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自我心理调解
9203100000006

第6章 人格障碍、心理异常的自我调适(3)

表现

强迫型人格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

1.过分的疑虑,患者经常出现焦虑不安和顾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总担心发生意外变故,惶惶不可终日。

2.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拘泥于事物的细节,做事循规蹈矩,否则就焦躁不安,往往沉溺于某职责或道德规范的苛求上难以自拔。

3.平时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往往避免或推迟做出决定。

4.不合理地坚持要求别人严格地服从或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否则感到极不愉快。

5.平时对自己过分严格要求,表现为过分拘谨.刻板,没有业余爱好,缺少友谊交往,缺乏愉快和满足体验,而较易于内疚和悔恨。

6.经常检查自己的工作细节等,唯恐出错。

诊断及自测

症状至少符合其中的5项, 就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1.过分追求完美以至于无法完成任务;

2.注重细枝末节,忽略关键要点;

3.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强令他人按照自己的特殊要求行事;

4.循规蹈矩,不知变通,为工作不惜放弃闲暇娱乐及与朋友交往;

5.优柔寡断,总是借故拖延.回避;

6.情感表达拘束;

7.当没有获得个人好处时, 不能大度地奉献时间.金钱.礼物;

8.对破旧物品或无价值之物,即使是毫无感情价值的,也绝不愿意抛弃。

病例

初三学生李某任班长3年,工作没出过差错,老师很赞赏她。可是同学和朋友们却说她呆板.不好相处。这并不是她严格遵守班级制度引起某些想要她帮忙或通融的人不满,而是她的言行让大家觉得难以理解。她生怕工作出差错,她管理的班级钥匙也不让任何人碰。有次一个同学拿她钥匙串上的指甲钳修剪指甲,她马上夺回来不让用,说是把钥匙弄丢了怎么办;放学时经常走到出门口又回来检查教室门窗是否关好;同学们还觉得她不活泼,不会玩,说话不讨人喜欢。

治疗与调适

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应采用自我心理疗法。

听其自然法。由于强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也由它去,与自己无任何关系。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是会消除的。

当头棒喝法。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把行动的自主权交给了“规矩与习惯”,把自己活泼的心智锁进了牢笼。因此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当头棒喝便是打开牢笼的妙法。所谓“棒喝”是借用禅宗中的“德山棒,临济喝”的说法。德山常以大棒惊吓学生,使执迷不悟的学生顿然开悟,而临济则以模棱两可的问题问学生,学生犹豫不能作答时,临济则大喝一声以示警醒。那些弟子为何会执迷不悟呢?原因是他们过分依赖自己头脑中呆板的教条。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经典与规矩时,他对活生生的多变的现实就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属强迫型人格的人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让这些独特事件带来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另外,自己也可以制造一些“棒喝”。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如自己对他人办事不放心,迟疑着不肯把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办时,就可以对自己大喝一声“当断则断”。在那一瞬间抛弃所有的顾虑,把任务快速交给其他人。有时发现自己叫停的力量不足,还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同学或者老师在必要时“棒喝”一下。

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长期.全面地脱离人际关系,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力应付。

表现

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中,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不做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学校一般都被老师视为积极肯干.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因此,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可是当老师委以重任时,他们却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学习之外的工作。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不同:前者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自于自己的本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的自卑。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因害羞而不敢亲近。

诊断及自测

症状至少符合其中的4项, 就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己(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行为范畴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病例

艾某的智商并不低,他兴趣广泛,思维敏捷,然而1999年高考时,他却名落孙山。后来艾某去了南方,在广州一家电脑公司做营销工作。营销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颇丰。艾某的工作也很出色,业绩好,多次受到老总的嘉奖,并担任了营销主管。一年后,公司招进了3名大学本科生,其中一人做了他的助手。

有一名大学生做他的助手,本来可以使他的事业如虎添翼。然而艾某却陷入了自身的泥淖。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情绪低落,不爱讲话,工作劲头大打折扣。

几个月后,老总看到他的业务成绩下降,便撤了他的营销主管职务,并让艾某的助手来接替他。这以后,艾某便每况愈下,他不与任何人说话,看到人总是低着头,当别人主动与他接近时,他总是有意回避。

有一次,公司举办客户歌咏会。原则上,所有的人都要参加。但唯艾某一个人执意不肯报名。公司领导动员他参加,他也就和大家一块参加排练了,但正式演出时,他却一个人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治疗与调适

消除自卑感

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第二,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做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之相处。自卑者认清自身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保持自卑,而是要使自己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从而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第三,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别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

例如: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10分钟;

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20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10分钟;

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进行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举行家宴,或郊游;

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说来,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自己坚持下去。

其实,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

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患者一般缺乏自信.自以为难以独立.自愿从属别人.任凭别人左右。

表现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多渺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更高明。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自己做事或个人爱好。

诊断及自测

症状至少符合其中的5项, 就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障碍: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做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感;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病例

晓茵小时候不愿上幼儿园,父母送她去时,她每每哭闹。后来直到上大学,仍恋家严重而无法住校读书。生活中她凡事都依赖家人,缺乏独立性。报考研究生时,因找不到具体考试地点而慌张着急,竟乘车回到远离学校的家中向父母求救,而延误考试时间40多分钟,被监考老师取消考试资格。

治疗与调适

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己做出决定的。你可以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较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的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上几天,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制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就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入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己做出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法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例如,你从老师的暗示中得知自己学习成绩有所下滑,你按照老师的建议改进了一些学习方法。一段时间之后,你会觉得这样做确实给自己带来了进步。这时,你如果主动去办公室向老师询问是否还有值得改进之处,或自己查漏补缺,努力改正,就证明你的自主意识已大为强化了。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还是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