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9105500000012

第12章 诗意春秋伴人眠——拂拭古诗里的繁华与苍凉(11)

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司空图应邀成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图殿中侍御史,但诗人因不忍离开王凝,逾期未到任,又被贬职为光禄寺主薄,分司东都洛阳。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宰相卢携被罢免,以宾客分司东都。卢携途径中条山下,曾在司空图那住过—段时间,后来两人又在洛阳同游。卢携对司空图的才华和为人很爱重,经常往来共游。有一次,卢携经过司空图的宅第,在壁上题了一首诗称赞他说:“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卢携再次入朝为相,召44岁的司空图迁为礼部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长安之乱中,要不是曾经一个名叫段章的仆人暗中保护他,司空图也很难脱身。这个段章参加了黄巢起义,曾劝他往迎起义军,他不肯,便回到故乡河中。光启三年(公元885年),唐僖宗自成都返京,行次凤翔,他便赶去拜见,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此次战乱对司空图的打击很大,王朝的动荡也浇灭了诗人风发的意气与热情。“空将忧图泪,犹拟洒丹墀”(《乱后三首》)。司空图已经有了归隐的想法,但仍然无法忘记漂泊在外的皇帝,“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寓居有感三首》)。

广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司空图追随未能赶上,又回到河中。从这时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时间,司空图基本上是过着一种消极的隐居生活。如果说农民起义的战火带来的巨大冲击,影响了诗人内心的笃定与豪情,那么朝廷内部的“奸”、“邪”之别,就使司空图彻底绝望了。“何事奸与邪,古来难扑灭”(《华下》)。再看开篇的这首《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清秩偶叨非养望,丹方频试更堪疑。

髭须强染三分折,弦管遥听一半悲。

漉酒有巾无添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诗人年轻气盛、指点江山的时候成诗不多,如今日年事已高,才“闲身事少只题诗”。诗的情绪贯穿着衰—疑—悲—负四种情绪,从现状的陈述到对生活的提问,引出了对生活现状的失望与悲痛。简洁明了,却又充满情感的回响与激荡。他又自编《一鸣集》,于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编成,还有《与王驾评诗书》也是司空图50岁时所作。影响更大的《诗品》创作的时间很可能更晚。

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朝廷下诏,恢复司空图原来的官职,诗人年岁已高,入朝觐见,乞归山野。三年后,又拜谏议大夫,司空图仍然乞求归隐山林。越不出山,朝廷给的官越来越大,乾宁三年(公元896年)诏兵部侍郎,而司空图去意已绝,直接“称足疾不任趋拜,致章”。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可笑,如此一来,反倒在很大程度上增长了他的名声;而朝廷则认为在“朝难当兴”之际任用这种“高士”是十分必要的。67岁时,司空图重修了王官别业,写了篇《休休亭记》,打算在王官谷以尽风烛残年。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司空图去世,时年72岁。

30.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风流大诗人的凄美人生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杜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23岁创作《阿房宫赋》声名鹊起,26岁进士及第。不过,30岁仍然是淮南节度使牛僧儒的一个幕僚,负责处理公文。年少轻狂,满腹诗才,名声在外,官职低微,这样的境遇必然对诗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扬州的繁华与多彩使得杜牧沉醉其中,他几乎每晚都到青楼,宿醉不归。安意如说:“总觉得扬州,是杜牧之一个人的扬州,即使诗仙李白写了‘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样氤氲妩媚的句子也一样敌不过。”这样说自然有她的偏爱,但是在杜牧看来,扬州真的就是他一个人的世界。

牛僧儒也很照顾杜牧,不但没有过多的干涉他,反而派人暗中保护。杜牧逍遥快活了几年后,被朝廷征招担任侍御史。牛僧儒临别劝诫杜牧说,侍御使的职位非常重要,虽然容易获得升迁,但也辛苦,且不要再迷恋风情而无法自已,伤身堕心。杜牧随口说道:“我能经常检点自己,您不必为我担心。”岂料牛僧儒笑而不语,拿出一个小箱子,里面有很多书卷,记录的都是杜牧扬州夜生活,哪一天在谁家饮宴,某夜又在谁家留宿,平安无事,等等。杜牧心中又羞又怕,原来一切都在人家的掌控之中,连忙向牛僧儒下拜致谢。牛僧儒死后,墓志铭是杜牧所撰,也是对牛僧儒的一种答谢吧。杜牧的一首七绝诗《遣怀》名气很大,其实更像他的内心独白,作为这段经历的总结,也再合适不过了: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文宗大和末年(公元836年),杜牧到江西宣州出任幕僚。33岁的诗人依旧不改痴情美女的嗜好。在扬州的那段日子给诗人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自然下一站仍是江浙一带。浙江湖州历代都是著名的州郡,风景奇美,群英荟萃,美女如云,诗人很想去游历一番。当时在任的崔刺史很喜欢杜牧的诗才,也曾与杜有过交往,自然也是要好好款待他。等到杜牧一来,崔尽其所能地请些美丽的歌姬舞女,谁知杜牧却并不是很满意,叹口气说:“美矣,未尽善也!”崔刺史问他有何好的提议。杜牧说“搞一次水上游玩活动,与州府百姓同乐岂不热闹,我等也可以出来走走看看,也许能见到更美丽的女子。”

崔刺史果真举办了一场竞渡活动。那天,来观看热闹的百姓人山人海,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寻觅一天,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临近傍晚,活动也接近尾声,人群开始慢慢散去,眼看就要前功尽弃。这时,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大约十二三岁。杜牧突然眼前一亮,激动地说:“这个女孩真是太美了,相比之下,其他的人都是些摆设罢了!”连忙让人把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母女二人见是当官的,不知要干什么,心中都很害怕。杜牧说:“我打算日后迎娶这位女孩的,不知老人家意下如何?”现在看来似乎有点不好理解,不过,在当时是可以接受的社会习俗。杜牧讲明了自己想法。老妇人说:“要是你违约失信,怎么办?”杜牧说:“不出十年,我必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女孩就嫁人吧。”妇人同意了,杜牧便下了聘礼。回去之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那个约定和女孩。可奈何官职较低,一时间也无法调任湖州。杜牧后来相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的刺史,可就是无法任职湖州。直到周墀出任宰相,杜牧获出任湖州刺史的职位,可这一晃就是十四年,已经过了当初约定的时间。杜牧到湖州的时候,得知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有了三个孩子。杜牧恐怕也不记得了当年的时间约定,责问当年女孩的母亲说:“你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约定是十年,十年都过去了,你始终没有来,女孩年纪大了实在等不得了,这才出嫁的。”杜牧才想起约定期限是十年,只怪造化弄人,便让她走了。黯然神伤地回到寓所,难以压制内心的伤感,不禁痛哭起来。为着这件伤心往事,杜牧写下一首《叹花》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沈家与杜家是世交,杜牧经常去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家做客。沈氏兄弟爱好文学,与杜牧的关系自然颇为密切。杜牧这位多情郎,逐渐对沈家的一个歌女张好好产生了爱慕之情。不过,主人对张好好也分外珍惜,似乎是看出了杜牧的意思,于是抢先一步,将张好好纳为小妾,杜牧只能是空有羡渔情了。后来,杜牧在洛阳与张好好机缘巧合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在酒店里卖酒为生,生活困顿。杜牧十分感慨,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该诗情绪饱满,文笔清秀,书法更是飘逸神骏,成为唐代流传不多的墨宝真迹。更兼后世名家题款珍藏,使得这幅《张好好诗卷》珍贵异常,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北狩”之时,仓皇之中都不忘携带此卷。该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被视为稀世宝物,价值连城。

关于杜牧的诗,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当属咏史与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过乌江亭时,他惋惜项羽负气自刎,感叹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写下《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有游经赤壁,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更流露出浓浓的伤感之情。再有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之时,想起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和送别人荔枝吃的情景,小中见大,虽未直言王朝皇帝的功过得失,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各中原委。夜泊秦淮,道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千古名句,杜牧在歌舞升平中触摸到的是亡国之音。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是里。

杜牧临死之时,自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据《新唐书》记载,墓志铭写好后,杜牧闭门在家,整理平生著文作诗,大部分都用火焚烧,仅留下十之二三。世人都说他的墓志铭写得平实无奇,不显文豪手笔。但可曾想过,自传墓志铭,正是诗人留给自己一生的尾音,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