艾多给他儿子,直到他也去世。这样,我算是报答了这位老人。
这时我必须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说实在的,以前在岛上过那种安安静静的日子,我需要的东西都是我有的,我有的都是我需要的,可现在我脑子里的牵挂就太多了,现在我既没有藏钱的山洞,也没有一个地方放了钱之后不用锁又不会丢,等到别人发现时,那些钱早已长霉的长霉,生锈的生锈。我既不知道该把钱放在哪里,也不知道把钱交给谁。只有那老船长是我惟一可以信托的人。
其次,我在巴西的产业似乎需要我亲自去跑一趟,但没把这儿的事处理好之前,我根本没法去巴西。我想到了我已认识多年的那位孀妇,她为人诚实,真心待我,但现在她年事已高,还有债务,日子肯定不好过。所以我必须先把这笔资产带着回一趟英国。
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决定这么做的。在此之前,我找了里斯本的一位商人,要他写信给他在伦敦的商家,请他们兑一张汇票并找到她的住处,替我送一百镑的款子给她,并转告她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接济她。与此同时,我也给乡下的两个姐妹每人寄去一百镑。她们生活虽不算困难,但也不算好。一个嫁了人之后丈夫死了;另一个的丈夫待她也不好,不像个做丈夫的样子。
然而,在我的全部亲友中,我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人,在我去巴西的时候,可以放心地把我的大笔财产交给他,使我没有后顾之忧。我本来想干脆去巴西,在那里安家落户算了,因为我觉得我还是适应那儿的生活的。但由于找不到可靠的人,我最后还是决定回英国,我觉得到了那儿之后,自会结识一些朋友,慢慢再从长计宜吧。于是我开始准备起来,打算带上钱回英国了。
但回国之前我必须回答我收到的信件,以便无牵无挂地走。我第一封信写给修道院院长,我在信中对他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感谢他提出的建议,要把没花掉的八百七十二个莫艾多还我;但我表示,我将把那笔钱中的五百莫艾多捐给修道院,余下的三百七十二个莫艾多则在院长指导下用来赈济贫民。
第二封信是写给我代理人的两位后人。在信中我向他们表示感谢,充分赞扬了他们的公正和诚实。至于送他们什么礼物,我觉得他们条件都很优越,已完全没这种必要了。
最后一封信写给我的合伙人。我对他为种植园的发展付出的心血表示感谢,对他在处理我的财产的正直表现上给予高度的赞扬。同时我要求他在接到我的进一步通知之前,把我的收益交给老船长。我告诉他我不仅想去巴西看他,还想在那儿度此余生。我还给他的妻子和儿女们送了一份厚礼,包括一些意大利丝绸,两匹做工精细的英国绒面呢,五匹黑色台面呢和一些昂贵的佛兰德花边。
就这样,我料理了一些事务,卖掉了我的货物,把所有的钱都换成了汇票。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我怎样回英国?对于飘洋过海的事,我是再熟悉没有了,但不知为什么,这一回我却非常不愿意从海上回英国。甚至我已决心要走,而且行李都上了船之后,结果还是改变了主意。而且不止一次这样,前后这么折腾了两三回。
是啊,我在海上总是运气不佳。在这类事情上,人们千万不要忽视当时自己不详的预感。我原先挑中了两艘准备搭乘的船,也就是说,这两艘船是我特意从很多船里挑出来的,但结果这两艘船都出了事:一条被阿尔及利亚人抢走了,另一条在托贝附近的斯塔特地岬失事,只有三个人生还,其余都淹死了。不管我上了哪一条船,都会大倒其霉,至于上哪条船更倒霉就不好说了。
对那位船长,我是无话不说的。他得知我心里这么拿不定主意,便劝我别走海路,最好还是走陆路去拉科鲁尼亚,在那儿渡过比斯开湾到拉罗谢尔,从拉罗谢尔到巴黎是条又好走又安全的陆路,从那儿到加来和多佛尔也是同样又好走又安全的;要不;也可以取道马德里然后由陆路通过法国。
总之一句话,除了从加来到多佛尔的这段水路非走不可,我已抱定了不走水路的宗旨,只走陆路了。好在我不需赶时间,也不在乎路费多少,走陆路毕竟放心多了。为了使我的旅途更加愉快,老船长给我介绍了一位英国绅士,他父亲在里斯本经商的,他本人则愿意同我一起旅行。在这以后,又有两位英国商人和两位年轻的葡萄牙绅士参加进来,但后者只到巴黎。这样一来,我们一共有了六个人,还有五个仆人;两位商人和两个葡萄牙人为了节省开支,分别合用一个仆人;而我除了礼拜五之外,还雇了个英国水手一路上供我使唤,因为礼拜五语言不通,一路上没法按我的吩咐去办事。
我们就从里斯本出发了,我们这一行人个个骑马带枪,倒像一支小小的部队;承他们的情,我是队长,这不只是因为我的年纪最大,而且还因为我带了两位仆人,再说,这次旅行又是我发起的。
我们到了马德里之后,个个都是异乡来客,自然愿意待上一段时间,到各处去观光;但这时已是夏末,我们得赶紧上路,于是在十月中旬从马德里出发了。
然而,刚走到纳瓦拉地界,我们就从沿路的几个城镇听到一点风声,据说在法国境内的比利牛斯山区,已下了大雪,很多旅客虽然冒了大险打算翻山过去,但都没有成功,被迫返回潘普洛纳。
我们来到潘普洛纳之后,发现情况确实如此;对我来说,我习惯于热带气候,习惯于热得不必穿衣服的地方生活,所以实在耐不得寒冷。我们离开旧卡斯蒂利亚不过才十天,那儿的天气不但温暖,而且可以说很热;而这里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比利牛斯山上吹来的寒风,真是冷彻骨髓,根本叫人受不了。
可怜的礼拜五看到白雪覆盖的大山,感受到刺骨的寒冷,可把他吓坏了,这是他一生中从没看到和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