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
箸:筷子。忤逆:对父母不尊敬孝顺。旧时的一种观点,认为对子女要严加管教,不惜体罚,子女才能孝顺;溺爱子女,舍不得打骂,子女长大了也不会孝顺。〔例〕“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为是严家夫妻养娇了这孩儿,到得大来,就便目中无人,天王也似的大了。(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赵六老舐犊丧残生,张知县诛枭成铁案》)
树不修不成材,儿不育不成人
指子女需要教育。〔例〕俗话说:“树不修不成材,儿不育不成人。”咱们只要把孩子往革命的路上引,他们就能长成有用的人。(海涛《硝烟》)
小时不禁压,到老没结煞
禁:接受,承受。结煞:结果。意为从小禁不起考验、锻炼,长大了就将一事无成。〔例〕你这小贱人做了个姐姐,不晓得教训兄弟,倒来我面前放肆。小时不禁压,到老没结煞。(俞万春《荡寇志》)
玉不琢,不成器
琢:雕刻玉石。人不经过教育培养不会成材。〔例〕①令郎题诗抱负,后来必成大器。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玉不琢,不成器”,岂不可惜?(钱彩《说岳全传》)②玉不琢,不成器,既然要他成器,自然得常常“琢”了。(曾秀苍《太阳从东方升起》)
废铁炼成钢
比喻把无用的人改造成为有用的人。〔例〕咱们怎样也不能忘记共产党,她把废铁炼成钢了。(《解放区短篇小说选·煤》)
宁养一条龙,不养十个熊
培养一个能干的,胜过培养若干个孬的。〔例〕你是个有材料的人,出去好好儿干,我准提拔你!我是宁养一条龙,不养十个熊!(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灯不挑不亮,蜡烛不点不明
任何事情都需要经过斗争努力。特指对某些顽固的人,需要采取强硬的教育措施。
名师出高徒
义同“严师出高徒”。〔例〕你女儿是鲁医生带出来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一点不假。(话剧《光明的道路》)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一辈不讲过去的传统,年轻人会离经叛道。〔例〕不是爷爷爱翻老皇历,俗话说:“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嘛!(张行《武陵山下》)
桃李满天下
桃李:比喻学生、门生。指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遍布各地。〔例〕黄叶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旧门生身居显要。(姚雪垠《李自成》)
书到用时方恨少
指在工作中,实际应用时,才知道所学的知识太少,悔恨读书不多。〔例〕写字不肯费气力,作文、写信、记笔记不肯费气力……“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已经或将在你们的身上考验。(谢觉哉《不惑集·写给子女的几封家信》)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下品:下等。在封建时代,剥削阶级认为,只有读书求功名是上等高贵的,其他行业都是下等低微的。〔例〕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自登科甲,金榜姓名标。(关汉卿《望江亭》)②(生)名传金榜换蓝袍,(净)酒醉琼林志气豪,(丑)世上万般皆下品,(末)思量惟有读书高。(高则诚《琵琶记》)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话不对了,如今的世界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劳动高”。(周立波《山乡巨变》)
活到老,学到老
只要活着,就要学习,学无止境。〔例〕要不怎么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呢!我还得多学!(老舍《茶馆》)
想向别人传道,先要自己懂经
传道:传授宗教流派的教义。经:经典。指教育别人必先受教育,学而后教。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指要想学艺精,应多求师请教。〔例〕俗话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往后儿,你要注意随时随地向认字的人们学习,多认些老师。(郭澄清《大刀记》)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要想了解情况,就得向熟悉情况、有经验的人学习求教。〔例〕像我就是吃了人亏。这要走差了路头,再走到正路上去就费事了……正是“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若要好,问三老
三老:泛指老年人。意为要做好一件事情,须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例〕俺救了您,倒要吃俺。世上有这奇事么?常言道:“若要好,问三老。”俺与你去寻着三个老的问他,道是该吃俺也不该吃。(康海《中山狼》)
若要了,问三老
义同“若要好,问三老”。〔例〕古人言说道:“若要了,问三老。”咱两个往前边去,遇着什么人,问他该吃不该吃。(王九思《中山狼院本》)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父永远是受尊敬的长辈。〔例〕①小姐拜哥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玉镜台》)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吴承恩《西游记》)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从这些古老谚语里,充分体现出我们国家固有的道德标准。(王西彦《春寒》)
人过三十不学艺
意为学习应趁年少时,岁数大了就比较困难了。〔例〕人过三十不学艺,老了,手脚也不灵便了,叫人家年轻人们闹吧!(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