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9189700000053

第53章 逆向思维(2)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原因是这样的:即使这个主人长期对着空鸟笼并不别扭,每次来访的客人都会很惊讶地问他这个空鸟笼是怎么回事情,或者把怪异的目光投向空鸟笼,每次如此。终于他不愿意忍受每次都要进行解释的麻烦,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回来相配。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鸟笼效应”也会造成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同样“鸟笼效应”(Birdcageeffect)也被称为“空花瓶效应”,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的男朋友送了她一束花,她很高兴,特意让妈妈从从家里带来一只水晶花瓶,结果为了不让这个花瓶空着,她的男朋友就必须隔几天就送花给她。当然这是此效应的一种甜蜜的体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俗话说:邻居处得好,相当捡个宝。

小张和小刘是邻居,小张由于工作的缘故要迁居,家里的东西大部分都要卖出去,在清理完所有的家具后,只剩下了一个雅致的书桌了,这书桌价格昂贵,如果作为次品卖出也收回不了多少钱,于是,小张决定把它送给邻居小刘作为纪念礼物,小刘也欣悦地接受了并对此表示了感谢。

书桌搬回自家书屋后,小刘发现书屋那破旧的木藤椅与书桌比起来真是大煞风景,于是小刘决定买一个好的皮质的转椅来搭配书桌,于是乎花了250元买了一个合适的转椅,心里觉得舒服了许多……

一天,朋友来小刘家做客,小刘为展示自家的新书房,请朋友进来看看,朋友对书桌和转椅赞不绝口,朋友说:“不错,不错,只是能把书橱换一下就更好了。”小刘看了看,觉得书橱有些破旧了,确实也应该换一下了,于是乎又花钱换了书橱……

这天,又有一些朋友光顾了小刘家,照样来到了书房,还是同样夸赞了一番,但总是最后带有瑕疵:“你的书房什么都好,就是光线暗了些,要是能把墙打开,建一个落地窗就更加明亮了。”听后,刘青觉得也是,于是乎……

为了一个书房,把小刘折腾得不轻,而这一切的一切又都是由于那张书桌,何必呢?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人们如果为了奢侈的生活而奔波劳累,那么幸福的生活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就是狄德罗效应。

是啊,就像有了一个豪华的笼子,必定会养一只与笼子相配的鸟一样,这就是“鸟笼效应”。

这个规律放在企业里也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对整体而言,它可以说明企业的战略应该和能力相匹配,很多时候应该“顺势而为”,企业有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资源,往往就决定了战略的大方向。在我们的管理咨询实践中,还遇到了一个“鸟笼效应”的例子,我们为一个企业进行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体系变革。

在管理诊断时发现企业里有这样的架构:总裁、执行总裁、常务副总裁。根据我们的职能分析,这里面的执行总裁基本上是一个“空着的鸟笼”,只是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保留着这个位置,在进行了大的整改后,这个位子空了出来,却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最后在我们的建议方案中,我们精简了整个组织结构,相应地,也扔掉了不少类似的空鸟笼。

生活中的事件不是比比皆是吗?比如一个空花瓶。

男友送你一束漂亮的花,你无处安放,拿着花“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后,终于决定穿戴整齐下楼去花店买个花瓶。

从此,男友遭殃了。为了不让这个花瓶空着,男友必须隔几天就执行送花义务,不然,花瓶空着多可惜!

而另一位朋友的困扰源于一个鱼缸。

鱼缸是为新居暖房时收到的礼物。很漂亮,气派,她摆在了客厅和餐厅交界处。此后,每每有人到她家都会问相同的问题:“养的鱼死了?”

朋友每次都解释:“从没养过鱼呢。”换回的,总是匪夷所思的眼神和遗憾无比的叹息。不久,朋友养鱼了——换水、喂鱼、添置各项物品,占据了她大把的时间,鱼还是一条接一条地死去。终于,朋友决定放弃,到处询问:“谁家需要鱼缸?”那几天,她的MSN签名档改为——被一个鱼缸牵着鼻子走。

还听说过不少有关装修的故事。先是头脑发热,买了一个新潮的电脑控制抽水马桶。接着,事情开始没完没了。马桶这么新潮,瓷砖不能差了吧。瓷砖档次上去了,淋浴房不能随随便便吧,洗脸池得与酒店媲美吧,水龙头怎么着也不能太次吧。

卫生间全部搞定,麻烦才刚刚开始——卫生间如此有品质,其他地方怎么能委委屈屈呢?于是,一切推倒重来,整体开支蹭蹭地涨。想想源头,还不是一个小小的抽水马桶?

还有女孩子的衣橱。想想自己有多少买来当“鸟笼”一直挂着的东西呢?

那件价值不菲的大衣,一时冲动头脑发热把心狠了又狠终于买下,却因里面的衣服总是达不到它的档次风格,怎么也穿不出去。那个名牌手袋,下决心的时候,说,就买这件,梦想,总得实现。可是,斥完资,提得出去吗?如果全身上下都找不到一件名牌作伴,多少会被人疑惑“真的假的”吧?

先在自己的心头挂上这么一只鸟笼,然后,因为要与之匹配,我们不断地往里填东西,直到有一天,筋疲力尽,大叹不值。

【趣味阅读】

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想起一篇文章,叫做《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情节是这样的:

有一天,作者的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找开了感觉。

于是,事情开始起变化了。他先是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接着发现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所以,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

实际上,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先给自己挂一个空鸟笼,然后,不断地往里塞东西。而在最初挂的时候,或许根本没想过接下来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