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9207000000010

第10章 从滑翔到飞翔(2)

隆鸟又叫象鸟,也叫大象鸟,主要生活在世界第四大岛——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森林中。“隆鸟”的意思即是“高高凸起的鸟”。隆鸟比新西兰的恐鸟还要高2米,比现在世界第一大鸟——鸵鸟就更高了。在300多年以前,可称得上世界第一大鸟。就连隆鸟的蛋也比后两种鸟的大许多,鸵鸟蛋平均约1.76千克,相当于200多只鸡蛋那么重。

隆鸟的身躯健硕,脖子很长,脑袋很小。圆钝的喙,两只大大的脚趾及粗壮的大腿。隆鸟的前肢已经退化,只留下很小的翅膀,羽毛同鸸鹋非常相似,是一种善于奔跳而不会飞的巨鸟。隆鸟是早期鸟类向大型化发展的一支代表,它同岛上的其他动物一起和谐地生存了很长一个时期。人们认为隆鸟的肉多且鲜美,羽毛修长,可作装饰品。过去,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常常猎杀隆鸟,取食它的肉,而羽毛则作为身上的装饰品,他们还用隆鸟的腿骨做成项链,佩挂在胸前。那里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隆鸟的神话传说。

隆鸟数量本来一直不多。到了17世纪,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数量已增至以前的十几倍,他们很快就出现了缺衣少食的现象,于是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变成了家田,隆鸟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许多隆鸟就在这颠沛流离中慢慢死掉了!

1649年,是当地居民能够捕杀到隆鸟的最后一年。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过隆鸟。

知识点

鸸鹋

鸸鹋是鸟纲鸸鹋科惟一物种,以擅长奔跑而著名,是澳洲的特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翅膀比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栖息于澳洲森林和开阔地带,吃树叶和野果。

恐鸟与鸵鸟

鸟中巨人——恐鸟

人们对恐龙的灭绝相当熟悉,也相当关心,但对同样已经灭绝,也同样与“巨”字连在一起的另一种动物似乎很陌生,这种动物就是“恐鸟”。恐鸟是一种很早以前生活在新西兰的无翼大鸟,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种人类已知的最大的鸟的灭绝是因为人类滥杀的结果,但科学家现在发现,这种鸟灭绝,责任并不全在人类身上。

恐鸟的故事通常像是一个传说一样展开。从前,这种像鸵鸟一样的大鸟幸福地生活在一片飘着白云的土地上,毛利人把这块土地叫做“奥蒂罗亚”,也就是现在的新西兰。大约700多年前,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日子来临了,首批人类来到那里。他们是玻利尼西亚人,据说他们是乘着独木舟从夏威夷而来,发现新西兰岛上有一种无翅的鸟很容易捕杀,可为他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这种鸟就是恐鸟。

恐鸟曾是新西兰众多鸟类中最大的一种,平均身高都有一层楼高,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很多。即使是一只刚出壳的小恐鸟,也比一只鸡大。恐鸟除了腹部是黄色羽毛之外,其他全部是黄黑色相间。没用翅膀,所以不能飞翔。虽然恐鸟的上肢和鸵鸟一样已经退化,但它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恐鸟与鸵鸟的最大区别是:它的脖子有羽毛覆盖,而鸵鸟的脖子是秃裸的,并且比恐鸟的脖子要长;它是三根脚趾,而鸵鸟是两根脚趾。

恐鸟在生活中一夫一妻制,它们可以共同生活终生或者其中一只死去后,幸存者才去另寻配偶。它们以夫妻为单位终年栖息在新西兰南部岛屿的原始低地和海岸边林区草地里,以浆果、草籽和根茎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昆虫。由于恐鸟身体庞大,需要大量的食物,因此每对恐鸟都有着自己大片的领地。由于恐鸟生活区域人烟稀少,食物充足,并且没有天敌,只有少数土著人猎杀恐鸟为食,但土著人的原始狩猎方式并没有给恐鸟群体以致命打击。恐鸟在400万年前来到这里,直到18世纪初,依然统治着这块土地。

火山爆发是恐鸟灭绝的主要因素,由于恐鸟性情温顺,行动呆笨,又不会飞翔,所以火山喷发的时候,恐鸟几乎全部葬身火海。

18世纪中期,欧洲移民来到岛上,也给恐鸟带来了厄运。恐鸟肉对于欧洲移民来说是美味佳肴。由于恐鸟不知道躲藏,欧洲人很容易捕捉到它们,经常一下子就能捕杀十几只,恐鸟肉一时成了这些欧洲移民的一项重要的肉食来源。同时由于欧洲移民的到来以及当地土著人的不断增加,开始了大面积烧荒、垦荒。恐鸟的生存地也遭到了彻底破坏,恐鸟因失去立足之地而被大量饿死,同时,由于恐鸟破坏庄稼,人们为了保护庄稼大量捕杀恐鸟。与欧洲人一起来到岛上的家犬和家鼠也成了恐鸟的天敌,他们同样给恐鸟以致命打击。

到了18世纪后期,恐鸟的数量已经很少了,人们捕捉恐鸟也越来越难了。而1800年则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鸟中“巨无霸”鸵鸟

在很久很久以前,鸵鸟是会飞的。那时的人吃的都是生的东西,不知道怎样使用火。有一天,一只螳螂发现鸵鸟的食物总是散发出特别诱人的香味。经过仔细观察,螳螂发现了秘密:原来鸵鸟的翅膀底下藏着一块火种,鸵鸟用它来烤食物。过了一些日子,螳螂开始了谋取火种的计划。有一天,螳螂怂恿鸵鸟去摘取树上的李子,鸵鸟不知是计,展翅向树上飞去,一旁的螳螂趁机偷取了鸵鸟翅下的火种,并把它献给了人类。受骗之后的鸵鸟懊悔不已,发誓不再把翅膀张开飞翔,从此,鸵鸟便不会飞了。

这是一则非洲的传说。

在鸟类王国里,如果按照个子大小排座位,坐头把交椅的应该是鸵鸟。

在东非辽阔的原野和半沙漠地带,要想看到野生的鸵鸟并非难事。行走在鸵鸟之间,我们就会注意到,成年鸵鸟身高足有一层楼那么高,身长也有两米,就像一头牛那么重,就连产的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看起来有小西瓜那么大,一个人站在上面都不会压碎。

鸵鸟不但个子大,样子也很滑稽。它身躯肥大,腿长脖子也长,一个不大的脑袋上长着一张又扁又宽的短嘴,一双大眼睛透出机警的神情。

鸵鸟是双腿动物中的跑步冠军,别看它身体很重,可不是一般的鸟,跑起来健步如飞,最高时速可达44英里!

鸵鸟为什么有如此快速奔跑的本领呢?这是因为鸵鸟生活在半沙漠地带,那里草木稀疏,水源缺乏,觅食困难,必须长途跋涉。同时,遇到天敌,沙漠中很难隐蔽,只有快速奔跑,才能保全自己。鸵鸟的腿长而有力,只有两个粗大向前的脚趾,外趾小,爪退化,内趾带坚爪,特别发达,趾底还有很厚的肉垫,在沙漠中奔走,不易下陷,这些都为它在沙漠中快速奔跑创造了条件。

鸵鸟身躯肥大,脖子细长

鸵鸟头部羽毛稀疏,颈部大都光秃裸露,相貌实在难看。然而,鸵鸟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它头颈很长,目光锐利,看得准,望得远,不但能及时防止天敌的偷袭,而且还能迅速寻找食物充饥。

在非洲,不少国家不但用鸵鸟作为运输工具,而且还驯养鸵鸟来牧养。鸵鸟发现有窃贼偷羊,就会高声鸣叫,迈开长腿飞奔过去,把窃贼赶跑。

中世纪时期,骑士的头盔上都插着一根鸵鸟的羽毛。到了19世纪,它又成了女士们服饰的装饰品。这种需求促使农民在南非、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建立饲养鸵鸟的农场。

大约500万年以前,鸵鸟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在俄罗斯的南方、印度和我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都曾发现过鸵鸟的化石。西非鸵鸟和阿拉伯鸵鸟已属濒危动物。也有人认为,产于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叙利亚鸵鸟已在1941年灭绝。

原鸡:鸡之祖先

我们每天吃鸡肉、鸡蛋,但你知道鸡的老祖宗是谁吗?我告诉你吧,鸡的老祖宗就是原鸡。

原鸡是家鸡的远祖,体型似家鸡,雄鸡比雌鸡稍稍大一点点。与家鸡相比,原鸡的脚要短一些,但翅膀比家鸡发达,不过原鸡也不能飞太远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

原鸡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林区边缘,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和广西、海南南部。雄原鸡的鸣声宛如“茶花两朵”,故云南当地称其为“茶花鸡”。晨昏时在林缘的山坡耕地、草地上觅食昆虫、谷物,也在林下啄食嫩草、嫩芽和植物的果实。

每年2月开始繁殖,3~5月为繁殖高潮期。一年产卵两窝,每窝6~8枚。卵色似家鸡蛋而个体略小。除繁殖季节外,原鸡多单独活动,也有三五成群,还会结成一二十只的小群。

原鸡的免疫力一般较家鸡强,对于改良鸡种很有意义,但云南的部分地区,原鸡的数量已逐渐减少。原鸡现已列为保护动物,禁止捕杀雏鸡和拾取原鸡蛋。

消失于近代的鸟类

阿拉斯加鸬鹚

大约300年前,自然学家乔治·斯德勒和探险家韦特兹·白令驾驶着“圣彼得罗号”海船,奉女皇安娜的命令去北方进行大考察。

一天,天气骤变,一场巨大的风暴使白令率领的两条船分开,以后再也没有汇合到一起。他的旗舰“圣彼得罗号”又航行了两周多,最后来到了北美的阿拉斯加。随后,白令继续前进,返航时却因气候原因被迫在一个荒凉的小岛过冬。这个原先并不为人所知的小岛后来被命名为“白令岛”,这是为了纪念因那次海难而没能在岛上度过漫长冬季的探险家韦特兹·白令和其他许多丧生的水手。

在白令岛,细心的韦特兹·白令发现了一种全身黑色、身体较大的不会飞行的海鸟,并将此发现记录在他们的旅行日记中。韦特兹·白令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载这种黑色海鸟的“它们就像一只鸡那么大,足够两三个人吃了”。

白令十分好奇,整天逗着鸬鹚玩,看它捕鱼和栖息。随同白令探险的自然科学家乔治·斯德勒把这里的鸬鹚命名为“阿拉斯加鸬鹚”。

阿拉斯加鸬鹚主要栖息在气候温暖的靠近陆地的岛屿和沿海地带,它们经常成群停息在露出海面的岩礁上和海岸悬崖中突出的地方,远远望去,就像“黑色的巫师”。

爱斯基摩人、捕鲸人和皮毛商为了各自的利益,主要是为了取得肉食和得到阿拉斯加鸬鹚那品质特别优良的羽毛,对它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捕杀,这些轮番的大捕杀对阿拉斯加鸬鹚而言是灭绝性的。以致到了1850年,即在韦特兹·白令首次发现阿拉斯加鸬鹚以后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生活在偏僻岛屿上的鸬鹚就灭绝了。这是韦特兹·白令和乔治·斯德勒当初绝对没有料到的“成果”。

旅鸽

旅鸽,顾名思义,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它们终年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北美大陆上,每到迁徙的季节,它们像巨幅丝绸幕帘覆盖了天空。其所到之处遮云蔽日,蔚为壮观。

旅鸽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候鸟,长着长长的尾巴。它的上体羽毛是蓝灰色的,喉部和胸部为棕色,尾巴上的羽毛为灰色。它们常把巢建在树上,巢都是用细细的树枝构成的。

17世纪早期,一位名叫乔司林的新英格兰人这样写道:“我曾在春天里见到一群鸽子,数量有好几百万。当它们返回南方经过密可马斯时,绵延五英里之长,我认为鸽群无头也无尾,既没有长度,也没有宽度,十分密集,使我连太阳都看不到。它们的巢挨着巢,树与树之间由鸽巢连成一片,形成几英里长的松树阵。但是近年来,其数量大为减北美旅鸽少,英国人用网捕捉它们。我在波士顿买下10多只鸽子,只花了三便士,其羽毛已被拔掉,内脏也被挖掉。”

旅鸽灭绝是继渡渡鸟之后又一个最为著名的事件。如果说大象鸟是已知现代灭绝的体形最大的鸟,那么,旅鸽则可算得上目前所知聚群最大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