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诚心:精诚所至金石开
8998600000008

第8章 诚心需要理性来支配

倘若你只相信那些能够讨你欢心的人,那是毫无意义的;倘若你相信你所见到的任何一个人,那你被伤害的可能性就很大;倘若你毫不犹豫,匆匆忙忙地相信一个人,那你就可能也会那么快地被信任的那个人背弃;倘若你只是出于某种肤浅的需要而去信任一个人,那么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恼人的猜忌和背叛;当然,倘若你迟迟不敢去信任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那就永远不能获得爱的甘甜和人间的温暖,你的一生也将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在我们古代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教人提防和戒备的警句格言。存在就有合理性,虽然我们强调诚心,但千百年来的教训也让我们看到了,没有原则地相信他人也容易被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从那些经久不衰的民间俗语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样一个道理:诚心也需要靠理性来支配。

一个人通常不会、也不可能信任所有人,相应的,一个人通常不会、也不可能只信任他自己,这就是说这个人通常会信任一些人,形成一个信任圈。你往往信任许多人,而我往往信任很少的人,于是你我的信任圈有大小不同。还有,你信任三个人,我也信任三个人,似乎信任的人数一样,然而你信任的是家庭成员,我信任的是朋友,还是有不一样吧。倘若用一个“信任圈”这一比喻来形容这些被信任的人的话,可以这么讲,“圈”反映了两种意思,一是被信任的人的多少,圈大人多,圈小人少。二是被信任的人的类别,家庭成员、邻居同学、亲戚朋友还是老板,类别不同,给予自己的帮助也不同。

信任不是一成不变的,信任总是随着情形的改变而改变。你也许相信我会替你保守最为秘密的个人隐私,但不相信我所说的购物价格。我非常相信张三对宗教的信仰,但就是不放心他能否按时按质地做完事情,没有解释、没有借口。也就是说信任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量,而是一个变量,当环境、当条件、当情形变化了,比如从我们所说的物质世界——一种有形的、外部的经济世界,改变到精神世界——一种无形的、内部的心理文化世界,这信任也就因此不再一样了。问题的关键不是谁有多信任谁,而是在何种情况下谁比较可信。

这样的俗语举不胜举,如“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难测、海水难量”、“人心似水无常形”、“人面咫尺,心隔千里”……显然,这些民谚折射出浓厚的自我保护、戒备和提防他人的心理。作为一种存在文化,它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并且经常作为父母教育孩子处世的信条,必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这种民俗文化的熏陶,在思想行为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然而,在信任他人如此重要的今天,要做到既相信别人,又保护自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常常在幼儿园或小学校门口听到父母对孩子的叮咛: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要,陌生人的话不能听,更不要跟陌生人走。同时,父母还常常把一些恐怖的欺诈事件作为对孩子的警告,以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我们从小就被警告:不要太相信周边的生活环境和人。

本来,真实、坦诚、信任是每个人理想的生活环境,但是社会中的人毕竟存在着各种钱、权、名誉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在各种无形的竞争与较量中,真诚和信任往往容易受到伤害,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都无可奈何的口是心非、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不过,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那些相关的经验教训。如果一个人总是像孩子一样天真地相信所有的人和事,那么天真也会慢慢变成迂腐和愚蠢。所以,我们要学会理性地信任别人,在涉及一些难以辨别的事情上,学会理性的思考,不对别人抱有天真的幻想。如果没有理由相信他,就要在态度上有所保留。

在《伪君子》中,男主人公是个善良的基督徒,在一次做礼拜时,看见了一个极为虔诚的教徒,打听到他的困难处境后,就施舍给他一些钱,而他却把钱分给了穷人。男主人公见他如此善良,出于对他的喜欢和同情,将这个名叫答丢夫的教徒接回了家。骗子最终会露出狐狸尾巴的,即便他改头换面,隐姓埋名,不变的是他面具背后丑陋的心。在名利诱惑下,答丢夫一次次变换着面具,暂时得到他所需要的,但“虚伪”的他,最终还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信任别人本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无疑会使我们变得很累。在环境的影响下,每个人的性格都会受到现实的打磨,不得不收起那些曾经视若珍宝的真诚与信任。

首先,理性地信任别人,就是要认清你与别人是否存在利益关系。利益是检验一个人真诚和信任度的测谎仪。有句话叫: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也要分清,并不是每一个值得信任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理性地信任别人,确保的是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至于能否成为朋友,那是另一个范畴的事情。

其次,在信任别人前要仔细审清他的信任记录。我们都乐于去相信那些熟悉的人,是因为自己对他们以往的信任记录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不会伤害我们。事实上,如果了解了别人的信任记录,我们付出的信任也会更有保障。真诚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一些没接触过的人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审查信任对象以往的信任记录。显然,一个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的人,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也值得我们付出信任。

最后,理性还表现在对自己有所保留。看起来这好像和真诚有所冲突,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相信别人并不是让我们倾其所有去帮助别人,把自己的幸福当做信任别人的赌注。对于信任,我们只要能够做到尽力而为就可以了,而这个尽力而为就是在保证自己不会受致命伤害的前提下。要知道,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往往会更多地为你着想,他不会提出那些可能会伤害你利益的过分要求。同理,那些总是力图让你承担风险的人,你要非常仔细地考察他的真实意图,以免自己的信任付诸东流。

一个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的人,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也值得我们付出信任。而在这时候,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真心,诚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真诚从自我做起,感染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