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以夏末商初先周部族首领公刘、庆节父子建立的豳国而得名。秦属漆县,东汉兴平元年(194),在新平原(今彬县水口塬)初置新平郡;废帝三年(554),改称豳州。隋开皇三年(583),移白土县于今川道县城中,四年(584),更名新平县,隶属豳州。唐开元十三年(725),玄宗下诏,改“豳”为“邠”,遂为邠州。明洪武三年(1370),撤新平县,辖地归邠州,属西安府;清雍正三年(1725),升为陕西省辖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撤销州制,设立邠县。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彬县。夏、商公刘、古公亶父弘扬后稷开创的农耕事业,使本县成为中国古代农业发祥地之一,诞生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豳风》。汉称京畿屏障,唐为邠宁节度使理所,丝绸之路横贯全境。宋、元、明、清皆谓秦陇咽喉。民国中后期,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进行人民武装斗争的前沿阵地。建国后,为关中西北部中心城市,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艰苦创业,顽强奋斗,经济社会迅猛发展。
本县位于陕西省中西部,泾水奔流居中,南北两塬隔河相望。生物品种繁多,自然资源丰富,有煤炭、陶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矿产10余种,煤炭储量32.4亿吨;盛产邠州梨、晋枣、苹果、柿子等,是中国优质果品基地之一;文物古迹遍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彬县大佛寺闻名海内外,公刘墓、古公城、水帘灯山天下独绝,有仰韶、龙山、先周文化遗址数10处,是周族发展、强大而灭商的奠基之地;福银高速、312国道、西平铁路、306省道横穿全境,道路网络通达全县城乡。近年来,本县工业经济迅猛增长,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节能减排成绩突出;非公经济异军突起;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素质逐步提升,为推动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全县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 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43万人。国民生产总值突破80.17亿元,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已跨入“陕西省十强县”行列。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彬县委员会(以下简称“政协彬县委员会”)是彬县各阶层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前身是彬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这是本县最早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1949年7月24日,彬县全境解放。是年9月26日,本县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县委书记蒙兆林为彬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主席。1950年10月、1952年5月15日,分别召开本县第二届、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至1954年7月,彬县各界人民代表会共历经3届,召开全体会议12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后,经过普选的彬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光荣完成历史使命,但作为统一战线的主要组织仍然存在,直至1955年7月撤销。
1959年2月,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批转省委统战部《关于增设若干市、县政协的意见》要求,县委成立政协彬县委员会筹委会,于同年6月17日—19日,召开政协彬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彬县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县委第一书记任云峰当选为政协主席。政协彬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政协彬县委员会的正式诞生,开创了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从1959年6月政协彬县委员会成立到2011年2月,县政协已历十一届。伴随着彬县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县政协同样发生许多新变化,不但委员的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委员的范围、知识化、年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委员由第一届的45名增至第十一届的135名;委员界别由18个增至22个;委员平均年龄由50.8岁降至43.7岁;大专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委员由7名增至73名。这种明显的升降现象,正是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的活力之源。人们也不会忘记“文化大革命”十年政协机构瘫痪,被迫停止工作的历史,直至1980年12月才恢复运行。
政协彬县委员会从第四届开始设立党组,党组成员由3—5人组成。政协会议主要有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常委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举行1次,主席会议原则上每月举行1次。若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政协会议主要协商、研究履行职能、做好工作、推动发展诸事。
二
政协彬县委员会成立至今,已历50余度春秋。归纳起来。其工作主要有七个方面:
第一,政协提案。提案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委员履行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政协彬县委员会从1959年6月成立至1984年第四届前,提案作为建议、意见,直接送达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参考。第五届以来,参加政协的单位、团体和委员围绕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运用提案的形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据统计,1984年6月(第五届)—2011年2月(第十一届)提出提案2 687件,立案2 391件(合并减少102件),有194件作为建议送达相关部门参考。共办结2 271件,办结率达95%,答复率100%,委员满意率98%以上。这些提案的办理,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调研视察。调研视察是政协一项非常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履行职能的必要准备。改革开放以来,政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就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视察、调研,撰写专题报告和调查材料260余篇,提出建议和意见362条,并以文件、工作简报、送阅件等形式,送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供参考。
第三,文史资料。征集、撰写、编辑、出版文史资料是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有益当代、惠及后人的文化事业。政协彬县委员会采取重点征集和广征博采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重点征集对本县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事资料、年龄大的历史见证人史料和“缺门”资料。目前已编辑出版《彬县文史资料》5辑。
第四,联谊交往。政协坚持“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协代表性强、团结面大、联系广泛的优势,主动开展对外联络联谊,尽力做好团结、凝聚工作,为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一是定期走访委员,加强与委员的联系,仅第十届以来,就开展走访活动12次,走访委员520人次,采集到21个方面的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意见、建议140余条;二是每年中秋、国庆、元旦、春节前夕,举办座谈会、茶话会、联谊会,搭建联谊交友的平台;三是重视对台工作,增强台属、侨胞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心和责任感;四是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参加陕甘宁三省(区)泾河流域县(市、区)政协联谊活动,已参加在泾河流域各县(市、区)举行的联谊活动23次。1999年9月,在本县成功举办第十二次联谊会。
第五,学习宣传。组织政协委员加强学习和开展对政协的宣传,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政协彬县委员会成立以来,就不断调整、充实学习组织、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委员素质;开通彬县政协网之后,宣传手段更加先进,覆盖面更为广泛,提高了政协的知名度。
第六,中心工作。历届政协彬县委员会带领全体委员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履职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献计出力。2000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政协组织主要参与包抓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劳务输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中心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政协领导和委员都具有大局意识,责任心强,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七,公益事业。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协一项重要工作和优良传统。全体政协委员,尤其是有经济实体的政协委员,是政协扶贫帮困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历届政协组织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22次,捐款30万余元,援建小学6所,资助贫困大学生50余人,救助危重病人10余人。
三
政协机关建设,包括制度、思想、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和编发刊物等。加强“学习型、效能型、创新型”政协机关建设,发挥办事机构的参谋、协调、服务功能,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根本工作和必要条件。
(一)制度建设。政协彬县委员会将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置于首位,竭力促使政协工作走向规范。历届政协制定的主要规章制度有《工作简则》、《政协彬县委员会工作制度》、《县政协议事规则》、《常委会议事制度》、《政协机关管理制度》、《机关补充管理制度》、《政协机关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关于建立政协各委办同县级有关部门对口联系的制度》、《关于县政协联系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制度》等,使机关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三化”标准迈进。
(二)思想建设。政协机关一直十分重视全体人员的思想建设,紧密结合实际,以开展思想教育为载体,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党的宗旨、党性观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为圆满完成机关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县政协自成立以来,政协机关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主要有整党活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机关全体人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
(三)精神文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坚持组织机关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等文件精神,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政协机关两次被咸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县文明委授予文明机关称号。
(四)基础设施建设。政协机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协成立之初,与县委同院办公,有瓦房10间。1963年,搬至县委办公楼一楼,有办公用房5间。1985年,在县委后院建成政协办公楼1幢,两层28间。2000年,政协搬至县供销社招待所办公。后由县政府投资,在县委大院东南角,新建1幢3层52间政协办公楼,2002年投入使用。2007年,因建设开元广场,政协随县委搬至县政府办公楼三楼办公;次年,建起彬县政协网站。2010年11月,政协随县委搬至县林业局办公楼临时办公。
同时,历届政协都将办好政协刊物作为宣传工作,扩大影响,推动履职的要事来抓。先后组织编印《政协简讯》、《彬县政协》、《送阅件》等刊物。1980年12月~1993年2月,编发《政协简讯》37期;1993年4月~2011年2月,编发《彬县政协》195期4 000余份;1990年6月~2011年2月,编发《送阅件》80多期2 000余份。
四
追溯政协彬县委员会及其前身彬县各界人民代表会的发展史,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界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谱写了光辉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政协委员、各界人士立足本职,艰苦创业,为恢复和发展全县经济,巩固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政协彬县委员会带领全体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第一届政协常委、优秀的民主人士李德甫,第三届政协常委、省级重点中学校长王纪芬,第五届政协常委、三次参加全国煤炭会议的彬县煤矿党委书记郑景选,政协咸阳市委员会第一届常委、著名秦腔演员李小霞,政协第四届常委、在政法、统战战线颇有贡献的康敬生,政协第四届常委、设计施工的太峪河治理工程成为全省典型的吴锡恭,就是本县政协委员的杰出代表。
在彬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广大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继续发挥政协位置超脱、联系广泛、汇聚力量、促进发展的优势,为冲刺“西部百强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