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8968400000018

第18章 表达篇(9)

议论文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即论点、论据和论证。那么,什么又是论点呢?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一般说,论点是用文字来表达,必然是一个判断句。如《骄必败》、《玩电脑游戏要有度》等等。那么,一篇文章,究竟应该有多少个论点呢?我们说,论点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一篇文章,有几个论点。那么,其中必须有一个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都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叫做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一种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那么,论点在文章中又处于怎样的位置呢?我们说,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一般有四种。一种是在文题中,如《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骄必败》等等,题目本身就是论点。还有一种在开头,如宗白华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论点。还有一种,在文章的中间,如《论积贮疏》一文,其中心论点“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就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还有一种,在文章的结尾,如《过秦论》一文,只在文章的最后一句,中心论点才和盘托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那么,论点又是通过什么形式提出来的呢?论点提出的形式有多种。有的文章,通过解释题目来揭示论点,有的则通过两种相反观点的对举比较来揭示论点,有的则通过文章开头引用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名言揭示论点,有的则通过贴切的比喻来揭示论点……我们要多读多练,学习和掌握提出论点的多种形式。我们说,我们要提出和确立论点,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论点的正确性。要保证论点的正确性,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要保证论点的正确性,必须表现健康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论点的鲜明性。观点一定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模棱两可,相互矛盾。三是论点的新颖性。论点独到、新颖,言人之未曾言,发人之未曾发,才能求新求异,高人一筹。四是论点的深刻性。何为论点的深刻性?我以为境界要高。境界就是立意,境界高就是立意高远。口子要小。就是要缩小战线,从“点”上突破。开掘要深。只有深入开掘,才能确立深刻的论点。角度要新。选择恰到好处的角度,不仅是新颖的,而且也是深刻的。

一篇论文,有了好的论点还不够,还要有好的论据。那么,什么又是论据呢?我们说,论据顾名思义,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证明论点的真实性,二是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它又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作为事实论据,可以是一些具体事例,当然,也可以是一些概括的事实,或者是一些具体数字。作为理论论据,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也可以是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那么,我们又怎样来选择论据呢?我想,首先要考虑论据的确凿性。也就是说,我们要选的论据必须有确凿的事实,要选的理论依据,必须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属于真理的理论。其次,要考虑论据的典型性。我们所选的论据,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不但能反映事物的普遍特点,而且还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再次是论据的新颖性。论据也不能老生常谈,要选择那些富有新颖性的典型事例,真正做到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结合,古今中外论据结合,正反论据结合,点面论据结合,使自己的论据充实丰满、内涵深刻。我们说,还要注意一点,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选择论据,一定要围绕中心论点,不能偏离,否则,就会削弱议论文的力量。

议论文除了有论点、论据以外,还要有论证。何为论证呢?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那么,论点、论据和论证又各具什么特点呢?我们说,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则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呢?论证则是要解决“如何进行证明”。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立论;一类是驳论。什么是立论呢?立论就是用自己的论据正面证明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立论一般要求正确、鲜明、针对性强,新颖且深刻。那么,又何为驳论呢?顾名思义,驳论就是用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的观点的论证方式。驳论又分两种,即直接驳论和间接驳论。何为直接驳论呢?就是用事实或道理直接反驳错误论点,叫直接驳论。何为间接驳论呢?间接驳论就是从对方论据的虚假和论证方法的错误入手进行反驳,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叫做间接驳论。驳论要求做到要击中要害,要以理服人,要分清敌我。我们说,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好多种。其中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引证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等等。归谬法专用于驳论。其余的一些方法,对立论、驳论都适用。那么,议论文又是怎样结构的呢?结构对议论文来说至关重要。一篇文章,如果标题是“眉目”,主题就是“灵魂”,材料就是“血肉”,结构就是“骨架”。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表现在文章中,则是序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序论是文章的开头,本论是文章的主体,结论则是分析问题之后所作出的答案。俗话说:“结构如撞钟,清音有余。”结论往往发人深思,使人获得启迪。

议论文同其他文体的区别

那么,议论文的特点是什么?它同其他文体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说,议论文的特点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它是通过事理的论证,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记叙文呢?记叙文则以形象思维为主,它是通过形象的手法感染读者。议论文要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记叙文一般要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我们来看下面两段文字:

一篇是叶圣陶的《拿起笔来之前》:

写文章这件事,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并不是犹疑不决说两面话,实情是这样。

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之前的准备工夫怎么样。准备工夫够了,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准备工夫一点儿也没有,或者有一点儿,可是太不到家了,拿起笔来样样都得从头做起,那当然很难了。

现在就说说准备工夫。

……

一篇是冰心的《一只木屐》:

淡金色的夕阳,像这条轮船一样,懒洋洋地停在这一块长方形的海水上。两边码头上仓库的灰色大门,已经紧紧地关起了。一下午的嘈杂的人声,已经寂静下来。只有乍起的晚风,在吹卷着码头上零乱的草绳和尘土。

我默默地依附在船栏上,周围是一片的空虚——沉重,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苍茫的夜色,笼盖了下来。

……

第一段,作者从写作的源头入手,全面谈及文章的种种准备工夫,指导人们从生活、思维、语言等方面去做好写作的准备,自然是属于议论文。第二段是记叙一件事情从头至尾的过程,自然属于记叙文。议论文在引用论据时,也常常会用到记叙的手法。但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不同的。前者只是为说理服务,叙述力求简洁;而后者表达思想或强化记叙所要表达的感情,叙述则要求细致而生动。

那么,议论文和说明文又有什么区别呢?议论文以阐明道理、表达作者观点和见解为目的,说明文则以解说事物、介绍知识、说明事理为目的。我们来看大卫的《欲望像海水》:

不知是在哪本书上,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说句实在的,那本书的作者姓名我早就忘得无影无踪了,但书中的这句话却实实在在地镌刻在我心灵底板上了。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一点欲望都不存在的人是找不到的。欲望确实是很难抵挡的,连聪慧异常的夏娃都禁不住种种告诫,而偷吃了那只禁果,何况我们这些在攘攘红尘中穿行的凡人。

欲望号街车,常悄悄开至你的身边,它的载重量尽管已经相当大了,但你依然不能满足:位子是处级还不行,你想的是厅级;房子是三室一厅还不行,你想的是四室一厅甚至别墅;票子鼓鼓囊囊还不行,你想的是戒指还不够沉、美元还不够用……

如果说人生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我们未必知道它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但我们至少知道,一个人的欲望与他现有的生活条件总是成正比例的。说白了就是,生活条件越差的人,他的欲望可能就越小;生活条件越好的人,他的欲望可能就越大。譬如说,对于一个穷困潦倒、吃完上顿没下顿的人来说,他最大的欲望可能仅仅是填饱肚子;而对于一个锦衣玉食者来说,他整日所操心的绝不是温饱问题,而是在社会的天平上,怎样用欲望的砝码,称出自己生存的质量。针对后一种情况,东坡先生早就指出: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欲望,其实就是你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

欲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人有活着的欲望,有要饭吃要衣穿要房住的欲望。最基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当然是一种痛苦。但是,所有的欲望都得到了满足也未必是一种幸福——何况,人压根儿就不可能有所有的欲望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因为,欲望的尽头还是欲望。心为形役,神为欲伤,我们何必强求自己去追求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呢?也许,只有那些疲惫不堪地走完了紫陌红尘的人,在经过生命的最后一个驿站时,才会心力交瘁而又无可奈何地感喟:欲望像海水。原来是越喝越渴的。

人,还是过得平淡一些好,别总是患得患失地活着。你不必为欲望的满足而欣喜若狂,也不必为欲望的未满足而悲悲戚戚。

我们再来看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前一段是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接着,作者运用了多种事例,对中心论点作了周密而充分的论证。后一段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介绍了成熟荔枝的外形等生态特征,再介绍它的产地、习性、发展等有关生产的特性,顺序安排合理,内容生动翔实。前者功能是为了论证某个观点和见解;后者则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不同事物和事理。这也是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写议论文要有清晰的思路

我们说,文章的构成有哪些方面?大家一定会说,文章的构成应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结构组织,三是遣词造句。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是一个统一体。固然,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可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严密的结构组织和正确恰当的词句表现出来。这里,我们不谈思想内容,不谈遣词造句,单单谈谈文章的结构组织。什么是结构组织?结构组织指的是文章的材料安排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张志公先生在《怎样锻炼思路》一文中指出:“一篇文章,无论思想内容多么好,无论词句多么优美,必须全篇组织得好。一层一层,一段一段,安排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该详的详,该略的略。前前后后,联系得紧密,照顾得周到。没有前后脱节的地方,没有丢三落四的情形,没有拖泥带水的毛病,人家读了才能得到清晰明确的印象。”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正如‘结构’两个字的字间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材料有多么优良,不管你的目的有多么高尚,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的。”写议论文也是这样,重要的是要给文章一个清晰的思路。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别人看了,会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怎能理解你的观点,支持你的主张呢?

我们说,文章的结构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文章的结构是由文章的内容来决定的。一篇文章,应该分为几个段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完全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安排。那么,我们又怎样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呢?我以为安排结构首先与作者的思路有关。思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张志公先生说:“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它对这样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只有作者的思路清晰、严密,写出的文章才会清晰严密;而要有既清晰、又严密的思路,必须从观察、理解、认识事物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己贯通的文气。表现在思路上,就是合理、有序、连贯、周严。其次,安排结构与文章的性质、对象和目的有关。一篇文章的性质是什么?是写给谁看的?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在安排文章结构时,这些因素都是首先要考虑的。

那么,又怎样形成开阔活跃、细致严密的思路呢?这就要求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对生活中的事物既要认真观察,又要认真思考。观察事物,一定要细致;思考事物,一定要全面。切忌只注意事物的一个方面,忽视事物的另一个方面。我们总是喜欢把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这是在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可是《根的联想》这篇议论文,却一改以往习惯性的比喻,则把老师喻为“树根”。为什么要喻为树根呢?我们来看下面一段议论:

春蚕作茧自缚,蜡矩淌泪自焚,它们留给人们的价值,可它们在奉献,也在毁灭自己;树根则不然,它不断地汲取养分,支持大树的生命,但它扮演的不仅是一个传递工具,而是在奉献的同时壮大自己。当小树苗渐渐长大成材,它的根总是变得越来越大,越为越坚强,在地里越扎越深,它这是为了更好地奉献自己,壮大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种奉献更有其可贵之处。

多少年来,我们把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可谁也未曾发现,这种比喻有片面之处,并不全面。《根的联想》的作者,发现了这一不足,把老师比作“树根”,克服了认识的片面性,写出了文章的新意。也使文章有了更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