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妥善应对灾难
9202100000021

第21章 户外活动篇(2)

雾的形成,和云形成过程相似,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因此,雾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大雾经常造成高速公路封闭、航运中断、机场关闭、航班延误,甚至引发重大交通事故,上面的例子就是明证。我国的航班、道路、地铁、公交、铁路和长途客运也有受到雾的极大影响的事件,以北京为例,2008年12月1日,首都机场计划起飞700余架飞机,几乎全部延误,另外,备降在外地机场的飞机也都没有回京。

在大雾天气,人们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根据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活动计划。比如,大雾天气就不宜进行体育锻炼。有些人锻炼身体很有毅力,不论什么天气,从不间断。其实,有毅力是好事,但天天坚持也未必正确,比如雾天锻炼就有些得不偿失。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会变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或亚硫化物,氯气水解为氯化氢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为氟化氢。因此,雾天空气的污染比平时要严重得多。还有一个原因也需要强调一下,那就是组成雾核的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并容易在人体内滞留,而锻炼身体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很多,雾天锻炼身体吸入的颗粒会很多,这更加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如长时间滞留在这种环境中,人体会吸入有害物质,消耗营养,造成机体内损,极易诱发或加重疾病。尤其是一些患有对环境敏感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会出现正常的血液循环阻碍,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等。

大雾天气人们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在户外时戴上围巾、口罩,保护好皮肤、咽喉、关节等部位,中老年、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更应重点防护。在多雾天气,有相关呼吸道病史的病人最好早晚不要出去,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机会。大雾如果持续3~4天,将会对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病人造成负担。对于普通人要避免过度劳累,少食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些虾皮、牛奶、豆腐,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注意防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疾病。

另外,雾天对于开车的人们来说,更应该分外小心,具体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雾天行车视野不佳,这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雾天驾驶首先是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不要跟得太紧,更不要随便超车。

(2)控制车速。要尽量靠路中间行驶,不要沿着路边行车,以防不小心落入路侧的排水沟,或者与路边临时停靠的车相撞。要遵守灯光使用规定,打开前后雾灯、尾灯、示宽灯和近光灯,利用灯光来提高能见度。雾天行车不要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射出的光线容易被雾气漫反射,会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开车的人反而什么都看不见。在雾天视线不好的情况下,勤按喇叭可以起到警告其他车辆的作用。当听到其他车的喇叭声时,应当立刻鸣笛回应,提示自己的行车位置。

(3)听从指挥。要听从高速公路执法人员的指挥,在收费站等候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争道抢行;在进行编队放行时,必须保持车距,严禁超越前车,直至驶离有雾路段。

5、台风刮得正紧

2009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袭击我国台湾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009年第9号热带风暴“莫拉克”于8月2日下午5点在菲律宾东北部洋面上生成;8月3日下午5点加强为台风,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7日晚10点在台湾省花莲县登陆,登陆后其强度有所减弱,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8日上午8点强热带风暴进入台湾海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0级;当天下午2点,强热带风暴位于福建莆田以东约100千米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移向转为北偏东方向;8月9日19点30分,“莫拉克”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登陆。

截止到2009年8月25日下午6时,台湾“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公布伤亡统计数据为,全台有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死亡人数依序为高雄县392人、台南县28人、屏东县23人、南投县7人、嘉义县7人、彰化县3人、云林县1人;其中,高雄县部分,包括甲仙乡小林村死亡318人、失去联系24人、六龟乡新开部落死亡26人、那玛夏乡死亡20人。

台风是一种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强烈的热带气旋。这种热带气旋会因发生地点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叫法。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东亚一带叫台风;在南半球称旋风。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它们是南海中北部的海面、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台风的成因,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成水汽升空,而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终必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而形成“风”。由于海面之广阔,气流循环不断加大直径乃至有数千米。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了台风和台风路径。

由于台风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可能会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台风天气发生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尽量在台风袭来前结束室外、野外活动,如果台风袭来时正在室外、野外活动,必须非常小心。

(2)步行时要注意防砸。步行时要弯腰慢步,尽可能抓住附近栏杆等固定物。过桥时若风力特大,须伏身爬行。在周边楼房密集的马路上,此时很可能有花盆、玻璃、广告牌突然坠落,行走时要特别注意高处动静。

(3)尽量不要选择骑车。台风刮来时,人体受到的冲力是很大的。如果骑自行车、助动车或摩托车,受到的冲力可能更大,车头可能漂移失控。对于上班或是需要外出的人来说,如果当天有台风来袭的话,就不要选择骑车了。

(4)开车要注意降速。台风来袭时,风雨往往忽大忽小。如果风雨一时变小,开车市民也要保持低速慢行,看清道路。因为若此时突然又刮起强风,行人很可能身不由己地被刮至车前。另外,在过下通式立交桥前要先降速,看清桥下有无可能导致车辆熄火的积水。

(5)躲避暴风雨的同时也要注意防雷击,不宜靠近铁塔、变压器、吊机、金属棚、铁栅栏、金属晒衣架,不要在大树底下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6)台风刮来时或台风去后常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在台风去后,特别要关照孩子别去电线吹落处玩耍。看到落地电线,无论电线是否扯断,都不要靠近,更不要用湿竹竿、湿木杆去拨动电线。若住宅区内架空电线落地,可先在周围竖起警示标志,再拨打电力热线报修。

(7)如果家中只有老人,而菜场、超市离家又较远,不妨多买些水果、蔬菜、鱼肉等副食品储存备用。

6、雪崩真危险

2002年8月7日,北京大学山鹰登山队林礼清、杨磊、卢臻、雷宇、张兴柏5名队员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顶峰的过程中,遭遇雪崩,2人遇难,3人失踪。信息传来,5名队员的亲人和校友无不沉浸在悲痛之中。

雪崩是指在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的自然现象。有时也叫做“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雪崩往往从宁静的、覆盖着白雪的山坡上部开始,突然间,咔嚓一声,勉强能够听见的这种声音告诉人们这里的雪层断裂了。先是出现一条裂缝,接着,巨大的雪体开始滑动。雪体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迅速获得了速度。于是,雪崩体变成一条几乎是直泻而下的白色雪龙,腾云驾雾,呼啸着声势凌厉地向山下冲去。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它们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时速度可以达20~30米/秒,随着雪体的不断下降,速度也会突飞猛涨,一般12级的风速度为20米/秒,而雪崩将达到97米/秒,速度可谓极大。

雪崩被人们列为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雪崩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它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次生灾害。

雪崩对个人或是登山者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雪地活动的人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天气时冷时暖,天气转晴,或春天开始融雪时,积雪变得很不稳固,很容易发生雪崩。探险者应避免走雪崩区。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采取横穿路线,切不可顺着雪崩槽攀登。在横穿时要以最快的速度走过,并设专门的瞭望哨紧盯雪崩的可能发生区,一有雪崩迹象或已发生雪崩要大声警告,以便赶紧采取自救措施。

(2)大雪刚过,或连续下几场雪后切勿上山。此时,新下的雪或上层的积雪很不牢固,稍有扰动都足以触发雪崩。大雪之后常常伴有好天气,必须放弃好天气等待雪崩过去。如必须穿越雪崩区,应在上午10点以后再穿越。因为此时太阳已照射雪山一段时间了,若有雪崩发生的话也多在此时以前,这样也可以减少危险。

(3)不要在陡坡上活动。因为雪崩通常是向下移动,在1∶5的斜坡上,即可发生雪崩。高山探险时,无论是选择登山路线或营地,应尽量避免背风坡。因为背风坡容易积累从迎风坡吹来的积雪,也容易发生雪崩。

(4)集体行动时如有可能应尽量走山脊线,走在山体最高处。如必须穿越斜坡地带,切勿单独行动,也不要挤在一起行动,应一个接一个地走,后一个出发的人应与前一个保持一段可观察到的安全距离。在选择前进路线或宿营地点时,要警惕所选择的平地。因为在陡峻的高山区,雪崩堆积区最容易表现为相对平坦之地。

(5)在高山前进和休息时,不要大声说话,以减少因空气震动而触发雪崩。

(6)最好每一个队员身上系一根红布条,以备万一遭雪崩时易于被发现。

(7)注意雪崩的先兆,例如冰雪破裂声或低沉的轰鸣声,雪球下滚或仰望山上见有云状的灰白尘埃。雪崩经过的道路,可依据峭壁、比较光滑的地带或极少有树的山坡的断层等地形特征辨认出来。

一旦遇到了雪崩,则应该掌握以下的急救措施:

(1)马上远离雪崩的路线。这时要冷静判断当时形势。出于本能,会直朝山下跑,但冰雪也向山下崩落,而且时速达到200千米。向下跑反而危险,可能给冰雪埋住。向旁边跑较为安全,这样,可以避开雪崩,或者能跑到较高的地方。逃生时抛弃身上所有笨重,如背包、滑雪板、滑雪杖等。带着这些物件,倘若陷在雪中,活动起来会显得更加困难。

(2)切勿用滑雪的办法逃生。不过,如处于雪崩路线的边缘,则可疾驶逃出险境。如果给雪崩赶上,无法摆脱,切记闭口屏息,以免冰雪涌入咽喉和肺引发窒息。抓紧山坡旁任何稳固的东西,如矗立的岩石之类。即使有一阵子陷入其中,但冰雪终究会泻完,那时便可脱险了。

(3)如果被雪崩冲下山坡,要尽力爬上雪堆表面,平躺,用爬行姿势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动,休息时尽可能在身边造一个大的洞穴。在雪凝固前,试着到达表面。扔掉你一直不能放弃的工具箱——它将在你被挖出时妨碍你抽身。节省力气,当听到有人来时大声呼叫。同时以俯泳、仰泳或狗爬法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边缘。

(4)被雪掩埋时,冷静下来,让口水流出从而判断上下方,然后奋力向上挖掘。逆流而上时,也许要用双手挡住石头和冰块,但一定要设法爬上雪堆表面。

7、火山喷发要远离

1985年11月13日夜晚,哥伦比亚拥有25万人口的阿美罗小镇上的人们进入了梦乡,整个小镇一片宁静。半夜11点的钟声刚刚敲过,突然一道紫色的闪光撕裂了漆黑的夜幕,巨大的响声从那道可怕的闪光处传来。火山发出一声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地动山摇,狂风大作,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顿时融化了山上的层层积雪,冰冷的积雪变成了滚热的液体,顺着山脉顿时溢满泥浆,随后泥浆溢出河床,形成了一片黏稠可怕的汪洋。只过了短短的8分钟,泥石流就吞没了阿美罗,一个原本充满生机的小镇,瞬间在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那里的2万多居民也在这一瞬间成为大自然的牺牲品,幸存者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