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财务分析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也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财务分析是评价和衡量企业、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实施企业决策的重要步骤。企业在财务分析基础上建立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和发挥激励作用的依据和前提,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又是企业目标实现的动力和保证。
以上五个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13.2.1 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企业开展一切财务活动的基础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一致。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看,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种提法:
1.利润最大化目标
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是一种组织机构,衡量其工作行为和业绩,公认的指标是利润。尽管用利润最大化来定位企业理财目标易于理解、简明实用,但是,会计上的“利润”存在许多不足,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不合适的。
2.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指企业通过有效地组织财务活动,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对公司的投资目的就是取得尽可能大的投资收益。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是股票市场价格最大化。这一目标能反映资本投入与获利之间的关系,能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但由于过分强调公司股东利益,而有可能忽视或损害其他有关方面的利益。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本身值多少钱。企业虽不是商品,但可以通过市场评价来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被买卖,即企业内在价值可以通过未来预期实现的现金净流量的现在价值来表达。因此,企业价值并不等于账面资产的总价值,它不是简单地反映企业已获得的利润水平,而应当是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从投资者角度看,企业价值最大化更能表现出投资的回报。
13.2.2 财务管理任务
企业财务管理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的,并受财务管理内容的制约。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总的来说,是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地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具体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满足企业资金需要量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依法从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合理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这项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正确确定企业的资金需要量。财务部门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综合考虑影响企业资金需要量的各种因素,结合企业使用资金的要求,从资金的数量上和时间上正确测算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需的资金数额。二是要选择好获得资金的渠道和方式。因为企业筹资有多种渠道和方式可供选择,在进行比较选择时主要考虑资金成本、偿还期限、担保条件、可能性和资金供应者的其他具体要求,并考虑其对企业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据此选择确定企业筹资的最佳组合方式,使企业能够以尽可能低的资金成本及时取得所需要的资金。
2.有效地分配和使用企业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企业筹集的资金应合理地配置在各项资产上。企业的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财务管理部门应有计划、合理地安排各类资产,使其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指各类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防止出现有些资产占用过多、有些资产占用不足的情况,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3.分配企业收益,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企业的营业收入,首先要用来补偿生产经营中耗费的成本和费用,并依法缴纳税金。税后利润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分配。在分配中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以调动企业、职工、投资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4.实行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财务监督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它是通过对财务收支的审核控制和对财务指标的检查分析,及时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实行财务监督,能够促使企业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财经制度,维护财经纪律,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13.2.3 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原则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准则。
1.资本金保全原则
按照国际惯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一般都实行资本金保全和完整原则。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金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本钱,是所有者权益的基本部分,也是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依据。贯彻执行企业资本金保全和完整原则,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转让、报废及毁损发生的净损益,不能增减资本金。实行资本金保全原则,是为了确保投资者的权益。
2.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资金合理配置原则,就是通过资金活动的组织和调节来保证各项物质具有最优的结构比例关系。企业物质资源配置是资金运用的结果,企业只有把资金按比例配置在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上,才能保证企业资金活动的继起和各种形态资金占用的适度,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否则,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正常运行,使企业无法持续经营,甚至于无法生存。因此,资金合理配置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
3.收支积极平衡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保持各种资金存量的协调平衡,而且要保持资金流量的协调平衡,在资金收支的总量和时间上协调平衡。资金收支平衡,取决于企业购、产、销活动的平衡。只有坚持生产与流通的统一,使企业购、产、销三个环节互相衔接,保持平衡,企业资金的周转才能正常进行。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十分重视资金收支平衡。
4.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所费与所得进行分析比较,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使成本与收益得到最优结合,以求获得最高盈利。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人们既要关心资金存量和流量,更要关心资金的增量。企业资金增量是资金的增值额,是由营业利润或投资收益形成的,因此,对于形成资金增量的成本与收益的因素必须进行分析和权衡。例如,在企业筹资活动中,有资金成本率和税前资金利润率对比分析;在投资活动中,有投资额与各期投资收益额对比分析;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有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对比分析;还有劳务供应、设备修理、材料采购、人员培训等,都应考虑经济得失问题。可见,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与成本,最终都是为了取得收益,都可以对费用与收益进行比较。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5.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财务风险是指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要想取得收益,就不能回避风险,通常低风险只能获得低收益,高风险往往获得高收益。因此,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受资者,都要求收益与风险相适应,风险越大,要求收益也越高。当然,由于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有甘愿冒险与不愿冒较大风险的,这决定了其决策行为。
不管市场的状况是繁荣还是衰落,不管人们的心态是稳健还是激进,都应对决策项目按照风险与收益适当均衡的原则,分析比较每一项具体项目的收益性与安全性,以此来决定采取的方案,做到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收益。
6.统一领导与归口分级管理原则
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统一领导与归口分级管理,就是要按照管理物资与管理资金相结合、使用资金与管理资金相结合、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相结合的要求,合理安排企业内部各部门在资金、成本和收入等管理的权责关系。如工业企业,通常分为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厂部是企业行政部门的指挥中心,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厂部。厂部财务部门对各项财务计划指标进行分解,分别落实到购、产、销各有关部门,实行归口管理。同时,把财务计划指标进一步落实到有关仓库、车间、班组等单位,实行分级管理,以保证各项财务计划指标的全面完成,各归口部门和分级管理单位要明确有关员工在归口分级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认真执行财务计划,对比分析财务计划的完成情况,定期考核。
13.2.4 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1.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企业组织法律规范;②税务法律规范;③经济法律规范。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周期、利息率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