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潜规则第九条:
其实吃饭比给钱靠谱。给你100万的投资,或者和大佬一起午餐,相信创业者会选择午餐。因为午餐没有标价,但有无限可能,也许就是一个新的辉煌的开始。
谁来一起午餐?
无法逃避的商务饭局
对于商人来说,饭局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许多情况下,在正式谈判桌前无法解决的难题,到了饭桌上就迎刃而解了。
有个调查,显示了各种职业的应酬比例,商人、企业家82.6%,公务员62.4%,演艺界人士62.4%,记者编辑33.9%,律师28.3%,医生22.1%,教师11.9%,技术人员6.6%。
商人、公务员、演艺人员三种人社会应酬位居三甲。然而深陷其中的应酬者,才明白其实这是一件个中滋味苦乐自知的事。
北京有一家叫“腾格里塔拉”的蒙古风格的剧院式高档酒楼。由于这家酒楼把美味佳肴和民族歌舞融合在一起,因而吸引了很多商务消费客人,每天这家酒楼都是车水马龙,生意兴隆。实际上,大多数高档酒楼都是靠商务人群支撑着生意。
无论人们对于饭局在企业商业运作中的作用持什么样的看法,饭局作为商业“润滑剂”的确有其合理性。
那么这种合理性是怎样形成的呢?弗洛伊德在其名著《图腾与禁忌》中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释。原来,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就开始共享给神的祭品。在原始人的思维里,共享祭品的行为首先代表着神和人们之间的“休戚与共”,其次也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久而久之,和一个人共同吃喝就成了代表对他友谊的一种表现,成了一种表示善意的社会行为。
今天的人类与原始人相比,无疑是进步了很多。但这种“和一个人共同吃喝东西,就代表着对他的肯定和友谊”这种心理,却依然顽强地隐藏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在人们根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悄悄地发挥着作用。
所以,真正具有“饭局素质”的商务人士,在饭局中是从来不谈工作的。在饭局上,他们或风花雪月、或高歌慷慨、或小道消息、或一个比一个火爆的段子,这些“大家”们从来不会缺少话题。当然,在酒酣耳热相见恨晚称兄道弟如胶似漆的氛围下,在“我先干为敬”、“啥也别说了,都在酒里了”的表白中,双方的关系不可能不被迅速地拉近。饭后,这些商务人士会抚掌喜曰:“吾事成矣。”
老安的公司最近新建的厂房生产设备已经安装的差不多了,跟着外包的工程师可是眼界开阔了不少。为了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调试阶段,老安这两天陆陆续续把各个设备的提供商老总或是负责人或销售代表以及技术人员请到厂区来,为的是配合调试阶段的技术支持与排故,当然办完事后的饭局一定是不能少的。
请老板吃饭,什么火锅烧烤快餐可是想都不敢去想的,虽然谈不上五星级饭店待遇但正规饭店可是不可少的,商业饭局意味着:点菜……和老板吃饭,可不像和家人朋友同学在外面吃饭那么轻松啊,所谓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保持沉默最好,为活跃气氛还要找话题,但万一说错话可是非常危险的;该喝的喝,这里可不是喝饮料那么简单啊,酒台子上谈生意,不喝酒哪行;该动手的动,你为主,对方为客,转菜招呼,不时敬酒,倒酒必不可少。
人家说,商场如战场,商业饭局上也犹如战场一般,脑子里那根筋可是绷的紧紧的,严肃的气氛在幽默风趣的话语中悄悄徘徊着,动脑子可是绝对不可少的,而且要转得迅速,既要想话题来迎合场面,又要及时反应对方的话题;既要说的风趣幽默切合正题,又要恰到好处不说错话破坏气氛。
这两天的饭局,虽说是高档饭店美味佳肴,但老安却吃的一点都不舒服,甚至感觉根本就没吃什么,还不如家门口路边摊的蛋炒饭吃的实在,真的很不爽,但也没办法。做人啊,其实真的很烦也很难……
正所谓出门在外闯荡江湖者,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这句话一点都没错,现在这个社会,想与人交际处事,不会做人可真是别想继续混了,撇去相关工作经验不谈,能与其旗鼓相当的莫属社会经验,即做人!学习社会经验当然莫过于在与人交际中领悟,而当下最适合交际的场所当然是饭桌上。
关时证券公司营业部经理
饭局频率:每周至少3次
饭局感言:不应酬怎么行?一天不见大客户,我就心发慌。
作为经理,关时的饭局应酬很多。
由于关时是做证券的,又是一个小公司。客户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客户。资金不到位的时候,他那个愁啊,一天不见大客户关时就心发慌啊。推杯换盏之际看到大客户的音容笑貌,一颗心才算定了一半。剩下一半就不只是应酬能搞定的了,那主要还是看公司的实力和服务的质量。
关时不太能喝酒,好在他的客户在喝酒方面都比较斯文,一般喝点红酒就可以了。所以他从来没有担心过喝酒喝出毛病。时代不同了,应酬不一样,单一的饭局似乎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层次在提高啊。为了应酬,关时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保龄球打得很好,歌唱得也不错……
一周好几次的应酬有时候从吃饭开始接着打球或唱歌,然后是洗脚或桑拿,不到凌晨一两时是不罢休的;有时候一个晚上有好几个应酬,就要跟歌星似的“赶场”,马不停蹄累得够呛。下属累了,关时还可以让他们第二天晚点上班,可是他自己却不能。一想到那么一摊子事情要一一去落实,本来很困的脑袋又开始转悠了,只能咬咬牙挺过去了。
关于饭局,有好坏之分。所谓好的,就是对人有帮助的,比如长见识、交朋友;有些坏的,比如纯粹是“摧残”身体的吃喝,毫无信息量的。
其实有时候人的确也期望从应酬中得到一些什么。这种获得可能是看不到的,但是对你的工作、事业可能就有帮助。不能忽略自己得到的,而把一切“罪过”都推到“饭局”身上。如果没有饭局,别人连你的存在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注意到你呢?所以,人在商场,饭局不可挡。
拿吃饭说事儿
有个节目叫《谁来一起午餐》,节目的内容是,两名在海选中获胜的创业选手现场PK,企业家以“午餐导师”的身份出现,他选择的获胜者能有机会和他共进午餐,接受点拨。
不能指望一顿饭就叫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不过,我们一生中会吃无数次的饭,只有几顿被记住,其他的则都成为背景。这话是《谁来一起午餐》的出品人、唯众传播总裁杨晖说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把商人拿出来晒,以饭局的名义。”
这个创意来自凯瑟琳·赫本主演的电影《猜猜谁来吃晚餐》,当然也受到巴菲特的启发。甚至一度,节目的名称就准备叫《与中国巴菲特共进午餐》。说起来,以创立“小霸王”和“步步高”两个知名品牌而闻名全国的现任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和巴菲特共进午餐,还多少记住了“欲速则不达”这句话,没白花那60多万美元。
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饮食男女,其实是个游戏。
IDG副总裁章苏阳被选手们认为是“最亲和的午餐导师”,因为他本身就是投资人。他还记得,自己最成功的几次投资都是在饭桌上完成的。
“我记得是一个晚上,我们跟沈南鹏在SASHA喝茶,然后三下五除二就把(携程)商业计划给讲了。第二天就在我们公司,那天是星期六,也没开灯大家就签约了,黑灯瞎火的,50万美金就投下去了。邵亦波(易趣)当年是在耕读院里,他穿着短裤很性感地就跑过来了,我们就签字了。”
对于商人来说,吃饭是个严肃的社交游戏。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营娱乐“教父”王中军,现在说起华谊兄弟和马云、江南春的合作,总是轻描淡写:“就是一块吃顿饭喝喝茶,也不用多说,事情就谈成了。”不过,那些事情总是牵涉到上千万元的融资。新东方校长俞敏洪也曾抱怨说,创业时老得陪官员吃饭喝酒。不过这么一来,事情总是比较好谈,俞老师的酒量和新东方的规模也都见长。
“中国人做事情得有场,最好的场就是饭局,喝开了说开了才好办事。人家答应你吃饭,事情就成了一半。”零点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袁岳说,“很多企业家吃饭是为了谈生意,大家心照不宣。反过来,要是哥几个私下聚聚倒得专门打个招呼,说,哎,咱今天可不是局啊。”
商务饭局就有这种隐秘、暧昧、欲拒还迎的社交意味。
巨人网络副总裁汤敏每到年底就为吃饭的事儿发愁,她得为公司一千多人找个能一块吃饭喝酒的地方。有一次,饭局设在了上海浦西某展览中心的宴会厅里。不过,作为追随史玉柱十余年的老员工,她印象最深刻的饭局还是史玉柱复出后的那年(2002年)元旦。当时脑白金卖得火,之前的债务都还清了,史玉柱跟员工一起吃饭,他把一摞摞的奖金放在饭桌边上,结果大醉一场。史玉柱半夜被人抬回房间,还没忘了给手下打个电话。用他自己的话说,“恍惚呀,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中说,“政治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而很多饭局往往局大于饭。联谊饭局、社交饭局、谈判饭局,请谁吃,在哪吃,吃什么,聊什么,怎么安排座次,如何防备不速之客……既然吃饭是门学问,就有它的潜规则。袁岳用三个短信向我们总结了中国式饭局的社会学意义:
“有吃有喝,啥都好说。没有白吃的饭。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请客吃饭肯定不是为了革命。”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是饭局的效用。酒肉朋友,就是饭局上那些可以利用但无真情的朋友。”
“中国式饭局精神就是设饭用人。”
拿吃饭说事儿,《谁来一起午餐》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香港TVB著名的访谈节目《志云饭局》曾经以吃饭为名广邀娱乐名人,谈笑之间八卦灰飞烟灭。东方卫视的《陈辰全明星》曾经撮合韩寒和王朔一块吃饭,50后和80后坐在一块作恳谈状,拿文字下酒。
而李咏的新节目《咏乐汇》则把“名人上电视吃饭”做到了极致。他们甚至请了厨师现场做饭,每一道菜都成了解读成功人士人生的身份密码。俞敏洪展露农民本色,还真把一海碗面条全吃了;潘石屹吃到了老家的玉米棒子;王中军和《非诚勿扰》里的葛优一样算是海归,就意思意思吃了顿汉堡;费翔号称过午不食,于是李咏陪着喝了杯现磨的咖啡。
边吃边聊,主意是李咏本人提出来的。这个有访谈、有娱乐表演、更有励志的跨界节目,区别于之前很多高收视率的名人访谈。在节目研发阶段,他们做过市场调研,结论是,70%的人认为在电视上吃饭不会影响名人的形象。
恰恰相反,“吃饭”是特别亲和、特别让人放松的形式。“如果我们不叫谁来一起午餐,成了叫谁来一起上课,谁来一起开会,节目谁会看呀?”杨晖说。
一旦搬上电视,饭局的潜规则就公开化、透明化了,那些引而不发的潜规则在灯光、观众和摄像机镜头下变成了竞技性、娱乐性的游戏规则。
携程四君子来过三个,范敏、沈南鹏、季琦,每一个都见性情。范敏比较沉稳内向,季琦则是“一个平衡型的人”。季琦面对的两个选手,一个是范敏投资过的,一个是章苏阳投资过的,最后季琦谁都不得罪——特别江湖老大的范儿,宣布要同时请两位选手吃饭。下了节目之后,他还给范、章二人都分别发了短信,说,我选了你的人。
午餐文化其实是对中国式饭局精神的消解——“设饭用人”的功利性目的变成了平等沟通的正向需求。最终,局大于饭,饭本身倒被消解了,饭局上的交流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有位选手在博客里记录了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亚洲区主席蔡洪平在座驾加长林肯里给自己的点拨:“你的项目总体来说还是属于早期,不要找VC,想办法还是要用PE的钱。”
还有位来自本土广告公司的选手,在参加完节目后,和午餐导师、智威汤逊总裁唐锐涛保持了定期的饭局关系。
这才是一名商人的梦幻饭局:从饭局出发,超越饭局,最终竟然当真抵达了财富彼岸。
舞蹈专业的某高校大学生佳佳还没走出校园,但对商业“饭局文化”体会已经十分深刻,感触颇深。“我觉得饭局挺好的,反正是各取所需嘛。”佳佳说,因为平时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饭局,她总能比别人掌握更多的资讯,在朋友的聚会中总是被瞩目的焦点。
“饭局有什么不好呢?能够认识各行各业的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又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对以后自己的就业也相当有利啊!”她说。
有一次,她的一位老师要结婚,因为她的酒量好,被拉去当伴娘。有一位来宾开始挺让她讨厌的,总是找各种理由敬新娘酒,但她都喝了。“三杯五粮液下肚后,他觉得我够豪气,就给了我张名片,要我有事找他,”佳佳说,原来这位来宾在当地一家酒店当经理,就这样,我姐姐的工作问题解决了。“如果平时我不应酬,酒量就不会好,也不被拉去当伴娘,也不会有这次机会,对吧?”
谁来一起吃饭?是别人选择你。好好利用这样的交流机会适当表现自己,会让别人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最后能不能成为真正的金子,就要看“饭局”后的你了。
应酬投资,你算过这笔账吗
调查发现,80%的人对于应酬需要投入花费持非常理解和认同的态度。有人也直言不讳地把应酬比喻成一种投资方式,那么既然是投资,我们就来算一笔账讨论一下盈亏。
从事电脑营销的万维深有体会。“刚入行时,那简直是入不敷出。”万维开始算,他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是500元(完成一定数量后),然后就是提成。刚开始入行时,他基本上完成不了数量,但跟客户建立联系,喝茶吃饭免不了,有时上门服务,用免费来“贿赂”对方建立联系,也是一种“应酬”,最后基本任务完成不了,500元拿不到,还补贴了几百。现在每个月总收入2000多元,基本收支平衡。
老牛是做木材生意的小老板,他说这里面的利润相当可观,但建立销售网络非常重要。请其他老板吃饭、桑拿,甚至从大陆过来的老板他还得请购物。虽然一个月的生意下来利润也能赚1万元,但这些钱不知道什么时候都花完了。即使如此,他还是相信生意做大了就好。
另一位标准的家庭主妇方小姐应酬费很难计划花多少,但每个月结婚红包、组织饭局花掉五六百元不算什么。但她不是商人,谈不上什么回报,顶多是个人情维系。
综上观察,对于应酬最多的商人,入行最初的应酬投资和回报差距很大,而且大多亏本,直到事业初具规模以后,才渐渐平衡,甚至是赢利。而仅把应酬当作维系关系或者扩大社交圈的人,从现金角度看,以亏居多。而有的人就说,如果从健康角度看,酒桌饭局的应酬绝对是亏本的,一旦胃喝坏了,以健康为代价,多少钱都买不回来。
任升是一家快递公司的经理,他对应酬饭局深恶痛绝。
“做我们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客源。而想得到客源,不仅要靠公司本身的实力,还要会‘做人’。”每次应酬他都如临大敌,因为在谈笑劝酒间,你要不断捕捉客户的只字片语,揣摩对方的心思,以便为公司取得利益。
“以前我并不喜欢喝酒的,但是现在练得跟‘酒仙’李白有得一拼了。”他无奈地笑了笑。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应酬,和孩子的交流也很少,任升觉得很对不起孩子。但让他欣慰的是,妻子还能够理解,总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美国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在撰写的经典MBA教材《组织行为学》中指出,一个典型的CEO的时间分配中,至少25%该用于人际交往。这里的人际主要指的是与董事会、大客户及公司之外的各界高管。这是把搞人际关系学术化了。
如果连美国管理学界都认为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搞人际关系是合情合理的话,那么在中国职场的实战领域,人脉的维系所占的时间及精力的比例,就远远不止于此了。
一位上海商人说自己头十年基本没什么钱,挣来的钱,都拿去结交朋友了,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富裕起来。他所谓的结交朋友,除了和朋友们吃饭或者聚会,还有自己不到场、派手下人去买个单之类的情形。现在他投资的人脉中,有的行情已经涨到正局级,所以他可以挣大钱了。
不过也不能过度夸大吃饭的作用。在人脉的形成及培养过程中,吃饭喝酒最多只是敲门砖,跟结婚找对象的相亲差不多。双方化学反应合不合,交谈得投不投机,在一起放不放松,才是最关键的。一旦建立了默契,吃不吃饭真的无所谓了。
而第一、二次饭吃得不合胃口,再多吃也是白吃。对惯于在饭桌上认清人的老江湖来说,哪里用得着吃一顿饭那么长的时间来认识一个人。基本印象,大概在热菜上来之前就有定论了,人品问题,就要等日后漫长相处中的各种具体事件和行为来表明了。
一位英国CEO表示,他把商务餐饮应酬控制在一周一次,他认为对于人脉,这绝对是有用的,但再多就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因此有人说相对于中国的国情,四十岁以上的商人,最多一周两三次也就够了,剩下的就该算是不顾家庭的自我放纵了。
商务饭局潜规则
1.先要清楚所在地有哪些档次的餐馆,高档中档低档都在哪里。
2.先去餐馆摸一下比较有特色的菜的口味和价位。
3.先评估要请的人的身份和口味,选择合适餐馆,重要的客人一定要点包间。
4.如果要谈比较敏感的话题,一定要点包间或距离客人生活圈比较远的餐馆。
5.如果客户身份比较高,又要考虑自己节约的时候,酒水最好自己带。
6.请客人先选菜,如果客人谦让点菜权,主人也不必过于勉强。
7.点菜过程要快,不要点了很久都没有定,重点菜和口味菜询问一下客人是否喜欢,尤其注意不要为了适合自己口味点太辣或者太油腻的菜。
8.点菜要先评估预算,一般主菜要比客人多一个到两个,配一个冷盘和一道汤就足够了,特别的油腻的菜,一般点一个就可以,例如椒盐排骨、猪膀、扣肉、东坡肉一类,如果超过4道主菜可以考虑有鱼、有鸡或鸭、有肉类,最后一定要有一道口味清淡的菜,例如青菜。
9.点菜要上档次,只需点一到两个有特色、上档次的菜,不需要每个菜都很贵。
10.点菜不要同时点几道同类型的菜,例如都是鱼,不过做法不同,如果是肉类,种类和做法最好有区分。
11.点完菜要询问客人用什么酒水,如果不想喝酒,可以考虑来点啤酒或者红酒,如果完全不能用酒,可以用要开车,或者下午有工作安排不便饮酒,或者干脆说公司不允许午餐用酒来解释,不过喝酒未必比喝酸奶或果汁便宜,有的客人认为果汁不卫生,要仔细确认下生产日期、厂家等信息。
12.如果是第一次去的餐馆,可以请服务员推荐几道特色菜,然后选择一些比较家常的菜,估计味道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饭局趣闻
午餐心理测验,测测你的人际观
愉快的周末来临,你与朋友相约出去玩,不一会儿就到了午餐时间,正漫步在街道中的你们似乎也觉得肚子饿了起来,脑中不断地浮现出各式各样的美食,这时候你会选择吃什么呢?
1.汤面
2.凉面
3.咖哩饭
4.三明治
5.汉堡
6.寿司
分析:
1.汤面
虽然你并没有如明星般的魅力,但是很懂得待人处事,不管对方是千金小姐还是穷人家小孩,你都可以很亲切地跟他们成为朋友,因此很少会为自己树立敌人。特别要提醒你的是,因为你是个谨慎、不会胡乱行事、同时也不喜欢冒险的人,所以恐怕与喜欢出风头的人不合。
2.凉面
乍看之下你很乖巧柔顺,事实上却正好相反!你是个自信心强、重视自己想法、且敢于表达的女生。加上你的心思细密,所以表达出来的意见,很受到同学朋友的尊重。提醒你偶尔也要听听他人的意见,否则很容易失去朋友喔。此外,你对有兴趣的事会非常热衷,因此只要是你想做的事通常都能做的很好。
3.咖哩饭
你很懂得待人处事之道,且擅于交际,所以能获得长辈的疼爱与晚辈的敬爱,并经常会受到倚赖。但另一方面,你也因为不会拒绝别人或同情别人而让自己累得半死。此外,尽管你讨厌对方,却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很容易造成自己内心的压力。
4.三明治
你似乎很在意他人的看法,总是会为了一点小事而愁眉不展。因此尽管你本身素质很高且才华横溢,但由于缺乏自信,因此导致你的表现总是差人一截。但是当你遇上有人遭遇困难时,绝不会袖手旁观,所以也常能获得周遭朋友的赞赏。
5.汉堡
你很懂得察言观色,可说是外交高手。在一群人当中,你独特的社交手腕与开朗笑容,正是你的魅力所在。但是当你独处时却似乎又变得保守内敛起来,不仅对新奇的事没兴趣,同时也非常念旧。此外你不喜欢冒险,所以生活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因为你凡事以安全第一为原则,所以很能受到旁人的信赖。
6.寿司
你的个性很沉稳,懂得如何趋吉避凶,同时也非常满足于现状。此外、不太会汲汲于追求权力欲望等现实的东西,只希望能平凡地度过一生。另外,你不管做任何事之前,都会先经过充分的思考才会付诸行动,因此很少会出现什么大失误,常能获得周遭人的信赖。只是似乎缺少了点朝气。
饭局名言
提前一天预约是真请你,提前半天你是作陪,上菜了才请你是凑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