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自我心理调解
9203100000013

第13章 病态心理、不良嗜好的自我调适(2)

人在无法获胜时,总会觉得自己很无能,但这并非全是自卑感。例如,一个喜爱自己职业的销售员会因业绩不如他人,得不到应有的酬劳而自卑。这就是主体内在的价值支点在自卑感形成中的调节作用。自卑感并非完全是和他人比较后产生的,还有自己的期望与自己的实际价值比较后具有明显的差距感而产生的。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焦虑,就会产生自卑感。自卑会令人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或只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的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往往过低,轻视或看不起自己,害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但又总感到自己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丧失了实现自我的信心。他总是以别人为参照系罗列理由,说明自己的无知和无能。自卑会使人背上不必要的思想包袱,丧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能力发展和未来的成就。

表现

1.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缺少知心朋友,甚至自疚.自责.自罪。

2.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无竞争意识,抓不住稍纵即逝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在诸多竞争活动中退缩,甚至明明能成功也放弃机会。有自卑感的人非常害羞.胆怯.不自信,感到焦虑,害怕失败,甚至还有某些生理症状,如失眠.盗汗.心悸等。如果这种症状长期持续下去,就会蔓延到其他方面,以致整个人格都被这种无能感侵蚀。

3.常感疲劳,心灰意懒,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缺少生活乐趣。

4.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出现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缺乏.早生白发.面容憔悴.皮肤多皱.牙齿松动等病症,导致衰老加快。

5.不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竭力掩饰,以使他人觉察不出他们的自卑,为此常常有一些夸张的表现,如故作炫耀,总想一鸣惊人,有时还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常常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评价很敏感,这一切都是为了掩饰自卑并由此而获得一种补偿。

自卑感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出现,只是其表现有所不同。幼儿期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幼儿产生了一种“自立”要求,什么都想“自己来”,却总是做不好。这是一个培养自主性的关键期,如果父母总是讥笑孩子,不耐烦地斥责孩子,或包办一切,就会在孩子的心中埋下自卑的种子。此外,过高地估计孩子的能力,未达到的目的就不耐烦地斥责他,也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逐渐产生自卑感。

调适

自卑感是一种过低评价自己的自我意识,它会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会危害身体健康。克服自卑感,应该做到: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增强自信心。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由于先天和后天方面的差别,在能力.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是不足为怪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扬长避短。不要老是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与别人的优点相比。客观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更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确立恰当的奋斗目标,从而树立起生活的勇气。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客观世界错综复杂,在实践中遭受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要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使自己得到提高。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一蹶不振。

注意改善人际关系,积极与人交往,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注意处理好与一起生活.学习.工作的人的关系,与他们交朋友.多谈心,对其他的人也应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首先要看重自己,别人才不会轻视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要主动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避免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同时,扩大生活范围,更多地接触人与事,与他人建立友谊。

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高压力环境,人们越来越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适应力和人际关系,以胜任各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否则容易产生疲劳和自卑的感觉。

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自信心。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就要下定决心克服,在实践中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对于外界的不良刺激不要过于计较,“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选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必能取得成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可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直到成功;不断的成功可使你树立信心,变自卑为自信。

虚荣心理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会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在强烈的虚荣心支使下,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虚荣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关。人类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对成就.力量.权威.名誉.地位.声望等方面的自我满足。一个人的需要应当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否则就要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产生了虚荣心。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虚荣心男女都有,但总的说来,女性的虚荣心比男性强。因此,虚荣心带给女性的痛苦比男性大。

表现

1.物质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病态的攀比。

2.社会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病态的自我夸耀。

3.精神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病态的嫉妒。

调适

做到自尊自重,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克服虚荣心首先要做到自尊自重。做人起码要诚实.正直,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不惜用人格来换取。只有把握住自尊与自重,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扰下失去人格。要珍惜自己的人格,崇尚高尚的人格可以使虚荣心没有机会抬头。

树立崇高理想

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炫耀自己,更不会徒有虚名。同时,要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既看到长处,又看到不足,时刻把消除为实现理想而存在的差距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

正确对待舆论,在生活中把握好攀比的尺度

虚荣心与自尊心是有联系的,自尊心又和周围的舆论密切相关。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当是影响自己进步的外因,尽己所能,才能达到心中的目标。攀比心理是常见的,要立足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的比较,横向地去跟他人比较,心理永远都无法平衡,会促使虚荣心越发强烈。一定要比,就跟自己的过去比,看看各方面有没有进步。只有自信.自强,才能不被虚荣心所驱使,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对不良的虚荣行为进行自我心理纠偏

如果个人已出现自夸.说谎.嫉妒等病态行为,可以采用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自我纠偏,这种方法源于条件反射的负强化原理。即当病态行为即将或已出现时,施以一定的自我惩罚,如用套在手腕上的皮筋条反弹自己,以起到警示与干预作用。久而久之,虚荣行为就会逐步消退,但这种方法需要本人超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才能收效。

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多种情绪体验。它带有明显的敌意,甚至会产生攻击诋毁他人的行为,不但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最终还会摧毁自身。地位相似.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的人之间容易发生嫉妒。在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嫉妒心理常发生在一些与自己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人身上。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说:“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的人不会有丝毫同情心,嫉妒者爱己胜于爱人。”嫉妒心强的人大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病症,如胃病.头痛.食欲不好.情绪低落;行动上不能自制,往往背后中伤人等。

嫉妒源于病态竞争,与个体的性格.文化背景.阅历.世界观关系密切。

1.自我封闭.自卑. 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者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2.特定的文化背景影响;

3.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总认为自己强于任何人,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无必要的;

4.角色定位错误,不能自得其所.自得其乐;

5.胸无大志,无所事事,专门去挑别人的刺;

6.自我实现受阻时,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病例

张某的身体状况不大好,动辄失眠.心跳过速。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大毛病。时间长了,才发现张某心理状态不正常,源自于他对周围人的一种强烈的嫉妒心。比如:同学的一篇论文获奖,人们都过去称赞和表示祝贺,他却木呆呆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由于心存芥蒂,事后也许或就这篇论文,或就对方其他事情的“破绽”处大大攻击一番。对方若是如法炮制,以牙还牙,就会恶性循环下去,必然影响双方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嫉妒心理已使张某的身体受到了伤害。

调适

坦诚相对,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与朋友多多交往,加深理解;

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自得其所,自得其乐;

尽量不去与别人相比,多与自己的过去比;

把别人的成就看做是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或地位的威胁,将别人的成功当做一道风景线来欣赏;

学会赞美别人,通过赞美别人来呈现自己博大宽容的胸襟;

向对方公开展示自己的抱负,提高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给自己增加压力,利用竞争促使自己上进;

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扬长避短,寻找新的自我价值,发挥自身的潜能,开拓新领域,建立新的动力定势;

埋头苦干,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成为真正的强者。培根曾说:“每一个埋头投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浮躁心理

浮躁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必须予以纠正。

表现

1.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不知所为,心中无底,恐慌不已,对前途毫无信心。

2.焦躁不安。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更显出一种焦虑不安的心情。

3.盲动冒险。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会去做。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当前违纪犯罪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观原因。

调适

在攀比时要知己知彼。比较会使人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但要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如果进行不切实际的比较,单纯地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就难免会心理失衡,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要有务实精神。请谨记四个字:实事求是。这是摒弃浮躁心理的基础,也是生活与事业中应遵循的原则。

遇事善于思考。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做到既能深谋远虑,又不好高骛远。你的双脚必须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只有这样,人生才会真实而丰盈。

易怒心理

发怒,是人遭到挫折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其程度由浅到深可分为不满.生气.恼怒.愤恨.激怒.暴怒,常发怒会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引起身心疾病。

一位美国科学家所做的有趣实验也给人们提供了启示。这位科学家发现,把人呼出的气体放入一种液体,平静时液体无显著变化,伤心时则产生白色沉淀,而生气时液体浑浊;进一步实验就发现人生气时的分泌物甚至可以毒死一只老鼠。他还据此计算出,一个人如果生气10分钟,不亚于3000米长跑所消耗的体能。因此科学家得出结论: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气死的。由此可见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何等重要!

调适

学习忍耐及宽容。遇事持宽宏大量的态度,可止息心中的怒火,化怒气为祥和。学会宽容,放弃怨恨和惩罚,你会发现,将愤怒的包袱从双肩卸下来,会帮助你克制错误的冲动。

承认难题,保持清醒。请告诉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你承认自己以往爱发火,决心今后加以改进。要求他们对你支持.配合和督促,这样有利于逐步达到目的。当愤愤不已的思绪在脑海中翻腾时,请提醒自己,保持理性,你才能避免短视.恢复远见。

不要积压怒气。压抑自己避免冲突发生,只会像定时炸弹般,最后情绪失控,爆发出来便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