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8968400000041

第41章 应试篇(中高考应急训练)(8)

“一江水”和“半江水”,虽一字之差,但经过推敲,还是“半”字为好。这是因为诗中写高耸的山峰遮住部分江面,故用“半江水”更符合生活的真实。半江水被照亮,半壁山被山遮掩,一明一暗,对比分明,其意境更美妙。

四、入境法。指全身心地投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斟酌损益,进行修改。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在写《难民》一诗的时候,曾三易其稿。初写“黄昏里扇动着归鸦的翅膀”觉得不妥,又改为“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又觉得不妥,最后改成“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这最后一稿改得好,它使我们想象:暮色苍茫,归鸦点点,黄昏的颜色渐渐地浓,乌鸦的翅膀慢慢地淡,最后两者便不可分,似乎乌鸦的翅膀融进了黑色的黄昏。入境法,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意境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五、浓缩法。指把丰富的内容浓缩到最小的篇幅里,用最精炼的语言表现出来。如我国宋代学者朱熹《朱子语类卷》:

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一作“见”)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欧阳修把数十字浓缩成“五个字”,可谓精炼至极。我国清代学者孙麟趾《词迳》亦有类似记载:

词成录出,粘于壁,隔一二日读之,不妥处自见。改去仍录出粘于壁,隔一二日再读之,不妥处又见。又改之,如是数次,浅者深之,直者曲之,松者练之,实者空之。

孙麟趾从词意浅深、结构松紧、技法之曲直、虚实等若干方面,提出浓缩之途径,颇具见地。

六、冷却法。指初稿写成之后,不立即进行修改,而是搁置一些时日,待头脑冷静下来,再进行修改。如陈毅在1936年写了一首七绝《赠同志》:

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九安危?∕浩歌归去天连海,∕鹊噪斜阳送晚晖。∥

直到全国解放,陈毅又将此诗翻出,进行了修改:

二十年来是耶非,∕一生能系几安危?∕莫道浮云总蔽日,∕严冬过后春蓓蕾。∥

诗人在编选《陈毅诗词选》时,又把“春蓓蕾”改成“绽蓓蕾”,几十年间几次改动,可谓是用了“冷却法”了!

七、求助法。就是说自己改不下去时,不妨求助别人的帮助。如元代学者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

(白居易)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也。

这段记载写白居易写诗,每写成后便征求群众的意见,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文章改得完善为目的。俗话说:旁观者清。参考别人的意见,常常可以更容易补救偏颇缺漏的毛病。当然,别人的意见,未必都可取,我们一定要慎重地考虑,平心静气地取舍。

一篇文章,行文是关键,修改润饰只是拾遗补缺,但无论怎样修改,要做到天衣无缝是很难的。因此,修改的目标不过是由消灭缺失而渐入佳境,而不是十全十美。十全十美是极限,只要我们能够渐渐地接近它、趋向它,也就可以满足了!

思考与训练:

一、为什么说修改润饰是文章行文的继续和延伸?说说修改润饰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文章的修改和润饰应包括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三、文章修改润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四、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和回答问题。

方苞是清代的大作家。徐迟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可徐迟非常羡慕方苞文章的简洁。曾从方苞那里获得过有益的启示。

有一次,徐迟想为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写一篇报告文学。文章写好了,徐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文章很不满意。一是觉得文章太长,竟写了两万三千多字;二是觉得文章像记流水账,周培源的主要事迹被淹没在其中,不够突出。他想把文章的材料进行删减,可看来看去,觉得每个材料都很珍贵,删去哪个都不忍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著名诗人藏克家知道徐迟写了一篇关于周培源的报告文学,长达两万多字,就笑着对他说:“哎哟,文章写得这么长,还得了哟!”于是,臧克家随便向徐迟推荐了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建议他找来看看,是否可以借鉴这篇文章的写法。

徐迟很快找来了《左忠毅公逸事》,一边读,一边仔细琢磨。不禁为他那详略得当的写法感到击节赞赏。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写得是明末清初一个大臣左光斗和他的学生的事。全文仅仅只有六百字,就写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写左光斗在雪夜散步,看到一个庙宇还亮着灯光,就走了进去,发现他的学生史可法伏案而眠,面前还摆着一篇刚写好的文章。于是,他拿起文章一念,又放回原处。接着脱下皮大衣,盖在这位书生身上。第二件事,写那年大考,评完卷后,作为主考官的左光斗,闭着眼睛听考场的官吏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念着汇报。当念到史可法的名字时,左光斗睁大两只眼睛说:“拿笔来!”于是,在史可法的卷子上写上“第一名”。第三件事,写左光斗被奸臣陷害,被抓入狱,在狱中受尽酷刑。史可法闻讯,买通了狱吏,去看老师。当他看到老师遍体鳞伤,便跪在老师面前呜咽时,老师却训斥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国家这样危险,你身负重任,跑到这里来看我干什么?走!你不走我就用枷锁砸死你!”第四件事,写一个部队作战后,战士都很疲劳,休息了。史可法去看望士兵,士兵对史可法说:“明天还要打仗,你责任重大,应好好休息,不要来这里。”史可法却说道:“对上,我怕对不起朝廷;对下,怕对不起老师。”方苞几百字,写出了这样多的内容,令徐迟感叹不已。

徐迟把自己写的那篇报告文学,又认真看了一遍,该详写的详写,该略写的略写,突出了周培源的主要业绩。这篇报告文学也由原来的两万多字,减少于了七千多字。

1、读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体会详略分明的写作特点。

2、从这则小故事中,你有什么感受?你平常在修改作文中,有没有不忍割爱的做法?

3、修改文章,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加法”和“减法”的游戏。试用“人生的减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五、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瞬息万变。同时,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等,也都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事物也有不变的一面,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不应该变的,或变不了的。苏轼曾感概地说:要是从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功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远不变的。古往今来,“变”与“不变”一直是人们深入思考的话题,相信你也一定有所思考。

请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④题目自拟。⑤写成后,认真从完善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修改标点五个方面进行检查。⑥不少于800字。

六、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写成后认真进行修改和润饰。

第三十二讲 怎样写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的分类

命题作文,是考场作文最常见的一种出题方式。那么,又何为命题作文呢?命题作文是指导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在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根据命题是否完整分类,又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所谓全命题,就是命题者给出的是一个完整的题目,应试者只须按题目进行写作,这类命题形式是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所谓半命题,是应试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需要应试者自己先补全题目,然后再行写作。比如:《站在 的门口》《这也是一种 》《 在我心中》《论文凭与 》等。由于这种命题方式,给应试者在选材、立意方面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应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以差事少作文写作的难度。

从命题作文的标题来看,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词语式标题。顾名思义,这类标题题是指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安》、《习惯》、《尝试》、《包容》等。这类题目本身就是文眼,就是写作重点。要准确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方可切入题意进行写作。

二、短语式标题。即标题是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平凡与自豪》《放飞自己》《留给明天》《异乡听雨》等。这类题目不同于词语式标题,它的文眼一眼就可看出。这类题目的文眼往往隐藏在题目中,如《留给明天》,标题似乎找不出文眼,但仔细琢磨,文眼就隐藏其中。留什么给明天,为啥要留给明天,这是文章要重点阐述的内容。又如《心灵的选择》,选择不是文眼,而是面对选择时,心灵所产生的触动、斗争,展示其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文眼。

三、句子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往往是以一个观点的形式出现,如《今年花胜去年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青春因奋斗而精彩》《近来者未必黑》等,这类题目由于在标题中就阐明了观点,相对容易把握。

四、关系式标题。即标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似乎是一种并列关系,没有轻重之分,但仔细琢磨,事情并非如此。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这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有两个:一是抓住三者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一是以其中的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对森林(集体)和气候(社会)的影响或作用,使文章更富有逻辑思辩力。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把握题眼法。作文标题中最能体现题旨的词语就是命题的题眼,题眼就是标题的语意重心。如《北京的符号》这样一个题目,题眼自然是符号。弄清“符号”的内涵和外延,就成了审题立意的关键。那么,它的内涵又是什么?它的内涵应是能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接着,我们还应弄清它的外延,它的外延既包括物质形态的符号,又包括意识形态的符号,有形的和无形的符号,旧的和新的符号,已有的和待创造的符号等等。但所有的符号前面,必须加一个限制词“北京的”。这就把符号限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又如《学会说不》,给人一个感觉,好像重心在“说不”上,其实不然,重心应在“学会”上。

二、添加因素法。这主要指给标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对于一些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为题的命题,审题时要运用添加因素法。如《底线》这个题目,审题立意时,必须加限制语,将其具体化。如“道德的底线”“做人的底线”等等,经过添加因素后的题目,题意就变得更加明确,观点也相对容易聚焦。又如《感受乡村》中的“感受”,就牵扯用什么去“感受”的问题。我们说,要感受自然要用心。这就需添加因素,为感受补充状语。

三、逻辑推导法。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我们要搞清这些联系,就需要掌握以因果推论为主的逻辑推导法。如《纪念》一题,可以这样推导:什么是纪念?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和事进行怀念。接着再思考要纪念什么?纪念可以是国家和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痛苦的祭奠,也可是个人对事对亲朋的怀念。再接着思考为什么纪念?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定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四、语素析分法。复合词,一般可拆分为单个的语素,拆分后可根据单个词的含义和语素间的关系,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并推导出引申义。如“品位”一题,可以拆分为“品之位”。“品”是指物品,“位”是指质量的等级,合起来就是指物品质量的等级。这是本义,除了本义外,它还有一些引申义项。从评价人物方面来讲,它的意思是人的气质、趣味、修养的高下优劣。品位是指人的风度,有见地的思想,优雅的气质,谦逊的举止,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等。弄清了这些,写作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和针对性。

五、辨识标志法。审题时,找出一些标志词语,就能辨识文体,如“记”、“房”、“故事”、“忆”、“灵”等,可判定为记作文;从“论”、“感”、“淡”、“议”、“解”、“析”、“辨”、“说”、“驳”等,可判定为议论文;从“说明”、“提要”、“介绍”、“构造”、“形成”等,可判定为说明文。

六、类比联想法。寓言类命题作文,往往将寓言中的现象和现实生活类比联想,从而解读寓意,以便更好地把握题意。我们来读下面一个题目: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要求以《雨燕减肥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命题,要求考生从雨菩减肥产生联想。我们不妨从以下思路思考:雨燕为什么会肥?雨菩为什么离巢之前要减肥?雨燕的减肥使我们产生哪些方面的联想?经过一系列的类比联想,最后归结寓意为:娇惯不成器,磨砺始成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勇敢锻炼,改正不足,自强成才等。

七、由表及里法。写文章,要善于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联想:自然嬗变,社会发展、历史演进、人生征途都有走与停。通过分析,找出走与停的对立统一关系:即发展前进必然有停滞调整,休息调整,休息调整更是为更好地前进,为前进积蓄能量和提高能力。

八、逆向求异法。在审题时,对题目所揭示的思想、观念和事理,进行逆向思考,不仅可以找到命题的本旨和意旨,有时还会得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观点,请看下面的题目:

以“说‘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我们不妨这样分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安静、安宁、安逸、安逸等词,都体现了人的主观状态,同时又与影响我们生活的客观状态有关。“安”从反面思考,又有一定的消极意义。人常说:“安于现状、死于安安乐”等等。命题要求考生揭示“安”的辩证关系,从消极当中挖掘积极的意义。

命题作文的材料安排要敢于创新

材料是写作的基础,积累、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选材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与要求。其总的原则是围绕主题选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议论文写作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也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更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一点,选材必须符合真实、典型、新颖的要求。 这三条,为考生选材开辟了一条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