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说:“当时叔文之党,一切除远州刺史,不止禹锡一人,岂缘此诗,盖以此诗得播州恶处耳。”刘禹锡与柳宗元后来各自在刺史任上呈《表》宪宗,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频经恩赦,累更大赦”。事实上,诗人被贬朗州这九年来,宪宗基本上是循着“永贞革新”的“削藩”策略而行,对这些饱学之士,可能也曾不只一次表示过同情,试图予以任用。但宪宗皇帝内心又十分矛盾,不仅心存芥蒂,同时当时有些权臣也并不乐意。例如《旧唐书·刘禹锡传》载:“有诏以韩皋及禹锡等为远郡刺史,属武元衡在中书,谏官十余人论列,言不可复用而止。”朝中反对起用他们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先后被贬的名人中,还有李绛、元稹、白居易等,均比刘禹锡、柳宗元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司马光的判断是很有道理的。
这一次,刘禹锡领播州(今贵州遵义),离古夜郎国不远。李白就曾被长流夜郎,致使铮铮傲骨,一腔豪气顿时化为“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这时,柳宗元以刘禹锡母亲年迈不能远行、需要照顾为由,向当政者提出愿以自己的任所柳州与刘禹锡交换,此举经御史中丞裴度向宪宗面奏,翌日,刘禹锡得以改授连州刺史。
在贬官期间,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刘禹锡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2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革新失败,被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被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公元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与同时代大诗人交往甚繁,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其曾祖父官至中书令,因得罪武则天而死。其父柳镇,在高宗时遇到安禄山之乱,携家避隐于王屋山。后上书言事而授官,在郭子仪属下任职,并累次升官。柳宗元是个神童型的天才,史书称其小时候“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二十岁时与刘禹锡为同科进士,官授校书郎。三十岁时与刘禹锡、吕温等结识王叔文。王叔文等人看他是个奇才,把他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并准备大加重用。不久“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也因为和王叔文的关系而被贬为邵州刺史。在去上任的半路上,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与此同时,刘禹锡和其他六人也都受到类似处分,这就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那里属“荒疠”之地,他便“自放山泽间”,与山水为伴。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他返京后复出为柳州刺史,直到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于柳州逝世。
关于柳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那年冬天,地处今广西境内的柳州居然下起了大雪,一时间,银装素裹,惟余莽莽。花红柳绿的柳州城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少见大雪的柳州人格外兴奋,当地知府更是要在南郊鱼峰山上的“望江亭”设宴邀请当地的文人墨客赏雪吟诗。酒宴正酣,知府大人兴致勃发,要在座的每个客人做一道赏雪诗助兴,并且规定题目为《江雪》,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个“雪”字。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毕竟是知府请客,大家不免歌功颂德之词,吹捧着知府的德政,又无一例外地获得帮闲的阵阵喝彩。知府虽然听着十分舒畅,可也知道只是大家的恭维话。柳宗元本是贬谪于此,内心不免烦闷,见到这群人如此趋炎附势,可又无可奈何,只好独自喝闷酒。轮到他写时,已经酩酊大醉了,只是信手在纸上写下了“千万孤独”四个字。写完后,就伏在案上,一觉睡着了,烂醉如泥。柳宗元的书童见状,知道坏事了,如此这般必将得罪了这个趋炎附势的顶头上司。况且这“千万孤独”这四个字的墨迹,如果被人攻讦,恐怕以后的麻烦会更多。弄不好被人家诬为贬官后对朝廷不满,墨迹又掌握在知府手里,这岂不是要命的事嘛!诗稿都已被人收去,宴席已散,人们纷纷散去了。书童小柳植觉得事情不好,主人又一觉不醒,只好不顾一切马上追下山来,在半山腰追上了知府大人的轿子。他拦住轿子道:“启禀知府大人,我家老爷现在清醒了,他非常惭愧,喝的如此尽兴,太失态了,特地命小的来取回未完成的诗稿,想把这首诗写完。”
于是,柳植拿了那副上面只写着“千万孤独”的诗稿,赶紧递给还是大醉不醒的柳宗元。柳植焦急万分,使尽各种方法想把柳宗元弄醒。这时,诗人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小柳植赶快把诗稿递上去,说:“老爷,诗,诗还没写完。”柳宗元半睡半醒之间望着茫茫的大雪,漫天飞舞,一叶小舟停泊在江天浩渺之中,触景生情,在“千万孤独”那四个字下面,挥毫添上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了。但是《江雪》这首托景言志的小诗,用极其洗练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诗人所处政治环境的险恶,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他无所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格。
24.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
——鬼魅也知心中愁的“诗鬼”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 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 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公元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十五六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李贺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他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李贺自幼聪慧刻苦,21岁时就在河南府应试,名列第一。接下来就是赴长安“应进士举”,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考取了河南府的第一名,自然被众多人所看好,似乎中进士已是水到渠成,囊中之物了。母亲、妻子都十分高兴,似乎大好前程已在李贺面前铺开,好日子就快来了,只等李贺进士及第了。一时间,李家门庭若市,很多人都来贺喜,李贺少年得志更是心头欢喜异常,整日往来应酬,竟忘记联保。唐代科举,对考生资格审查比较系统也很严格。“五人联保”,其实就是考前的政治审查。《唐会要》上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必须把家庭背景写清楚,列出清单,递交礼部备案。李贺直到临行前,才想起自己没有按要求“五人联保”,只好去找韩愈帮忙。韩愈一时间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以个人名义为他出具文状。大概的意思是“李贺河南府考生,不是冒籍;父亲去世,已满三年,不在居丧之时;出身清白,不是娼优囚犯子弟。”一人保举并不合制度,可事出紧急,也只好如此。再者,李贺想自己也算有些名气,诗文风靡两京,加上韩愈这样的人物保举,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侥幸心理害死人,李贺不知道更大的麻烦正在等着他。
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文人相轻,更有嫉妒之心作祟,此时的李贺本身就已处在危险之中。诗人河南府试第一名后,便有人挖掘他的各种信息,寻找可以攻击他的口实。只是李贺忙于应酬,不知情罢了。大意是:李贺父亲叫李晋肃,“晋”与“进”谐音,即: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谐音,如果李贺高中,成了“李进士”,岂不犯了父亲的名讳?既触犯了大唐《嫌名律》,又是不孝之行为。所以,有人说,李贺不应该考进士。如果考生发现有无法避开的名讳,便主动退出考场,改个名字明年再考,可李贺是彻底没机会了。父名中有“晋”且父已故,如此一来,岂不是一生都不能考进士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人追究,似乎也就过去了,毕竟不是有心为之。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唐代科举,每年进士考试最多录取三十人,李贺平时交往的那些朋友,大多是官宦子弟和一些名士,读书之人,有谁会希望别人比自己强呢,即使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也往往招致他人的排挤。在中国历朝历代,一个人太有才华,太张扬了,周围的人难免会心生嫉妒。当时李贺也和其他河南府考生同住河南府驿,有些人对他很不友好。加上他没有参加“五人联保”,只有韩愈一人替他写了具保文状,这也被其他考生抓住把柄,一时间议论纷纷。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在那批考生中很多人嫉妒李贺,集体制造舆论,给李贺造成了压力,最终迫使李贺放弃考试。不管怎样,可以确定的是李贺成了众矢之的,为了缓解这种压力,无奈之下,李贺只得再次向韩愈求助。这也使得一些学者认为,韩愈写《讳辩》为李贺帮忙,却给李贺带来了更大的麻烦。韩愈义正严词地质问:“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引经据典,论据充分,可是事情却并未因此出现转机。权德舆对李贺说:“你的事,已经不单单是河南府考生的事了。现在各州府的考生齐聚京城,都在议论这件事,情况很严重。如果稍有不注意,极易惹出祸端,惊动朝廷,甚至给自己惹来牢狱之灾。依我看,你暂可回老家,等风平浪静后,由我到吏部去,试着帮你讨个好缺!”
李贺想想,也只能如此了,不得不含泪放弃考试,郁郁寡欢地返回乡里了。此时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再看这首《秋来》。关于诗的创作时间还无法确定,但似乎十分合乎返乡后的李贺心境。“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描绘出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隐约之中,仿佛有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此恨像苌弘的碧血那样难以消释。诗人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抒发抑郁未伸的情怀。然而,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这一去就真的永远与进士科考无缘了。
2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的绝望恋情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