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盲目吃狗肉
据测,每100克狗肉中约含水分76克,热量为490千焦,蛋白质168克,脂肪46克,碳水化合物19克,维生素B1034毫克,维生素B202毫克,尼克酸35毫克,维生素E14毫克,钙52毫克,磷68(广东)~146(山东)毫克,铁29毫克,钾147毫克,硒145微克,胆固醇625毫克。另含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脂类。
狗肉,又称“香肉”。广东流传有“狗肉滚几滚,神仙站不稳”的谚语;我国北方也有“要吃走兽,猪肉狗肉”的说法。这些谚语说明,狗肉是一种味道醇厚,芳香四溢,营养价值很高,颇受人们青睐的肉食。然而,狗肉却是不宜盲目多吃的。这是因为:
狂犬病是一种可怕的病,食用了狂犬肉或带有狂犬病毒的狗肉(健康狗也可能带狂犬病毒),就容易患狂犬病。而目前,狂犬肉和正常狗肉尚无多大区别。因此,若食用狗肉,一定要食用健康狗肉和经高温煮熟透的狗肉。
狗肉性热,易“发流动火”,因此,夏天不宜吃狗肉,患感冒、发热的病人不宜吃狗肉,健康人也不宜过多吃狗肉。
吃狗肉后忌喝茶
狗肉不但肉嫩味香,营养丰富,而且产热量大,增温御寒能力较强。因此,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病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是,吃狗肉后不要喝茶,以免给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狗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比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狗肉后马上喝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叫鞣酸蛋白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从而极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吃完狗肉后不宜立即喝茶。
宜常吃兔肉
兔肉包括家兔肉和野兔肉两种,家兔肉又称为菜兔肉。兔肉营养丰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十分畅销,被称之为“保健肉”、“荤中之素”、“美容肉”和“百味肉”等等。
兔肉营养丰富,与猪、牛、羊肉相比,兔肉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属于高蛋白、高铁、高钙、高磷脂和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据测定,含脂肪04%,是猪肉脂肪含量的1/16,牛肉的1/5,羊肉的1/7。兔肉的胆固醇含量低于所有的畜肉类。人们常吃兔肉,既能增强体质,抗衰老,使肌肉丰满健壮,又不至于使身体发胖,对美容有益。
兔肉每100克含蛋白质03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微量,维生素A930微克,维生素B1011毫克,维生素B201毫克,尼克酸85毫克,维生素E047毫克,钙6~35毫克,磷16毫克,铁2毫克,钾275毫克,锌16毫克,硒10微克,胆固醇65毫克。
兔肉含卵磷脂较多,具有强烈的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壁,预防动脉硬化。由于兔肉有全价的营养供给细胞,又无有害物质沉淀,所以人们把它作为抗细胞衰老的保健食品。兔肉肉质细嫩,结缔组织少,纤维素多,比猪肉、牛肉、羊肉更容易消化吸收。
另外,兔肉特别适宜于贫血、营养不良、气血不足、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肥胖症患者及小儿和中老年人食用,可收到补中益气、凉血清血的效能。
忌吃死后合眼的兔肉
凡宰杀或猎取之兔,因受惊或疼痛其目圆睁。病死或疫死的兔子,由于逐渐衰竭而死亡,其目多合,故不可食合眼的兔肉。
鸡肉不宜与兔肉同食
鸡肉,性味甘温或酸温,属于湿热之性,温中补虚为其主要功能。而兔肉甘寒酸冷,凉血解热,属于凉性。同食,冷热杂进,易致泄泻,故二者不宜同食。又,兔与鸡肉各含有激素与酶类,进入人体后生化反应复杂,不利于人体之化合物产生,刺激肠胃道,导致腹泻。偶食少无防,久食多食必病。
不宜食用未经过处理的蚕蛹
蚕蛹含有丰富的营养,据分析,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20多种氨基酸,其营养价值比肉、蛋还要高。但是,蚕蛹却不可随意食用,必须经过严格处理后方可食用。
这是因为,有些蚕蛹患有“微粒子”病,有些蚕蛹带有蚕卵、蚕粪中变形虫传播的蚕病。人若食用了这种蚕蛹,容易引起中毒,出现眩晕、呕吐、眼睛斜视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昏迷。而要去掉蚕蛹的这些弊端,加工工艺颇为复杂。因此,不可轻易食用未经严格处理的蚕蛹。
茶叶蛋不宜多吃
茶叶蛋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食品,然而这样的吃法是有悖于健康的。
茶叶中含有生物碱,在烧煮时茶叶中的这种物质会渗透到鸡蛋里,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正是这种结合体,对胃有很强的刺激性,久而久之,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更不利于胃部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松花蛋不宜多食
松花蛋是用纯碱、石灰、盐和金生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制作而成的。但因松花蛋含有一定量的铅,所以经常食用会引起铅中毒。具体表现为:失眠、关节酸痛、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智力减退和脑功能障碍等。铅在人体内会取代钙质,因而可以引起缺钙。因此,松花蛋忌多吃。
鸡蛋不宜多吃
鸡蛋富含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大吃特吃鸡蛋,以滋补身体,增强体质。然而,过多吃鸡蛋有时会出现副作用,如胸部胀闷、头目眩晕、四肢乏力,严重的可导致昏迷。现代医学称这些症状为“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其原因在于大量食用鸡蛋,就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如果体内蛋白质含量过高,在肠道中就会造成异常分解,从而产生大量的氨,这种氨是有毒的。一旦氨溶于血液中,此时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也会在肠道中腐败,分解出羟、酚、吲哚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毒害很大。因此,就会出现上述“蛋白质中毒综合征”的表现。
所以不宜过多吃鸡蛋。按人体对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一个人每天最多吃2~3个鸡蛋。
鸡蛋不宜与白糖同煮
糖水荷包蛋被人们视为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但鸡蛋同白糖同煮,会使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在鸡蛋煮熟后,再加点白糖调味,还是可以的。
忌吃生鸡蛋
有人认为吃生鸡蛋有益身体健康。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好把鸡蛋煮熟或炒熟后再食用。如果吃生鸡蛋,鸡蛋的营养成分难以被吸收,而且会损伤身体。
生鸡蛋的蛋清部分含有一种有害的碱性蛋白质——抗生物素蛋白。这种抗生物素蛋白阻碍人体对生物素的吸收。这样会导致生物素缺乏症。如果把鸡蛋高温处理后,这种有害元素被破坏,就不会妨碍人体对生物素的吸收了。
生鸡蛋的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绝大部分只在消化道旅行一次,便排出体外。
另外,食用生鸡蛋容易得胃肠炎。由于鸡蛋生下后,难免有一些病原体,例如沙门氏菌等细菌的侵入。而且,食用生鸡蛋,可增加肝脏负担。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产生许多有害的菌类,并大部分有害菌被肠道吸收,经静脉进入肝脏,由肝脏进行解毒处理,而鸡蛋熟后,有害物质减少,从而减轻了肝脏的负担。所以,切忌吃生鸡蛋。
忌吃臭鸡蛋
臭鸡蛋中,除了有水分以外,细菌和霉菌也由蛋壳气孔侵入蛋内并且迅速生长繁殖,从而使鸡蛋腐败变质。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荧光杆菌等细菌进入蛋内之后,大量繁殖和生长,使蛋白质迅速分解,最后成为对人体直接有害的吲哚、粪臭素等腐败物质和尸毒,人如果吃这种臭鸡蛋,便会发生类似急性胃肠炎的中毒症状,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熟鸡蛋不宜用冷水浸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剥壳容易,往往把刚煮熟的鸡蛋立即投入冷水中浸泡。这样做很不科学。
鸡蛋煮熟后,壳上膜被破坏,由于鸡蛋壳和壳内的双层内膜上分布着许多小孔,当冷水进入蛋内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也会随之进入蛋内,并与蛋内的酶一起分解蛋内物质,引起鸡蛋腐败变质。正确的做法是将煮熟的鸡蛋取出后,立即用干净的抹布揩净蛋壳表面的水,使其自然冷却。
炒鸡蛋禁放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但是鸡蛋中含有大量的与味精成分相同的元素。炒鸡蛋时如果放味精,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破坏和掩盖了鸡蛋的天然美味,如果味精吃得过多也会导致脱发等症状的发生。
吃皮蛋要谨慎
包皮蛋的泥灰和糠皮常被污染,从而带上一种叫“沙门氏菌”和“枯草杆菌”的病菌,食用后会中毒。此外,用不新鲜的蛋做皮蛋食后也会中毒。中毒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并伴有高烧、全身无力等症状。凡市场上出售的破损及有异味的皮蛋,切勿食用。
忌吃未熟鸭蛋
鸭蛋营养丰富,很多人喜欢腌咸吃,无论是淡吃或咸吃,都必须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因为鸭子容易患沙门氏病,鸭子体内这种病的病菌能够渗入正形成中的鸭蛋内,这种病菌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高温处理才能全部杀死。一般来讲,煮沸15分钟即可。为保险起见,宁肯煮得老一点再食用。
不宜食用毛蛋
近年来,毛蛋被誉为高级营养品而走俏烧烤市场。实际上,毛蛋中原来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绝大部分已发生变化,绝大部分被胚胎利用和消耗了,所剩营养成分甚微。而毛蛋里含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病菌。这些病菌对人体健康有害。食用毛蛋易发生食物中毒、痢疾、伤寒、肝炎等疾病。因此,不宜食用毛蛋,尤其是儿童应忌食。
不宜过多吃咸鱼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群众,常有吃咸鱼的习惯。殊不知,咸鱼是不宜常吃、多吃的。
这是因为咸鱼是由生鱼用海盐腌制而成的。海盐的主要成分虽是氯化钠,但海盐也含有少量的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在腌制咸鱼的过程中,海盐中的亚硝酸钠极易与生鱼体中的胺长期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使鱼体内产生大量二甲基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又极易被代谢转化为二甲基亚硝酸胺。二甲基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食用过多极易罹患鼻咽癌。调查资料显示,常吃、多吃咸鱼的人,鼻咽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要高30~40倍,尤其是对小孩的毒害作用更强。因此,不宜多吃、常吃咸鱼。
海味忌与含鞣酸多的食物同食
海味具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海味中的鱼、虾、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
但要注意海味若与含有鞣酸的食物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且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能刺激胃肠,引起不适,出现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含鞣酸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另外,茶叶中也大量含鞣酸。
不宜过多吃鱼油
有的人称鱼油为“安全油”、“保健油”。因为它能防治冠心病和阻止脑血栓的形成,增进记忆力,保护视力,促进炎症消退等,因而便无所顾忌的大量食用鱼油。殊不知,这种认识和做法是有一定片面性的,吃用鱼油也并非是多多益善。这是因为,鱼油的主要成分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因而适当食用它有防止冠心病和脑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如果过量食用它,却会因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包括脑出血。因此,鱼油也是不宜过量食用的。
不宜烹食活鱼
烹食活鱼,成为不少人的爱好。人们所以爱烹食活鱼,主要是认为活鱼肉比较鲜嫩。但是,从营养价值与食用味道而论,活着的鱼或刚死掉的鱼,都不是食用的最佳时间。
由于鱼体内活性物质的存在,鱼肉质同其他动物肉质一样,死后体内组织仍继续进行着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僵硬、自溶、腐败等阶段。处在僵硬状态的鱼,鱼肉组织中的蛋白质没有分解产生氨基酸,吃起来较硬,营养不易被人体吸收。当鱼开始软化,进入自溶阶段时,鱼体内的蛋白酶使蛋白质渐渐分解为易被人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此时,鱼肉松软,易于消化,味道最为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最高。
经合理冷冻的鲜鱼,一般都处在自溶阶段,其营养价值与口感味道都比鲜鱼要好。因此,用活鱼烹制菜肴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不宜生食海鲜
近年来,在我国城乡由南至北兴起生食海鲜之风,许多人喜欢边喝酒边生吃虾、蟹、鱼等水产品。殊不知,这是极为不当的。
因为在所食用的水产品体内,往往寄生有蠕虫、病毒等病原体,例如华支睾吸虫、肺吸虫等。这些虫体的幼虫常常寄生在鱼、螺、虾、蟹、蛙等体内,人吃了生的或半生的被污染的水产品后,这些幼虫便会穿过胃肠壁进入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液流到全身,主要聚集在肺部或肝脏,有的则主要聚集在脑部,这就会引起各种相应的症状。这样的病例,近几年来层出不穷。因此,海鲜品还是以煮熟吃为好。
存放鱼不要保留鳃和内脏
鲜鱼如不立即烹制,就要及时将鳃和内脏去掉,鱼鳃是鱼呼吸滤水的通路,鳃丝极易沾染外界的细菌,且鳃部接近内脏,存有大量的污血和黏液。内脏是鱼的胃肠,食料聚集的地方,特别是胃肠系统内往往残留很多污秽物。鱼死后,这些部位的细菌开始迅速繁殖,逐渐遍及全身,加速鱼体腐败变质。另外,鱼体的红细胞,可携带胃肠消化酶迅速地穿透鳃和肌肉组织,引起鱼肉变质。即使采用低温冷藏,也应及时尽快地去净鳃和内脏,洗净血液和黏液。因为水中的微生物属于耐冷微生物,所以鱼离水后,即使在较低温度下,细菌仍能很快繁殖。
忌生食贝类
生长在浅滩内的牡蛎、蛏子、蛤蜊及泥螺等水产品都不能生食。因为这些贝类同毛蛤类均属双壳纲,都程度不同地染有病菌。牡蛎、铅贝蚶子、小螃蟹、蛏子均有多种病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孤菌。其中又以夏季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近年来,此类胃肠类疾病爆发历年不断。这种病爆发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和波及范围之广,使人们注意到生食贝壳动物有发生胃肠道疾患的危险,尤其是诺瓦克病毒肠炎。
江浙沿海群众常把海螺等用少量食盐渍后生食,殊不知,低浓度盐并不能杀死毛哈类及螃蟹体内的病原菌。
吃甲壳类食物忌服维生素C
因为甲壳类食物,特别是小虾和对虾含有高浓度的五价砷化合物。五价砷化合物是无毒的,但若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使五价砷转化为剧毒的砒霜。砒霜中毒,可以致死。因此,食用甲壳类食物不宜服维生素C。
水发海参不能沾油
海参均为干制品,食用时先用水发,水发时切勿沾油,因为油会影响海参的吸水膨胀,降低出品率,同时还会造成海参变质。
日常宜把鱼作为主要肉食
鱼是人们菜肴中很受欢迎的食物,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也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