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
9038000000023

第23章 五月投资的哲学 (4)

索罗斯的结论是明显的,市场稳定均衡只是一种特例,动态的多重均衡才更符合现实。在历史的舞台上,投资者自己既是观众又是剧中人。索罗斯是其理论的践行者,他本人既是市场的认知者更是参与者,因此他能够利用流行的偏见源源不断地从其掀起的泡沫中淘金。从这个意义上讲,索罗斯的视野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金融市场,理解并推动历史进程才是他的抱负。行动指南

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才能谋大势,历史的进程是由个人的活动组成并推动的。5月24日了解越多,未知越多波普尔认为,我们可能是错的。我在分析时用的假设是:我们肯定是错的。我称之为彻底易错性原理。我的论据是:我们能够对现实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领悟,但我们了解得越多,未知的领域也会越多。面对这个移动靶,我们往往会把自己所学到的林林总总的知识过度地应用到某些领域,而这些知识其实已不再具有解释力。因此,即便对现实的合理解释也注定会被曲解所取代。

——摘自《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乔治·索罗斯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背景分析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说,“已知越多,未知越多”。人的知识就像黑板上的圆圈,圈内是已掌握的,圈外是无边的未知。圆圈越大,知识越多,但圆周也越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也更多。痴迷哲学理论的索罗斯因此得出结论:尽管人是有理性的,但是这种理性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同时还存在缺陷,因此人是会犯错的。

由于没有绝对完美的可知性,其结果就是无法透过事物的现象,毫无偏颇地洞察其本质,哪怕再多解释都可能是错误的、偏颇的。索罗斯很清楚自己对市场认识的局限性,需要时刻加以修正,由此他演绎出这样一个逻辑:现实是一个不断在移动的目标,由于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那么自己能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关注人类对所有事物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认识,从市场的错误中获利。这个逻辑后来构成了他金融战略的核心。行动指南

突破被扭曲的观念,不断扩大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激励自己化未知为已知。

5月25日市场失衡的系统风险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总是趋向于平衡,偏离是随机出现的;并且市场价格的运行不会出现“不连续点”。据此可以认为,市场风险就是影响市场参与者个体的风险。只要他们管理好自己面临的风险,监管者就可以高枕无忧。

然而,有效市场假说是不切实际的。市场可能出现失衡,而个体参与者如果认为自己能够平仓,就可能无视这种失衡。但监管者不能无视这种失衡。如果市场多空双方中的一方力量过大,平仓就必然导致价格运行出现“不连续点”,甚至崩盘。在这种情况下,当局就不得不出手救助。这说明,在危机发生之前,除了多数市场参与者所察觉到的风险之外,市场还存在系统风险。

——摘自2009年6月18日索罗斯为英国《金融时报》的撰文

背景分析

索罗斯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市场中许多小泡沫组成的一个超级泡沫引起的。小泡沫的出现是由于市场失衡,而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救助以及实施财政和货币措施,则助长了泡沫的扩大。如何根治美国金融系统的“弊病”?索罗斯撰文指出,他主张加强政府的监管,但不提倡实施过多的监管,只需要维持最低限度的监管。

索罗斯深刻地揭露了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正如他指出的,均衡市场虽然到处存在,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没有意义,因为那种市场只能得到平均利润率,这样你只要存款就行了。他认为,“金融市场并不必然走向均衡,如果只靠市场机制,它们就会走向狂热或是绝望的极端”。但是,对“市场失衡”状态兴趣盎然的索罗斯又承认,这并不能说明他已经掌握足以清晰地解释或预测这种情形的成熟理论,他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行动指南

投资者除了要面临进入市场的自我风险管控之外,还要面对市场的系统风险,如何掌控?可以学学索罗斯的理论。5月26日转变思维定势我主张的市场运行替代选择理论——“反身性理论”还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它甚至没有得到经济学界的认真考虑。

当我问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一个回答说,我的反身性理论只是陈述了显而易见的东西,即市场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偏好,这显然是对我的理论的误解。我的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定价错误在具体的情形和方式中,能够影响市场价格应该反映的基本面。有些其他专家说,我的泡沫理论已经包含在现存的模型之中了。

那些最赞同我的观点的人向我解释说,我的理论之所以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是因为它不能被形式化和模型化。但是,这正是我试图表达的观点:反身性引起不能量化的不确定性和不能计算的可能性。在一个世纪之前,富兰克·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也承认了它。然而,市场参与者、评级机构以及监管者在计算风险上,都是依靠定量模型的。

——摘自2009年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在金融领域,随着华尔街五大投行的集体陨落,热衷于解析金融市场运行投资理论的索罗斯,以78岁高龄写出了《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他宣称,促使自己出新书的动力是“通过实时跟踪金融市场并发表看法,我可以确保反身性理论最终会得到人们的严肃对待”。显而易见,他希望他的理念能够成为令资本市场“改朝换代”的新范式。

索罗斯不厌其烦地提出“反身性”投资哲学理论,旨在与传统金融范式下的价值评估理论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分庭抗礼。不过,由他创立并在金融市场上成功应用的极具个人特色的“反身性理论”,似乎推销得并不顺利,尽管人们已开始将他视为一名处理金融危机问题的思想家。索罗斯认为,当前的经济局势也许是他生前实现其一生的梦想——“成为世人认可的哲学家”的最后机会。行动指南

处理复杂事情时,能够打破思维定势,从反方向去思索和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

5月29日把市场预期纳入考虑范围市场参与者、评级机构以及监管者在计算风险上,都是依靠定量模型来计算的。反身性是否可以模型化,或者人们是否应该继续使用定量模型,同时为无法计算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错误预留空间,将反身性纳入考虑范围,是我努力寻找答案的一个问题。

我的预感是,这两者我们都要做。反身性不能从理论上加以模型化,但是,它在诸如贷款意愿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这样的具体实例上,应该可以模型化。同时,请记住,特别是以监管为目的的人请记住,条件有时候可能会偏离均衡相当远的同时,定量模型在计算趋近均衡条件中主要的风险上是有益的。我希望其他人也能致力于探索类似的问题。

——摘自2009年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索罗斯有一个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很叛逆的观念,那就是认为市场是“非均衡的并且是非理性的”。其反身性理论是他对市场变化、波动无常的解释。在索罗斯手上,它变成了分析市场情绪何时波动的一种方法,在认识趋势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趋势,这方法让索罗斯具有了“解读市场先生的大脑”的能力。

但在经济学领域中,经济学家总是希望找到确定的模型化的东西,抽象而生涩、难以理解的反身性理论概念,一直被刻意回避甚至否认。从哲学层面上看,反身性理论涉及的主要还是思维与现实的探讨。其实,不稳定的市场状态才是索罗斯检验其反身性理论的阵地,反身性理论是对非均衡市场现象的最佳解释。就结构而言,索罗斯的繁荣——衰退模型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反身性理论却无法保证预测到泡沫的具体演化过程,这恰恰是制约反身性理论被广泛接受的原因。行动指南

作投资决定前,应考虑预期,为不确定性的风险预留周旋的余地。

5月30日肯定的否定新出现的解释市场怎样运行的范式,是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和进化系统理论上的。我怀着巨大的兴趣关注着它们的发展,并且认可它们的价值;然而,我担心它们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观点。我认为如果它们成为新的正统学说,就会阻碍对金融市场的恰当理解。

——摘自2009年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索罗斯认为,在探索人类心理的方面,行为经济学也不如他的理论全面,但思考深入并不意味着流传久远。毋庸置疑,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充满了思想闪光,从累积财富的经历来看,他也出色地将抽象理论运用到实际投资中,并创立了关于金融市场如何运转的理论。

细究之下,在反身性理论指导下的投资其实是一种反向投资方式,含有行为经济学的影子。事实上,索罗斯也很清楚自己理论的软肋,“虽然反身性理论比流行范式更好地解释了次贷危机状况,但它无法提供像自然科学那样的普适性”。架构于抽象哲学的反身性理论与立足于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在挑战传统金融理论方面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却都不能形成普遍意义上逻辑严谨的统一理论结构。长期来看,或许它们只是对传统理论的一个补充。行动指南

在否定中肯定自我,推动着自我向良性方向发展。5月31日在习以为常中注意区别在适应性系统概念中,有些东西令人怀疑,不管我们是在讲市场、政府还是宗教。它似乎证明了某些东西流行就是因为它们流行是正当的。这忽略了应该从2008年的危机中吸取的重要教训。国际金融体系令人难忘而壮丽的大厦,不是因为外部的冲击而倒塌的,而是因为错误的构想而倒塌的。这怎么可能呢?

银行系统这样的社会构造,和银行通常坐落的类似希腊庙宇的建筑这样的物理构造之间,应该有一些区别——市场参与者,包括监管者,在2008年的危机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非常吃惊地发现了这一事实——世界经济正在遭受其后果的冲击。我的概念框架识别了机械构造和社会构造间的不同,即反身性。适应性市场假说根本没有注意到任何区别,从而延续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根本错误。

——2009年4月8日在《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标准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们作出的决策通常是理性的;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能够有效纠正失衡状态。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业经历了一场“经济巨震”后,让坚信“无形之手”力量的人们最终开始明白,非理性才是人们决策背后真正的无形之手。

在“烟尘”迷漫的金融市场中,索罗斯是一个抓住市场漏洞的成功投机家,其屡屡能够制胜的“绝妙”战术,是与他独到的经济哲学理论分不开的。在索罗斯看来,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的,最市场化的美国产生金融动荡的根源,就是大家对金融衍生品的缺陷和错误观念习以为常。所以投资的核心就是透过市场“偏见”寻找认知缺陷,并围绕它“做文章”。行动指南

习以为常,未必正常。要跳出习惯,善于发现习惯背后的不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