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经济学
9026600000030

第30章 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4)

由于土地的供给曲线垂直且固定不变,因此,土地的价格即地租完全由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与土地供给曲线无关,它随需求曲线上升而上升,随需求曲线下降而下降。若需求曲线下降到D′,地租将消失,等于0。由此可见,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少,供给固定不变,不能增加;若给定不变的土地供给,则地租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土地需求曲线的右移。而土地需求曲线的右移是因为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提高或土地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由土地产出的产品价格的提高。若假设技术不变,则地租就由土地产品价格的上升而产生,且随着土地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上涨。

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1.租金

由于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因而地租只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关。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有土地才可以被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有许多资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被视为是固定不变的,如有些人的天赋才能,其供给也是固定不变的。这些固定不变的资源也有相应的服务的价格。为了与地租相区别,我们把这种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称为租金(Rent)。也就是说,地租是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

2.准租金

租金以及地租都是当资源供给固定不变时的价格,这里所指的固定不变对于经济意义上的短期和长期都适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生产要素在短期内是固定的,尽管它在长期中可变。比如说,厂商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不能变化,其不变生产要素对厂商而言就是固定供给的,它不能从现有的用途中退出而转到收益较高的其他用途中去,也不能从其他相似的生产要素中得到补充。这些要素的服务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也类似于租金,通常被称为准租金(Quasi-rent)。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SMC、AC和AVC分别为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假设产品价格为P1,在此价格下厂商将生产Q1,总可变成本为OGBQ1,代表了厂商为生产Q1所需可变生产要素量做出的支付,固定要素得到的是剩余部分GP1CB,即准租金。

若从准租金GP1CB中减去不变成本GDEB,则可得到经济利润DP1CE。可见,准租金为不变成本和经济利润之和。当经济利润为0时,准租金等于不变成本。当然,准租金也可能小于不变成本,即厂商是亏损的时候。

3.经济租金

由于租金是固定供给要素的价格。固定供给意味着,要素价格的下降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固定供给意味着,要素价格的下降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或者说,要素收入的减少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据此,也可以将租金看成是这样一种要素收入:其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Economicrent)。

要素供给曲线S以上,要素价格Re以下的阴影区域AReE为经济租金。要素的全部收入为OReEQe。但按要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为提供Qe量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为OAEQe。也就是说,阴影部分AReE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量,是要素的“超额”收益。

显然,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的陡峭程度。供给曲线愈陡峭,经济租金愈大。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都为经济租金,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可见,租金实际上是当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是更为一般的概念,它不仅适用于供给曲线垂直时的情况,也适用于供给曲线不垂直的一般情况。在另一个极端的情况下,若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则经济租金完全消失。

总之,经济租金是要素收入(或价格)的一个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也可以说,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第五节资本供给和利息的决定

一、资本和利率的含义

在微观经济学中,作为生产的投入要素,资本(Captial)是指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工具、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与劳动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相比,资本有其独特的特点:第一,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即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第二,它被生产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由此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第三,它作为投入要素,是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

作为生产服务的源泉,资本本身有一个市场价格,即所谓资本价值,如一台机器、一幢建筑物在市场上可以按一定价格出售;另一方面,资本与土地和劳动等其他要素一样,可以在市场上被租借(注意不是出售)出去。因此,作为生产服务,资本也有一个价格,即使用资本或资本服务的价格,或者说,资本使用权的价格。这个价格通常称为利率(Interestrate),可以用r表示。资本的价格或利率等于资本的年收入与资本价格之比,用公式表示即为:

r=ZP(6.20)

式中,Z为资本服务的年收入,P为资本价值。例如,一台价值为2000元的机器被使用一年得到的收入为200元。用这个年收入来除以机器本身的价值即得到该机器每单位价值服务的年收入:200/2000=10%。这就是该机器服务的价格或(年)利率:r=10%。如果在使用资本的这一年里,资本价值本身发生了变化(资本增值或贬值),比如,机器的市场价格在这一年中上升或下降了,则在计算利率时应当将这个资本价值增量部分与资本服务的收入同样看待。因此,利率的决定公式应改为:

r=Z+ΔPP(6.21)

其中,ΔP为资本价值增量,它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0。

对于不同的资本来说,它们的价值或年收入可能并不相同,但不同的资本其年收入与资本价值的比率具有相等的趋势。因为,假设某资本A有较高的利率,于是人们都将购买它,则它的资本价值(即市场价格)将被抬高,根据公式(6.21),它的利率将下降,这一过程将持续直到该资本的利率与其他资本的利率相等为止。

二、资本的供给

由资本定义可知,资本与土地及劳动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土地和劳动的数量是“自然给定”的,而资本的数量是可以变化的,资本可以被人们的经济活动创造出来。这一区别使得资本的供给问题与土地和劳动的供给问题完全不同。在研究土地和劳动的供给问题时,所分析的是资源所有者如何对既定的要素资源在市场供给和保留自用之间进行选择;而资本的情况则不同,人们可以通过储蓄即保留其收入的一部分不用于当前的消费来增加资本的数量。或者相反,由于负储蓄而减少资本的数量。

由于资本所有者拥有的资本数量是可变的,因此,我们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既定资本的供给问题,而是先确定最优的资本拥有量的问题。只有在确定了最优资本拥有量之后,才能讨论既定最优量的供给问题。而最优资本拥有量问题实际上就是确定最优储蓄量的问题。假设资本所有者原有资本存量为K1,最优资本量为K*,当K1<K*时,资本所有者将通过增加储蓄来增加其资本拥有量,以达到最优水平;反之则进行负储蓄。因此,资本所有者的资本供给问题现在就可归结为如何将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

那么,资本所有者进行储蓄从而增加资本拥有量的目的是什么呢?其目的与提供劳动和土地一样,也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有可能在将来进行更多的消费。这样,既定收入如何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就变成了人们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问题,即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