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大学的财富课
9002200000034

第34章 让财富与善举同行(1)

拿破仑·希尔说:“金钱永远只是金钱,而不是快乐,更不是幸福。”金钱之外,还有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金钱与善举同行才是快乐和幸福的。

金钱与善举同行,用财富助人为乐,可以说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当一个人的财富达到了一定数量时,他就应当回报社会,与社会共享财富。助人者,人也助之。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你不仅拥有良好的公众形象,还得到了更广阔的致富空间,重要的是你的内心得到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第十八课:与全社会共享你的财富

财富,取之于社会,理应用之于社会。当一个人的资本达到了一定数量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资本已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整个社会。

--〔哈佛〕史蒂文·莱特教授

许多持有消极心态的人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但是《圣经》上说:“爱财是万恶之源。”这两句话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含义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哈佛教授指出,金钱可以使人们在这些方面生活得更美好:物质财富、娱乐、教育、旅游、医疗、朋友,更强的信心,退休后的经济保障,更充分地享受生活,更自由地表达自我,激发你取得更大的成就,提供从事公益事业的机会等等。

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做着贡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承认,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行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

宽敞的房屋、时髦的家具、现代化的电器、流行的服装、小轿车等等,而这些都需要钱去购买。人们的消费是永无止境的,当你拥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之后,你会渴望得到新的更好的东西。

济难救急,助人为乐,可以说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在帮助他人、造福民众的义举善为中,助人者、造福者无疑会有一种情感的升华,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应该算是心灵上的最大幸福。

富翁们大都是乐善好施者,他们常常热心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常常投资或提供赞助资金,修建育婴堂、孤儿院、老年福利院、为残疾者办福利工厂等。在各种捐资助款的慈善活动中,在各种赈灾义演的场合里,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富翁们往往会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这一切,似乎与一些人心目中富翁们的形象大相径庭,因为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那种什么都舍不得吃、什么都舍不得穿、什么都舍不得用,满脑子只是攒钱想法的吝啬鬼形象,至今还存留在个别人的头脑里。

其实,现代富翁们的行为是很可理解的。理财的精明与乐善好施并非必然的矛盾,这是两种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优秀品质。前者表现的是致富能力上的品质,后者表现的是对待金钱的使用态度。前者不能决定后者,但可以为后者提供财富上的支持;而后者则体现出一种博大的仁爱之心,为前者寻找到一条使用金钱的最好出路。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也有为富不仁的富翁,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

在哈佛大学教授斯坦利博士的调查报告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在733位百万富翁一年的30项活动的排序表中,“参加社区或城市活动”和“为慈善事业筹集资金”就高居第三位和第五位。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公益活动、慈善事业在他们的财富人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追求金钱以外更宝贵的财富

哈佛教授建议,每个志在尽快获取财富的人都应当听听这则古老的寓言:

上帝要召见一位富翁。这位富翁有三个朋友,第一个是相知甚深的莫逆之交。第二个招人喜欢,但与他相处不如第一个亲密。第三个是时常往来,却对他不大关心。

大限来时,毕竟心中有些惊慌。于是请三个朋友与他一起晋见上帝。

他去请那个莫逆之交的朋友一同前往,结果遭到干脆的拒绝。拒绝就是拒绝,连个理由都不用找;他又去请第二个朋友,这第二个朋友倒还算爽快,说我陪你到天堂门口,然后你自个儿进去怎样?

第三个朋友接到请求,说好哇,你又没有做什么坏事,根本不用害怕,我陪你去见上帝,我完全可以替你作证。

三个朋友身份不同,态度也就不同。

第一个朋友是财产,无论你多爱它,它也不能到死随着你。

第二个朋友是亲人,他们可以送你到火葬场,但安葬完毕之后,他们会立即调头回家。

第三个朋友是善行,平日虽不很显眼,但是死后却永远跟随着你。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三个朋友。对这三个朋友,你一定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区别对待。

对金钱不要刻意追求,对亲友要充满爱心,对善举一定要结伴同行,这也是一种财富人生的大智慧。

金钱其实只是身外之物。很多富豪和企业经营者在如何使用金钱方面,表现出了高尚的情操。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懂得让财富与善举同行这个道理,因为他们知道,人世间除了金钱以外,还有很多更可贵的东西。

早年的以色列人有个传统:捐献十分之一的收入,连农人也不例外。他们会把十分之一的收成再埋回土里,不要让大地失血太多,然后再保留约十分之一的收成,当作明年播种的种子。另外,他们也会每十年休耕一年,让大地有喘息的机会。

这种传统后来成为有钱人的习惯,把十分之一的收入捐献给收入较低的人。你可以时常发现,事业有成的人在职场上可以是个铁石心肠的谈判对手,但另一方面,对需要帮助的人而言,他们又拥有着“温柔的心”.

毫无疑问,有些人纯粹是因为自我的动机才捐钱。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公开捐钱,因为想要制造广告效果。不只如此,有些人喜欢帮助别人,部分原因是他们可以感受自己高人一等。

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而言,这种区别是无意义的。受助的人得到钱的时候,绝不会说:“这是富人为虚荣捐献的钱。”

有人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定期捐献十分之一收入的人,基本上比那些百分之百收入都留为己用的人,还要有钱呢?为什么百分之九十会比百分之百还多呢?

这是一种无法以科学方法来解释的现象,也无法以逻辑来解释它。但现实就是这样。

因为,施予给我们带来了幸福。

只关心自己的人,是孤独、不幸且沮丧的。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的人,也是孤独的。到最后,他们只能对宠物表现他们真正的情感。

“治疗”失落感的最好方法很简单,就是关心别人。伤心和沮丧的人,通常都将注意力太集中在自己身上;如果把心思集中在帮助别人上,可以将自己引出悲伤的情境。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

摆渡别人到对岸的人,自己也到达对岸。

因为,施予的时候,提高了金钱的价值。

现在你也可以证明,金钱可以用来做好事,金钱本质是好的。当你利用金钱帮助别人、改善他们的生活时,等于你强化了自己这个想法。同时也因为你做好事,进而提高了金钱的价值。

体现社会价值的播种金钱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有助于他人的,才充满了喜悦、快乐。对人人怀着善意,对人人抱着亲爱友善态度所发生的喜悦和快乐,才能称为成功,才能称为幸福。我们有所“给予”,才能有所取得,我们的生命才能生长。如果你富有又追求快乐,就应让金钱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金钱永远只是金钱,而不是快乐,更不是幸福”.

这是拿破伦·希尔的一句名言。这里有关于富豪洛克菲勒的一个故事。

在宾夕法尼亚州,有一段时间,当地人们最痛恨的就是当地首富洛克菲勒。被他打败的竞争者都希望将他吊死,每天都有充满恶毒咒骂的信件如雪花般涌进他的办公室,威胁要取他的性命。他雇用了许多保镖,防止遭人杀害。洛克菲勒试图忽视这些仇视怒潮,有一次他曾以讽刺的口吻说:“你尽管踢我骂我,但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行事。”

但他最后还是发现自己毕竟也是凡人,无法忍受人们对他的仇视,也受不了忧虑的侵蚀。他的身体开始不行了,疾病从内部向他发动攻击,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他试图对自己偶尔的不适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头发、烦恼等病症却是无法隐瞒的。最后,他的医生把实情坦白地告诉他。他只有两种选择:财富和烦恼--或是性命。他们警告他:必须在退休和死亡之间做一抉择。

他选择退休。但在退休之前,烦恼、贪婪、恐惧已彻底破坏了他的健康。美国最着名的传记女作家伊达·塔贝见到他时吓坏了。她写道:“他脸上所显示的是可怕的衰老,我从未见过像他那样苍老的人。”

医生们开始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们为他立下三条规则--这是他以后奉行不渝的三条规则:

①避免烦恼。在任何情况下,绝不为任何事烦恼。

②放松心情。多在户外做适当运动。

③注意节食。随时保持半饥饿状态。

洛克菲勒遵守这三条规则,因此而挽救了自己的性命。退休后,他学习打高尔夫球,整理庭院,和邻居聊天、打牌、唱歌等。

但他同时也做别的事。温克勒说:“在那段痛苦以极的夜晚里,洛克菲勒终于有时间自我反省。”他开始为他人着想,他曾经一度停止去想他能赚多少钱,开始思索那笔钱能换取多少人类的幸福。

简而言之,洛克菲勒开始考虑把数百万的金钱捐出去。有时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当他向一座教堂捐献时,全国各地的传教士齐声发出怒吼:“腐败的金钱!”

但他继续捐献。在获知密西根湖岸的一家学院因为抵押权而被迫关闭时,他立刻展开援助行动,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那家学院,将它建设成为目前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

他也尽力帮助黑人。帮助完成黑人教育家华盛顿·卡文的志愿。当着名的十二指肠虫专家史太尔博士说:“只要价值五角钱的药品就可以为一个人治愈这种病--但谁会捐出这五角钱呢?”洛克菲勒捐出数百万美元消除十二指肠虫,消除了这种疾病。然后,他又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扫除文盲等工作。

像洛克菲勒这种壮举,在历史上前所未见。洛克菲勒深知全世界各地有许多有识之士进行着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但是这些高尚的工作却经常因缺乏资金中途而废。他决定帮助这些开拓者--并不是“将他们接收过来”,而是给他们一些钱来帮助他们完成工作。

今天,你我都应该感谢约翰·D·洛克菲勒,因为在他的资助下,研发和大量生产了盘尼西林以及其他多种治病新药。使很多孩子不再因患脑膜炎而死亡;使很多人治好了疟疾、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白喉和其他目前仍危害世界各地的疾病。

洛克菲勒把钱捐出去之后,他最后终于感觉满足了。

晚年的洛克菲勒十分快乐。他已完全改变,完全不再烦恼。因为他认识到:金钱永远只是金钱,它不是快乐,更不是幸福。他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处理金钱,因而他成了真正“快乐的富豪”.

拿破仑·希尔花了25年的时间,研究超级有钱人的生活。他对金钱方面的建议,值得我们洗耳恭听:“获得金钱的最保险办法,就是先捐钱,明白这一点的人是幸福的。”

在美国历史上,不少有钱人不仅捐献很多钱,而且还是从很早就开始了。在他们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养成捐钱的习惯,如加乐氏、卡内基、沃森、洛克菲勒以及坦波顿。

他们的钱在捐出的同时,便体现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用财富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

如果仔细研究成功人士的创富过程,就会发现他们总是会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

这些人对于帮助过自己成功的人有着深深的感激,同时非常了解自己成功后的责任。这并不是说所有有钱人都能够或者都应该负责地处理他们的钱,而是说所有幸福的有钱人,一定会以负责的态度处理他们的钱。

有权利及有本事赚很多钱的人,也有义务关心那些缺钱用的人。钢铁巨头卡内基有句话刚好切中要点:“多余的财富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它的拥有者有义务终其一生将它运用在社会上。”

当一个人的资本达到了一定数量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资本已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