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人缘让你事半功倍
9020400000007

第7章 给人好印象赢得好人缘(2)

看了林科长的这一段亲身经历后,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触: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并不是光靠热情与诚意便可取得成功的。或许你原本对自己的能干极有信心,但往往会因过分能干或热心,反而给部下带来跟不上的感觉,而自己也会有挫折感,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不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之故。只要你能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准则,便可减少许多原可避免的困扰。

真心为人不留假面

我们在说起某些人傻的时候,总说他们诚恳老实、做事本分、待人热心甚至有些糊里糊涂,对什么事都容易满足,好像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的傻人也有自己明确的处世原则,在这个原则的范围内,别人即使得罪他,做出不利于他的事,他也不会生气,反而揣着明白装糊涂,让人感到他是一个很随和、开朗的人。

但是,如果别人做的事或对他的要求超出了他的原则范畴,他们就会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他明白应该拒绝的时候就该果断地拒绝对方。

的确,身为现代人就该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就拿二十多岁的上班族来说,他们并没有一般人想得那么单纯。生活中、工作上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背叛自我的信条,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去结识一些自己讨厌的人。

人生就应学会忍耐,这没什么错。可是,如果会危害到自己的人生轴心,就该果断地加以拒绝。一句话,就是不要受到引诱。

或许这么一来你会感到孤立,会活得比较寂寞,但这又何妨呢?只要你是个有骨气的人,孤立和寂寞又算得了什么?

即使面对的是老朋友,或者女友、上司,也一样要坚守原则,即使女友会因此离开,或因此遭上司冷落,还是一样,该拒绝的就要拒绝。

不过,先决条件是,你必须是个有人生轴心的人。比如,在工作方面,你应是一个执著、认真的人。没有了这个中心轴,就成了没有根的浮萍,就没有所谓的原则可以坚持,也就会被世俗的染缸渐渐污染。更严重的是,自己将愈来愈不敢面对自我,甚至根本没有自我可言了。

企业之所以会渐渐开始要求员工自主自立,也是基于这个道理。真正有战斗力的企业,是不缺乏人生目标和中心轴的员工的,在新的企业中,没有“坚持力”的上班族是生存不下去的。

实际上,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懂得什么时候该拒绝,什么时候不该拒绝,这也是一种维护自己权威的巧妙行动——要是人失去了自尊,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了。

换个比较容易懂的说法,就是一个人必须要自尊。这里指的不是因为个人地位、才华而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而是不愿让自己做丢脸的事。有没有这个决心,将是一个人是否堕落或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那么,真正聪明的人该具备什么自尊呢?简单得很,就是勇于承担责任,不管是烦恼、困扰,还是对将来的不安,都要自己扛下来。不要依赖他人也不要犹豫观望,只要预先有了最坏的打算,就什么也不必担心了。

这种自尊,不妨说是自己对自己立下的誓约,答应自己要做个有胆量、有责任感的人。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心里时时想着不能、背叛自己做人的立场,全力以赴,就能培养出自尊的我了。

不过,为了自尊而拒绝他人的要求,并不是要硬邦邦地一口回绝或干脆不理睬别人,这需要一定技巧。

比方说,明确地、诚恳地告诉对方你拒绝的理由,希望对方能体谅你。这样,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会再为难你的,反而会为你的坦率所感动。你也可以找一个委婉一点的借口拒绝别人。这么做既能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也能充分保留对方的面子,对双方的关系反而会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应该拒绝别人的时候,就一定要拒绝。这是一个人树立独特的自我形象,保持鲜明个性的必由之路。

王刚和张平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好朋友,而且他们也一起从小学读到大学,所以感情非同寻常。

不过,毕业后两人的命运却有所不同。王刚个性内向,在一家小公司任技术员,一干就是数年。张平则能说会道,且做事果敢,有魄力,所以,不但很快在一家大公司站稳了脚跟,而且经过奋斗成为了公司经理。

尽管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有着天壤之别,但毕竟是好朋友,所以有空时也常聚一聚。更巧的是,他们所在的两家公司有着长期的业务来往,两人在一起时,也常有话题可谈。

这一天,两人同往常一样来到“红房子”酒吧喝酒。几杯酒下肚,张平一反调侃逗乐的样子,很正经地对王刚说:“老兄,我想请你帮个忙。”

“帮忙?我一没权二没钱,能帮你什么忙?”王刚颇有点奇怪的回答。

“是这样,”张平坦诚地告诉王刚,“最近我们公司和你们的公司正在谈一个合作项目,如果你能把你那个部门的技术资料提供给我一份,那将使我们公司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怎么样?你能不能尽快帮我复制一份?”

“什么?你是说让我做泄露公司机密的事?”王刚皱着眉说。

张平小声说:“我让你帮我是有条件的。如果办成了,我给你10万元报酬。还有,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对你一点儿也不会有影响。何况对你们的公司也没有什么坏处……”

“不要再说了!”一向很温和的王刚斩钉截铁地打断对方的话。“我虽然在公司不受重用,但我决不出卖我的良心。请你理解,我不能答应你任何要求。否则,我们没法做朋友了。”

“好,好,好。”张平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颇为欣赏地拍拍王刚的肩,说:“这事儿就当我没说过。来,干一杯!”

不过,两人之间还是多少有了一些尴尬气氛,王刚喝完两杯酒,便起身告辞了。

这以后,两人见面次数就明显少了。虽说王刚对自己的举动一点也不后悔,但他感到张平一定在内心里记恨他。毕竟大家是那么好的朋友,他却一点余地都没留地回绝了张平的请求,而且对方是个堂堂的总经理,肯定会觉得很没面子。

不久,发生了王刚做梦也想不到的事,他所在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竟然破产了。王刚一时没找到新的工作,只好待在家里等机会。没过几天,他突然接到张平的电话,让他来一趟。

王刚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张平找他有什么事。不会是故意向他炫耀一番吧?不过,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他还是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张平的办公室。

出乎王刚意料的是,老朋友张平像当初一样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拿出来一张非常正规的大红聘书——请王刚到这个公司做技术部主任。

王刚惊呆了,喃喃地问:“你为什么这样相信我?”

张平哈哈一笑说:“凭的就是你上次果断地拒绝了我——这使我更加了解你,你才是最值得我信任的那种人!”

恰当自夸能有好人缘

有些人随时随地都骄傲自大,炫耀自己,相形之下,那些谦虚谨慎的人的确要好得多。然而,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事都需要如此“谦虚”,因为“谦虚”过度,反而给人一种“真没用”的感觉。

因此,即使是“谦虚”一类的话,也要视场合及身份而决定运用与否,该自夸时就自夸。

毛遂若不勇于自荐,这个人才就可能被埋没了。苏秦、张仪游说列国,苏秦鼓吹合纵,张仪宣扬连横,就是自赞自夸其外交方针、军事策略如何高明。由此看来,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外交舞台与上层社交场合,自赞自夸就已成为极普遍的现象。

但在后来的民间人际交往之中,却形成了这种偏激的传统见解:视自谦自贬为美德,视自赞自夸为狂妄。

在现代化的开放社会,商品经济发达,人际交往频繁,而且新的物质产品、新的精神产品以及新的行业、新的知识和新的人才不断涌现,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自赞自夸一番,有谁会知晓呢?

今天,招标答辩、招聘口试、评定职称、推销产品,等等。全离不开自赞自夸。

而自赞自夸与自吹自擂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以事实为基础,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而后者则纯属不顾事实真相,吹牛皮、说大话。

如何才能做到自赞自夸呢?

自赞自夸,首先,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科学规律。如果夸大其词达到了违反生活常规的地步,反而事与愿违,只会降低其可信度。

其次,自赞自夸应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招聘人才、购买商品,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你的优点非对方所需,你的长处非对方所急,这时自赞自夸如同对牛弹琴。而要了解对方的所急所需,就必须事先对人才市场、商品市场搞好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再者,自赞自夸既可以直接出自本人之口,也可以转借他人之口,最好还辅以如奖状、奖品、名人评介、新闻传播媒介的表彰等证明,增强其可信度和说服力。

再次,要避免过度自赞自夸,易引起听者反感的毛病。这要小贬大褒、轻贬重褒,既能体现实事求是的态度,又能给人谦虚的好印象,并且无损自己美好的形象。

在浩渺无边的谈话题材中,有一些小小的“礁石”,要留心避免。记住,人无完人,即使你在某方面有所成就或者高人一筹,也并不能说明你在其他方面都出类拔萃。记住!不要沾沾自喜而大肆渲染。

“那一次的纠纷,如果不是我给他们解决了,不知要弄到怎样。你们要知道,他们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不过,当着我的面,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即使那次纠纷的确是因为你的努力而得到完满的解决,可是为什么不这样说一句:“当时我恰巧在场,就替他们解决了纠纷。”这样不是会更令人敬佩吗?当别人发觉你默默地做了一件值得称赞的事,自然会对你崇敬有加,但若自己夸夸其谈,所得结果则恰恰相反。不要一心只想求得别人的赞赏,而把事情说得神乎其神,这样别人会觉得你沽名钓誉,手法无异于乞丐讨饭。

别对陌生人夸耀个人的生活,例如你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你的儿子如何出色。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干,你若渴望取悦于他,试图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不要自我吹捧,展现自己的才华,位居你之上的人不会因此而喜欢你,因为你激起了他们的嫉妒与不安,引起了反感。

说话时,既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又要给人谦虚的印象,坦白地承认你对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耻辱。相反,别人会认为你的谈话不虚伪,没有自我吹嘘,这样就能赢得好口碑。

诚心诚意地及时道歉

与人交往,不可避免地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也就在所难免了。严重时,甚至给别人造成沉重的精神痛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需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总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道歉必须及时。即使不能马上道歉,也要日后寻找时机表示歉意。认错、道歉还要真心实意,不必找客观原因,作过多的辩解。即使确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最好在诚恳道歉之后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这样只会扩大双方思想感情的裂痕,加深彼此的隔阂。

诚心诚意地道歉,应该语气温和、坦诚直率、堂堂正正,不必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更不要夸大其词、奴颜婢膝,一味往自己脸上抹黑。那样,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甚至还会觉得你很虚伪。

有时,没有错也需要道歉。例如,由于客观原因:变幻无常的天气情况、出乎意料的交通事故,等等,你没有准时赴约或耽误了时机,造成了对方的许多麻烦和损失,为什么不道歉呢?如果一味找客观原因,虽然对方表面上不会责怪,但内心还是有所抱怨的,那就不利于增进友谊了。

如果你有求于人,对方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事未办成,而他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或事办成了,但对方因此遇到了超乎想象的麻烦。这时为什么不能表示自己发自肺腑的谢意和歉意呢?这体现了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以后有求于他时,也好再开口。

对方不听劝告,闯下大祸,他本人已经遭受到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沉浸在悲痛之中。此时此刻,你绝不能急于批评对方的错误,更不能埋怨他不听你的劝告,而应先表示慰问,再对自己没有再三劝阻表示歉意。以后,再利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凡通情达理者,必会万分感激,并把你当成可信赖的朋友。

在社会交往中,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麻烦和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得到帮忙和受人益处之后向对方表示感谢,既流露了自己接受对方给予努力帮助的不安,也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一种心理安慰和补偿,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化发展。一声真诚的“谢谢”虽仅有两个字,却体现了人际之间的融洽与默契,显示出长篇大论也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这个词不仅是礼貌用语,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若运用恰当,其作用将不可估量。

但是,尽管只有“谢谢”两个字,表达却有许多讲究。要正确、恰当地道出“谢谢”,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为别人帮忙、办事,多少总要耗费一些额外的精力,有时,还不得不辗转求人托情,欠下一笔“人情债”。因此在道谢时,一般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不安之心,如“真对不起”、“实在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等等。

感谢的话要首先说出来。当接受朋友恩惠或帮忙时,千万不要存有“感激之言留着以后再说”的心理,惟有懂得适时表达感谢之意的人,才能于所到之处皆受人喜爱,受人欢迎。

“你送我的那条领带,先是爱人看到,赞不绝口,到了办公室之后,连总经理都跑来看呢!”“真谢谢你送的礼物,既实用又美观。”“上次你帮我设计的封面广告,大受好评呢!还是你有办法。”无论是以口头还是书信的方式表示,或是接受礼物或受到恩惠时,立刻打电话致谢,其间流露的真切和热情都会令对方欣慰和喜悦。

道谢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如果施惠者反而因此觉得窘迫,就违背了本意。因此,道谢要考虑时间、地点和对方的特点。比如,被谢者不希望局外人知道自己帮了你,你就应尊重对方的意愿。如果恰巧在大庭广众的场合遇见对方,就应含蓄致谢,或者小声耳语,或者借握手之机,用热情的力度加上含笑的眼神来表示,或者借说有点小事想同他单独谈谈,借此离开人群,找个合适的地方再坦诚相谢。

有时,道谢者口头表示谢意的同时,往往还要附赠礼物。这时,你可以随口说一句:“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或者说:“随便买了点小东西,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许多人习惯在告辞时这么说,目的在于避免宣扬,也便于对方接受。这么做,可以避免物品冲淡了人情。否则,有意张扬,反复提及,就有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降为金钱关系之嫌了。

对道谢者来说,有机会时,需要在行动上回报对方。因此,有必要适当表露这种心愿。你可以说:“今后,能给我一个回报的机会吗?”“我很想投桃报李,需要时尽管说一声。”“希望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为您出点力,也表示我一份小小的心意。”“不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做点什么,以免心中不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