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8968400000009

第9章 基础篇(6)

谁也不曾留心/;春天已肖悄来到/昨夜,花儿伸出一些舌头/吐着春天喷香的味道∥

谁也不曾留心/春天已悄悄来到/昨夜,春天投来淡绿的眼神/发痒的小树长出一身的羽毛∥

春天听说比我们还小/春天赤着脚丫在大地奔跑/只有露珠给它拍了一张小照/瞧吧,春天在小小的露珠里微笑∥

这是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对春天的感受。春天的小手,撕去小河白净的封条;蛋壳里跳出的小雏鸡,吹着春天的小号;花儿的舌头,吐着春天喷香的味道;春天淡绿色的眼神,使发痒的小树长出一身羽毛;露珠给春天拍了一张小照,春天便在小小的露珠里微笑。这一系列感受,都是王宜振观察体验到的,同朱自清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写作文,大家都去观察同一事物,写出来往往会雷同。为什么呢?因为大家观察到的事物是一样的啊!尽管观察的角度不同,也难免大同小异。如果大家对同一事物,写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这就不会雷同了!这就是文字的魔力。

可是,有些同学的作文,不大注意写自己的感受,而是怕动脑,怕从自己内心去挖掘,把别人的感受拿来,或者稍加改造,写进自己的作文里去。我见到不少同学把朱自清的感受写进了自己的作文,朱自清写春天是个落地的娃娃,他也这样写。这种用他人感受取代自己感受的作文,是没有审美价值和生命力的。还有一种写的是泛感受。我发现许多同学,写改革开放农村的变化,就是盖了新房子,买了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然后发点感慨,说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变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真好啊!这种感受是一种肤浅的感受,是一种泛感受;为什么不能从自己内心挖掘一下,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呢?这种用泛感受代替自己感受的作文,只能是大话套话满天飞,也是缺少艺术活力的。我以为,泛感受是大家最容易犯的写作错误,是写作文的一大忌。

有些事物,不容易写好,譬如写母亲河,很容易流入泛感受的窠臼。这就要作家的才华和创造力。我们看看著名诗人塞风笔下的《母亲河》:

黄河,长江∕我两行浑浊的眼泪∥

只有12个字,就写出了对母亲河切肤的感受。长江和黄河,是融入诗人生命的,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同时,诗人的生命,也承载了这两条母亲河。我们说,好的文学作品,是打磨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的“砂轮”,经过它的打磨,可以使一个民族的精神闪闪发光。

要善于寻找自己

如果避免他人的感受和泛感受流入自己的写作,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寻找自己。著名作家高尔基说:“摆在人人面前的任务是找自己,找到自己对生活的,对人的,对既定事实的主观态度,把这种态度体现在自己的形式中,自己的字句中。”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以为高尔基的话很好笑,说什么找自己呢?我们都在这里坐得好好的,从来也没丢失过呀!高尔基说的找自己,并不是要找我们的躯体,而是要找我们的感觉,找我们的话语和它的表现形式。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呀!可我要说,你们是在用别人的感觉和套路在思考;也许有的同学还会说,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呀!可我要说,你们是在用自己的嘴巴,讲别人曾经讲腻了的套话。找自己,就是找自己独特的感受,讲自己独特的话语。

找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找到了,就获得了艺术创作的生命。我们不妨看看大诗人艾青的《盼望》: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大诗人艾青写海员生活,是要找自己对海员生活与众不同的感觉。也许起锚时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抛锚时那一阵铁链的喧哗,别人也会找到。如果单纯找到这个,那就不是艾青了!艾青找到的是别人没有找到的感觉,也是经过自己内心挖掘,又经过内心升华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它揭示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胜利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表达了海员生活的深层的人生内涵,极富生活的哲理。这种话语一旦说出,便如洪钟大吕,其音律会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上回荡。

我们再看看杨小云的《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们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

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了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同学们看,几经周折,院长引领一个孤儿,从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身上,悟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这就是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我们寻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就像寻找一块石头的价值一样。当然,要寻找到这个感受并不容易,但一旦寻找到了,你创造的艺术就获得了生命,就有了永恒的价值。我们说大画家齐白石画虾,真虾的腿比他的假虾要多很多,可真虾并不值钱,而他画的假虾一只却要卖几百万元。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艺术的价值。

说到这里,也许同学们会认为,艺术感受是个神秘的东西,要想捕捉并不容易。我要说,艺术感受也是建立在人们自我感受的基础上的,这只是要求人们把外部生活特征和自我情感的特征统一起来罢了!

要寻找的感受必须是真实的独特的

艺术感受还有一条,同学们必须要注意的,那就是艺术感受必须是真实的、独特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许多地方出现了浮夸风,提出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记得有一首民歌,说粮食和棉花堆在白云里去了,人站在上面,离太阳很近了,可以把烟袋锅凑近太阳,抽上一袋烟。这样的感受就不真实,完全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我们说,不真实的感受叫伪感受,伪感受是没有审美价值和生命力的。

我们有一些同学的作文,也写一些虚假的感受。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我们没有经过内心的挖掘,只是为了需要,随意编造了一个,由于编造的手法并不高明,便露出了马脚。

我们说,感受是一个人的个性所净化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独特的感觉和感情。它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还具有唯一性。

著名诗人塞风,还在他十六岁少年的时候,写过一首十八字的短诗,题目是《弓》:

面对东北角∕早已义愤填膺∥

我拉圆∕大地的弓∥

这首诗写于193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华民族全面爆发抗战的时候。一个生在黄河之滨,啜饮黄河乳汁长大的孩子,倾吐出一个民族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诗中一句“拉圆大地的弓”,不但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说出了一个民族共同的心声。试问,“大地的弓”是个什么样子?又怎么个“拉”法?我们说,即使这一感受再离奇,也是有其外部生活特征的。大家看看,地球不是圆的吗?大地不就是弧形吗?燃遍祖国大地的复仇的怒火,确已成为一张巨大无比的、蓄势待发的弓,我们仿佛看到,一支复仇的箭镞,即将脱弦而出。我们说,好的内心感受的唯一性是不可复制性。不信,你复制一下试试,一复制便会陷入雷同。我们说,复杂容易,简单难;艰深容易,平易难;越是复杂的东西,就越容易被模仿;越是简单的东西,就越是不能模仿;为什么呢?因为它太简单了,就像一张大家都熟悉的脸;如果再出现一张,大家一眼就能指认出来。

我们再看看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贺知章对春天的内心感受。正因为它的唯一性,一千多年了,仍然鲜活,仍然脍炙人口。一首小诗,何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再去看看,一个庞大的大唐王朝早已灭亡,以后又相继有多少朝代更迭,唯独一首小小的诗,却在闪烁,却在我们心上闪亮,它究竟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内心感受的真实性和独特性。真实了,独特了,它就有了恒久的生命。我们说它不可复制,一点也不错。不信,你模仿一下,你把“二月春风似剪刀”改成“二月春风似大刀”,就不行吧!这是因为内心感受已经到了十分形象、十分准确的地步,世界上再也找不出另外一个词可以替代它。

我们说,要写好作文,要培养自己的内心感受能力,能力越强,表达力越强,写好作文,也就势在必得。我想,世上无难事,只要我们认得真。

思考与训练:

一、怎样避免作文中的大话、套话?怎样避免作文中的雷同化?怎样使自己的作文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为什么感受必须是真实的、独特的?怎样寻找这种真实独特的感受?

三、以《生命的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四、反复吟诵艾青的《盼望》一诗,说说艾青是怎样寻找到自己独特感受的?“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反映了怎样的人生内涵和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