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
9038000000048

第48章 十一月:财富与人生 (2)

2002年,索罗斯拿到了波黑地区的代顿和平奖,这个与波斯尼亚战争有关、旨在奖励为促进社会和平作出突出贡献的奖项,首届得主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索罗斯是第二个获得该奖的人。这次得奖在全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中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尽管在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中,人们进行了相当理性的自我解剖,但在情感上,许多人依然愿意把索罗斯当做一个不够“道德标准”的唯利是图的金融投机商看待。然而,当索罗斯把自己所得的25万美元奖金捐献给波黑的重建事业,他再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有“道德”的富人。行动指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主宰自己的人生,做快乐的自我。11月8日取之有理,用之有道不错,我从事金融投机赚取利润,但绝无不当利润。你在金融市场投机时,会免于正常企业家所面对的大多数道德关切,市场正常运作时,没有一个无名的投资人可以造成任何可见的变化。没有我这个人,也一定会有英镑危机。英镑危机后,我的地位改变了,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但这是最近的发展,在这件事之前,我在金融市场中根本不必关心道德问题。

洛克菲勒被人指责赚取垄断利润后,建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他希望用基金会改变自己的公共形象,很多大公司也为了同样的目的设立基金会。我的情形不同,我在1979年设立第一个基金会时,没有公共形象,当时我在市场上只是个小人物,管理着资本额为1亿美元的基金,而今天我们的基金已超过了100亿美元。

——摘自1993年索罗斯与德国记者克里斯蒂娜·科南的对话

背景分析

索罗斯除了正常的低买高卖的投资招数外,还特别善于卖空。这似乎是一种没有“害处”的赚钱方法,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没有同情心。也有人认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索罗斯的出现是因为原本的金融体系就不完善。

与投资家的身份相比,索罗斯的慈善家身份的曝光率显然并不高。其实,在索罗斯还没成名之前他就在从事慈善事业。1970年他开始资助黑人学生进入开普敦大学就读;1979年在纽约建立了开放社会基金;1984年成立“索罗斯慈善基金会”;1987年建立“苏联索罗斯基金会”。他在东欧、俄罗斯、亚洲一些国家如流水似的花钱。

在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开始捐款前,索罗斯蝉联了多年捐款金额世界第一。以至于有媒体评论说:“做善事的索罗斯简直就是一个天使,让人忘记他曾经给世界带来过灾难。”索罗斯的理想目标是,建立一个市场经济的支持民主、保护公民权利的 “开放社会”。行动指南

任何事情,好坏有时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问心无愧,不要因为外在的因素而违背了自己的良心,要坚定自己的信念。11月9日财富不是一切大约15年前,我的基金达到一亿美元的规模时,我个人的财富也成长到大约2 500万美元,一番思量后,我认定自己已经拥有足够的财富,再经过深深的思考之后,我得到的结论是,对我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开放社会的观念。

——摘自1993年索罗斯与德国记者克里斯蒂娜·科南的对话

背景分析

当年,索罗斯在为投资债券疯狂集资时突然领悟到,“如果只是为了变得富有而死去,我将是失败者”。于是,他决定投身于慈善事业,“做一些对这个世界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并为之献身”。凭借在金融市场投机赚来的大笔资金,这位金融大鳄建立起了“开放社会基金会”,致力于促进当地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同时,他一直致力于通过非暴力活动来增进许多国家的民主政治。

索罗斯曾在南非实施他的援助计划,但没有取得成功。1984年,他把注意力放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首先在东欧国家的匈牙利建立基地,基金会的捐款从1979年的300万美元升至1993年的3亿美元。据统计,自1993年起,索罗斯捐助的总额已超过50亿美元,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及其微额贷款都曾受到过索罗斯的资助。行动指南

有金钱之外的思想,保留一点值得自傲的地方,让生活更加有意义。财富不是人生的全部。11月10日金钱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对于慈善基金我有很高的绩效标准,也有要求很高的伦理道德,我希望基金会精简而廉能,但是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我的信任,我乐意在他们通知我之后很短的时间里,就授权任何数量的新捐资计划,这就是我所谓的柔性预算控制。

金钱只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金钱的伤害远比好处大,如果一个基金会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它就是一个自利机构,没有其他任何的正当性的理由。我不断让各个基金会接受严格的考验。

——摘自1993年索罗斯与德国记者克里斯蒂娜·科南的对话

背景分析

作为一个世界着名的投资者,索罗斯个人所积累的金钱比大多数人一生的财富还多。在弱肉强食的国际投资界,索罗斯从来都不手软。但他对金钱的态度是冷静和理性的,他想的不仅是赚钱,还有获得更多人的重视,这两点他都做到了。

投资是否成功的最硬标准就是赚钱多少,但对深具赚钱天赋的索罗斯来说,他并非是一个赤裸裸的拜金主义者。金钱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使他能够表达自己的经济观点。他真正的爱好是为别人花钱,如果对某个慈善项目感兴趣,索罗斯就会慷慨地向其提供资助,为此他可以在一天之内捐出1亿美元。他渴望用自己积累的财富为他人作点贡献,一些能被人们牢记不忘的贡献。他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成为传奇人物,而不是死后才被记住。认为自己死后还能活在人们心里的想法是毫无意义的,人只有一次生命。”行动指南

公益慈善的力量不在钱,而在人心。11月11日工作需要闲心拜伦,你的问题就是你每天都要去工作,去做些事情。我并不每天都工作,只有在觉得需要干些事情的时候才去办公室上班,并且在那天我肯定要干些事情。但是,因为你天天上班,天天做事情,所以你不会感到哪一天对你是特殊的日子。

——摘自索罗斯和摩根士丹利投资专家拜伦·韦恩的访谈

背景分析

在市场上,很多交易者都习惯于工作中那种狂乱的脚步声。很多人的现状是“除非工作结束,否则我就没有休息的权利”。这样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索罗斯则认为赚钱不一定非得在办公室里忙着工作。

善于自控的索罗斯十分懂得利用时间,他说:“要想成功,没必要每分每秒都忙忙碌碌,你需要有悠闲自在的时间。”如果你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那么就不会知道哪一天是关键的一天,更不会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显然,这个金融神话的创造者既了解在办公室工作的需要,更看到了走出办公室的价值所在。行动指南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懂得合理利用时间休息的人,才会更合理科学地安排工作。11月12日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只要按规则竞争,人们就应该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不必为此而感到内疚。不过,在规则制定中,公共利益应该居于首要位置。的确,当人们为自己假装具有公益心进行辩护时,伪善就会悄然而至。不过,这总比明目张胆地追求自私的利益要好得多。

——摘自《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乔治·索罗斯着,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

背景分析

作为一个商人,索罗斯的宝贵品质之一在于:他不会感情用事。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个“禁欲主义者”。很多人在市场上作出投资判断时,多少都会带一些个人的因素,而索罗斯懂得:投资家必须是冷静而理智的。金融市场按照规则运行,不论其行为结果如何,都是无可指责的。在商言商,这就是游戏规则,“不必为此而感到内疚”。

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提出了颠覆性质疑的索罗斯认为,在现实中,人是社会动物,“适者生存”中必然包括激烈的竞争。1974年的一天,索罗斯和往常一样在打网球,忽然接到一个东京的经纪人电话,他告诉索罗斯:日本对于尼克松总统陷入水门事件的反应很糟糕。听到消息,索罗斯顿时紧张起来,因为他当时在日本股市下了巨额的投资,他不得不作出快速的决定:抛售。没有丝毫的犹豫,这都发生在一个电话后的瞬间,全部过程就是如此。索罗斯觉得没必要同其他任何人商量,保有个人利益,生存下去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行动指南

金融资本市场和丛林的法则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之中,企业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在于追求利润,同时尽量能够兼顾多个群体的利益均衡。11月15日慈善有助关系和谐成为慈善家对我的事业可能有帮助,这样让我得到更好的关系,但是坦白说,我在商业目的方面不需要什么关系,我害怕这种关系可能会扭曲我的判断。我过去不与有钱有势的人交往,照样创造了自己的事业,现在我可以交往了,却没有时间。

我得到的主要好处是大家喜欢和我在一起,包括向我提出商业交易建议的人,以及管理团队中的成员。我成为慈善家不是这件事唯一的原因,但是无疑,这种名声有助于增长团队中的良好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