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10亿美元级富豪甚至比阿德尔森更早离开了学校。理查德·布兰森是一个糟糕的学生,曾患诵读困难症。他在16岁时退学,创办了一份杂志。
为了支持该刊物,他还创办了一家邮购唱片企业,后来发展为维珍唱片公司。在其他两家知名唱片公司认为Sex Pistols(性手枪)过于烫手后,理查德·布兰森冒险签下了这一具有沙哑喧闹音乐风格的乐队。后来签约的热门歌手还包括Boy George和Peter Gabriel。
他后来又相继创立了许多公司,进军了航空业、健康保险业和医疗行业。太空领域将是他的下一站。他最近创办的公司是维珍银河公司,该公司旨在将旅游者送到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太空去旅游。
但是你千万不要因为这些10亿美元级退学富豪就得出上学无用的结论。即便是全球最有名的中途退学者(在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3)也承认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李想:泡泡掌门人
李想是80后的典型代表,18岁的时候放弃高考,19岁创建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任泡泡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管理200多位员工。他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的网站。李想
泡泡2005年底营收达2000万,利润50%,按通行的市场收购标准,即以20倍的市盈率来计算,占公司绝对股份的他,身家已过亿。
24岁,他又成立汽车类专业门户网站——汽车之家。2006年泡泡网营收突破6千万,泡泡网市场价值超过6亿。创始人李想股份过半,身价在3亿以上。2006年,以最年轻的身份获得“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大奖,每年有超过400家媒体独报道。李想成了80后的财富代表。
茅侃侃:混世魔娃
我们来看看这份人生履历表:
17岁:高中二年级退学。21岁:从《黑色帝国123》、《无间道123》、《黑鹰坠落》、《达芬奇密码》、《24小时》中得到灵感,开发网络游戏的现实版,并创建世界第一个真实版网络游戏公司——MaJoy。
这就是茅侃侃。茅侃侃,人称混世魔娃,1983年生,北京人。初中文凭,2004年正式创业。MaJoy公司总投资超过15亿人民币,茅侃侃占股份的25%,身价超过3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80后亿万富翁,现任MaJoy公司首席构架师兼首席运行官。
茅侃侃
1999年,北京育英中学出了一回“百年不遇”的尴尬。一个叫茅侃侃的高一男生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再不及格。按国家政策,他没有考大学的资格了。侃侃说,这不正好,咱就不学了。据说当时的年级主任为此头发都急白了一茬。居然出了这种人!
茅侃侃同学瘦得像一竹竿,脸色青黑,打扮嘻哈。每天睡4小时,或者两天连着一块儿睡8小时。还没结婚,可右手无名指一口气连带了两个白金戒指,一个老妈送的,一个女友送的。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钱柜和上岛咖啡。
那几年都是这么过的:早上5点半起床,骑车10分钟去学校埋头苦干,把当天作业全部消灭掉。上课的时候就心里琢磨晚上的事儿。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吃完饭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弄电脑,一直到12点。初一时瀛海威时空已经上线,他申请了做一个程序论坛的斑竹,最兴奋的事就是想出各种招儿去维持论坛的发展。周末就组织活动,把论坛的人招呼到一块儿聊天。那时候,侃侃带着校队横扫北京市的计算机比赛,遇不到对手。初三又迷上了山地车,每天放学后玩山地车到晚8点,然后再弄电脑到凌晨2点。
茅侃侃的思维习惯和行事作风就是在这个阶段成型的。他基本没有跟同龄人打交道,网上打交道的人都比他大七八岁。一块儿玩山地车的人也多是有工作的青年人,大家谈的东西就是要做什么样的生意,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很实际。除了那些表面化的嘻哈打扮,侃侃的思考和行为要比实际年龄老道得多。好多网友在见面以后,怎么也不相信跟自己网上聊天的竟然是个17岁的小男孩!
2000年,他连考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拿着这两个招牌在一家网站谋了个月薪3600元的职位。接下来3年里,足足换了有一打工作!从小网站、游戏公司、电视台一直换到政府事业单位;从研发、策划、市场、宣传一直做到节目制作。还自己开了家公司,给人家外包研发项目。这些年真是吃尽了苦头,把自己积蓄的20多万都当学费赔了进去,当然也见识到了各行各业、各阶各层的“道道”。
2004年底,茅侃侃又一次碰上一个曾经合作过的国有企业老板。当年为他做项目,从后台数据处理到市场推广策划,效果超出了老板的预料。这一回侃侃把闷在心里想了一年的MaJoy项目跟他交流: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两个人一拍即合,侃侃以智力入股他的公司,双方正式运营MaJoy,整体投资预计将要3亿。后来,茅侃侃跟石景山区政府和北京市科委做了专门汇报。
“干什么事情,你自己选择,但只要选了干什么,就一定要干好了!”这是母亲自小给茅侃侃强调的道理。在社会上混的时候,侃侃就常想这句话。香港黑帮片里常有一句话,“既然选择了黑社会,那就一只脚踏进了棺材里,你没法退出。”侃侃说,“就是这个理儿”。
朱德庸:不爱上学爱画画
他,才4岁时拿起画笔,25岁时已经红透宝岛台湾;他,一个自称是很闷的人,幽默仅仅是自己的一个特长;他,有过不愉快的童年经历;他,也被人们封号为“爱情先知”、“城市先知”;他,更让无数个人的喜怒哀乐溶解在他的作品里,总会让人将不快一笑而过……
他就是朱德庸。朱德庸是台湾著名漫画家,江苏太仓人,1960年出生于台北。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三专制电影编导科毕业。其漫画专栏在台湾有10多年的连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10年,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其漫画作品《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在内地青年男女中影响极大,拥有大批忠实读者。并且其作品被制成同名电视剧,受到许多人的喜欢。
朱德庸
今天的朱德庸幽默开朗,有他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对自己的“辛酸”往事,朱德庸早已释然,但他不能释怀的是“也许现在还有许多学生像我过去一样苦苦挣扎,有没有人帮助他们走过这个艰难阶段,希望幽默与漫画能给他们一点帮助”。
下面我们来看看朱德庸先生的童年回忆,和对特长的一些看法:
“学生时代,我一直认为自己笨。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学习障碍。人的学习接受能力有多种类型,我属于天生对图形很敏感,但对文字类的东西接受起来困难的那种。
念国中的时候,我完全无法忍受那种教育方式,就这样,像个皮球一样,被很多学校踢来踢去,就是最差的学校都不要我。记得我到一家很差的学校去考插班,训导主任真诚地问我:‘说老实话,你到底抽不抽烟?’我当时非常感动,碰到这么好的教师,像哥们儿一样诚心诚意对我,我要是骗他,那我岂不是很糟糕?我就说:‘抽过。’这话一讲,回到家就再也没等到录取通知。
我喜欢画画,从4岁开始,画画是唯一能让我娱乐松弛的。在学校里画,书上、本上,所有空白的地方,我都画得满满的,回到家里,也是画画,外面的世界我没法呆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因这个世界里有我的快乐。在学校里受了哪个教师的打击,敢怒不敢言,一回到我家就画他,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然后自己心情就会变好了。
父母为我也吃了许多苦头,他们动不动就被教师叫到学校去,听教师训话,还时常要带着我到各个学校去看人家的脸色,请人家收留我。尽管如此,但他们从不给我压力,一直听任我自由发展。爸爸更是经常裁好白纸,整整齐齐钉起来,给我作画本。后来我常想,假如我的父母也像学校教师一样带我学习,那我肯定要死掉了。
我观察人不会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常常是对看到的东西做反方向思考。看到一个人道貌岸然地走过来,我就想,假如这时候我突然跳上去,‘啪’给他一巴掌,他会怎么样?是马上愣在那里呢?还是发了疯一样狂怒?总之,他的反应肯定不会像我眼睛里看到的一样。有段时间,路上的行人总会看到一个自顾自笑的奇怪男孩。
光这样观察还不满足,我开始做一些‘小实验’,反复去按人家的门铃,按一次,马上躲起来,看出来开门的人的表情,等他回去了,再去按。把他一系列的表情跟我的想象做比照。想象力对我非常重要,我常常生活在自己的想象里。
学习电影专业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是读书被分配的结果,但读后感觉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属于‘电视儿童’,本身又是典型的图像型思维,学习电影还是比较合适的。当然,我从来没有间断画画,渐渐地,不断有媒体为我开设漫画专栏。后来还进入了台湾最大的报纸之一——《中国时报》。与电影相比,漫画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因为电影是群体的,而漫画非常个人化,只要自己专心就行了,同时还糅合导演、编剧等多种功能,例如,选择人物形象、动作,就像导演挑演员,而设计情节、对白,又像编剧的工作。而且画画除了会受到版面限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其他的干扰。
我于1985年开始在台湾成名。那时候正赶上我大学毕业要去服兵役,《中国时报》向我约稿,我埋头画了1个月,把一套《双响炮》交给报社,就去了一个很封闭的小岛参加训练。3个月后,父亲来信说,时报开始登了,每周3次。
半年后,我回到台北,才知道自己画的《双响炮》已经在台湾很红了。听很多人说,他们一拿到报纸,先看朱德庸的漫画专栏,然后才看其他内容。因为有关漫画作者的消息很少,以至于社会上不免诸多猜测,认为这是外国人画的。
虽然成了名,但有四五年时间我总是处在彷徨、犹豫中,因为我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要以画画为职业,这之前台湾从来没有一个专职漫画家。虽然从小喜欢画画,但我只是把画画作为爱好,成名可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有段时间,我边画边想是不是还可以从事别的职业,或者自己可能更适合干别的。就这样骑驴找马,随着画漫画时间的增长,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漫画的精髓,才对自己越来越肯定。我太太也鼓励我:‘假如台湾能出一个专业漫画家,那肯定就是你了。’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天生就是画画的。后来就辞掉了报社的工作,专职画漫画。
在台湾我是第一个将漫画人物做成公益广告的,台湾戒烟公益广告的主角就贴在每辆出租车的门上;第一个用漫画来制作商品广告片;第一个用漫画形象做信用卡;第一个将商场的雕塑用漫画形象来做;新加坡有一幅著名的壁画,三面墙都是漫画,那就是我做的。只要对传播漫画有好处的,我都做。因为漫画的魅力太大了,可用的地方太多了。
到内地后,我发现中国人自己的漫画市场还很不成熟,米老鼠代表的是美国漫画,日本人早就有属于自己的漫画,而且已经发展了60多年,假如中国人自己的漫画市场发展不好,外国漫画进来是很容易的事,而且影响会很大。
我没给自己定太多实际的目标,我只有一个模糊的梦想:中国人这么多,总该有自己的漫画、自己的漫画市场,我要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盖茨:不爱大学爱电脑
比尔·盖茨是知名的全球首富,是美国非常有名企业家、慈善家,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1995~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有钱人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的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福布斯》杂志2009年3月12日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资产重登榜首。
他最近曾在美国国会强调改进美国教育制度的重要性。
盖茨表示:“有太多的学生在中学毕业时未能掌握一些他们在21世纪的经济环境中取得成功所需的基本技能,更不用说为大学和职业生涯将碰到的困难做好准备了。”
比尔·盖茨
学校还有其他好处,例如你遇到的人。2000年,10亿美元级富豪史蒂夫·鲍尔默(SteveBallmer)从盖茨手中接过了微软首席执行官一职。当这两位在哈佛上学时,都住在同一幢宿舍楼里。
有人说盖茨大学辍学去创业,可见学习与成功是无关紧要的。实际上盖茨从来都是一个好学上进的青少年。不读大学并不是不爱学习。
盖茨少年时候,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了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读书成了他打发精力的好方式。他十分喜欢他家不远一个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得男孩中的第一,偶尔也会勇夺总冠军。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的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