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为何美国是老大:美利坚200年改革实录
8948400000009

第9章 “二战”及战后初期:美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

第一节 “二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可口可乐如何销往全世界。

正如凯恩斯所预料的,“一战”对德国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导致了法西斯的崛起,最终爆发了“二战”。“二战”对美国经济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从可口可乐的发展就可以看出。而可口可乐只是美国战争订货的冰山一角。

“二战”前,可口可乐已有50多年历史,但影响没现在这么大,海外销售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古巴等几个国家,在国内也受其他饮料的冲击。“二战”爆发后,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伍德鲁夫将目光转向美国政府,他号召公司用一切手段,将可口可乐与美国政府挂上钩。

伍德鲁夫意识到遍布世界各地的美国大兵将会成为可口可乐最好的推销员。于是,他找到了艾森豪威尔和马歇尔,从当时的国际局势说到美国的民间情绪,从美国驻外将士的思乡之情说到美军将士的士气和健康,终于说服他们接受了可口可乐。他甚至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为了支持祖国的正义战争,不论我们的将士走到哪里,本公司将不惜成本,保证每位战士只花5美分就能喝到一瓶家乡的可口可乐。”

随后军方将可口可乐列为必备的战略物资,不受定额限制。1943年6月29日,艾森豪威尔在北非给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发出急电:“本军先行要求补给300万瓶可口可乐,以及每月可以完成两倍数量的生产、完整装瓶、清洗封盖的设备,请提供护航。”马歇尔马上命令陆军部:“必须向海外部队补给适当数量的必需品和便利品。”伍德鲁夫巧借军方官员,将可口可乐和美国精神挂钩,也打造了世界营销史上最大的神话。伍德鲁夫也不忘艾森豪威尔的帮忙,“二战”后,他重金资助艾森豪威尔顺利入主了白宫。

将产品卖给政府,是很多企业的梦想。而这种政府订货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为政府的消费能力是惊人的,大到军备物资,小到电脑、空调、矿泉水,如果能拿下政府的大单子,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对于销售人员,都是惊人的业绩。政府部门使用一种产品,除了带动产品本身的销售业绩外,还会对产品的品牌价值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进而影响个人消费市场。

当然可口可乐只是战争订货的冰山一角,其他产品就更不用说了。

第二节 美国如何控制世界。

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建立及货币霸权的演变。

美国参加“二战”绝不是为了多卖几罐可乐,而是要着眼于世界的霸权,这在战后对世界体系的安排中可以看出来,这个新的世界体系完全是以美国为中心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挤走了英国“世界第一”的宝座。“二战”后期,美英两国着手主导重组战后的国际经济,主要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议》,这项协议确立了战后美元的霸主地位。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制”,具体体现为“双挂钩”:

其一,是指美元与黄金挂钩。协议规定,IMF各会员国承认美国1934年1月货币改革所规定的每盎司35美元的黄金官价,并将此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美国财政部有义务随时按官价为各会员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兑换黄金。为了维持黄金官价的稳定,当国际金融市场的金价波动严重冲击这一官价时,各会员国政府有义务协助美国政府进行干预,以平抑黄金的市场价格。

其二,是指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汇率,各会员国货币平价一经规定便不得轻易变动。各国政府在进行即期外汇交易和黄金买卖时,其汇率和金价的波动幅度也不得超过法定汇率和金价的上下1%。此外,各会员国政府有义务干预金融市场的外汇行市,以保持汇率的稳定。

“双挂钩”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元等同于黄金,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充当黄金的代表或等价物。在战后百废待兴的严峻形势下,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35。6%跃升至1948年的55。8%;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从1937年的12。8%增至1947年的32。4%),以及充足的黄金储备(1949年美国仍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71。2%),决定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然而,“双挂钩”的实质是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国经济实力挂钩。这种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是在战后初期美国拥有绝对经济优势,尤其是拥有巨额黄金储备的前提下建立并运转的,一旦这一前提条件消失,这种体系便会陷入困境。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出现经济衰退,利率相对于欧洲下降,导致连续3年出现逆差和黄金外流,金融市场开始动荡不安,各界纷纷猜测美元疲软甚至可能贬值。1960年10月30日,市场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伦敦交易所的黄金价格突破35美元的正常价格,一度达到40美元,爆发了第一次黄金危机。

到了1971年8月15日,在美国政府无力实现美元按固定汇率兑换黄金的承诺后,尼克松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包括停止为外国央行兑换黄金和对进口暂时征收10%的附加税。

这是美国在国际货币事务上,第一次采取极端的单边主义行动,违背了华盛顿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则,被喻为对盟友发动的一场经济战争。

美国单方面改写世界贸易规则之后,当时的美国财长约翰·;康纳利向欧洲盟国施威:“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在1971年12月,G10国家签订《史密森协定》,决定美元对黄金贬值7。9%,1盎司黄金从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同时市场汇率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当时负责货币事务的美国副财长沃尔克曾感慨道:“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任何霸权国家都会变成残酷的暴君,或者脑满肠肥的寄生虫。”1973年3月,美元改为浮动汇率制,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时代终告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至此名存实亡。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曾迅速贬值,为了重建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必须找到一种有效影响价格的实物来支撑美元。1973年底,石油危机爆发令油价飞涨,这给美国找到了替代黄金硬通货的机会。1975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主要内容是:这些国家在石油交易中必须用美元进行结算。如此一来,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国就必须持有美元,而随着油价上涨,进口国所需持有的美元也越来越多。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又找到了替代黄金的新依托,那就是有“黑金”之称的石油。

自此美元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顺理成章地继续充任全球储备货币。

世界仍然处于美元霸权时代。美元决定世界金融、货币的运行规则,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制来支配世界。美元霸权使美国成了“世界央行”,美国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避免了巨额贸易逆差可能导致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却通过贸易逆差获得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源和大量资金。

但危机的火种已经埋下,这必将最终将导向世界不堪承受的货币总危机。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麦卡锡主义:法西斯在美国。

麦卡锡主义主要是战后初期美国对进步人士的大迫害。从1950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持续了大约5年时间。

1945年3月,美国众议院以207票赞成、186票反对,将臭名昭著的“非美委员会”改为常设机构。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指数急剧上升,在短短的一年中发生了3。47万次罢工,共有450多万工人走上街头。众院非美委员会借机指责工会“已被共产党渗透”,极力煽动公众反对和迫害进步人士。

1908年11月14日,麦卡锡出生在一个爱尔兰裔小农场主家庭。1939年,麦卡锡虚报年龄参加威斯康星州巡回法庭法官的竞选,成为该区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官”。从此,麦卡锡开始了充满欺骗与谎言的政治生涯。有人这样评价麦卡锡:“无比的大胆和某些方面的巧妙撒谎,使他的手法与一般的颠倒黑白有天壤之别。”

糟糕的州参议员。

1946年,从军队中退役的麦卡锡参加参议员的竞选,从未上过战场的麦卡锡向公众宣称自己曾经数次“光荣负伤”,从腿上取出过“10磅弹片”,谎言使他于这年的11月当选威斯康星州参议员。在参议院任职的前4年中,由于行为不检点,以及进行大豆期货投机交易、赌博和酗酒,他的声望一落千丈。人们都说,“在麦卡锡参议员的公文包里经常装着一瓶威士忌酒”。并说,“(他的)一大堆不同性质的事实和经不起验证的数字,把参议院和整个美国搞糊涂了”。尤其是1949年的民意测验中,麦卡锡被评为当年“最糟糕的参议员”。此时,他必须整出一些事情来保住他在国会的位子。

“炮轰”国务院。

1950年2月9日是美国林肯总统的诞辰纪念日,麦卡锡决定在这一天“把炮弹打向国务院”。他在共和党的支持下,发布演讲,声称在他手中,有“一份205人的名单”,而“这些人全都是共产党和间谍网的成员”。“国务卿知道名单上这些人都是共产党员,但这些人至今仍在草拟和制定国务院的政策。”麦卡锡的演说有如晴天霹雳,令美国上下一片哗然。麦卡锡一夜之间成为声震全国的政治明星。

演说之后,麦卡锡又相继飞往全国各地重复他的演讲,还时常手中挥舞着一张小纸片,声称这就是所谓的“间谍名单”。

2月11日,得意忘形的麦卡锡特地打电话给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要求他们对他的演讲公开表态。接到电话后的杜鲁门恼羞成怒,愤而提笔回信道:“我确信,威斯康星州人民极其遗憾,他们的代表竟是像你这样一个人。”但是,在写完信后,杜鲁门并未将其发出,而是将其列入“归档”,他另外责成国务卿打电话给麦卡锡,希望他“把名单公布出来”。

掀起美国政治的极端时期。

但麦卡锡始终没公布他的名单,他随后又在参议院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所谓“揭露和清查美国政府中的共产党活动的浪潮”。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卡锡更是指责杜鲁门政府“私通苏联”“出卖了蒋介石集团”“帮了共产主义的忙”,将民主党执政的20年称为“叛国20年”,并将锋芒直指杜鲁门政府。

1951年6月14日,麦卡锡在国务院发表了平生最长的一次演说,直接指责杜鲁门政府对外政策重要制定者,曾经担任驻华特使、国务卿和国防部长,被杜鲁门称作“现今最伟大的人物”的马歇尔。在这篇6万多字的演说中,他将“叛徒”甚至“谋杀者”的罪名安在马歇尔头上。

后来,麦卡锡还让他的助手编印了《美国从胜利后退:乔治·;马歇尔的故事》一书,并广为散发。同时受到麦卡锡无端指责的还有在战时和战后参与美国对华事务的欧文·;拉铁摩尔、费正清、谢伟思、柯乐布,以及时任国务卿的艾奇逊等人。1951年冬天,在麦卡锡的无端指责和谩骂中,马歇尔不得不主动辞职,回弗吉尼亚州里斯堡农场养老。

麦卡锡主义之所以在美国横行一时,一方面是杜鲁门的默许,导致麦卡锡主义坐大成势。杜鲁门本身就是一个反共主义者,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要用“自由世界”抗拒共产主义,充当世界宪兵。

另一方面是共和党的支持,共和党长达20年没有执政机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如果要夺得执政权就必须使用非常手段,麦肯锡主义就是共和党为赢得执政权使出的非常手段。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西方政党不是靠信仰或理念结合起来,而是为选举临时拼凑起来的,政党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能否取得执政机会,如果一个政党长期没有执政机会,就将慢慢消失。

麦肯锡是共和党人,在麦卡锡主义将民主党搞臭后,1952年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成为总统,使共和党20年来再一次重掌政权。这里面麦卡锡功劳不小,因为在美国的进步人士都是民主党人,对进步人士的迫害主要打击的就是民主党。

文学界的麦卡锡浪潮。

共和党执政后麦卡锡主义并没有停止,1953年麦卡锡对美国驻外大使馆藏书目录进行了清查,75位作家的书籍被列为禁书,甚至连幽默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也被列入“危险书籍”之列,近200万册书籍被清理掉。美国国内一些城市和学校的图书馆也纷纷查禁所谓的可疑书籍。美国国务院、美国之音、美国政府印刷局和一些国防企业等都受到了麦卡锡的清查。在此影响之下,全国各地有很多人都无端受到指控,弄得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美国国内一些图书馆也出现了焚毁“可疑的书籍和杂志”的现象。

美国的进步力量受到空前的打击。仅1953年一年,麦卡锡的委员会就举行了大小600多次“调查”活动,还举行了17次电视实况转播的公开听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麦卡锡的活动越来越激起公众的反对。在欧洲,人们更是将麦卡锡直接比作希特勒。

国务卿杜勒斯更是向总统艾森豪威尔表达了这样的忧虑:“许多欧洲领导人似乎认为我们(美国)正在麦卡锡的领导下走向法西斯主义。”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甚至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究竟是艾森豪威尔的权力大,还是麦卡锡的权力大?在美国国内,人们感慨:共和党已经是“一半属于麦卡锡,一半属于艾森豪威尔”了。

1953年7月,麦卡锡的助手马修斯指责美国耶稣教会牧师中“受到了共产党的严重渗透”。教会立即将电话打到白宫,抗议马修斯的诽谤。艾森豪威尔立即回信,并通过电台向全国广播,谴责马修斯“不负责任的攻击”,这一行动被视为麦卡锡在1953年的“唯一引人注目的挫折”,同时,这也是艾森豪威尔准备向麦卡锡“摊牌”的标志。

从公布的解密文件看,麦卡锡当年大都是捕风捉影。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麦卡锡违反参议院的议事程序,使用了各种极为恶劣的手段迫使被指控者承认自己的罪责:

其一,麦卡锡在传讯中告诉作证者,根据《宪法》第5修正案,他们有权保持沉默,但他同时又武断地宣称,沉默就等于承认有罪。

在一次听证会上,纽约一位女教师引用第5修正案拒绝作证。麦卡锡就说:“你现在还有机会澄清你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如果你不是,说出来对你有利。如果你是,你应该使用第5修正案。”他还威胁这位老师说,拒绝作证可能会导致她被解雇。一名化学家在一次听证会上实在被逼得忍无可忍,他怒斥麦卡锡说:“参议员,你根本不理解第5修正案,它之所以被写进《宪法》,就是为了保护无辜者免受像你这类人的秘密审讯。”

其二,麦卡锡最常用的手法还包括搞突然袭击,要求证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席听证会,不给他们任何准备的时间。

其三,麦卡锡经常夸大事实,操纵媒体。每次听证会之后,他都不忘向记者吹风。由于记者无法接触证人,无法核实,往往只能根据麦卡锡的话进行报道。

麦卡锡主义的平息。

1954年2月25日,麦卡锡将目标对准了美国陆军。他向军官发布命令,恐吓一位陆军准将。这一事件导致了“麦卡锡主义”的终结,因为他的指控激怒了美国陆军。

对麦卡锡的审判进行了电视转播,美国公众终于迎来了他的垮台。

陆军部长史蒂文斯公布了麦卡锡的种种越权和违法行为,揭开了麦卡锡调查活动的黑幕,并指控麦卡锡在对陆军进行调查时使用不适当的压力。在听证会上,麦卡锡大耍无赖伎俩,并当着全国电视观众的面,滥用参议院的议事程序,刻意干扰听证调查。

当麦卡锡不顾事实时,在听证会上陆军部律师约瑟夫·;韦尔奇拍案而起,质问麦卡锡道:“参议员先生,你还有没有良知?难道你到最后连一点起码的良知也没有保留下来吗?”

从1954年电视直播听证会开始后,美国有线电视网对一系列影响重大的听证会进行了现场直播。麦卡锡的丑行暴露在公众面前,他的好运也就快走到尽头了。美国舆论开始批评他。

而重新夺回政权后,麦卡锡对共和党也不再具有多大的利用价值,越来越成为共和党的负资产,麦卡锡的行为也最终拖累了共和党。1954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去参议院的多数席位,麦卡锡被免去非美调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954年12月2日,参议院以67票对22票通过决议,正式谴责麦卡锡“违反参议院传统”的行为,从而结束了“麦卡锡主义时代”。1957年5月2日,麦卡锡饮酒过量一命呜呼。

麦卡锡注定要被抛弃,他带有太多的道德缺陷:凭借着议员身份受贿、借债搞期货投机、玩赌马、酗酒成性;一贯自吹自擂,善于讽刺挖苦他人抬高自己;不学无术,在政治上从不讲游戏规则,为达目的而不惜采用卑劣手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喜欢捏造事实制造谣言,当面撒谎,还有偷窃机密的癖好,被称为“品质低劣的政客”。

不过,如果将道德缺陷当作麦卡锡的致命伤,是极为肤浅的、不准确的。麦卡锡的法西斯做法严重影响了美国自由民主的形象,是美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大污点。

第四节 艾森豪威尔“自由保守主义”

在进步势力主导的年代,保守主义是没有市场的,艾森豪威尔是在共和党的支持下当上总统的,但并没有完全执行保守主义,而是倾向进步。他在把那些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给了共和党的同时,暗中推动美国进步。

当然艾森豪威尔是个特例,战后初期,军功精英在美国地位最高,共和党也只能找这样的人才能重新执掌政权,是特殊年代的特例,不具备代表性。他任内实行平衡预算,维持新政改革的主要内容。艾森豪威尔把自己的政治纲领称为“自由保守主义”或“新共和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接受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出任该校校长。一位职业军人出任大学校长,令许多人感到惊异。1947年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只要他本人愿意,两党都会提名他作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但实质支持他的势力主要是财阀。洛克菲勒、摩根、杜邦和梅隆等大财团都看中了他,因为他战后发表的扩军备战、向外扩张的政策主张符合大财团的利益。最早出来推举他的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沃森,此外还有洛克菲勒财团的首脑人物、大通银行董事长奥尔德里奇,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帕金斯。沃森是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董事,为了使艾森豪威尔有一个“文职”身份,他亲手导演了将军出任校长这幕戏。

艾森豪威尔没有进过正规大学,被报刊讥讽为“胸无点墨”的校长。他在学校的时间也很少,教授们也难得见到他。1950年12月,杜鲁门任命他为北约统帅,艾森豪威尔又恢复了军职,向哥伦比亚大学“请长假”暂离,“艾森豪威尔对哥伦比亚大学的影响等于零”。艾森豪威尔在欧洲任职时,他的支持者们继续在国内制造舆论,大力宣传。艾森豪威尔本不属任何党派,但共和党支持更大,便代表共和党参选。

艾森豪威尔能帮共和党重新夺回政权得感谢中国。当时杜鲁门发动朝鲜战争,但由于中国的介入,久打不胜,税收加重,生活费用高涨,战后的“经济繁荣”已不复存在。艾森豪威尔成为总统候选人后,向选民许下停止朝鲜战争的诺言,对选民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在大选中获胜,结束了民主党执政20年的局面。1956年,他连选连任,前后主持白宫共8年之久。

艾森豪威尔内阁成员几乎全是从大公司的头面人物中遴选出来的,如财政部长汉弗莱是巨大的克利夫兰地产公司及汉纳钢铁制造公司的总经理,他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身份来华盛顿推行削减开支、平衡预算的政策。国防部长威尔逊是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他一上任就宣布将国防部订货转向大厂家。农业部长本森是个塔夫脱分子,他认为减少农业补助金是刻不容缓的。邮政部长萨默菲尔德是汽车批发商。商业部长威克斯是波士顿的工业家。新内阁似乎是正统的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堡垒,但他们在行动上却是精明的实用主义者。

艾森豪威尔重用大商人一方面是由共和党的本质决定的,共和党本身就是代表大资本的利益,另外还有一个极其现实的原因,那就是共和党长达20年没有执政机会,乍一上台肯定面临无官可用的局面。艾森豪威尔政府取消了战时价格、工资、房租等方面的控制,把许多国有工厂廉价出售给垄断组织。

但在思想上,艾森豪威尔倾向进步。1954年,发生了一件司法诉讼,该诉讼后来成为民权运动的导火索。布朗是一个黑人,他想让自己的女儿到白人学校上学,然而被当地教委会拒绝了。这个案子到了联邦最高法院时,法官仍有分歧,相持不下。这个时候首席大法官突然死了,需要由总统任命一位新法官。艾森豪威尔任命了一个坚决的反种族主义者为首席大法官,不久,布朗就赢得了这次诉讼。这个任命也是有风险的,很有可能导致总统失去南方议员的支持,从而成为“跛脚总统”。

就在开学前夜,学校所在的州却派遣国民警卫队赶往中央中学,阻止黑人学生入校。这时,艾森豪威尔决定出兵,“动用必要的武力,清除执法障碍”。52架飞机载着1000名伞兵,赶到了中央中学周围。黑人学生们被军用吉普车送进中央中学。后来这些学生感叹,“活了这么大,头一次感觉到自己是一位美国公民”。

艾森豪威尔的坚决起到了效果。到1959年,许多南方学校开始逐步实行黑白同校。

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整个任期内都试图使社会和福利立法稳步扩大,尽管不断受到保守派的妨碍,但他还是比较成功地维持并扩大了罗斯福和杜鲁门那一套社会福利立法。1954年和1956年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了修订,适用范围扩大到独立从业人员,使几百万从前未享受保险待遇的人也能享受到保险待遇。增加7%的社会保险赔偿金的议案得到国会通过。到1960年,得到《社会保险法》保护的约有5800万人,接受退休金的年龄限制降到62岁,残疾人为50岁。1955年修改《公平劳动标准法》,将最低工资从每小时75美分提高到1美元。

在住房和公路建设方面,1954年《住房法》规定为低收入者兴建新住宅35,000套。1955年艾森豪威尔要求建房14万套,而《住房法》仅提出再建房45,000套。随后5年的《住房法》都规定要进一步增建住房,还为清除贫民窟拨款、放宽抵押限制等。但这些办法都不足以解决全国性的严重住房问题。1956年通过的《公路法》,规定拨款330多亿美元,修建一个42,500英里的全国超级公路网。联邦政府负担经费的90%,剩余10%由各州负担。

第五节 反智:对麦卡锡主义的反击。

资本可以建立先进的生产力,但是建立先进的文化则需要知识分子。进步和新政就是建立先进文化的过程,因此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非常重要,但毕竟美国不是知识分子掌权的国家,而且知识分子与大众也不结合。知识分子只有与权力结合才改变世界,但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结合至今仍然是个世界难题。

反智主义是进步知识分子给反动政客扣的帽子,知识分子将这些政客对他们的迫害称为“反智”。

美国的反智与互联网时代草根精神的兴起毫无关联。草根主义有反智的特点,但草根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都反。他们反对的是那些被收买了的、不为底层说话专为富人说话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美国疯狂迫害进步知识分子。60年代初,霍夫斯塔特写的一本书《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下子走红,获得了1964年的普利策奖,也把这一词汇的贬义成分固定化。美国反智最严重的应该是50年代,而那时正是麦卡锡主义横行的年代。

“新政”之后,知识分子地位大幅提高。“二战”后,美国成为公认的“知识分子乐园”。当时大量受纳粹迫害的知识分子发现,只有美国张开双臂欢迎他们,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让他们继续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国家体制来看,当时的美国也已经有了完备的大学体系、功能齐全的大型图书馆、专门的学术研究与出版机构,以及广泛发行的各式专业报刊,等等。

但由于麦卡锡主义极力鼓吹,知识分子对社会状况的批评与指摘隐藏着巨大的毁灭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遭受了残酷打压,这一直延续到了艾森豪威尔时期麦卡锡倒台。

“反智主义”与“反理性主义”不完全相同,尽管反理性也带有反智的成分,反理性主义虽然错误连篇,但还是讲理的,而反智主义更多是胡搅蛮缠,毫无道理可言。反智主要是反对知识分子及具有知识分子特性的思维形态,而反理性则是现代哲学上的一种特定的主张。从尼采、柏格森、爱默生到劳伦斯、海明威等人,他们都是反理性论者,但这些人主要是指出人类理性的不足,并不一定都是反智论。也有一些严重反对人类理性,过分夸大所谓“自然秩序”的,比如哈耶克,其实也已经走到了反智的道路上。

那些批判反智主义的,多是“新政”以来兴起的进步知识分子;而那些所谓的反智主义者,往往是要求实行彻底的市场经济的保守主义人士。所以像哈耶克这样的市场教祖,经常被专业学者归入反智主义的阵营内。

反智主义不是草根主义的兴起,而是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百姓的无知来离间知识分子和民众,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知识分子总有着“社会良心”的心态,认为自己是为了公众利益而生的。

布什也是反智主义的代表,布什其人不仅知识贫乏、视野褊狭,而且严重缺乏智力上的安全感与好奇心,因而导致对一切抽象思维与理性探讨的不加掩饰的敌意与蔑视,听不进不同意见而动辄求助于“谁是老板”式的权力打压。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特点之一是,政府的重要职位几乎都被垄断财团的代表人物占据。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当了国务卿,杜邦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查尔斯·;欧文·;威尔逊、副总经理凯斯分别出任国防部长和副部长。威尔逊持有通用汽车公司200多万美元的股票,在参议院讨论他的任命时,发生了周折。议员问他如何处理国家和公司的关系时,他回答说:“我认为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的,对美国也有利,反之亦然。”后来这句话成了美国的一句“名言”,常常被人引用,它赤裸裸地道出了政府和财团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其他内阁部长中,除劳工部长是工会负责人外,其余也都由企业家担任,被戏称为八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管子工的内阁。等到劳工部长马丁·;P。杜金辞职后,更是清一色的大企业主,甚至在白宫里面,资本家也占了主要地位。因此美国报纸把他的政府称之为“大企业家集团”。

第六节 美国人何时走向堕落。

《金赛报告》及其影响。

美国人生活放荡,主要是相关产业发达,而这跟一个所谓的研究关系密切。

美国人信奉新教,而新教奉行禁欲精神,美国对肉体与着装风格的观念的转变,才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1900年的大街上女人浑身都包着衣服,关防严密,走路时要是把裙子带动一点儿,它就要担任清扫街道的任务。层叠的衣裳里面,是一重一重的内衣、胸衣、外胸衣、瘦裤、窄裙、衬裙,这些无非是让人们“没有看到”她的肉体。1908年,一位女士在旧金山搭电车,因为裙子太紧,抬不起脚来,她不小心把裙子提高了一些,结果被人看到了脚踝,好事的摄影记者立刻猎影一张,登在报上,惹起了一场风波。

1948年,美国性学专家金赛发表了他的性学研究报告《男人的性行为》,这个报告编造了大量的不实数据,比如他认为近70%美国男人曾经与妓女发生关系,30%~45%有婚外性关系。而他的同性恋数据,更是离谱,他认为10%~37%的男性有过同性恋行为。一位评论家将这份报告引发的轰动效应与原子弹相提并论。

金赛的所谓研究,让一些人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一大批性产业发展起来,最著名的是一名叫休·;海夫纳的美国大学生创立了《花花公子》杂志,开办多家俱乐部,并提出了影响美国文化数十年的享乐主义哲学,对美国的堕落影响深远。

不过后来这个大名鼎鼎的金赛博士却被证明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学巨骗、性精神病患者,是20世纪最坏的人物之一,他对美国造成的伤害可能超过本·;拉登。而且他依靠恋童癖者对数百名婴儿和儿童的性折磨,为他的革命性“研究”提供数据,他把对数百名犯人和性精神病患者的调查说成是对普遍人的调查。他甚至怂恿自己的妻子和其他“科学家”进行群交,并在家中将群交镜头拍成电影。金赛有关儿童性特征方面的“科学数据”,便是从对数百名儿童实施性虐待的恋童癖者那里收集而来的。受恋童癖者虐待的儿童小的只有几个月,大的也不过15岁。金赛甚至为了让这些恋童癖者免受法律处罚而故意隐瞒他们的身份。

金赛也并非人类学家,而是动物学家,主要研究黄蜂,而他的这种可耻的造假行为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金赛幼年家庭贫困,体弱多病,受到佝偻病、风湿热等疾病的折磨,更加重了他的被压迫感。他与周围的人渐渐疏远,他迷上了自然,尤其是动物。

金赛的研究也并不是独立的,其研究资金来自洛克菲勒基金会。报告发布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受到外界抨击,随后停止了对他的资助。

金赛的恶性行为虽然得到了披露,但他的恶劣影响并没有终止。如今美国拥有大量的色情业,年轻人中间也涌动着一股黄色思潮:他们经常举行性派对,有时还出现群交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