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遇到毒蛇追人,千万不要沿直线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线跑开,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也可以站在原地不动,面向着毒蛇,注视它的来势,向左右躲避。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不能转折掉头,设法躲到蛇的后面。可能的情况下,用登山杖或木棍向毒蛇头部猛击。
(7)遇到毒蛇见灯(火)光追来,迅速熄灭头灯、电筒,将火把扔掉。
(8)如果有雄黄水,可以向蛇身喷洒,蛇就发软乏力,行动缓慢。
13、被蜜蜂蜇伤了
200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参观三孔的游客众多,在热闹之余,孔林景区也多了几位不速之客——蜜蜂,并且有几名游客还被这些蜜蜂给蜇伤了。据了解,10月5日下午13点,一位外地小姑娘在家人的搀扶下,匆匆来到曲阜市公安局三孔派出所孔林警务室。经询问得知,原来小姑娘和家人在参观孔子墓时被蜜蜂蜇伤了手背,手背红肿鼓起了一个大包,民警立即从便民药箱中拿出药品为她涂抹上。没多久,先后又来了几位同样的患者。见此,民警便到孔子墓附近观察了解情况,发现有几只蜜蜂在来回“游逛”。民警驱车沿孔林墙外围巡逻,未发现养蜂户,于是便拿出工具将蜜蜂“请”出了孔林。
人们对蜂的侵扰总是比较害怕的,确实,这小小的飞虫倘若被激怒,猛然叮螫一下,会引起许多麻烦。如叮咬处剧痛、红肿,有水泡;若身体多处被蜇伤时,可引起发热、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抽筋及昏厥等,少数过敏者情况更不妙,可有荨麻疹、鼻炎、唇与眼睑水肿、气喘、脉搏快、恶心呕吐、腹痛、血压下降、神志不清、休克和昏迷等。这是因为蜂毒液含有蚁酸及神经性毒的缘故。
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蜇人蜂有胡蜂(亦称黄蜂或马蜂)、蜜蜂、蚁蜂、细腰蜂及丸蜂等。蜂尾均有刺器和毒腺。黄蜂常巢穴栖居于山林树丛中、山洞里或家庭居室窗外房檐下,喜群居,往往集体飞翔,如在有蜂栖息的山区树林中行走、劳动或戏弄蜂巢时,黄蜂常蜂拥而上,蜇伤露出部位的皮肤。
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以至死亡。被蜂蜇伤后,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处理办法:
(1)被蜜蜂蜇伤后,要仔细检查伤口,若尾刺尚在伤口内,可见皮肤上有一小黑点。可用镊子、针尖挑出,在野外无法找到针或镊子时,可立即用胶布拔出尾刺或用嘴将刺吸出。
(2)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也不能用红药水、碘酒之类药物涂擦患处,这样只会加重患处的肿胀。
(3)因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所以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溶液洗涤涂擦伤口,中和毒液。在野外被蜜蜂蜇了,如果没有碱的话,你可以找一种叫“荆”的灌木丛(野外这种植物很多的),把它的叶子捣碎(没工具时,用石头就行)敷在被蜇处。也可将生茄子切开涂擦患处以消肿止痛。伤口肿胀较重者,可用冷毛巾湿敷伤口。
(4)若被黄蜂蜇伤,因其毒液呈碱性,所以要用酸性液体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处可止痛消痒。
(5)若被马蜂蜇伤,用马齿苋菜嚼碎后涂在患处可起到止痛作用。
(6)蜂蜇后局部症状严重、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者,除了给予上述处理外,如带有蛇药可口服解毒,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7)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急救处理。
为了防止被蜂蜇伤,在野外山间行走请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到野外登山郊游时,避免经过没人走的草径、草丛,这些区域可能是毒蜂筑巢之所。山岩及树枝上也要随时留心观察,有些蜜蜂是栖息在树枝上的。此外垃圾堆、花圃区也是蜜蜂经常出没的地方。
(2)阴雨天气蜂类多在巢内而不外出,因巢内拥挤容易被激怒而蜇人,所以在山区行走时要特别小心,每年9—11月雨季中登山郊游,须特别注意蜜蜂危害。
(3)登山最最好穿戴表面光滑及浅色衣帽,避免深色、毛织品成表面粗糙的衣帽。裤子能够扎到靴子最好。
(4)假如走到草深及膝,一面是悬崖的单行山路上,带头的领队要特别小心,因为地形险恶是毒蜂肇祸的好场所。如果发现了毒蜂,最好的办法是绕道而行。
(5)发现蜂类从身边飞过时,最好站立不动,保持镇静,观察现场环境(切勿硬闯、绕路而行)或让自行飞去。如果用手拍打,虽然毒蜂可能被赶走,但是后来的人也许就成为受害者。
14、快要热晕了
夏季天气炎热,温度计上的指针就像烧开了锅的水一样,蹭蹭的往上涨着,人们发生中暑的概率大大增加。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炎炎烈日下,如果你感到头晕、恶心、心慌等相应症状,那么很可能就是已经中暑了。此时,应立即停下手头的事情,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大口猛喝,应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口子、领带、皮带等一些配饰,保持身体周围通风;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息后,如果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求助并拨打电话就医。
一旦周围有人发生中暑症状,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帮助服用解暑药物;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面对夏季易中暑的情况,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夏季避免中暑贵在预防:
(1)夏季温度高,人体水分挥发较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能等到渴了再喝,那时身体已经是缺水状态了。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被带走,因此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2)夏天是吃冷饮的季节,但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下低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这么低的温度,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全身的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
(3)夏天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够预防中暑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像西红柿、西瓜、苦瓜、桃、乌梅、黄瓜、绿豆等。
(4)可以利用食醋来预防中暑。食醋可帮助消食,促进肠胃蠕动,同时能生津消暑。
(5)热茶也有预防中暑的作用。热茶能帮助人体调节因高温而引起的失衡,起到以热制热的作用,是很好的防暑饮品。
(6)豆浆是预防中暑的很好的食品。豆浆富含丰富的营养,夏季胃口不好,不爱吃东西,喝上一杯豆浆,既补充了养分,又不会引发上火。
夏季外出活动时,更要注意预防中暑。具体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出门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2)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外出不要赤膊。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自行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者使用披肩、戴遮阳帽。另外,红色是最防晒的衣服颜色,大家可适当选择。
(3)进行长时间的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包括:藿香正气、十滴水、仁丹等等。
(4)中午至下午14点,是一天中阳光最充足的时候,尽量不要待在户外,有条件的可适当进行午休。
(5)经常洗澡,或利用身边条件适当降低体温,防止身体的水分过分蒸发。
(6)空调温度不要开设过低,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的发生。
15、防止拥挤和踩踏
2004年2月5日,是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第六天。晚上7点45分,怀疑因一观灯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别重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这是一起典型的拥挤踩踏事故。
拥挤是指一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因为某种突发的原因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内引起的情绪亢奋、行动过激的失控现象。这种现象常发生在人员密度大、活动空间窄小的地区,尤其是在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因此,在公共场所避免因拥挤产生的混乱和意外伤害是十分必要的。
拥挤现象多发生在举办大型比赛、演出、促销等活动的现场或人员相对集中的商场、影院、展销会、庙会等地。但校园内也会发生因拥挤伤人的事往往易被人们忽视。据统计,在校园内,在窄小的楼梯和走廊里最易发生不测,尤其在照明条件不好的情况时,危险性更大。
拥挤常常会造成人员的意外伤害,轻者可造成被挤压人员皮肤、软组织损伤,重者可造成骨折、窒息等,有时甚至造成死亡。那么,遭遇到拥挤的人群应该怎么办呢?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6)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7)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8)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9)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10)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如果已经发生拥挤和踩踏事故,则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
(2)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3)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4)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