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同人小说红楼梦之绛珠泪
912100000164

第164章

言罢,又看了看黛玉有些讶然的面容,箫月燕又道:“我从无尘公子的衣着打扮,亦深知公子并非是一般富贵人家的子弟,想来家中亦难容无尘公子纳我为妻为妾,我亦不想让无尘公子为难,只求能以一丫鬟侍婢的身份侍候无尘公子,亦是于愿足矣。”

黛玉听了箫月燕这么一番话,心中不觉思绪万千,只因她从箫月燕的目光中看出来了,箫月燕的这一番话完全是出自于真心,没有一丝掺假。虽说自己亦有些感动于箫月燕的这番真情,然自己这林无尘的男儿身份本是虚无,又如何能将她带在身边,更遑论这箫月燕还是天地会的人,将来自己的女子身份一旦暴露,这箫月燕很可能便会成为自己身边的隐患。

想到此,黛玉不觉沉默不语。而箫月燕见黛玉如此,便觉得有些失望,难不成天下的男子皆是负心薄情之人,便是眼前这看似脱俗出尘的翩翩公子亦是拘于世俗礼教,不愿将自己一介青楼女子纳入怀中,适才他对自己那般温柔的言语及有礼的举止都是弄虚作假?想到此,箫月燕的心不觉沉沉的,怪不得娘亲总说世间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看来果真如是。

黛玉自是不知道箫月燕此刻内心所思所想,不过黛玉细细思量了一番,觉得将箫月燕带在身边倒也无甚妨碍,虽说自己以后不得不以男装示人前,但行走江湖却是便宜许多,而且还可以看看这箫月燕对自己到底有几分真心真意,若是对自己果真只是单纯的倾慕之情,自己倒是可以想办法为她寻个可以托付终身之人;若是不然,自己亦可以利用其牵出天地会一干之人。

想到此,黛玉方对箫月燕开口道:“月燕姑娘这般看得起我,我自是不会让姑娘失望,只是我家中之人非是一般人等,父母虽非迂腐之辈,但只怕月燕姑娘还是得受些委屈的。”

箫月燕本来之前见黛玉沉默不语,以为黛玉还是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自己,不觉心中灰了大半,如今忽听黛玉这么一番说辞,竟似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心中顿生出一丝希望儿来,因忙对黛玉道:“我自七岁被卖入青楼以来,所受之苦亦是无数,只要能跟在无尘公子身边,便是受些委屈亦无妨。”言罢,便自跪下欲向黛玉行礼。

黛玉见状,忙将箫月燕扶起,口中道:“月燕姑娘莫要如此,倒是愧煞了我了。”而后,黛玉又似有些忧心地问箫月燕道:“只是姑娘是这里的头牌,芸妈妈怕是不会轻易地放了姑娘罢。”箫月燕听了,不禁蹙了双眉,因道:“其实我当初却也并不愿来这铃梦楼的,当初我在庐州的一家有名的青楼,名唤‘百花楼’,在那时,有一个丁公子欲为我赎身,我本也是愿意的,可却不知道为何那公子临到那时却是反了口,那百花楼的老鸨却也是不愿将那公子赎我的银子拿出来,正巧那时有另一个何公子来了百花楼,他给了那公子一叠银票后,便将我带到了铃梦楼,我也就成了这里的头牌了。”

黛玉闻言,心中揣度着这话的真实度。忽而这时,又听箫月燕道:“不过芸妈妈也并非什么坏人,上次有个姓纳兰的京官欲为我赎身,纳我为侧室的,芸妈妈却也是同意了的,还极力地为那人劝说于我,只是我不愿意罢了。”

姓纳兰?莫非却是跟惠贵嫔和纳兰明珠有什么关系的?可是如今纳兰家族也开始渐渐没落了,虽说宫中还有直郡王,可如今直郡王为争夺太子之位拉拢权臣都来不及,如何还有心思去管母舅纳兰家的事,想来对于这事他也不会很清楚的。可是京中除此之外,却是再无姓纳兰的人家了。莫非是纳兰明珠指使的,他已经知道箫月燕的身份了,借此拉拢李光地李大人?毕竟纳兰家族虽然开始没落了,但是纳兰明珠对朝堂的影响力还是有些的,毕竟皇上伯伯虽说罢了纳兰明珠的官,但是太子一党还未完全覆灭,指不定哪日便重新起复了纳兰明珠用来对抗索额图及太子一党也是有可能的。

念及此,黛玉心中不觉冷笑,恐怕这个老鸨芸娘并不是一般的人呢,她能看清朝堂的局势,而且还想着借机在朝堂中布下自己的眼线,此等心机,恐怕并不输任何一个在官场上打滚了多年的老油条。看来这个铃梦楼只怕表面上是个青楼,暗地里却是天地会的什么情报机构之类的。自己还是小心一些,至于这个箫月燕,自己也最好能随时带在身边,虽说这样有些危险,但如果能化被动为主动,说不定这箫月燕还能成为自己的一个极好的助力。

想到此处,黛玉便自笑着对箫月燕道:“月燕姑娘,不若现下便将芸妈妈请来,商量一下赎身的事儿如何?”箫月燕听了自是答应,于是便唤了之前的那婢女道:“杏儿,去,将妈妈请过来说话。”那婢女答应了一声,便自去了。

不多会儿,那芸娘便自走了过来,因听闻黛玉是想赎这箫月燕,不觉有些犹豫,虽说她瞧出来黛玉等人的气质不一般,想来必定是什么王公贵胄家的子弟,但是她到底不能确定黛玉的身份为何,且如果黛玉的身份高了,只怕对于箫月燕,很快便会腻味了,到时候箫月燕便在黛玉的身边只怕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那样自己岂不是白白地赔出去了一个极有力的帮手?

黛玉自是看出了芸娘的犹豫,心中也就更确定了自己的猜想,于是便笑道:“芸妈妈也莫担心,我并非是那一般富贵子弟,我虽说父母俱亡,自个儿亦无甚功名在身,然与那太和殿大学士林如海林大人系属同宗,自幼被其养于膝下,算来我也是他的侄儿了。”

芸娘闻言,心思顿时活络了起来,细细思量了一番之后,便道:“如此我也不能不给林公子面子不是?这样罢,我也不要公子多,只一千五百两银子,公子便将她带走罢。”大清条律,亲王一年俸禄也不过一万两银子,所以这一千五百两银子,芸娘嘴上说不多,其实已经是很多了,可以够七八十户普通人家过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