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程除了喜欢破案抓坏人之外,还特别喜欢孩子。不光自己的孩子,谁家的孩子他都喜欢。小丫头,就揪小辫子,夏天给她们买冷饮,哄着她们说歌谣;小小子儿呢?大程就揪小鸡鸡,冬天给他们买烤串,从来都舍得花钱。在家里,大程是个好丈夫、好爹,还是个好儿子。其实,一个男人要想把这几种角色都鼓捣得出了彩儿,肯定也是不容易,可大程不但弄得都挺好,还整天乐呵呵的。
大程说,刑警出现场,全身齐动员。眼要看、鼻要闻、耳要听、嘴要问,手脚还都不闲着。光拿这五官讲段子,大程就有一火车。看见那个小小子儿的凄惨样,大程就运气想骂人,但还是被他忍住了。因为破案讲究时机,正事可不能耽误。
建生虽然聪明,火着了、人走了,但痕迹带不走。直挺挺的三米报纸筒,虽然化成灰,可还软沓沓地躺在那。当沙漏的汽油壶因为爆燃而挪了位,却离不了现场。再说,豆油还有不少,满屋子都飘散着豆腥味。
我问大程,案件的性质是不是挺难定的?大程却说,眼神一扫就定了,典型的报复杀人。但大程并不急着说案情,还是惋惜那孩子。他说,那孩子只有一只小脚丫的后跟上,有手指肚儿大的一点儿烧伤。说明嘛?孩子是生生给憋死的。才刚五岁的小小子儿,他还真下得去手?当时我就想了,别让我逮着这小子,逮着我就先他妈抽他!
后边的就不难描述了。电视里边经常演的,大程他们必须先查明了现场的死者是谁。可是,火灾之后的两间房子里,既没发现身份证,也没找到户口本。这年头儿有个手机不算稀奇吧?可是现场也没有。孩子呢?既没有作业本,也没有小书包。有个幼儿园的小奖励也行啊,也没有。大程他们只好连夜走访邻居。毕竟是经过了119跟110的这一通折腾,周围的邻居也都醒了。
一个邻居说,这家是租房住,搬来的时间并不长。又一个邻居说,这家搬来的日子也不算短了,好像还有个四五岁的小小子儿。但也有邻居说,原来在这儿住的可是一男一女呀?怎么最近没见那个女的呢?
大程说,既然他们是租房住的。这套房子的房主是谁?很快,邻居们就帮大程他们找来了房主。
房主是一位炼油厂的车间主任,统领着一个车间的三百多人。见了大程好像还是见了他手下的工人,说话不紧不慢地像是想摆架子。领导的架势还没摆舒服,就被大程亮出的警官证给吓蒙了。大程问他和租房人是什么关系?没想这位车间主任反而上了火。说,现在个别领导养小蜜包二奶我也知道,但我这个领导干部可绝对是两袖清风的!
大程心想,我也没说房客是个女的呀?你怎么就这么敏感呢?话还没出口,只见一大一小的两具尸体正被法医们抬出来。当时就把这位车间的领导给吓得,一个劲儿地吸凉气儿。
这位主任只好改口说,租我房的确实是个女人。
大程说,你说说这个女人的情况吧。
这女人满口东北话,身份证却是广东的。
那么,这个满口东北话的广东女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场的死者究竟是谁?那个孩子是否就是死者的孩子呢?如果是的话,孩子的母亲又是谁呢?
读者也许注意了,刑警的心里怎么存着这么多的问号呢?其实,在所有他们要经办的案子里。绝大多数的开头,都是这样的。
大程说,刑警出现场,不怕问号多,就怕没问号。
我说,你当刑警的到了现场,怎么可能找不到问号呢?
大程说,找不到问号的能叫刑警吗?所以,这个案子在我们心里,那是绝对有根儿的!
天还没亮的时候,住在现场一楼的一位老奶奶,又给大程他们提供了两条重要的线索。
第一,老奶奶听见过楼上的那个五岁小男孩,喊过租房住的那个女人:妈妈。但老奶奶岁数大了,耳朵也不太好,大程就多问了一句,您老肯定听清楚啦?老奶奶说,我敢肯定。大程还想追问,老奶奶却打断了他说,我这耳朵是不大好使了,可我也是个母亲呀!当过母亲的人跟别人就是不一样。大程正想问,您当过母亲跟耳朵不好有关系吗?老太太却说,如果一个母亲的耳朵彻底聋得听不见了,那么她最后还能听清的那个词儿,就是孩子们喊她妈妈。再说了,我这耳朵也没彻底聋了吧?
大程想,老太太肚子里还真有墨水啊。
第二,老奶奶回忆起,那个女的有一回来这儿的时候,还跟着一个高高大大的男人。那男的想抬手搭这女的肩膀,很快就被那女的给甩开了。看着关系就不正常。大程问,您怎么就断定他们关系不正常呢?老太太说,你这是明知故问吧。你怎么不问问我那个高大男人的模样呢?大程说,这不正要问您了吗?老太太说,那男的四十多岁,一看就不是坐办公室的料儿,身上还穿着一件白色的油包上衣。但他肯定不是在医院工作的,当然更不可能是大夫。
后来大程对我说,过去咱们出现场,老百姓都爱躲得远远的是不是?我说,对,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还别说出现场,就是你到哪个单位去核实线索,周围的人也都躲得远远的。大程说,现在可不一样了,咱不管到哪,只要你不拉上隔离线,就能遇上老太太这样的人。我们后来都管这位老太太叫侦探奶奶。为嘛这么说?人家老太太推测得都对呀。要不是岁数大了,还真能把老太太请到咱们刑侦支队来当个辅警。
后来大程他们也知道了,这个老太太就是一家政法大学的退休教授。这个岁数了,还在社区里兼职法律顾问呢。难怪老人家的思路如此之清晰,判断的又是如此之准确。
该说说那个租房的女人了,也就是咱们前边说的那个操着东北口音的广东女人。
房主,也就是那个车间主任,向大程介绍,那个女人来办手续的时候,开着一辆奔驰汽车,浑身珠光宝气的,显得很有钱。尤其是她身上的香水味,淡淡的,若隐若现的,是那种说不出来的幽香。当时的他就想,这样的女人应该出入在大酒店里呀?怎么也想租个民房住呢?但人家的付钱方式很爽快,租金谈好了,一次就交齐了三年的钱。当时还差了人家几十块钱的零头,他正要浑身上下地找零钱呢,人家却小手一扬说,算了吧,就那么地吧。您听,就那么地吧。所以,房主才怀疑这女的是个东北人。
大程听着房主啰嗦着,顺手拿过了他手里的租房协议,路灯底下打开一看,还就是有了个新发现。协议上写着:租房人姜燕 女,48岁,广东某市人,北京某文化娱乐公司总经理,电话1390XXX8998,还有身份证号码。
有了手机号码,那就不难找人了。大程和哥儿几个一商量,决定先打她的手机。甭管怎么着,先会会这位姐姐再说。如果这个姜燕就是那个五岁小男孩的母亲,就更需要找到她了。
但是,打手机找她归找她,可接通了手机应该怎么说?那可就透着当刑警的学问了。当时已经是将近凌晨五点了,这个时间打电话,你就必须有一个足够紧急的理由。也许读者就问了,刑警查案子的理由还不够紧急吗?如果您问了这样问题,就说明您是外行。为嘛这么说?假如纵火的就是这个女人,你刑警打电话把她喊过来,她还能来吗?还不早就跑远啦?再假如这女的就是纵火案犯的同谋,电话这么一打,是不是就逼着他们找地方串通去了呢?
得!咱还是听听人家大程的这个电话,究竟是怎么打的吧。
大程在电话里说,我是你家楼下的邻居。我姓程,你们家的水龙头夜里跑水了,弄得我们连觉都睡不成了。你赶紧过来吧。如果不方便,我开车过去接你。没想到姜燕却说,房间里边没人吗?你们可以砸门找他们呀!大程说,砸了半天也没人。这不才给你打电话吗?姜燕想了想又说,那已经不是我住的房子了,您愿意找谁就找谁吧。大程就跟她急了,可是你急人家却不急。任你说破了嘴皮子,她还就是不来。
终于,大程被逼的跟她摊了牌。
大程义正词严地说,我呢?挑明了跟你说吧。我是分局刑警队的。现在这房子里出了点儿事。啊!你先别问出了嘛事儿。要是小事的话,还用得着我们刑警吗?所以,甭管这房子现在是不是你住着,配合警方作证可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你,看着办吧。
说完话,大程就把电话给挂了。心里说,我他妈就不信你敢不来!奶奶的!
大程的电话挂了没多久,姜燕还真就来了。她原来不是开着一辆奔驰吗?嗨!这回又换了宝马,淡红色的,没见过吧?确实挺高档的。
大程之所以不担心他打这个电话的举动会打草惊蛇,是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姜燕和这起纵火案很可能没有直接的关联。理由是,四十八岁的姜燕极有可能早就是母亲了。如果让一个做过母亲的女人,放火烧死一个那么可爱的小男孩,一般不会。同时,老太太介绍的那个细节不是说,那个小小子喊姜燕妈妈吗?那是既有可能也不大可能。您想,身份证上姜燕的年龄是四十八岁,小男孩最多不会超过六岁。如果姜燕是母亲的话,就得是四十岁出头的年纪才生的这个孩子,就目前的生育规律看,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后来证实,大程的这两个推测,确是一对一错。对的是,姜燕跟这起纵火确实没有直接关系。错的是,人家姜燕还就是四十岁出头才生下了这个小男孩,而且小男孩的背后还有段子。这些,咱们后边还会说到。
姜燕这样的女人,还确实很少见。眼看着就是奔五十的岁数,却让人一点儿也看不出来。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那就是时光对她很无奈。远远地,看着她从汽车里下来,肯定不会让人认为她就是那个女老板,反而更像个女秘书。大程后来问我,何老师,咱当刑警的,学的就是阅读脸谱对不对?年龄多大,经历如何,家境怎样,那可都在脸上写着了对吧?可姜燕这人却是个例外,咱先别提我见了,就是您见了,保证您也估计不出她准确的年龄来的。因为嘛?咱可是见过显得年轻的,还真没见过这么年轻的。后来才知道,这个姜燕是从来不做美容,也从来不用任何化妆品。
我说,也许是天生丽质吧?
大程说,要是细说起来,那话可就太长了。
此时,刑警们不是已经掌握了姜燕的手机号码了吗?另一路刑警通过网上调查发现:姜燕的确是个东北人,原籍就在沈阳,后来才到了广东的。此人现在是北京某企业的法人代表,婚姻状况是离异,没有犯罪记录。在资料里,也没发现她和那个五岁男孩任何相关记载。
对于大程他们来说,在刑事犯罪的现场要见姜燕这样的人,习惯上选择两种办法:一种是不让她看见死者,把有关情况问清了再说,防止她见了死者会情绪失控,可能贻误了破案的时机;第二种就是让她见,再通过她举止和表情,发现更多的疑点。如果是您,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呢?咱们的刑警大程,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种,先让她看。
后来大程对我说,何老师您猜怎么着?这个姜燕刚掀开盖在孩子身上的白单子,就给咱来了个嚎啕大哭,而且哭了很长时间。当时我就想了,毕竟是当娘的,毕竟那是自己的骨肉啊,心情咱能理解。可是,这女人却只是一个劲儿地干嚎,愣是没掉一滴眼泪来,您说怪不怪?
我说,也可能是那种大悲无泪的类型吧。大程却说,我看还真不像。所以我就想了,看来,这个死者还有那个小男孩,跟这个姜燕,甚至跟那个纵火作案的犯罪嫌疑人之间,极可能就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殊关系。
段子说到这儿,有必要把刚才讲过的内容归纳一下了,也便于后边讲起来脉络比较清楚。
咱们先介绍了疯狂纵火的案犯建生,和那个被他放火烧死的成年男人和孩子。咱们暂且把这个男人,称为孩子爹。那个小男孩,咱也只能喊他孩子了。后边说的才是租房人姜燕。假定姜燕就是孩子妈。也许您就会问了,孩子爹和孩子妈,那不就是两口子吗?我在这先跟您交代清楚了,大程他们已经查明了,姜燕和孩子爹,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两口子,但这并没妨碍他们俩也会生个孩子。反正这么说吧,您记住了是建生作案,孩子爹和孩子被害,孩子妈可能就是姜燕就得了。目前咱还是跟着大程他们找建生,否则的话,您读着容易乱。
但是,大程他们这些当刑警的,却从来都不能乱。要说刑警们坚决、果敢,有时舍生忘死地像个军人,恐怕谁都没二话。但要说一群老爷们儿,粗犷豪放又能心细如发,也许您就怀疑了。不过没关系,下边的段子,一定能让咱接着领教。
刑警队的法医,是跟大程他们一块来到现场的小胖子,大名叫印东。印东是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刚毕业的时候,几乎咱天津所有的大医院,都向他摇晃过橄榄枝。但人家印东呢?就给你们来了个佛心不动,因为他就愿意当法医,而且干了没几年,已经是小有名气了。这会儿,他就在封闭阳台的角落里,发现了新线索。什么线索呢?半只旧鞋垫和一条破皮带。
鞋垫一闻,至少扔了三个月;皮带一量,腰围将近三尺;综合分析,身高不低于一米八,体重八十公斤上下,年龄四十五岁左右,典型的体力劳动者。印东还判断,这两样东西,显然不是那个成年死者的,因为成年死者的形体干瘦。当然也不是那个小男孩的,更不是开宝马洒香水的姜燕的。那么,是否就是案犯留下的呢?
法医小胖子就根据鞋垫和皮带画了张素描,只画了背影,却没画正面。这张背影,还真是小品里说的,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没想到邻居们看了素描就纷纷说,这不是那个油包白上衣嘛!是吗?像,很像!也许就是他!
您看,单凭着半个鞋垫和一条皮带,就能把人给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