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9199000000006

第6章 奇胜篇(1)

出奇制胜术

【心理战术】

抓住人们喜欢新奇的心理特点来战胜对手的心理战术。

《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这是明代刘伯温的精确概括。

社会经济愈发展,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愈向新的方向延伸,只有推陈出新,出奇制胜,企业才能占领市场。

【经典案例】

巧布流言

秦桧做宰相时,有一段时间临安市场忽乏铜钱,以至造成货物积压,销售不畅。知府不知如何是好,就告诉了秦桧。秦桧大笑道:“这事太好办了。”立即召负责财政的文思院官员来见。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刚刚接到圣旨,准备改变钱法,现行铜钱一律废止不用。”又约第二天中午具体商议。

官员们得到这个消息,连忙将自家尚存的铜钱尽数携到市场买成货物。富户人家很快听说了此事,也纷纷拿出贮存的全部铜钱投放市场购粮。一时间,物价大贵,铜钱奇多。过了几天,并无“圣旨”颁下,而市场交易已恢复正常。

“好来西”谋略

浙江武义县的好来西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乡办企业。在短短的7年间,这家公司已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1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年生产100余万件中高档服装服饰用品,产值5000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的著名企业。

“好来西”诞生的第二年,即1985年,就在海口办起了第一个窗口企业,此后又在海南、香港、深圳等地采取联营、合资等形式办起了10个好来西分公司。创办这些窗口的目的,就是搜集国际、国内服装市场的信息。企业发展靠产品,产品开发靠信息。抓信息的结果使“好来西”每年开发200多个新产品,还使“好来西”成为国内唯一生产成套现代服饰的企业。

企业都懂得开辟市场,但“好来西”有其独特手腕,就是在全国各地设立“好来西精品屋”,派职工去站柜台。如今,“好来西”在北京、天津、西安、南京、武汉、南昌、长沙、哈尔滨、杭州等地开设的精品屋已达20多个,站柜台的职工200多人,每年的费用相当“好来西”服饰有限公司全年利润的60%,站柜台的职工人数是“好来西”一线工人的1/3。“好来西”产品通过精品屋不但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见面,还可批发给所在城市的其他商场。这200多人的销售网使“好来西”在全国销售服装服饰产品100万件(套),销售额达4500万元。

1991年6月,“好来西”的领导突然下令全线停产,集中400多名一线工人,将待发的7万余件衬衫全部返工,而返工的原因是为了清除衬衫上几个不起眼的线头。返工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付出工本费30多万元。

“好来西”对产品质量就是这么认真,从来没有含糊过,他们不仅投资购置了440套国内外80年代的先进设备,还从设计、面料、加工等环节上制定了一系列严格量化的质量标准,连衬衫领子洗后出现气泡这类小问题也不放过。从1989年起,“好来西”衬衫先后获部优、省优和浙江省服装行业唯一的精品奖。

正因为如此,“好来西”有限公司推出国内企业中很少能生产的100多元一件的高档衬衫时,人们并不吃惊,因为“好来西”的产品确实值这个价!

1992年3月初,“好来西”从浙江武义开进北京城,并且在闹市区的王府井百货大楼、西单商场及外宾购物中心友谊商店摆下“擂台”。

北京是名牌高档产品云集之地。要将产品打进北京市场,不但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好来西”自信“实力”已经具备,至于勇气,“好来西”从来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一系列公关活动的配合下,“好来西”在首都一流的购物场所与进口的金利来平起平坐。

“出奇”又“制胜”,“好来西”很快就博得了北京市民的欢心。在“三八”妇女节这天,不少首都的女士们将自己买衣物的钱购买了“好来西”男式衬衫送给自己的先生。从4月起,在北京开设的几个好来西精品屋,日销售额均逾万元。这种发展势头,有关人士预言,好来西服饰有限公司的产品,一定能在北京市场的“擂台赛”中独占鳌头。

标新立异的地中海俱乐部

法国地中海俱乐部,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体育和海底运动爱好者的协会,20年后,它已成为一个遍及五大洲的旅游和度假的跨国公司,号称“太阳帝国”。追求新奇,顺应潮流,是它获得成功的奥秘之一。

公司总裁特里加诺利用自己在世界各地旅游之机,掌握各种时髦的新玩意儿。当瑜伽兴起时,地中海俱乐部就教会他们的游客们;当训练班变得时髦,他们就组织起网球、高尔夫球、骑术等各种训练班;当电脑之风兴起时,他们就把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度假村信息中心对游客开放;当大家想减肥的时候,俱乐部便在法国的维特尔开设健身中心。特里加诺和他的智囊团总是千方百计地标新立异。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地中海俱乐部改变了只为“成年人”服务的形象。1975年,特里加诺发动了一场广告宣传战,组织探险旅行,用稠密的、美感的、能引起幻想的图像以及模特富有魅力的青春美来招揽青年顾客。1982年特里加诺还组织了政治接触旅游。他为里昂郊区的少年犯组织了夏令营。由于他的成功,1983年密特朗总统授予他组织1989年万国博览会总特派员的头衔。

海底酒店

在美国,好几个地方兴建一种新式的海底酒店和游乐场。1985年夏季,在乔治镇东部海岸的加勒比海开设的朱丽海底旅舍,宣称是为纪念一位作家朱丽·维妮的,因为这位女作家曾经写过一本《海底下的二百个同盟》的书,十分有名。

海底酒店是利用一艘长达50英尺(1英尺=03048米)的旧船进行改建的。这旧船曾一度用作海洋实验室。改建后的海底酒店设有两间套房,1间多用途的房间和1间“过渡房”。住酒店的旅客可以在“过渡房”内换衣服,然后才进入客房。每个房间可容纳4个人,一切必需的生活设备应有尽有。海底酒店非常宁静,又很舒服,房间有大玻璃窗,就像住在海底“龙宫”一样,可以见到海底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装备的氧气装置可以使游客在附近海底游览、散步和猎取海洋生物。

别具一格的海底酒店,从开工修建那天起,就招揽了大批游客预先登记住店,尤其是那些热恋的男女,为了度过罗曼蒂克式的蜜月,更是争先恐后前来登记住宿。

可乐大战

“清凉饮料之王”可口可乐被视为美国活力的象征,在美国,甚至可以作为外交政策的工具。这种饮料,当前遍及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每天销售3亿瓶。到1986年5月8日,正好是这种饮料100周年诞辰。

一般说来,如此畅销的饮料就不用考虑推销的谋略了,但是,1985年4月,可口可乐公司却突然宣布要改变沿用99年之久的老配方,而采用刚研制成功的新配方,并声称要以新配方再创可口可乐在世界饮料行业中的新纪录。这是轰动美国的一条大新闻。对于新配方,该公司用3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进行了20万人次的回味调查和饮用试验,其中5596%的人认为新配方味道较好。可口可乐公司为了赶制新产品,连夜加班,争取早日将新可口可乐送往美国各地。

但当新配方的可口可乐推出后,却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公司每天收到无数封抗议信件和多达1500次以上的抗议电话,有人还为此举行了抗议示威。这种情景可乐坏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公司的老板。几十年来处于劣势的百事可乐,这次可要乘机大显身手了。

百事可乐公司首先炮制了一个30秒钟的电视广告节目。广告的内容是,一个眼神急切的妙龄女郎盯着镜头说:“有谁能出来告诉我可口可乐为什么这么做吗?他们变味了,因此我要开始喝百事可乐了。”姑娘于是喝了一大口百事可乐,说道:“嗯嗯嗯,现在我知道了它的滋味。”百事可乐公司把电视广告制成了录像,向空中播放。不久,还拍成了电影。百事可乐的广告部的主任说:“这个机会对我们来说像是一个大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争取那些铁杆的嗜饮可口可乐者。”

正当百事可乐公司老板乐不可支时,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突然宣布,为了尊重老顾客的意见,公司决定恢复老配方可口可乐的生产,并改名为“古典可口可乐”;同时考虑消费者的新需要,新配方的可口可乐也同时继续生产。消息传出,美国各地的可乐爱好者为之雀跃,老顾客纷纷狂饮老牌可乐,新顾客竞相购买新可乐。一时,新老可乐的销量比往年同期上升85%,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每张猛涨了257美元,而百事可乐公司的股票却下跌了075美元。

透过竞争,可以看出两大可乐公司各自施展的谋略。就拿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改用新的可口可乐配方并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而是一种推销商品的谋略。当新配方引起顾客强烈抗议以致使他们处在四面楚歌的包围之中时,可乐公司的董事长突然宣布新老配方一起上马的决定,从而取得了很大成功。百事可乐公司的谋略也非同一般,为了争夺市场,他们不惜花巨资做广告,并且动用了银行、政界的力量为之宣传。1985年,百事公司就力邀了美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为之做广告,向美国人民介绍不含咖啡因的百事减肥可乐。为了讨好年轻人,其还专门把饮料制成青年饮料,可见其用心良苦。

新兴的越南战场旅游业

人们一谈起越南就会把它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现在,这个长期饱受战争蹂躏的民族平静下来了。世界各地喜爱观光的人,怀着对战争的好奇心,纷纷来这儿旅游。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特别是参加过越南战争的美国军人,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促使他们加入旅游大军。

战场旅游景点之一是胡志明市市郊的地道网。地上,星星点点地躺着当年战争遗留下来的坦克、大炮、战车和各种各样的武器。那滚滚的浓烟、坦克炮台上殷红的鲜血都是当地旅游部门的员工精心制作出来的,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美国人在越南交战近10年,但一直未能侦察到越军隐蔽指挥部所在地。今天这个绝密的地下指挥部已向公众开放了。

商店里出售着形形色色的战争纪念品,如多功能军用小刀、防毒口罩、美军身份识别牌等。路边的小屋里,裁缝们热情地给客人们量体裁衣,制作军服。游客们穿上刚做好的军服,佩戴着租借的武器,在当年的战场上,摄下令人难忘而又发人深省的镜头。

蓬勃发展的战场旅游业挣取的大量外汇给越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战争给越南带来了灾难,也给越南带来了财富,这也许是那些入侵者给越南人的一种战争补偿吧。

奇货可居术

【心理战术】

抓住人们“以稀为贵”的心理,囤积奇货来谋取利益的战术。

奇货,稀有的货物。居,存储,囤积。奇货可居,指把稀有的、短缺的商品储存起来,等待高价时出售。

“奇货可居”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物极必反。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序》中指出:“物贱之征贵,物贵之征贱。”低贱的东西,如果供应量不足,达到一定的极限,也就会由贱而变贵。贵重的东西,如果供应量超过了一定的极限,反而会变低贱。要想居奇货的经营者必须具备识别这两个极限的“慧眼”和同时大进大出的胆略。

【经典案例】

慧眼识奇货

法籍华人成之凡女士是巴黎知名的珠宝首饰收藏家。她认为收藏珠宝、金银首饰,要买有签名的、名家设计的,既可保值,又可升值。

20世纪50年代,成之凡女士刚到法国,偶然在一家金银首饰店见到一枚金戒指,并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就这枚金戒指的含金量来说,并非4个“9”(即9999%)的24K黄金戒指,只是18K的金戒指,这一点并不起眼,尤其是对有钱人来说,更是不屑一顾。

可是这枚外形像蜗牛的18K金戒指,在内壁刻有制作年代、号码和设计师的名字,这一点对于识货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没有吸引力。

成之凡女士深知这枚金戒指的收藏价值,便毫不犹豫地掏出6000法郎,买下了这枚金戒指。戒指至今戴在她手上,视为奇货可居,即使现在用6万法郎也是买不到的。因为,随着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科技的发展,金银首饰大多是机器生产的,每一种样式千篇一律,数不胜数。而手工制作的金银首饰愈来愈少,况且具有强烈的个性,多不雷同,价格昂贵,即使在国外,也多半是有钱人才专门定做,成之凡女士那枚戒指,现在便成了古董,其价值可想而知了。

1970年成之凡女士逛巴黎市场,偶然发现了一种银制发卡,制作年代是1900年,当时法国有一股崇尚东方文化的思潮,发卡设计样式像白菊花,是日本人所喜爱的,当时很便宜。成女士一口气把巴黎小店出售的这种发卡统统买回来。这个举动当时使许多人感到奇怪。1973年,巴黎有人发现了这种发卡的价值,到处去买。可是巴黎市场已没有货了,成女士囤积的这种发卡成了高价出售的宝物。

买断策略

日本有一家专门制造妇女针织品的公司,其获得了传奇性的发展。在高级服饰的行业中,这家公司的销售量最大。他们只负责筹划、设计,然后把服装样品交给厂商制造,再钉上本公司特有的商标,专由一家妇女商店销售。这似乎是一家靠创意赚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