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9207000000013

第13章 哺乳动物时代(2)

“我们来到独眼巨人的土地上,这些巨人不必受法律的约束,却信仰不朽的神祇,从来不种植,不耕作。我们来到附近的村子,看到海边岬角处有一个桂花树覆盖的岩洞。

那里关着许多家畜,包括绵羊和山羊。四周有石头嵌入土中,叠成高墙,还长着挺拔的松树和枝繁叶茂的橡树。洞旁躺着一个巨人。他独自远离众人,在放牧绵羊,他僻居一隅,不常和邻居来往,不知道任何法律。这是一个妖怪巨人,不像吃面包的凡人,而像一座树木蓊郁的高峰,孤立于群山之中。”

有好几个世纪,人们对独眼巨人深信不疑。后来更多的人在西西里岛上找到了“独眼巨人”的骸骨。随着岁月的流逝,“独眼巨人”之谜终于被解开。

生物科学家认为,在数百万年前存在过的“独眼巨人”其实是一种食草动物,它长着一对安详的小圆眼,那个神秘的巨人“眼眶”其实是它们生前的一只长鼻子。这种动物就是乳齿象。

乳齿象的体形大小与家猪差不多,生活习性则近似河马。身体结构比较原始,并不特化,尚未出现大的象牙和长鼻,但有向大象牙发育的趋势,鼻子也比其他动物的略长一些。

乳齿象存在于大约2.5亿年以前,但在1亿年前却突然消失,现代的古生物学家们对这一奇怪现象一直百思不解。

幸存的远古动物: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早在800万年前,在中国南方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时间又过了500万年,由于气候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大熊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体型只有现在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这时,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到了大约距今7000年前,大熊猫就变得只吃竹子了。

性情温顺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之一。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有时,它也会开一次“斋”,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大熊猫没用固定巢穴,它们通常是边走边吃。它们喜欢单独活动,四处悠荡,走累了就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视觉较差,行动缓慢,但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并能泅渡湍急的河溪。

大熊猫长期生活在中国西部的高山深谷稠密的竹林丛中,过着神秘的“隐士”生活,而且还常常做一些令人捧腹的傻事——喝水喝到醉倒。原来,大熊猫在喝水的时候,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还以为又来了一个同伴跟它抢水喝,于是就拼命地喝起来。喝着喝着,自己就被胀得昏昏沉沉的,就像喝醉酒一样,是不是傻得可爱呢?

尽管大熊猫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但是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为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害生畏。

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尽管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它目前已处于一种濒危状态。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当然,大熊猫要继续生存下去,还必须有人类的真诚爱护和精心管理。

进化的大熊猫以吃竹子为生神圣的物种:犀牛

马丁·弗罗比歇是英国第一个探测北冰洋的航海家。大约600年前,他率领船队去寻找西北航道,没想到三艘船中最小的一艘在大西洋的大浪中沉没,而另一艘船也在风浪中被冲散,弗罗比歇的“加布里埃尔号”只好独自航行。为了躲避暴风雨,弗罗比歇船队驶进了巴分岛东南的一个海湾。在这里,船员们发现了一条很大的死“鱼”,嘴部长着长长的独角。他们认为自己可能看到了传说中的独角兽。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独角兽,而是犀牛。

犀牛有五种,但他们都是动物中珍品。中国也有一种犀牛,由于它中国犀牛身体强壮们生长在中国南方接近水源的丛林山地地区,因此称为中国犀牛。

犀牛在中国古代就是一个神圣的物种。认为它有“天文之像”,故称“望月之犀”。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说:“它的名色亦多,有兕犀,有雄犀,有牯犀,有斑犀,又有胡冒犀,坠罗犀,通天花文犀,都是一孔三毛二角,行于江海之中,能开水道。”

中国古人用“犀牛”的谐音“喜牛”来表示大吉大利。中国晋朝的乔家大院有一座犀牛望月镜,关于这面镜子还有一个传说:传说犀牛是天上的一位神将,受玉皇大帝旨意,给下界传达:一日三餐三打扮,结果说成一日三餐一打扮,因而被逐下天界。由于它非常思念天宫的生活,于是一到晚上的时候,便抬头望月亮。后人为了纪念它,做了这样一面镜子,所以才称为“犀牛望月”。镜子上面是个圆形镜面,代表月亮,中间是祥云,底座是一头犀牛。

中国还有“灵犀”一说,说的就是犀牛的独角。因为在中国古时的传说中,犀牛的独角中有条白纹,从角端通向头脑,感应灵敏。中国诗人李商隐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最好的例证了。另外,中国皇帝还把犀牛角雕成精致珍玩,以之象征帝王的权威和尊严。

最古老的犀牛化石是在5500~3600万年前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这种最早的犀牛与现代貘类的大小差不多,作为祖先的森林犀牛在欧洲曾广泛存在过,个体很小而且会奔跑。

大型的犀牛是在经3600~2500万年前才出现的,在2500~1200万年前,出现了单角犀牛的祖先,其后到了约300万年前才有双角犀牛出现。

中国犀牛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

它们虽身体庞大,相貌丑陋,却是胆小不伤人的动物。不过它们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异常凶猛,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用头上的角猛刺对方。它们虽然体型笨重,但仍能以相当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

中国犀牛的消失主要是因为人类对珍贵的犀牛角的觊觎。自私的人们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这样,犀牛遭到了狂杀滥捕。经过如此的疯狂捕杀,到了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已所剩无几。1922年之后,没人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种犀牛。珍贵犀牛由此灭绝,其神异也不复存在了!

知识点

犀牛的分布

所有的犀牛都生存在非洲和亚洲温暖区。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黑犀牛过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区。如今它们却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东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东部。而爪哇犀牛则以茂密的东南亚热带雨林为家。它们过去生活在从由中国西南到孟加拉再到印尼的大片地区,如今只能在越南和印尼的爪哇岛发现它们的踪迹。而苏门答腊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印度犀牛则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的保护区,而独角犀牛生存在沼泽丛林。

古老的神兽:美洲虎

这是一个祥和的夜晚,大自然也在沉睡。猎人用力吹着葫芦,那圆润、震颤的乐声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在亚马孙河流域,膜拜仪式在当地“卡布罗拉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仪式中的它们,虽然吃掉了人们饲养的许多牲畜,但出于对它们的智慧和力量的崇拜,它们还是成为人们信仰的支柱,也占据了文化和传说的核心。21世纪的巴西人对神兽仍念念不忘,许多城市仍像从前一样祭拜它,它就是美洲虎。

那时候的美洲虎就隐没在这茫茫的亚马孙丛林中。它们饥饿时就仰面躺倒,搜寻猎物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果断。捕吃活鱼也许更有利健康,同时,捕鱼也充满了乐趣。美洲虎有时会连续在水中玩耍几个小时,在雨中或水塘深处的玩耍确实是十分动人的场面。

小美洲虎刚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游泳了。它的姐姐想跳到水里,但又有些犹豫。小虎两岁以前都会和妈妈在一起。它们玩起来就像顽皮的小猫,又像是体表有斑点的美人鱼。除了玩耍,它们还要觅食。它们用爪子拍水,这样鱼儿就会受到惊吓,从而慌不择路,最终成了美洲虎的美餐。

夜晚,美洲虎的视力是人的六倍。在热带丛林的中央,它们总是静悄悄地、小心翼翼地靠近目标。美洲虎的牙齿和狮子一样,但它们的咬合力却大得惊人,甚至比堪称“非洲丛林之王”的狮子还要大。它会直接用牙齿咬穿动物的头骨而将猎物置于死地,强大的杀伤力使它在美洲猫科动物中出尽风头。

美洲虎是凶猛的动物,虽然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曾与人类有过冲突,但却被亚马孙地区的人们所接纳。它们已不仅仅是猫科动物,还是人们的亲密朋友,成为人类生命的一部分。这些人类的朋友虽然危险,但却被公认是智慧的化身。

巴西是美洲虎的故乡,亚马孙像是一座生物的宝库和自然的天堂。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这里,时间和美洲虎共同演绎的自然界的美丽早已被打破。

美洲虎在地球上生存已有200万年,无论在哪里,它们总是选择靠近水源的地区生活。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大片森林被毁,狩猎活动使美洲虎的物种不断下降。现在,亚马孙河流域的美洲虎数目已极少,甚至已经绝迹。

知识点

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及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流量比其他三条大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的总和还要大几倍,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000平方千米,占南美洲面积的40%;支流数超过15000条。

进化史上的几种珍惜猴类

拳击狐猴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的莫桑比克的东面。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从此对这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马达加斯加的独特的历史似乎可以解释它不同寻常的丰富物种——大约有20多万种动植物,马达加斯加的很多动植物,包括小型食肉动物和大约30种狐猴在内,这些都是地球上的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白足鼬狐猴素有“拳击狐猴”之称,属于最为低等的原始猴类。到现在已经进化近3000万年,可以说它们是进化最慢的灵长类。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们都有一个很发达的大脑,具有用“手”指抓东西的能力,即它需要一个与其他手指分开的大拇指;具有跳跃的能力;眼睛位于面部的前方而不是两侧;指尖上是指甲而不是爪子。这些特点就和人一样,因为人也是灵长类动物嘛!

白足鼬狐猴体长和一只成年猫一样大,尾则稍短,背毛为黄褐色,腹部偏淡,四足却是白色,因此得名白足鼬狐猴。

鼬狐猴为夜行性猴类。白天,天气很热时,它们都躲在树枝荫凉处睡觉,夜晚出来觅食。区别于多数夜行动物的是,鼬狐猴不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而是以树叶、花蕾等植物为主食。在马岛,它们是最耐贫瘠的一种猴,其食物中,大多数是植物的粗纤维,对仙人掌类植物都予采食;更有甚者,对自己排泄的粪便还要二次摄取,因为,第一次吃进的纤维,经盲肠分解的营养物质很快排泄出来,只有第二次食入,才能把这些含蛋白质的营养成分充分地吸收。为了适应环境,合理利用这来之不易的能量,鼬狐猴采用较为经济的垂直树跳方式运动于林间,精确地判定所走路线,从不轻易走出其赖以生存的觅食领地;在树上跳跃时,双腿齐蹦做猝发式推进,突起突止而无出汗和喘息现象。每只雄猴与两三只雌猴为邻,各有领域。