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史上传奇丛书: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
9199500000022

第22章 近代中后期的军事远征(1)

§§§第一节反法同盟征伐法兰西

进入19世纪,法国一跃成为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这支新兴的政治力量招致了欧洲大陆与英国传统保守势力的打压。然而,在战争的前期,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军队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加之军事天才拿破仑的出现,使得保守势力组成的反法同盟节节败退,数次缔约瓦解。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深入引起了欧洲封建君主国的恐惧。为了扼杀革命,同时也深恐法国更加激烈、更加彻底的革命会诱发英国人民起来反对当局的统治,1792年初,普鲁士和奥地利率先结成同盟出兵干涉法国,英国则乘法国内部发生革命之机夺取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从1793年到1815年,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先后组成7次武装干涉法国的军事同盟。而就战争形势的走向可以将反法同盟战争分为两大部分,在前四次反法同盟战争中,法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

(1)土伦之战

1793年8月,盘踞在法国南部土伦城内的保皇势力,占领极具军事政治价值的土伦港等城市,并与奥地利、普鲁士、英国、荷兰、西班牙和撒丁王国等国组成的反法军事联盟相勾结,将土伦要塞和拥有30余艘舰只的法国地中海舰队,拱手交给了英国和西班牙人,使这个港城成了国内外封建专制势力的堡垒。 土伦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城郭和10余万居民,整个港湾由里卡尔半岛分隔为内港和外港,形成“葫芦状”地形,里卡尔半岛处于蜂腰处,地位重要。为了阻止政府军进攻,1.7万名反法同盟军和法国王党军队,环整个内港沿岸设防,并在里卡尔半岛构筑了多棱形炮台和两道环形步兵防线,形成据一垒而阻千军之势。英军称其为“莫格内夫堡”。 法国革命政府调集革命军围攻土伦,但几次进攻都遭受挫折。拿破仑颇有见地地提出,攻陷土伦必先攻占里卡尔半岛,而攻占里卡尔半岛必须首先克服莫格内夫堡。为此,他向萨里切蒂提交了一份首先以里卡尔半岛为主攻目标,尔后攻陷土伦的作战计划,以及最大限度发挥炮兵火力优势支援步兵攻击的实施方案。在军队中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革命政府特派员萨里切蒂立即予以批准并呈报当时革命政府的公安委员会。 并任命他为围攻土伦的革命军队炮兵指挥官,不久提升拿破仑为少校。 11月下旬,公安委员会批准了拿破仑的计划。12月中旬,围攻土伦的共和军增至3.8万人。进攻发起之前,围攻土伦的总指挥杜哥米尔将军指定拿破仑全权指挥炮兵。12月16日,总攻开始。拿破仑指挥炮兵向联军的炮台和阵地发起猛烈轰击。在经过长时间的炮击之后,步兵发起全面冲击。联军和王党分子猛烈抵抗,战斗异常激烈。是夜,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共和军利用夜暗分3个梯队向莫格内夫堡发动连续攻击,结果遭到联军的抵抗,进攻受挫。第二天,共和军指挥杜哥米尔将军亲自率领预备队向莫格内夫堡扑去。在炮火的猛烈支援下,一举突破联军的第二道防线,冲到莫格内夫堡背面的后门。经过一场惨烈的肉搏之后,联军的步兵和炮手被杀得精光,莫格内夫堡终于被法军攻占。拿破仑随即指挥半岛上的所有火炮,向土伦城和停泊在港湾里的英国、西班牙舰船猛烈轰击。英、西海军抛弃法国王党分子驶离土伦港。土伦城内被困的王党分子也在极度恐慌纷纷逃离。次日土伦即为共和军占领。

(2)第一次反法联盟战争的结束

共和军收复土伦港的同时,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1793年9月6日,法军在翁斯科特击败了英国—汉诺威军队1.3万人,取得了雅各宾派执政以来的首次胜利。法军虽训练不足,协同很差,但凭借着高昂的热情和顽强的斗志打败了反法联军。10月15日,5万法军在瓦迪尼大败奥军,迫使其放弃对莫伯日的包围向东撤退。此后,法军在北部边境掌握了主动权,在摩泽尔河和阿尔卑斯山方向也转入了进攻。1794年,双方都制定了新的进攻计划。联军企图向索姆河方向进攻,威胁巴黎;法军则计划乘胜追击,再度征服比利时,6月间双方进行了一系列交战。6月26日,法军与奥地利军在弗勒吕斯进行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此战后,法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共和军乘胜追击,大踏步前进。联军向安特卫普、布雷达方向节节败退。7月10日,法军攻占布鲁塞尔;27日攻占安特卫普。英军被迫从海上撤回本土。法军乘胜挥师渡过莱茵河,围攻美因兹,并攻入荷兰。在阿尔卑斯山方向,法军先因作战经验不足,屡遭败绩,后调整军事制度和编制,任用得力将领,形势大为改观,不但把西班牙军队赶出了法国,还攻入西班牙,占领了圣塞瓦斯蒂安等地。此时欧洲局势发生重大改变,1794年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在瓜分波兰的问题上因交易不均而导致不和使得反法联盟崩溃在即,而同时随着热月政变的发生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也趋于结束。1795年4月4日法普签订《巴塞尔和约》,之后又在同年分别于5月16日和7月22日法国与荷兰、西班牙签定和约。至此第一次反法联盟已经瓦解。

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

(1)穿越圣伯纳德山口

奥地利由于处于均势优势而拒绝和谈,热那亚方面的法军告急。拿破仑下定决心学习古时汉尼拔之所为,冒阿尔卑斯大山的一切危险和困难突入意大利。为了比较容易搜集行军所需粮秣储备,使进军能够更迅速地完成,以及使敌人摸不清行军目的,拿破仑命令军队采取不同路线分四路前进。他自己率35 000人的主力,携带大炮,翻越大圣伯纳德山口,另有5 000法军穿越小圣伯纳德山口,与主力会合于奥斯塔。1794年5月15日,各路队伍均已出动。拿破仑所率的这支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军队任务最为艰巨,它载负着战斗所需的全部军火,包括40门野战大炮在内。由于道路条件恶劣,部队只能沿一条道行进。漫长的队伍犹如一条灰色的长蛇,在高山深谷中缓缓移动。到了圣伯纳德,道路消失了,到处是悬崖峭壁和深深的积雪,部队只好攀登怪石嶙峋、堆满积雪的山脊强行前进。5月16日,法军前锋抵达秀丽的奥斯塔山谷,其他部队迅速地接踵而降。到这时为止,拿破仑的军队不曾遇到任何抵抗,奥军完全被蒙在鼓里。17日,法军抵达沙蒂隆。在这里遇上了小股奥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法军,奥军惊慌失措,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方向也会冒出一支法国军队。由于仓促应战,再加上兵力悬殊,奥军很快败北而逃。

(2)马伦哥之战

1800年6月4~9日,法奥两军在喀斯特姆奥和尼斯两地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大胜,歼敌1万余人,自己却只伤亡几百人。拿破仑抓住时机,迅速调整力量,把主力2.7万人集中在托尔托纳北面的沃盖附近,认为那里将是法奥两军大战之地。同时,他又命令得力大将德赛率领一支部队前往托尔托纳以南,堵截奥军退路。这个计划差点使法军全军覆没,因为拿破仑没有想到,法奥两军大会战出乎其预料在亚历山大里亚东南的一个小村庄马伦哥打响了,而他的部队却派往别处!6月14日,他在沃盖等奥军,马伦哥却传来消息:法军大败,战略要地马伦哥、卡斯特尔切利奥洛失守。奥军全军出动,向法军压了过来。拿破仑迅即赶往前线,指挥作战,但因兵力有限,法军处境危险。拿破仑却镇定自若,沉着指挥战斗。双方激战之时,法军援兵及时赶到,法军士气大振,勇猛进击敌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霍恩林登之战

1800年12月2日,法国莱茵集团军与奥地利多瑙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安普芬遭遇。法军的任务是将敌军赶过因河一线;奥军的任务则是在因河和伊萨尔河之间推进并占领蒂罗尔。遭遇战中法军失利。初战获胜使奥军滋长了可以轻易取胜的心理。奥军根据侦察到的情报得出法军已开始向伊萨尔河对岸撤退的错误结论,据此奥军展开追击。奥军分四路向安青挺进。追击法军穿过林地,但道路崎岖不平,而且奥军组织涣散。与此同时,法军于12月3日拂晓在霍恩林登村外占领了阵地。战斗队形成两线配置:第一线3个师,第二线1个师,骑兵在两翼;另有2个师实施迂回机动战术并突击奥军左翼。晨8时许,奥军先头部队走出森林,在霍恩林登村外突然与全部法军遭遇。因地处森林,缺乏道路,奥军不能同时将其全部兵力投入交战,其左路在行进中又遭到法军1个师的攻击,未能与主力汇合。法军完成迂回机动并从后方突击敌军之后立即转入总攻。从正面和后方同时发起突击,决定了交战结局。中午前,奥军战败,在法军追击下开始向因河退却。翌年2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同年10月,法国又分别同土耳其和俄国签订了和约。英国因丧失同盟国,被迫同法国签订亚眠和约。第二次反法同盟实际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

(1)乌尔姆战役

按照第三次反法联盟的计划,奥地利将其主力集中于意大利和蒂罗尔,其多瑙河军团开进巴伐利亚。为与奥军联合行动,一支俄军由乌克兰向奥地利进发。1805年8~9月,拿破仑调动法军前往莱茵河,并下达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军的任务,首先歼灭9月22日前在伊勒河和多瑙河畔展开的奥军多瑙河军团,尔后歼灭自乌克兰而来的俄军。9月25~26日,法军渡过莱茵河。拿破仑以假情报迷惑奥军,使其对法军主要突击方向产生错觉,又以部分兵力从正面佯攻,主力则迂回奥军左右两翼,向因戈尔施塔特和多瑙沃特发起进攻,以合围奥军。10月6~8日,一部分法军强渡多瑙河,重创奥军右翼和前来增援的奥军,尔后作为对付俄军进攻的掩护部队向慕尼黑推进。另一部分法军由东北和南面纵深迂回麦克军团主力,切断了奥军向维也纳和蒂罗尔退却的道路。10月14~15日,法军完成了对乌尔姆地域奥军的合围。10月10~12日,被围奥军试图向波希米亚突围不成,遂于10月20日投降。俄军则巧妙撤退,避免了失败。

(2)奥斯特里茨战役

乌尔姆战役后,整个战局的形势对于法国来说依然十分严峻。乌尔姆大捷的第二天,英国皇家海军就在特拉法加海战中打败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确保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引起了巴黎的恐慌。从乌尔姆撤退下来的俄军和增援部队以及俄皇奥皇的直属部队会合后,兵力超过法军,随时可能反扑。法国人此时远离后方,后勤供应紧张。情报显示普鲁士也即将加入反法同盟,一旦普鲁士参战,法军将腹背受敌。拿破仑需要迅速歼灭俄奥联军,一举确立胜势。1805年11月21日,拿破仑率领3个军进驻奥斯特里茨,准备在此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虽然此时法军在兵力上呈劣势,他相信联军凭优势兵力发动进攻就会彻底打破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为了确保对手上钩,拿破仑采取了一系列迷惑手段。先是在谈判中故意示弱,接着让部队做出准备撤退的假象。最后又走出大胆的一步:主动放弃位于战场中央的战略要地普拉钦高地,将自己的右翼彻底暴露在联军面前。与此同时,命令增援部队火速赶来增援。他们一旦到达,法军总兵力将达到73000人,足以和联军匹敌。12月2日凌晨6点,激战首先在南线爆发,虽经反复易手,但联军始终无法彻底占据阵地。在北线,联军发动了数次猛烈的攻势,但在法国步兵,骑兵和炮兵的协同防守下,都被打退,上午10点30分,法军发动反击,一举将联军赶出北方战场。在南线和北线展开激战的同时,法军一部乘着浓雾的掩护,推进到普拉钦高地脚下静静潜伏,等待着进攻的信号。战争开始后不久,俄奥联军一个纵队开始离开普拉钦高地,加入对南线的攻击,普拉钦高地兵力空虚,在此蛰伏已久的法军精锐士兵一举冲上普拉钦高地。俄奥联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法军轻易地粉碎了驻守俄军的抵抗,占领了高地。为了避免被彻底分割的命运,俄罗斯近卫军做孤注一掷的反攻。拿破仑也将贝西埃指挥的近卫军投入战斗。战局一时呈胶着状态,但随着法军增援部队源源不断赶来,俄罗斯近卫军终于支持不住,全军溃退。到了下午2点,普拉钦高地上尸横遍野,拿破仑完成了他分割联军的计划,联军的中路彻底被击溃。不久重整后的法军从高地开往南线。南线联军很快就被这最后的一击打垮,奥斯特里茨战役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