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虚观的后山是个好地方,此处空气清新,又没有外界的烦扰,足可让公孙胜静下心来专注练习。
经过这几日不断研习,公孙胜慢慢开始领悟火道之势,他盘坐于蒲团之上,专注于心。用《绪神篇》中灵芒与之相辅。
片刻两掌心之中已蕴含一团小火焰。
公孙胜两掌上下交替,轻喝一声“去!”,左掌托底,右掌一翻,双臂向前,将火焰打了出去,“嗤~”火苗凭空而破。
“太轻了!”公孙胜摇了摇头。自己集了半天的这股火焰,却也比打火机的火强不到哪去。
一连试了几次,依然如此。
再来!公孙胜坐在蒲团之上,精神再度集中。
不多时,两掌之间再次生起火苗。他心念一动,“歘!”这股火苗随即竟到了一尺,形成了一股小火焰!
紧接着,火焰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公孙胜心中暗喜:“若是火焰能达到三尺,便可形成一股小火柱,才够称得上威力!加把劲儿!想到此,一阵心急,不知不觉间心头火起。
眼见公孙胜的两掌距离越来越长:二尺三、二尺四……二尺九!
此时体内所的火势虽然越烧越旺,可积压在体内始终无法释放出去,总觉得憋闷。就在即将冲破三尺火焰之际,公孙胜忽觉胸口发闷,灼热难抵,眼前一黑,接着便失去知觉了。
再度醒来时,已是紫虚观内。罗真人端坐其中。
“恩师,我刚才……”
“你刚才身体遍满火之元气,本应化解。可你急于求成,适得其反。心头火起,你却又无法释放。”
公孙胜连连点头,道:“师父说的一点不差,都是每到旺火正盛之时,总是无法释放出来。”
“憋气窝火,才导致你如此。”罗真人说道。
“憋气窝火?”公孙胜惊讶,这词不是说的平常人在生活中所遭受的境遇吗?
“那是因蒲团之火融入体中,无法释放,憋在胸中,俗话常说的窝火,便是这个道理。”
“窝火是这个意思?”公孙胜倍感意外:“原来人常说的憋气窝火,就是这样的?”
罗真人点点头,续道:“你之所以窝火,便是由于你憋气所致!”
“蒲团中所升之火,与你体内肝火相冲,无法从你体内排出,便使你无法冲破。”
“那么弟子该如何冲破这股窝火?”公孙胜问道。
“你现在再试一次。”
公孙胜将蒲团取出,坐在上面。默默感应火势。
心念一动,转眼间又到了关键所在,那股窝火的感觉又袭了上来。公孙胜口里不住呼着热气一样,说不出的憋屈。
眼见火焰又将涨到三尺,公孙胜心道:“又到了关键所在了!”心头火翻涌,头脑昏昏沉沉,又要晕过去。
罗真人大袖轻轻一挥,一股无形的气流打中公孙胜前心,随即沁入心里。公孙胜把头一晃,顿时精神起来了!
“当身体元气充满之时,不要急着释放,要屏住呼吸,使能量稳住。只有稳住能量,才能够将其完好的释放出去,发挥到极致。不然,元气流失十之六七,打到敌人身上亦只十之二三,白白耗损。”
罗真人道:“你现在将掌中之火推出去。”
公孙胜双手一翻“歘!”这三尺火焰平推出去,“呼!”的一声。
“终于成型了!”公孙胜喜道,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自己发出这种像样的火势。
罗真人微微摇头,道:“你现在所释放出的连最为基础的火都谈不上!”
“这还不算最基础的火?”公孙胜顿时脸色一种尴尬:“三尺火焰,都不算最基础的火,那我这算是什么火呢?”
“戾火!”
“戾火?”公孙胜摸摸脑袋,不解其意。
罗真人继续道:“你现在身上暴戾之气很重,便以此种方式去除,需要借蒲团之力将你体中这股气息慢慢排除。”
“戾气?”公孙胜问道:“可我如何得知我体内到底有多少戾气?”
罗真人道:“戾气乃是你身上暴戾之气。许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气。所以我们道家讲究清净身心,越是清静无为之人,戾气越少,像你这个年岁的少年,自然是戾气多了。俗称肝火旺盛,也是如此。”
“可是,我之前不是还有灵火吗?”公孙胜辩驳道。
“灵芒与蒲团火的确微妙,但你只是初始形成以微弱之灵火,到后来这灵火由心神导致,又转变为戾火。”罗真人指点道。
公孙胜顿时泄气:“这么说,我之前积攒出的灵火是假的?”
“非也!”罗真人摇了摇头:“你若能始终保持初始之心神,这灵火还是灵火!”
公孙胜挠了挠头,一脸窘态,道:“可我也没改变意念啊?怎么就不一样了?”
罗真人见状,忽然开口道:“大道蕴万象,风火始为基。自屏一口气,归于吾身集。……”
公孙胜听得罗真人念着这么几句话,心道:“这又是什么口诀?”
罗真人缓缓道:“此乃风火蒲团之口诀,名为《炼神诀》。与你那《绪神篇》虽有相同,却又大不相同。”
“师父您这话我听着有些矛盾。”公孙胜心想:那到底是相同还是不相同?
罗真人说道:“‘绪神’与‘炼神’,都是因神而起,自是相同。你那‘绪神’,乃是养精蓄锐。这‘炼神’则是历练心神,两者因此又不相同。”
“绪神、炼神”公孙胜反复琢磨罗真人说的这句话,忽然道:“绪神好比说是一个人积蓄力量,而炼神就是攒足了力量去干活?!”
罗真人微微一笑:“你这比喻倒是恰当。只是你能干活时所用的是什么力量?”
“干活的时候使劲儿,不都是自身的力量,这还分什么啊?”公孙胜不假思索。
“力量也分巧力、蛮力。”
“这个……”这句话倒是把公孙胜一下子说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了。
罗真人望着公孙胜道:“若是将蛮力转化为巧力,岂不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