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8968400000046

第46章 创作篇(1)

第三十五讲 怎样写散文(上)

散文的分类

散文,是我们最常见、最灵活、最自由的一种文体。在含义上,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行文章;狭义散文,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平常所说的散文,主要指狭义散文。一般认为,散文应是以记叙、抒情为主,形式灵活而又篇幅短小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按其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记叙散文。何谓记叙散文呢?记叙散文就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以记人为主的散文,即把人物作为全篇的中心,如朱德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范爱农》等,都属于这类散文。这类散文写人物,既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又不同于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这类散文叙事,不同于小说讲究曲折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状物和写景,对外物和景致又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和内情相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例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何为的《临江楼记》等,都是这类散文。记叙性散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它同样需要描写、抒情、幽默、议论等各种文学手法的配合,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具有诗情画意。

二、抒情散文。何谓抒情散文呢?抒情散文就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情感,并不是虚的、幻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也可以说,抒情散文抒发的情感,是以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抒写的对象。即通过对它们的记叙和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李汉荣的散文《河床》,就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融入了作者对人生之河、历史长河的思索,细致地展现了在不断追求中的人类生命长河的流程。文章使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河具有了深厚的意蕴:永远做着追求之梦,永不停息——正如人类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文中运用了多个意象,并通过对多个意象的细腻观察,充满了对人类和历史的独到透彻的领悟。最后,作者笔锋一转,把我们引到了河床深处那些浑身是伤的“石头”。这些“石头”,不正是人类历史上那些寻求真理、科学、民主、自由、幸福的先哲么?他们沉没“河底”,不俱伤痛,正是为了擎起奔涌的潮汐和浪头啊!《河床》具有的象征性,给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借物抒情,又叫寓情于物。古人云:“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找出理与物、情与事的联系,做到体物入微,微中见大;体物入微,微中传神;体物入微,微中出味。也就是说,对这一联系揭示得愈精愈巧,则文章的意境也就愈深愈新。

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区别,主要是看记叙成分为主,还是抒情成分为主。其实,这两类散文的关系很密切,有时很接近,甚至会达到难以区分的程度。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谢璞的《珍珠赋》,究竟属于抒情散文还是记叙散文,观点和看法各有不同。其实,划归哪一类都是有道理的。

三、幽默散文。何谓幽默散文呢?幽默散文就是以幽默为主的散文。这种散文比较特殊,你说它审美吧,它把描写对象写得不但不美,反而很煞风景,甚至有点令人恶心;你说它审丑吧,它又不冷漠,又有感情,而且感情还多多少少带有点美好的地方。我们不妨叫它“亚审丑”或“次审丑”,跟真正的审丑又有所不同,我们不妨把它单列出来,叫做幽默散文。幽默散文和抒情散文是不同的。抒情散文把对象美化,把自我心灵美化,而幽默散文不美化,却又不回避“丑”化,当然这个丑字是加了引号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看小品,赵本山演的那个卖拐的家伙是个骗子,他的骗术十分高明,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便上当受骗。可笑的是,上当受骗的人却心甘情愿,并不以为自己上当受骗。有趣的是,这样的骗子,人们并不认为他可恶,反而认为他很好玩。这就是以丑为美,以恶为美的艺术效果,它不是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我们来看台湾作家柏杨的《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他阁下从我老人家手中把书夺了过去,看了几页,爱不忍释,声言要借。我还没有开腔,他已塞到怀里,扬长而去,而且一去四月,音讯全无。任凭我使出十八般武艺,包括恐吓、哀求,他瞪的眼比我还大。最后忍无可忍,终于在他卧室里人赃俱获,先把该书夺回,宣称内急,而他家的厕所是在大门口的,于是我就驾尿遁而逃。在大门口还听他诧曰:“真出了鬼,我刚才放在茶几上的朗生打火机怎么不见啦?”乌拉,打火机不见了不过略生小技,以示薄惩,以后如果胆敢再借书不还,恐怕床头那个钻戒也会不见了。

这是一种幽默的想象,表现柏杨的天真和愤世嫉俗,激情到不怕丑、不怕恶的程度,当小偷也是公开的,堂而皇之的,这就开拓了一种艺术趣味,这种趣味不叫情趣,叫谐趣,诙谐的谐趣。

四、议论散文。何谓议论散文呢?议论散文就是以论理为主的散文。它的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其文学色彩是很浓的。议论散文,往往同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它却不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我们来看梁实秋的《淡友谊》:

朋友居五伦之末,其实朋友是极其重要的一伦。所谓友谊实即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诸多美德。如果以友谊作基础,则其他的各种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之类均可圆满建立起来。当然父子兄弟是无可选择的永久关系,夫妇虽有选择余地但一经结合便以不再仳离为原则,而朋友则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不过,说穿了,父子、夫妇、兄弟都是朋友关系,不过形式性质稍有不同罢了。严格的讲,凡是充分具备一个好朋友的条件的人,他一定也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反过来亦然。

这篇议论散文,就朋友这个话题展开,提出了对友谊的真实感受和独特见解。作者避免了令人生厌的老生常谈,而是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征服读者。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事例,且把事例和观点融为一体。文章的行文如同同老朋友谈心,从容、大气、睿智,充分体现出大学问家做小题目的游刃有余。阅读这样的议论散文,能充分领略宝贵的启迪和享受审美带来的快意。

散文的特点

散文这种文学样式,是一种高度灵活的文学样式,它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能够迅速敏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舒卷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是文学中的“轻武器”。那么,它又有哪些特点呢?我以为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题材广泛。相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篇幅短小,一些千古传诵的名作,更是精炼、隽永,一般不过三五百字。唐代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的《钴姆潭西小丘记》,也只有四百来字,且叙事、写景、议论,都十分形象、鲜明、生动,表达了他的抑郁情怀,耐人寻味。周敦颐的《爱莲说》更短,也只有百余字,却是我国散文中的上品。经典名作《岳阳楼记》也只有五百字,它却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成为历代为人所传诵的千古名篇。由于现代汉语的发展和内容的不同,现代散文的篇幅比古代散文要长一些,但经典散文大多在两三千字之间,比起其他的文学样式,仍属于精短的文学样式。散文还有一个特点,那便是题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十分广阔,尤其是在反映“小”题材方面,更富有宽广的天地。但散文和诗又不同,散文的特征和诗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诗是从普遍特征的概括到个体情感的精确感受,在诗中,客观对象往往是以概括性出现的,是最普遍的特征,而情感又必须是个人的、特殊的。散文却不一样,散文的客观对象是特殊的,感情也是特殊的,是特殊感情和特殊对象的猝然遇合。诗写一棵树,是一棵概括的树,是一棵笼统的树,但表现对树的情感却是个人的。散文则不同,散文写一棵树,必须是什么地方的树,什么样的环境下的树,什么样的阳光照耀、什么样的雨露滋润下的树,表现对树的感情仍然是个人的。也就是说,它的客观对象和个人感情都是特殊的,是两个特殊的相互遇合。如果说,诗是把米酿成酒,散文则是把米做成饭。如果说,诗是舞蹈,散文则是散步。弄清了诗和散文的区别,我们切忌把散文写成诗。写好散文,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写自己有深切感受的人、物和事。这点很重要。没有深切的感受,要写好散文是不可能的。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写得很生动。可是,你们知道吗?吴伯箫同志在延安生活了八年,亲自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对他曾使用过的一辆纺车有着深厚的感情,才写出这样感人至深的文章来。二是所写的人、物和事,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从深处开掘其深层的思想意义。杨绛的散文《读书苦乐》,就是把读书喻为“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这就抓住了读书的实质,还原了读书的本义,传承人类文明,超越了时空界限。杨绛的散文,看似题材较小,却总能以小见大和以小搏大,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二、思想精辟。在一篇散文里,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宇宙之大,昆虫之微,都可以随作者的意愿,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正是这样,思想性对于它,更显得格外重要,古今几千年,大凡优秀的散文,无一不散发着思想的光芒。不少散文家,同样也是思想家,他们的文章,从不忘宣传他们的见解、理想和主张。即使一些记叙和抒情的散文,也是如此。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从表面上看,作者是写石钟山的由来和他们父子的游历经过,但它包含的思想性,却远远大于叙述事件的本身。作者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的真相。这一闪光的思想,被后人广泛接受和应用。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表面上看,仅仅是反映苛政的主题,但作者并没有从苛政入手,历数苛政的不义,也没有正面描写农民的痛苦,而是抓住一个捕蛇的人,全副笔墨描写他家三代人捕蛇的悲惨遭遇,这就具有了典型性,打动了读者心灵。然后,作者笔锋一转,转写千万农民比这个捕蛇者还要痛苦。这就挖掘出了思想的深度,使作品闪现出思想的光辉。陈忠实的散文《种菊小记》,写了自家小院种了一片菊花,秋来开得花团锦簇,十分壮观。可为了开掘深刻的主题,陈忠实把它同野菊进行比较:

昨日傍晚,阴霾初开,夕阳在云缝中乍泄乍收。我走出小院,走上村后的原坡,野花凄迷,蚱蜢起落,树青草也绿着,却已分明是秋的景致了。山沟里,坡坎上,一簇簇野菊花已经含苞,有待绽放。往昔的记忆中,这山间的野菊花一旦开放,满山遍野都是望不断的金黄,我家小院里的那一丛无法比拟,任何花园里的娇生惯养的公主般的同类也是无法比拟的。那种天风地气所孕育的野菊花,其气象其烂漫其率真,都是人工或小院所难以为之的。

这篇散文,通过人工栽培和自然界的菊花的对比,说明了花要在天风地气里孕育,才能培育出其气象其烂漫其率真的花来。这不免使我们想到育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散文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读者常读常新,回味无穷。

我们不妨再看著名作家张抗抗的《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地里会有迷途,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世上如果曾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宽宥和融化一切啊!

这篇散文,写“我”在一时激愤之下,在一个大雪天的出差途中,想找人算账而最终打消念头的故事,表达了“充满阳光的心灵能宽宥和融化一切”的主题。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表达的思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说,一篇文章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思想水平越高,作品的艺术光辉就越强烈,就越有生命力。

三、手法多变。散文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是灵活多变的。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各种手法在散文中都会应用到,只不过是文章的不同,手法会有所侧重。多数情况是一篇散文,几种手法并用。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先后用了四种手法。第一段是记叙,写重修此楼的经过和作记的缘由,中间三段是描写,其中夹杂抒情,最后一段侧重议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四种手法交错使用,且灵活多变,融为一体。有时,只侧重一种手法,但运用起来也并非一成不变。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突出之点便是运用了多变的描写手法,准确地、传神地、富有特征地表现了长江风物:山峰,江水,霞雾,标灯,阳光,以及由此构成的绚丽多彩、变幻无穷而又完整的山水画。长江的第一日,作者采用浓缩的写法,向人们推出一个又一个特写镜头,尽情地向人们展现长江丰姿。你看,江面一会儿浓雾紧锁,气象森严;一会儿又江面开阔,天穹低垂;一会儿又行驶在碧森森的悬崖峭壁之间,江面顿时狭窄起来。在这变幻莫测的长江之上,我一边领略长江风物,一边心绪如江水奔腾,不能平息。如果说长江三日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第二日便是最动人的一个乐章。这一日,船要通过长江三峡,这是长江风物最精彩的部分。作者运用粗犷雄浑的笔触,倾注细腻而柔美的情思,对长江三峡的壮丽丰姿作了尽情的描绘。过瞿塘峡,引用杜甫“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的诗句,重点写其险;写巫峡,重点写巫山十二峰的奇姿美态;写西陵峡,重点写急流险滩。由于作者浑洒点染,精雕细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长江瑰丽多彩的画卷。第三日,作者以平缓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宽阔而又平静的画面,读来是另一幅情调。总之,三日游程所见所闻的长江风物,作者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展现出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