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老师与学生无法合作学习
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原来的“自我学习”,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在上面问,学生在下面答。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思维的对话、灵魂的碰撞、情感的交融。而有效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一个老师面对众多学生个体差异时的不足,有助于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5.情感缺失
情感缺位也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比较严重的问题。课堂气氛呆板、沉闷,每天的教学过程都是一样,学生为了考试与升学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听去记,这使得一部分同学每天懒洋洋地上学,筋疲力尽地回家。获得未知的东西本来是如饥似渴的事情,现在反而是一种负担,而不像儿童时期那样问这问那。
教学过程假如理解为一种活动的话,活动的主体之间及主体与客体之间不仅包括认知信息的流动,也是情感信息的流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老师只注重知识性信息交流,而忽视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意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致课堂沉闷,学生是心力交瘁硬着头皮去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拖堂”使人疲倦
“拖堂”现象在很多学校相当普遍的存在。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些颇具规模和级别的公开课、示范课上,老师“拖堂”也屡见不鲜。“拖堂”危害极大。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未导致广大老师和有关教育职能部门的足够重视。下面讲讲拖堂的危害。
(1)学生普遍不满。笔者曾就“拖堂”问题在几所学校进行过不同形式的调查,结果十之八九的学生对此牢骚满腹。本来课间才10分钟,哪位教师把讲课时间往后那么一“延”,另一位再向前那么一“伸”,两头这么一夹,还能留给学生多少时间?有时学生连上厕所的空都没有了,更不用说休息休息,活动活动,为下节课做准备了,搞得学生很被动,很忙乱。实际上学生特烦拖堂,多数是敢怒不敢言。因受注意规律的支配,拖堂的这段时间内,实际上是说者有意,听者无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最近在某中学看到一摞学生评价老师的调查表。在“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教师”问号后面,一半以上学生填写的竟是“不拖堂的教师”和“拖堂的教师”。
说实话,孩子所不喜欢的拖堂教师,大多是责任心极强的教师,其中有的还是优秀老师。拖堂的教师实际上是很辛苦的。一天要讲几堂课,每节课讲了几十分钟,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两腿发麻;而下课铃响后,仍然坚持再讲几分钟。可一番辛苦换来的却是学生的抱怨,这又何苦呢?
拖堂教师是否想到,孩子一天那么多的课,课间只有10来分钟,哪个学生不想抓住这短暂的机会,像一首歌唱的那样,看看蓝天,看看绿树,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大脑;或去操场上逗逗乐、拍拍球、做做游戏等。不仅如此,学生更要利用这段时间,去喝口水,去上厕所。教育部门和学校之所以把一节课时间规定得很死,正是考虑到孩子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课间10分钟的休息,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教育规律,体现了青少年成长规律。
拖堂教师是否还想到,你也许是在利用课间这几分钟把该讲的讲了,认为讲了就实现了备课的教学目标,讲完了,也就问心无愧了。这可是为学生好呀!可你们在乎学生的反应吗?你们想到教学效果吗?你们讲的内容学生听进去了吗?
(2)影响其他老师上课。有时下课了,某老师还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直拖到有事想到班里去的教师或下一节课的教师面露愠色地恭候在教室门口了,其场面之尴尬不言而喻。为此闹矛盾和意见的也不在少数。
(3)有损师表和校风。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可教师在工作中拉拉蹋蹋,上课拖堂,那只能使学生的行为与老师的教育背道而驰,养成不良习惯、形成怠惰风气。
(4)学习方面:①下课铃响后,别的班级的同学追逐打闹的嬉笑声、喧哗声令人心烦,没有心思继续听下去,有时强迫自己听讲,效果也很差。②“拖堂”后遇到没搞懂的问题,在上下堂课时也不定心或耳边还回响着上堂课教师所讲内容。③“拖堂”时间里,教师讲得快,所授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往往是草草了事,使学生们学习中的问题越来越多。④学生来不及做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5)情感方面:①学生们对经常“拖堂”的教师,上他的课时总好像有一种负担,有时甚至讨厌这门学科。②“拖堂”后,学生总是认为课间时间没休息到,心里有一丝不快感,甚至对“拖堂”教师产生反感情绪。③同情“拖堂”教师、更能理解“拖堂”教师的苦心,但同时又不愿意教师“拖堂”。
(6)生理方面:①连续的讲堂、持久的学习,学生们早就盼望能利用下课时间调节大脑。下课铃声一响,就有一种自然的放松感,听课的注意力很难集中。②坐的时间长了就有一种浑浑噩噩的感觉,或有点按捺不住想出去运动运动,调节一下心态。③有时想上厕所,因“拖堂”而非常尴尬。④连续的上课,眼脑等发胀、疲倦。
(7)其他方面:值日生在快要上课时才能擦黑板,其粉笔灰尘污染了教室内的空气,也影响了其他任课老师的上课情绪。
“满堂灌”要慎重
北京中小学课堂教学2004开始实行新的课堂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标准里首次增加了讲堂气氛、学科特点等评价项目。上课使用“满堂灌”方式授课的老师,还将被“亮黄牌”以示警告,“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将在北京绝迹。
毋庸赘言,“满堂灌”的确引起了教学效果的“少慢差费”(叶圣陶语),在学校教育中,它已成为很多需要抛弃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代名词。然而,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满堂灌”式教学法是否真的毫无是处了呢?真的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非得让其“在课堂上绝迹”了呢?
翻开中国历史所看到的传统教育所创造的辉煌,以及国外很多地方都在学习、参照中国基础教育的事实,都证明了传统教学法的合理性。课堂教学是一种讲效益、有目的的活动,作为知识的传授和信息的交流,以讲授法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法仍然不失为最符合效率原则的方法之一。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育要改革,要创新,但并不等于要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式,很多新课程课堂上常用的合作讨论、探究等教学方式,效果自然不错,但并不是所有知识都有必要并适合去探究的,如一些专题知识、人物背景、知识间严密的逻辑推演等,离开了讲授法,让学生独立去自主建构,有时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是课改的方向,但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之间相互处理,显然是不现实的。
一位校长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颇为自得地说:“我要求每位老师每节课讲解的时间不超过7分钟。”这种提法显而易见是极不科学的——老师面对的不是一台台可以机械操作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智力、年龄、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有许多新的生成,硬性规定每节课只能讲解多少时间,不过是给老师套上沉重的枷锁。事实上,一节课是讲还是不讲,讲多少时间,应该依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决不能搞“一刀切”。
如此看来,“讲”并不是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动力的罪魁祸首,必要的知识讲述绝非可有可无,“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无关是非,关键还在于老师授课的水平和艺术,此外还要注意把握好度,切不可过头,否则就成“满堂灌”了。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情趣横生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以课堂主人的姿态出现,传统教学法也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教育体制的问题
先说一个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桂冠荣誉许多时候都属于中国的学生,甚至已经可以说是中国的专利了。同样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奖,但至今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席位。
多遗憾。这说明中华民族、中国教育的悲哀。美国人可以把电脑打造得像傻瓜人脑一样的灵活,而中国的教育却每每把人的大脑变得像电脑一样的死板。
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是因为人类善于发明并利用工具,即我们的祖先所说的“善假于物”。
但是曾几何时,中国的教育却把这个原则给忘掉了。可能许多学生都可以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可是他们是否真的懂得其中的深刻哲理?
曾几何时,学生的大脑已经变成了一个存放死知识的硬盘!
曾几何时,学生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学习的工具!中国的学生那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他们大脑里储存的东西让许多外国人汗颜。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必需的呢?有多少是垃圾呢?有多少纯粹是负担?这知识的世界,本没有垃圾,只不过是资源放错了位置,或者我们没有利用好罢了。
因此中国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学生利用资源上呢?机器可以做的储存和计算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学生辛苦去记去背呢?
有一篇文章,是一个物理学家的妻子写的。尽管她的丈夫在学术上取得了许多了不起的成绩,让许多人仰慕,然而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根本就不懂得放松自己和享受生活。然而想想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许多都是懂得生活的。
例如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奇才,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然而他的生活并全部都是物理。他酷爱艺术,特别是音乐,小提琴还拉得很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荣誉吗?不是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快活的生活着,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和朋友。
而中国的体制教育似乎忘记了这些人的功能。
体制中的具体问题
(1)课堂上教师可以随便说话,同学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教师进行提问和回答,强化了纪律,却忽略了同学的个性和自由。
(2)学习科目多,作业量很大,老师无法令同学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同学对学习产生厌烦。
(3)多方面限制同学的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包管”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用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同学,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行为。
(4)考试太多、同学压力过大,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同学作风,即便是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只能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
(5)学校不考虑同学的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同学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每年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同学和学校之间,同学本身应定位为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同学的利益为第一位,实际上,有多少学校能让同学满意呢?
(6)教育过于僵化,通过一味填鸭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学子们苦不堪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同学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同学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假如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不给同学减压,是很难改善厌学情绪的。
(7)纪律是关乎一个社会环境稳定的一个规范和规章制度,是以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的,并不是某个学校领导或者老师,为了自己管理方便而漠视同学感受然后定的。同学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在讲堂上保持肃静……这样的环境和规章制度实在有点沉闷。
(8)乱收费问题。这个问题是最敏感也是广大同学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校用分数来为自己提高档次,用分数线来向同学收取钱财,动辄几千几万的所谓“借读费”实在令人不满。学校需要建设,那是学校自己的发展,试问学校的建设壮大又为我们的同学带来了什么?同学真的因为学校的扩建,学校的拼命敛财而获得成绩和知识的提高了吗?
(9)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的存在令广大家长头痛不已,某些老师为了在工资之外赚些外快,甚至上课的时候不把知识全部讲完,待到补习班再一一点明知识要点。知识是学校提供的,却被老师倒卖升值,这种现象实在不符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形象。
(10)早恋、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目前比较敏感的话题,然而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为同学在青春期的年龄,都是在读书,因此校内的性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大责任,有些同学直到结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因为接触了不正确的性教育走上歧途。一味的隐瞒压制,是不能让同学们明白真理的。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花季的同学最困惑的时候,最需要老师的教育和指导,这样的教育,才能让这些尚且懵懂的同学走上正途,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
(11)叫家长。同学一旦犯了什么过错,就要叫家长,把责任一把推到家长这里。的确,在教育上,家长的确要比教师方便许多,然而,许多老师似乎把叫家长当成威胁同学的“杀手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