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8941300000081

第81章 追求明天:未来成功的开始

“还有明天”的说法是放弃追求,只有等待与胡思乱想的表现,这样的人生怎么可能会成功呢?而“追求明天”,讲的是不能放弃今天的努力,必须把当前的事情办好。

明天具有鼓舞人心的创造性力量,她鼓励人们去尽力完成自己所要从事的事业。

1994年,年仅19岁的张宁风华正茂,代表国家羽毛球队出征尤伯杯。在中国队与印尼队的决胜局中,她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当时15岁的印尼选手张海丽,导致中国女队丢了已拿了五届的尤伯杯。张海丽一战成名,而对张宁的指责则如潮水般涌来。这场球如噩梦般一直缠绕着她,以后的几年里,张宁的竞技状态陷入低潮。已经加入荷兰籍的张海丽,成为张宁10年来最想打败的对手。

不是冤家不聚首,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给了“二张”一次彻底了结10年恩怨的机会。在她俩多年的交战史上,双方各胜6场,打成了平手。张宁冥冥中有个预感:今天她和张海丽将有一场真正的决战。进入决赛后,刚淘汰龚睿娜的张海丽士气大增。接受龚睿娜输球的教训,中国队教练组制定出敢打多拍、坚持压对手后场的对策。比赛开始,张宁用高质量的高远球牢牢地把张海丽控制在后场,消耗她的体力。最后一局,张海丽被“拉”得完全没了速度和精气神,张宁控制了场上主动权,连得6分。

冠军小传

张宁,女,1975年出生,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自1994年开始代表中国出战尤伯杯;2003年世锦赛上夺得个人首个世界冠军;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单冠军。

电子屏幕的比分定格在11:5,29岁的张宁像个孩子似的把球拍使劲往上一抛,径直冲向自己的教练,与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在这场技术意识、意志品质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全方位较量中,张宁最终笑到最后,登上了运动生涯的制高点。

张宁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9岁开始打羽毛球。教练最欣赏的就是她骨子里透出的那种执著与倔强。队里的小运动员中,张宁是最能吃苦的一个。她除了完成规定的体能训练,还要进行专业培训,每天挥拍上万次,反复练习一个动作,两只胳膊练肿了,就用热毛巾敷一敷。不管多么累多么苦,她从没请过一天假。如果不是为国争光的信念支持着她,这条布满荆棘的路是很难走下来的。

为了奥运这枚金牌,张宁在更新换代极快的中国队中成了老大姐。比她年轻的队员都离开了竞技场,只有她还在国家队苦苦坚持,与年轻队员一样奔波在各个赛场,承受着训练的艰辛、伤病的折磨以及成败的大喜大悲。张宁自称自己是羽毛球队的“老古董”。天道酬勤,艰苦的努力与巨大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作为成功者,奥运冠军的共同特征就是永不止步,他们追求的不是一时一事的成功,而是尽可能持久的成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信自己的追求。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在成功的阶梯上更进一步,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金牌精神

——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侯书森 编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