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人缘让你事半功倍
9020400000023

第23章 人缘是你一生的财富(2)

求人帮忙时,一般可先适度地称颂对方某一显著的优点。比如,称颂他乐于助人,称颂他有路子、办法多,等等。真诚地称颂,可以博得对方的好感,别人也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

——切勿说“你也可以”

欲求别人时,切勿说“你也可以”。

善于说话的人,总是避免说出“你也可以”这种带有“实在没有可用的人了,不得不靠你凑合一下”这种勉强意味的话语,因为它会令听话者心生不快。这时,若觉得此人也有急事而暂时无法请其帮助,可隔5分钟或10分钟后,再把他叫过来吩咐工作,但决不可将对方当做代用品。要激起对方的荣誉心,如“我认为这件工作还是由你来办最适合!”“要是你来做,一定能够办得更好,现在你可以立刻着手去做吗?”

在家中,母亲要求孩子做家务事时,也要避免说“姐姐不在,你来做也可以”,而应该改口说“你扫地很仔细!帮妈妈将客厅打扫一下好吗?”因为即使是小孩也非常看重父母亲的重视所带来的荣誉心及使命感。

——给对方以承诺

即在求助时许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求人时,别忘了表示愿意给对方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不用担心这种承诺会成为空头支票,没关系,尽管说,因为大凡只要求人者有这种意识,被求者也就会对求助者多一份好感。而且,并不是任何一件求人的事都真的有回报。

——让对方无路可退

就是事先设计好交谈的套路,堵住对方的退路,使对方诚恳地接受你的请求。

有一次,某校针对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计划召开家长会。教务主任找到了书记,说:“我现在把工作向您汇报一下……其中我校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流失严重,这势必会带来不良影响。”书记接着说:“是啊,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应该很好地抓一抓。”主任就趁势说:“所以,我们打算马上召开家长会,请您在会上作作指示。”书记考虑片刻,便欣然答应了。后来,据书记讲,他本来已经有约在先,只是这事他不便推辞,只得舍彼求此。

——真诚地“捧”对方

所谓“捧”在这里是指恰到好处、实事求是地称赞所求的人,并不是那种漫无边际、令人肉麻的吹捧。求人时,说点儿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就与所求之事有关的方面顺便称赞对方,也不失为一种巧妙求人的办法。

一位老师想请一位业余篆刻艺术家刻一枚印章。得知来访者的意思后,这位业余篆刻家笑道:“刻章啊,可以。不过现在是市场经济,请我刻印章是不是该付点钱啊?就便宜点吧,一个字100块。”虽是玩笑话,但这位老师也听出了篆刻家对经常有人请他刻章稍有抱怨之意,于是笑着说:“您这话可只说对了一半哟。要能得到您刻的印章,理当付钱。可是,您刻的章何止一字100块呢?我要买其他东西,这家商店买不着可以换一家,可刻章除您之外别无他人可以刻出这韵味来,可谓是无价之宝,付多少报酬也不够啊。”几句话说得这位业余篆刻家心中泰然,高高兴兴地为他精心刻了一枚印章。

——采用商量式语气

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切莫武断地发布命令,若用婉转的商量的口气,效果会更好。

比如,妻子从单位回来,对正在看书的丈夫说:“今天我想加班做件衣服,你是不是去接孩子,再做做饭?”这种尊重对方的商量的口吻,对方是很乐意接受的。这样说,不但达到了目的,而且使彼此关系和谐,融洽。然而,如果使用强硬的命令口吻,一定会引起争吵。

从人们的接受心理看,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命令口吻,最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人们对平等的商量、诚恳的请求却有一种天然的妥协性。因此,采用协商语气比起使用命令口吻来,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在同事、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采取这种方式。

——用激将法作最后一击

当你遇到某个最棘手的难题,也只有某人能解决得最好,但偏偏他又不大听你的话时,你就只有用激将法作最后一击了。

一个人想推销自己的书,就找朋友帮忙。看准了对象,登门第一句话就说:“伙计,你的朋友不少吧?你有力量帮我销20本书吗?”然后用探询的眼光注视着他。见他犹豫着,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你朋友少,又无力帮助,我就只好另找乐意帮忙的朋友了。”听了这话,那位朋友一拍胸脯就答应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只可针对那种心直口快、好胜心强的人。

以上,我们分析了交谈中向别人提出请求时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显然,通过这些方法能达到两个目的:一能避免出现提出请求却遭拒绝的难堪场面;二能促使对方接受请求。这两个目的,达到了第一个,就已经成功了;两个全达到了,就是上乘的成功。

不要计较自己的得失

在生活中,没有人想吃亏,但为了求人办事而吃点亏却是无所谓的。表面上吃亏,实则是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实际上,这种甘心吃亏的表现是在做表面文章。

以最功利的目的而言,吃亏的目的是为了占大便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眼于更大的目标。

唐代崇贤人窦公善于经营实业,但是财力上存在很大困难。他在京城内有一块空地,与大宦官的地段相邻,宦官看重这块地想得到它,这块地仅值五六百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窦公很高兴地把这块地奉献给了那位大宦官,却根本没有提出价钱。在讨得宦官欢喜之后,他就借故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给神策军中的护军(由宦官担任)的信,那宦官便替他写了信。窦公借着这些信总共获利三千缗,从此,他的事业便发达起来。东市有一片洼地,地势低洼有积水,他就用低廉的价钱买到手,然后,让女佣人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引诱儿童:哪个孩子如果扔砖瓦击中空地上的一个目标,就奖给他一个蒸饼。小孩子们都跑来争相扔砖瓦石块。这样就把那片洼地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窦公又用好土铺垫,在这块地上盖起了一个客店,专门留波斯客商居住,每天能获利一缗。

1947年3月,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调集23万国民党军队从南、西、北三面向陕北进攻。作为决策者的毛泽东,缜密地分析了敌人的企图,并将敌我双方的兵力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同时把保卫延安的战斗与其他解放区的斗争以及与解放全中国的关系作了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毅然作出决断,暂时撤离延安,诱敌深入,让敌人占一点地方,背上包袱,而我们则轻装上阵,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毛泽东在说服他们时指出,我们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今天放弃延安,是为着将来解放延安、南京、北平、上海,进而解放全中国,拿延安换取全中国,是合算的。在撤离延安前夕,他接见了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告诉她说,再过一年,最多两年,我们的延安就会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了。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和英明决策,最终得到了历史的印证。

经商中的“先赔后赚”之计,也是靠做表面文章取得成功的方法。美国人出外旅游,有一去处可以不花一文钱,甚至还有节余,这个地方便是大西洋赌城。从纽约出发,到那里来回车费才20美元,到达后马上可以得到赌城当局馈赠的15美元现金,还有一顿丰盛的自助餐。第二次来时,凭车票又可以得到8美元的回赠。

这是赌场老板谋利的一个妙计,吸引顾客前来,来的越多越好,因,为到赌场来而不赌者寥寥无几,不管赌客运气如何,总体上是赚少赔多。因此,所谓来去不花钱,实际上花费的是赌场老板从顾客身上赚来的零头。得最大好处的当然是赌场老板,但顾客的心理还能承受。这就是赌场老板的诀窍。所谓“降价销售”、“有奖销售”、“品尝销售”、“买一赠二”等等,实际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然而,商战中以此取胜的人却很多。他们看似吃亏,实则赚了大便宜。

古人常说:“过犹不及”,是说凡事要讲一个适度,对于功名利禄,凡人几乎没有不梦寐以求的,但如果过分热衷,弄不好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毁灭自己。身外之物应当被人奴役,而不应奴役人,这话一说出来,大家都能明白,可是世上的事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局中人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跳出三界外。因此,真正聪明之人,对待功名利禄也是“得放手处且放手”,讲究个“吃亏是福”。讲究个装糊涂,不可过分执著。

张良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权势登峰造极之时,他毅然决然放弃了权力,这在一般人看来,算是“吃亏”了吧?殊不知,天下的君王和臣子之间,都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都是说的天下清平之后,帝王就要收拾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呢?所以,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看似吃亏,其实是绝顶的聪明之举啊。历史上有多少不知急流勇退,抱着权力不放的臣子惨遭毒手啊。急流勇退的奥妙,岂是凡夫俗子能理解得了的啊。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道理也是如此,既然求人就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以后求别人办的事情办妥了,损失总会弥补过来,此所谓有舍必有得。同时,从长远看,表面上吃亏,实际上是占大便宜,这也是一种丢芝麻拣西瓜的做法。

勇于奉献才能满足自己

尽我们的所能来满足他人的欲求,他人得到满足后,我们才会因此而与别人有所接触。同时,别人对自己有所奉献,也就能满足自己的欲求。这就是与人交往的成功法则。

身在美国阿拉斯加的斯壮先生既没有学历,也没有金钱,更没有人际关系背景,但是,他却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他是一个很会体贴他人的人,他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这些人的需求。只要你说要上他那里玩,他就会万分的欢迎你去,希望你能住几天,无论是多么的拮据,背地里内心多么的苦恼,他都好像随时在等你的来临,竭诚地来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时候,还要送些小礼物、土产之类的让你带回家。

无论是多么的忙碌,他都不会表现出你的来访所带来的忙碌,对他会是一种麻烦困扰。朋友问他何以如此,他说:“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来往,就不能不令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方面的愉快与益处。”

事实上,以前的他是一个既没有学历又没有金钱,更没有背景的人,别人都不想理他、与他往来。他是一直忍耐着寂寞的人生,而努力奋斗,度过那段日子的。而他也就是在其中学到了与人交往之道,又给了别人某些方面的利益。所谓“某些方面的利益”,有时是精神方面的,有时是物质方面的,总之,别人得不到益处,是不会来主动接触你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他也想能成功地做成某些事情。但是,当他与别人来往的时候,他首先就会考虑这个人对自己有何利用价值:也许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会比较容易;也许与这个人做朋友,他会教给我致富之道;也许这个人会将土地廉价出售给我:也许他会将办公室借给我。人就是如此,对周围的人怀着期待之心,认为与自己接触的人,都会带给自己某些利益。

这两个人与人交往时的态度,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完全不同,一个是奉献给别人某方面的利益,不然别人是不会与他来往的;另一个则是专门认识与交往可能会带给自己某方面的利益的人。

我们与周围朋友相处要像斯壮先生一样,尽我们的所能来满足他人的欲求。

求人办事要力所能及

在现实社会中,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身份有所不同,而身份不同,其办事能力也是不相同的。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亲戚间办事,辈分高的人出面一般来说比辈分低的容易成功一些;在社会上办事,求有社会地位的人出面帮忙,就比地位不高的人出面顺畅。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差异,就在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如常言所说,人微言轻,位高权重,就是这一道理。

所以,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帮人办事,我们都必须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看凭自己这一堆这一块的分量,能办多大的事,能跟什么样的人办事,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合适。心里有了这个谱,办事才会更有针对性、分寸感,自然地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障碍,就更容易达到办事目的。

依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办事,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还要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依据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办事思想与方法,特别是在日常办事中以职位优势取胜的官场中人,更应注意到这点。

在官场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当权者在位时,被其下属众星捧月,前簇后拥。而他一旦下台,离开了权力,人生状况便一落千丈。所谓“人走茶凉”,便是地位跌落后,世态炎凉的形象写照。原来在位时一句话就能够办得圆满的事情,现在说破了嘴皮子,也难以办周全了。这就是地位变化给办事能力所带来的变化。这时你才会明白,原来能办成事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权力。

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你的办事能力就会发生变化。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清楚了哪些事不该办,哪些事该办,应办到什么程度,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样你的办事水平就会明显提高。请牢记以下三点。

1.力不从心的事不能办

当同事或亲友托你办某事时,当上司委托你做某事时,请你一定不要不假思索地满口应承。至少也要冷静1分钟,让自己的大脑转一个圈子,考虑这件事自己能不能办得到,办得好。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然后再作决定。

为同事或亲友办事,人们通常认为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帮他办,可能会感觉情理上说不通,有时事情尽管很难办,也不得不勉强答应;作为下级,对于上司委托给自己的事,虽然不乐意,但又不好拒绝。这种搪塞性的应承,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后果。你可能没有考虑到,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或无法做好的事情,一旦失败了,同事、亲友、上司就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来评价你。

某教师刚分到某中学工作时,市教委从各校抽人对该市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因某教师还没有安排授课,就抽了他一个。起初,他感觉为难,心想自己不仅对本市教学情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口,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唯有他一个,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三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恼火,责备校长,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某教师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