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诚心:精诚所至金石开
8998600000040

第40章 失信于人惹祸患

失信于人,要是大事固然会引起大事,有时就算是小事也可能会引起大问题。可是,有些人对失信不当一回事,因而说过的话不算数,约定了人不践约,甚至对大事也开玩笑,也就是说随便胡说,随意而行,这种人当然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如果是一家之长,或一国元首,问题就大了,因其无可遵循的标准,使下级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疑惑不解;由于疑惑而不信任,不信任就会怨恨,怨恨就会出乱子。下面介绍的周幽王、楚怀王、卫献公失信招致祸患的事,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戏举烽火,幽王失信亡国。周幽王,西周国王,姓姬,名宫涅,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他是西周最后一个国王。西周灭亡,固然是因他荒淫无道,剥削严重,但其直接原因却是由于失信于诸侯。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国送一美女褒姒给周幽王,幽王宠爱异常。褒姒生子伯服,幽王便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褒姒虽得幽王宠爱,贵为皇后,却从来未见她笑过。幽王虽觉得褒姒很美,如果笑了不是更媚人吗,便千方百计引她笑,但是徒劳。于是他异想天开想出了一个办法,即举烽火:烽火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在边界设的,这是报警的烟火,如敌人在夜里入侵点柴火,敌人在白天来侵就燃干狼粪放烟,而且是一处接一处,一直点烧传到远方。诸侯看见烟火,就会立即赶来救援。于是周幽王便带褒姒到骊山去玩,并下令点起烽火,各路诸侯立即率兵急如星火赶到,褒姒看见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前来,乐得开口笑了。褒姒笑了,诸侯却白白跑了一趟,怏怏而返。幽王为了欣赏褒姒笑的媚态,屡次点起烽火,诸侯上了一次当失望,第二次就怨恨,第三次就不来了。这时敌人真的入侵了,这是申后的父亲申侯恨幽王废皇后和太子,便发动缯国和犬戎起兵攻幽王,幽王势孤,无兵救援,被杀于骊山下。敌人俘虏褒姒,将周王室钱财宝物掳掠一空。西周灭亡。

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竟不惜以国家安全开玩笑,因而失信于诸侯,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这是活该。

贪利背齐,楚王势孤失败。这里说的楚王,是指楚怀王,他是战国时楚国君。熊氏,名槐,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战国时,六国以合纵攻秦,秦以连横瓦解六国;当时秦虽强,六国如能坚持合纵,足以抗击秦国。但六国各怀鬼胎,心不一致,本来合纵的核心是楚齐两国,而楚怀王贪利上秦当,与齐析盟,由于怀王背信弃义,势孤而被秦打败。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秦欲伐齐,因齐与楚结盟,齐楚合力则难取胜,秦王便派张仪前往说楚,以瓦解齐楚合纵。张仪对楚怀王说:“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而取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於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矣。”怀王久想得商於之地,今不劳而送上门,十分高兴,立即答应与齐断绝关系,并派使去取商於之地。张仪回到秦后,诈醉坠车,称病不出,楚使得不到地。楚怀王以为是因与齐断交不彻底之故,便派勇士宋遗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转而与秦结盟。但楚怀王因终不得秦地而大怒,不自量力,起兵攻秦,在丹阳被秦大败,并失汉中地。后倾全国之师再战,又败,只好向秦屈膝,与秦订立和约。

不慎失信,卫献公受驱逐。卫献公,名桁,卫国国君。由于卫献公失信于臣,引起君臣矛盾而被驱逐,其事见《史记·卫康叔世家》,《吕氏春秋·慎小》也有记载:

卫献公约大夫孙文子、宁惠子赴宴,二人都穿起朝服前往,到时却不见献公。原来正巧大雁聚集在苑囿里,献公得报便去射雁。孙、宁二人等到日已西斜,献公还没有回来。最后回来了,连射服也没有脱下就会见他俩。孙、宁二人认为这是怠慢他俩,愤而回到封邑宿。孙文子的儿子孙蒯陪献公饮酒,乐人师曹有意唱《诗经·小雅》的最后一章《巧言》:“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实是暗示:献公无备,可以作乱,使孙文子驱逐献公。原来师曹鼓励作乱也是为报己仇。事情是这样:献公令师曹教宫妾学弹琴,宫妾学不好,师曹鞭打她。宫妾得宠于献公,便说师曹坏话,献公怒而鞭打师曹三百,师曹因此深恨之。孙蒯将师曹意告其父,孙文子就率众叛乱,驱逐献公,献公逃到齐国。孙文子、宁惠子共立定公弟秋,是为殇公。

献公约人宴会而去射雁,这是不好的,是一种失信行为。在献公看来,这不过是小事,如果不是别有用心的人,对此是会谅解的,但以个人私利为重的孙子文却认为对己怠慢就是看不起他,君主看不起就会失去权力,因而想另立新君以保其位,加上师曹恨献公鞭打而从中鼓动,于是小问题引出大问题,献公失信于小人而惹来祸患。

《吕氏春秋·慎小》作者对此评论说:“此小物不审也,人之情不蹶于山,而蹶于垤。”意思是说这是对小事不慎引起的,人们往往在高山上不跌倒,却跌倒在小土堆上。

所有故事,都说明一个道理,失信就是失去所有,一个人没有诚心,就等于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又怎能活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