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8991400000021

第21章 有形的手能否掌控无形的手 (3)

拉弗曲线的主要含义是:当税率为零时,税收自然也为零;而当税率上升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增至某一点时,税收达到最高额,这个点就是最佳税率。当税率超过这个最佳税率点之后,税收不单不增,反而开始下降。因为当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税基减小,从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针对这一情况,拉弗在数轴中用一条曲线来描绘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这条曲线就被叫做“拉弗曲线”。而这条曲线的目的,是为了提醒政府,适时降低税率能够刺激生产,税收总额反倒会因为税率的降低而增加。

关于拉弗曲线,我们先来看看人们惯常的理解。通常,人们都认为税率越高,对于相同数量的税基来说,能征收到的税收就越多。例如,对一个有着100元收入的人征税,100元则是税基,如果税率为5%,国家即可从中收取5元的税收;如果税率为10%,则国家可得到10元税收,同原来比较,国库中就多了5元钱。

毫无疑问,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税率,国家的确可以多征到税。但税率的提高一旦突破某个限度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加之人们本身主动纳税的热情就不高,于是偷税漏税的动机增强,进一步导致税基下降,国家能够征到的税反而减少了。

拉弗因为发明了“拉弗曲线”理论成了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专门负责为政府推行的减税政策谋划。但在实际应用中,“拉弗曲线”一样有许多争议,其被质疑的原因在于,它只对高收入的纳税人才能起到预期效果,对低收入者来说,他们并不负担高税率,所以不会受到高税率的伤害。针对这一分析,“拉弗曲线”只有运用阶层分析方法,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成功。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动,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人物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6.格林斯潘为什么会有如此威力--货币政策

“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

这是1996年,在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而在美国金融界,这样的评论比比皆是:“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

格林斯潘是谁?他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

关注经济的人对格林斯潘都不陌生。他是美联储前任“掌门人”,1987年由美国前总统里根任命执掌美联储,一直到2005年,格林斯潘为白宫工作了18年,历经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四位总统,称为美国史上任期时间最长的美联储主席。

“美联储”是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简称。从1913年至今,美联储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为了给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美联储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掌门人,格林斯潘之所以“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最重要的是他的手里握着重要法宝--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其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作为“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可以说是中央银行的法宝。货币政策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均衡的一系列措施。通常,货币政策氛围扩张性的政策和紧缩的政策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这种政策让信贷的取得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在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在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时,我国采用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利息较低,全社会贷款总额持续上涨。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这种货币政策因为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而,当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有稳定物价、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四大作用。其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人物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7.如此“懒惰” 的瑞士人--社会保障

如果你常去瑞士旅游,你很快便会羡慕这个国家人民的生存状态。在这里,上至政府官员下至黎民百姓,凭借比较完善的社会制度,他们的生活都很安适,很少出现有人“为五斗米折腰”的情况。

由于政府和商家的通力合作,弱势的旅游业相当发达,从而吸引了许多前来观光度假的游客。但在瑞士,大多数城市的商店和餐饮娱乐场所,周日和节假日都是不营业的。而许多瑞士餐馆,晚上10点以后大厨就熄火不再接待客人,过不多久就会打烊了。理由很简单,每名员工都必须要赶回家去享受生活。

休息的权利在瑞士被放在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位置。“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几乎是所有瑞士人的座右铭。如果观察瑞士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的每日工作,你会发现他们的上班时间非常宽松,用他们的话形容就是:喝完两杯咖啡就几乎到了该下班的时间。良好的福利条件,令人满意的工资待遇,这一切都让人充满了艳羡。

有了充足的休息时间,如何安排每年的休假便成了瑞士人的头等大事。通常,许多人会在前一年就开始计划休假日程。不管手里的工作有多忙,该休息就休息,就算多给加班费也不干,天大的事情也要等到度完假回去再办。在休假期间,他们从不穿西装,不带手机。他们在一个完全崭新的生活环境中,只希望得到纯粹的休息。

或许,生活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我们,伴随着日益增长的工作压力,对于瑞士人的生活,我们听起来难免有些“天方夜谭”般的感觉。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了社会保障制度,就会明白,瑞士人的生活并不是神话,而是有据可循的。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的历史十分深远。早在公元前560年的希腊,就有政府就对伤残的退伍军人及其亲属发放抚恤金;给失业者、残疾人提供一定衣物、食物和津贴保障;让贫穷病人也可以享受医疗救助等福利。

在英国圈地运动之后,鉴于大量农民因丧失生计流入城市,危胁城市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情况,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缓解贫困者生存危机的法令。

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制定的《疾病保险法》等立法,标志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1935年,罗斯福政府在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老年保险和事业保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党全面实施了《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福利国家的主张,全面实行社会保障。

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许多欧美的发达国家相继效仿。久而久之,一个国家的福利程度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从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就始终存在,所以说,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是所有社会都面临的问题。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和高风险下,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而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发展才能发挥其完整而巨大的维系作用。

一般来说,组成社会保障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内容中,处于核心的就是社会保险。

广义的社会福利就是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亲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有军烈属、复原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原退伍军人等。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已经越来越多。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至今我国在社会保障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凡事都有个发展的过程,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在更加晚上额社会保障体系中,过上瑞士人一样,“神仙”般自由、安逸的生活。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公费医疗、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也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