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软实力:中式成功领导品质
9112500000008

第8章 软实力之影响力(1)

菲尔·奎格利说:“我认为领导不是一种地位,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顺畅与否则取决于影响力。”真正的领导者从来就不仅仅是只会以权压人,他们往往具有某些重要的特质,并以此来感染下属、带动下属、影响下属。成功,属于有影响力的人。缺少对下属的影响力,管理者肯定会被淘汰出局。

哈罗德·孔茨说:“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叫做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他能使别人参加进来,跟他一起干。他鼓舞周围的人协助他朝着他的理想、目标和成就迈进,他给了他们成功的力量。”

§§§第一节 从“织履小儿”到“三分天下”

“影响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对加强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具有核心作用。

“影响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对加强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具有核心作用。领导者要恰当地运用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树立权威使组织成员凝聚在自己周围。领导者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又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管理。要注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广大员工改进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国时代是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乱世出英雄,无数英雄豪杰为争夺天下而斗智斗勇,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在中途失败,不得不退出角逐,最后只有三个强者留了下来,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他们就是曹操、刘备、孙权。其中,刘备白手起家的经历尤其令人感兴趣。

刘备凭借一个破落皇族的称号,靠卖草席起家,本钱没法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文武都有盖世之能的曹操相提并论,就是和守父兄之业、多谋善断的孙权相比,似乎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帝位的呢?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何以见得?他用泪水打动了诸葛亮以倾心辅助,骗过了鲁肃得以长据荆州;他用泪水赢得民心,赚取了可以与曹操的“天时”、孙权的“地利”共相对峙的“人和”。这就是利用影响力的一种,也就是他的政治本钱。那么,具体详情究竟如何呢?且让我们看看他的人生策划过程。

刘备为何要打着“皇叔”的旗号

影响力是一个成功者走向成功的必备手段之一。纵览历史,没有一个帝王不重视它。而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就是深谙影响力的成功者之一。

刘备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贩鞋织席为生,艰苦的生活使他从小得到许多锻炼。少年老成的刘备,处境虽然艰难,对前途却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他坚信终有一日能够摆脱贫困,干一番大事业。《三国演义》写道:“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常资给之。”

十五岁那年,刘备经母亲张罗,又得到同宗刘元起的资助,与公孙瓒等人一起,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卢植为师。刘备平日喜好的是吃穿玩乐一类的东西,对读书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期间,他的一大收获是与比他年长的公孙瓒成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刘备平时不大讲话,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但很善于交结人。

群雄逐鹿中原,令刘备也热血沸腾起来,他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长久寄人篱下不是好办法,不如自己造虎皮,拉大旗,创造机会,一统天下。但刘备也知道自己一穷二白,要干出点名堂,必须有本钱才行。想来想去,惟一拿得出手的资本就是“汉中山王之后”这块招牌,在这个讲究名正言顺和威望的势利世界,他决定要把这张牌打好,辅以自己的仁义去广揽人心,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伺机而动,即使达不到应者云集的程度,也不怕大事不成。所以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无数次像祥林嫂那样,不厌其烦地表明自己的汉宗室的正统身份。也正是凭借着“宗室皇叔”的影响力,刘备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就如初出江湖时,他募兵去投奔幽州太守刘焉。当“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攀了一门亲戚。最后这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直到和汉献帝论宗派,成了“皇叔”,那就更名正言顺了,其正统的合法性更无人质疑。就因为他的刘氏血统,所以,于西南一隅称帝,就成了复兴汉室而不是割据一方。至于人中之龙的诸葛亮,不辅佐占据大半个中原的曹操,也不投奔有东南膏腴之地的孙权,而是在刘备无立锥之地时出山辅佐他,除了感动于他的三顾茅庐的虔诚之心外,不能不说诸葛亮也看好“刘氏宗室”的潜在价值。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古人早已注意到了领导者自身形象对组织成员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

高举仁义,广揽人心

人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领导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把全体组织成员的思想与精力集中到组织事业的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上来。但光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是远远不够的,领导者自身还要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刘备就洞悉了这一点,在四处奔走的途中,从自身出发,结合自身优势,以“仁义”为名,聚揽人心。

在三国乱世中,群雄并起,鹿逐中原。其中,曹操有后台有基础,孙权承父兄之业,只有刘备白手起家。但其终能三分天下,这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刘备的“高举仁义,广揽人心”。

尽管前半生中的刘备,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辗转栖息列强之间,虽是寄人篱下,但却不显半点寒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紧急关头重信义,危难之际系百姓。刘备当平原相时,将府中财物施舍给百姓,以度饥荒,自己在府里跟“士之以下者”即一般办事人员同席同食,无所挑拣,所以大家都归附他、爱戴他,起事之初就很得人心。当时有个叫刘平的富室一向看不起刘备,不甘心受刘备管治,买通了一个剌客去行刺,刘备不知内情,热情款待,剌客受到感动,不忍下手,于是将来意告诉刘备,作别而去。

刘备在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时所表现出的得人心、受尊敬的品格,在寄寓荆州期间进一步得到显示。刘表与刘备,系汉室同宗。对于刘备的到来,刘表是真心欢迎的。刘备一到,他就增加其兵力,使之屯新野,在博望坡击败曹军进攻。但后来荆州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起了疑心,暗中对刘备有所防备,不予重用。尽管如此,对刘备仍然十分敬重,待遇十分丰厚,而且一收留就是七年(从201年农历九月到208年农历八月),刘备对此是深为感激的。所以当曹操南下,刘琮背着刘备派人至新野(时刘备屯樊城)向曹操投降,刘备处境十分危急之时,他没有乘刘表刚亡故、刘琮刚继位即降曹这个机会,夺取荆州。当时刘备从樊城撤退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刘备攻刘琮、得荆州,刘备说:“吾不忍也”。只是停下马来呼刘琮,刘琮吓得低着头连身子也站不起来。随后,又去刘表墓地,拜辞哭别。另据裴松之在先主传引《英雄记》、《魏书》、《汉魏春秋》载,刘表临终时曾将荆州托付刘备,刘备没有接受,其理由是:“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刘备强调“不忍”,主要是考虑一个信义问题。诚如刘备所说:“背信自济,吾所不为。”尽管荆州对刘备来说已由诸葛亮定为争霸图强的首要目标,但他决不在违背信义的情况下图取。这完全是由他的政治品格决定的。

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期间,虽然无权无势,但他的人品却征服了荆州吏民。当他由樊城经襄阳向江陵撤走时,“(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今荆门市南郊),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左右劝刘备尽快前进,保有江陵,说现在相随的人众虽多,但能作战的士兵少,如若曹操兵马追来,怎么挡得住?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他坚决跟十余万民众一起走,尽管这样做有可能被曹操追上,也决不遗弃百姓。与民众休戚与共,紧要关头更见真情,充分显示出刘备的政治品格,这在古代政治家中是难能见到的。

作为一个政治家,在用人、处事上是否真诚、公正,是显示其品格的重要方面。从角逐争雄的需要出发,刘备跟曹操、孙权一样十分注意礼贤敬士,广揽人才,这是他们的共同点;所不同的是,刘备在用人、待人上显得尤为心诚、情真,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相互信任,始终不渝,有一种同命运、共呼吸的真挚情谊。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就是最典型的范例。

一方面是寒冬时节三顾茅庐,屈驾延请,至诚至真;一方面是自始至终赤胆相辅,“鞠躬尽力,死而后己”。

刘备宽仁有度,以信诚待人,在君臣关系方面,要比曹操、孙权集团和谐得多。曹操、孙权都有猜忌多疑的毛病,连荀或、陆逊这样的功臣也都因曹、孙的猜忌而忧郁致病,不得善终,刘备方面则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不论对前期跟随他的人,还是在荆州跟随他的人,入川后归附他的人,刘备都量才使用,一视同仁,不存偏见,不讲山头,处事公正。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刘备年少时虽然不爱读书,但复杂的政治斗争实际使他深知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以此来不断地影响自己的属下和臣子们。在他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而在他的一生当中,也将这一思想贯彻始终,因此也就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

刘备选择的发展策略完全是基于自身条件,套用一句流行语: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既然自己的硬实力不行,那就重点发展自己软实力,而当软实力在不断的积累时,硬实力自然就得到不断的加强。上述观念被刘备落实到实际中去,就是先不断地依附群雄,他曾依附过刘焉、卢植、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在此期间不断网罗了关、张、赵、诸葛等武将谋士,最后时机一到,自领益州牧,玩了个空手道,得到了天府之地,此时便可和曹、孙一决雌雄。

刘备从卖草鞋一步一步地积累力量,不断壮大自己,发奋图强,建国称帝,三分天下取其一,开创了一番事业,不得不令人深感佩服。对于国家来说,在自己还不具备足够实力的时候,不与强国搞对抗,韬光养晦,发奋图强,把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在外交上多结交朋友,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之策吧?而对于个人来说,暂时不具备和其它人同场竞技的资格时,就应剑走偏锋,注重培养自己的软实力,厚积薄发,以伺机而动,成就大事。

通过刘备的经典故事,给现代领导者的启示之一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以这样的形象展示在组织成员面前:

1.勇于开拓的创业者形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句话非常贴切地揭示了领导者和组织成员的关系;尽管职务有高低,分工有不同,但联系他们最重要的纽带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领导者要始终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让组织成员感受到目标与事业的推动力。给每一个组织成员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让组织成员感受到个人在组织中的意义与价值。激励组织成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用目标、事业来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要始终让组织成员坚信,个人的利益与组织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领导者要不断激发起组织成员对工作的持久热情与不竭动力。不断强化组织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事业发展和工作责任汇聚人心,努力发扬创业精神,积极思考、谋划工作目标、方法,竭尽全力完成工作任务,进而获取事业成功的喜悦,激发更高涨的创业激情与工作热情。

2.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在领导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念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领导者要时刻把组织成员的利益放在心上,要挡得住各种诱惑,切忌营私舞弊,钱权交易,要力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工作依靠组织成员,成绩归于组织成员。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以此来取得组织成员的信任、支持与追随。

3.亲善随和的师长形象。领导者一定要尊重组织成员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组织成员,给组织成员以学习、工作、发展的机会。要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而且要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与进步。要密切关注组织成员的兴趣、需要和他们所关心的事情,用信任、培养来营造让组织成员受到支持的环境。切不可居高临下,目中无人,摆架子,显威风,以发号施令、盛气凌人的“官”自居。更不能片面认为“距离”产生权威,人为地设置感情屏障。在组织成员的心中,领导者应该始终是一位工作上的导师、生活中的益友,是一个永远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